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铜陵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学段(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50分)‎ 下图示意世界沿南纬20°纬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 A. 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放 B. 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 C. 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D. ⑦大洋呈“S”形,风大浪急 ‎2. 图中( )‎ A. 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B. 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 C. ⑥岛屿位于中国东南部海域 D. ③海域的东部沿海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的陆地与海洋分布。‎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①是太平洋,③是大西洋,⑤是莫桑比克海峡⑦是印度洋。大西洋北部与北冰洋相边,南部为南极洲,故A错误;由于太平洋西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多岛弧和海沟,故B正确;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内部,故C错误;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不是,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②是南美洲,③是大西洋,④是非洲,⑥是马达加斯加岛。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故A正确;南美大陆地跨南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国西南方位,故C错误;大西洋东部沿海地区非板块边界,故火山活动较少,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睛】熟悉世界的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3. 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 80米 B. 260米 C. 410米 D. 320米 ‎4.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 230米 B. 320米 C. 410米 D. 360米 ‎【答案】3. C 4.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3题详解】‎ 该图为等高线地图,分析时要注意图中有一条河,山区河流只能分布在河谷中,且河流两岸等高线基本对称分布,依据材料中等高距为100米,推知图中河谷底部等高线为300米,结合所学的等高线和谷地地形知识推断出Q地的等高线数值在400米以上,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结合材料可以推断出河道海拔在200米--3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又位于瀑布下游,故桥梁最高海拔不会超过300-72=228米,故桥梁的海拔高度应在200米-228米之间,山峰高580米,可计算出相对高度约352-380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 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6. 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B. 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 C. 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 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答案】5. C 6.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当中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甲地于当地时间5时40分日出,说明其昼长为12小时40分,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乙地于当地时间6时20分日出,说明其昼长为11小时20分,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两地同时日出时,甲地地方时数值比乙地小,故甲地位于乙地西方。综上分析,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题详解】‎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北半球处于夏季,故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A正确;南半球处于冬季,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候较低,也有一定的降水,相对不易发生森林火灾,B错误;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C错误;欧洲北部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北半球冬季,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区间统计图,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7. 下列城市与气候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①罗马—甲②上海—甲③南京—乙 ④伦敦—丙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8. 就气候形成和分布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乙类气候分布 ②亚洲缺少甲类气候 ‎③丙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高温多雨 ④甲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9. 就人类活动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丙气候类型区盛产许多著名热带经济作物 ②甲气候类型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③乙气候类型区人口、城市分布较丙密集   ④乙气候类型区是世界最重要商品粮产区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 ‎【7题详解】‎ 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甲、乙两地最冷月气温均在0-15℃之间,最热月气候在30℃左右,故为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因甲地雨热不同期,而乙地雨热同期,故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罗马为地中海气候,上海、南京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①③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8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除南极洲外,在纬度较高的欧洲和纬度较低的非洲也没有分布,①错误;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也有地中海气候的分布,②错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③正确;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9题详解】‎ 根据上面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盛产许多著名热带经济作物,①正确;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人口、城市分布密集,粮食商品率较低, 故③正确、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依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 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 C. 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 D. 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11. 