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任务限时集训9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词语、病句、连贯(二) 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任务限时集训9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词语、病句、连贯(二) 含解析

任务限时集训(九)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词语、病句、连贯(二) (限时 45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1 分) 很少有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 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 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 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 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 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 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 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 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 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 B.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C.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D.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 [A 项,用在称谓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B 项,用在提示性词语的后 面,表示提示下文。C 项,用在总说性词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和文中的冒 号作用相同。D 项,表示总结上文。] 2.排比具有列举和强化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排比进行简要分 析。(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内容,把握排比的特点,再结合画横线的句 子进行表述。在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列举说明构树的形体、气味和身姿,目的 是强化它的不起眼、冷清寂寥、少有人知道和喜爱。 [答案]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手法,分别列举了构树的形体、气味和身姿, (1 分)作者借此强化了它的不起眼、冷清寂寥、少有人知道和喜爱。(3 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 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比较原句与改句之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 异,并据此加以表述。在形式上,原句运用的是条件复句,逻辑表达更加严密准 确。在内容上,要发现原句是主动句,强调的是“我们”主动“发现”;而改句 是被动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 [答案] 不好。①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 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可知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 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②原文有“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强化了“当 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产生的结果,去掉关联词语,就成为一般的叙述句, 缺少了原句的严密性、准确性。(每点 2 分,答“好”不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1 分)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 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 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 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 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 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 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 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 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 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 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 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 知道她们,一定! 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惊世骇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 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 他。 C.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 味。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 子,是不行的。 C [A 项,“友邦人士”表示讽刺和否定。B 项,“北京话”表示特定称谓。C 项,“秋”表示特殊含义,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D 项,“过人头”表示直接引用。] 5.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①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民间 艺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③民间 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 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 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答案] ①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作者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 的决心。②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 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赞叹之情。(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1 分)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 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 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 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 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 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 白雪,把金碧辉煌的皇城,变成“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 已经修涂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重峦叠嶂。其实,紫禁城不只宜雪,也宜 雨。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 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 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 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D.亲爱的妈妈,您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 B [B 项与文中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A 项,表示总结上文。C 项,表示 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 项,表示转换话题或说话对象。] 8.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①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 分时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 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意思对即可)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 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答案] ①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②原文中的“慢 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③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 喻成伞兵,生动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11 分) 在这里,加拿大红枫,高达十几米,红得鲜艳而浑厚,像是重重的油彩涂抹 过一样,一株株挺立在风中,如同戏里的红脸关公,铁板铜钹高声大唱;矮矮的 灌木石楠,则红得鲜嫩而跳跃,像是刚刚在清水里洗过,一簇簇鲜灵灵地( ) 在房前房后,如同小姑娘脸上的笑靥,像轻轻吟唱的乡间民谣。当然,还有山茱 萸、山胡桃、紫叶李、槭树和橡树,还有我认不出的树的叶子,__①__,橙红、 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 )。 黄,也不仅仅是以前见惯的银杏叶子一种。__②__。白桦树,在北大荒时见 多了,那时注意的是它修长而洁白的树干。这时才看清,它的叶子是心形的,边 缘带锯齿,叶脉清晰,左右对称如卡通画里的一株小树。和其他树密集的叶子不 同,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退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 树上的叶子萧萧飘落,是秋天另一种( )。萧萧是声音,需要安静作为背景, 与喧嚣相背离。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这样壮观的情景,都已很难 见到。有一天,在社区散步,忽然听到身后一片喧哗,以为是人的脚步声,回头 一看,一片片金黄色的落叶正铺天盖地地飘落,叶落在地发出的萧萧之声,我是 第一次听见,( )这样响亮而清脆,犹如一阵急雨琵琶。 1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蜂拥 淋漓尽致 风景 居然 B.簇拥 淋漓尽致 景致 居然 C.簇拥 酣畅淋漓 景致 诚然 D.蜂拥 酣畅淋漓 风景 诚然 B [“蜂拥”用于活动的人或动物,强调“拥挤不堪、秩序混乱”;“簇拥” 指以人或事物为中心目标,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文中用来形容“灌木石楠围绕 房前房后”,应用“簇拥”。“淋漓尽致”一般指文章、谈话表达得非常充分、 透彻,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强调“畅快”。此处应用“淋漓尽致”, 取其“彻底”义。“风景”指“景象”;“景致”中的“致”义为“情趣”,所 以“景致”一词包含了人的感情。根据第 3 段的抒情性质,可知应用“景致”。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诚然”表示实在、固然。前文先以“需要安静”“第一 次听见”做铺垫,这样一来后文再说“响亮而清脆”就是意料之外了,因此用“居 然”。]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 褪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具体分析原因。(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比较两个句子 的区别。两句话只有一处用词不同,原句用的是“退去”,改句用的是“褪去”, 分析两个词在语义、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即可。“退去”指罢退,去除;离,离开。 原句用于形容白桦树的叶子,“退去”用了拟人修辞,凸显了“不甘心”的情感。 “褪去”指退去、去除、退缩身体的某部分,使套着的东西脱去。“褪去”不如 原句“退去”有表现力。 [答案] “退去”有“罢退,撤离,离开”之意,(1 分)文中运用“退去”, 将白桦树的叶子拟人化,(1 分)强调“不甘心”富有情感和意味,(1 分)而“褪去” 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 分) 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把握语段内容,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 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答题时,要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 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第①处,语境描写各种叶子,根据“橙 红、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淋漓尽致”可知,此处应填“红得层次不 同”等句子;第②处,此处介绍树叶,由银杏叶子过渡到白桦树叶,据此推知应 填“叶子变得金黄的,还有白桦”。 [答案] ①红得深浅层次不同 ②叶子变得金黄的,还有白桦(每处 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