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②冻土广布,气候寒冷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10. B 11. D 12.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考查相关知识。古丝绸之路沿线地理环境差异,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10题详解】‎ 中国古代商船是帆船,要借助风力,出发时间为北半球冬季,返回时间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夏季索马里沿岸由于吹拂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水温较低,饵料丰富,形成渔场,故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B正确;从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影朝北,C错误;加尔各答盛产黄麻,不是棉花产区,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1题详解】‎ 亚欧大陆内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①正确;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途径中亚地区,气候干旱,铁路沿线没有冻土分布,②错误;沿线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③正确;亚欧大陆内部沙漠广布,气候恶劣,④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2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而不是发展高速公路、航空,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故①正确,②错误;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③正确;没有信息显示欧洲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睛】古代丝绸之路,要考虑到是帆船运输,要借助风力航行,所以出发、返航的时间受季风区的风向的影响。现在的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铁路运输,建设铁路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主要建设铁路线与港口,不是公路和航空方式。答题应关注材料信息。‎ 内罗毕为肯尼亚首都,气候十分宜人,全年雨季分为雨季和小雨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内罗毕的雨季和小雨季分别为3--5、10--11月,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起主导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洋流 ‎14. 人们到内罗毕附近的天然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是()‎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0月 ‎【答案】13. A 14.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 ‎【13题详解】‎ 本小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内罗毕位于赤道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使得内罗毕在不同季节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造成降水的季节变化。故A正确。地形、海陆位置是稳定的,不受季节变化,故B、C错误;内罗毕位于内陆,基本不受洋流影响,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4题详解】‎ 本小题考查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根据气候资料,该地全年高温,4、5月份降水量大,草类茂盛,野生动物食物充足,是最适宜到天然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 B. 乙地河流有凌汛 C. 甲地沿岸有寒流经过 D. 丁地河流沿岸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6. 四地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丙 ‎【答案】15. A 16.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20ºE,24ºN)附近,丙地位于(90ºW,31ºN)附近,故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A正确;根据经纬度位置,乙地位于地中海岸尼罗河三角洲,纬度较低,冬季不结冰,不会有凌汛现象,B错误;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甲地沿岸有暖流经过,C错误;丁地河流南北延伸,其沿岸景观体现的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6题详解】‎ 根据四地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下图是“亚欧大陆气温等距平线略图”。气温距平值是指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中,A、B两地(图中黑点)分别位于不同等距平线上。‎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17. 若A地(大陆西岸)1月均温是5℃,则最符合B地(大陆东岸)1月均温的是 A. -16℃ B. -14℃ C. -11℃ D. -7℃‎ ‎18. 下列关于导致亚欧大陆东西岸气温距平值差异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岸有暖流影响且地势很高,所以数值较小 B. 西岸有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数值较大 C. 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数值较小 D. 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数值较大 ‎【答案】17. C 18. B ‎【解析】‎ 本题考查亚欧大陆中纬度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及 ‎【17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A地1月均温为5℃,气温等距平值为8℃,说明50°N的1月平均温度为-3℃,而B点气温等距平值为-8℃,因此该地气温为-11℃。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东岸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温度较平均气温低,A错误;冬季大陆西岸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度高于同纬度平均气温,B正确;东岸降水日数比西岸少,太阳辐射较强,C错误;西岸终年多雨,太阳辐射弱,气温数值不会较大,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读“世界局部地区1月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2200千米 B. 1 000千米 C. 1200千米 D. 275千米 ‎20. 此时( )‎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 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晚于6时 C. 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 D. 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1. 有关图中海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于信风带,风急浪高 B. 位于海沟,地壳活跃 C. 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D. 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 ‎【答案】19. B 20. B 21. C ‎【解析】‎ 本题组为主要考查经纬网地图中两点间距离的估算和白令海峡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9题详解】‎ 读图分析,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劣弧,略小于PQ两点间的纬线长度。PQ两点位于60ºN纬线上,每一度弧长为赤道处的一半,故PQ两点间的纬线长度为20×111/2=1110千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北太平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则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故A错误;根据等温线弯曲情况,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日出的地方时应晚于6时,故B正确;此时南半球为夏季,非洲最高端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故C错误;北印度洋海水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1题详解】‎ ‎,‎ 图中海峡为白令海峡,这里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影响大,故A错误;白令海峡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故B错误;该地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故C正确;白令海峡是联系太平洋与北冰洋的通道,没有寒暖流交汇,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b、c为甲湖泊一年中三个时期的湖岸线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 ‎22. 图中四地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近年来,图中a、c两线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 a以内的湖底泥沙淤积 C. 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 D. a、c之间的湖底泥沙淤积 ‎【答案】22. A 2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2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图中四地①是洼地,容易积水。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是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故A正确;②地高于河谷,地下水位低,③、 ④地地势高于周边,不易积水,盐碱化问题少,B、C、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线最低应为枯水期水位,c线最高应为丰水期水位。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则枯水期水位下降,a、c两线距离扩大,故A错误;图中a、c两线距离逐渐靠近,说明a线有可能升高,也有可能c线下降,如果a线有可能升高,则有可能a以内的湖底泥沙淤积,从而抬高了枯水期的水位,故B正确;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则丰水期水位升高,则a、c两线距离扩大,C不符合题意。a、c之间的湖底泥沙淤积,则丰水期水位会升高,a、c两线距离扩大,D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阿尔及利亚Ghout绿洲农业系统”被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沙丘下的“地下河”和遮荫环境是绿洲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挖出深达10-12米的大坑种植枣椰树,枣椰树可生长至30米高,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果树、蔬菜、药材及矮树和灌木等,逐渐形成了一片多层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Ghout绿洲农业系统最可能位于阿尔及利亚的 A. 北部 B. 西部 C. 南部 D. 东部 ‎25. 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深挖大坑的主要原因是 A. 削减太阳照射 B. 获得肥沃的土壤 C. 增强地面辐射 D. 地下水埋藏较深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Ghout绿洲农业系统位于沙漠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阿尔及利亚地区南部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5题详解】‎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沙漠地区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较深,故沙丘中种植树木需要深挖大坑,故D正确。在沙丘中深挖大坑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A错误;沙漠中几乎没有植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极少,故B错误;地面辐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没有增强,故C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栓皮树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树皮采剥后可再生,采剥周期(同一棵树2次采剥的间隔时间)为9~12年。葡萄牙阿连特茹地区(下图)是世界最主要的软木和葡萄酒软木塞产地,发展软木加工业已逾 200年历史。‎ ‎(1)描述阿连特茹地区的气候特征,并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栓皮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的原因。 ‎ ‎(2)与葡萄牙北部相比,分析阿连特茹地区软木采剥周期较短原因。 ‎ ‎(3)从环境效益角度,说明阿连特茹地区大力发展栓皮树产业的原因。‎ ‎【答案】(1)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原因:(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地下水埋藏较深,(根深)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满足生长的需要;(叶片小且硬实,)可减少蒸腾,保证栓皮树体内水分稳定。‎ ‎(2)阿连特茹地区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栓皮树生长较快,易达到软木采剥所需要的厚度。‎ ‎(3)大面积栓皮树可减少土壤侵蚀,抑制土地沙化,许多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使用软木无需伐木,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软木制品可以回收利用,减少资源耗费,且易降解,环境污染较小。‎ ‎【解析】‎ ‎【分析】‎ 考查阿连特茹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气候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软木加工业的发展。‎ ‎【详解】(1‎ ‎)读图可知,阿连特茹地区位于北纬30º-40º的大陆西岸。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第二问答题注意从气候的角度作答。根深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叶片小且硬实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这些特征都与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降水少的气候特征密切关联。‎ ‎(2)与葡萄牙北部相比,分析阿连特茹地区纬度较低,光热资源更丰富,树木生长更快,达到软木采剥所需要厚度的周期就更短。‎ ‎(3)从环境效益角度来看,一是从栓皮树可减少土壤侵蚀,抑制土地沙化,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生态效益,二是从栓皮树作原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小。‎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  塞内加尔是世界重要的花生种植和出口国,花生产地集中分布在塞内加尔河下游河谷地带,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巴克尔下游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示意图。 ‎ ‎(1)推测塞内加尔河在巴克尔至入海口河段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 ‎(2)分析圣路易成为花生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答案】(1)径流量不断减少  支流汇入少、降水少,河水补给少;气候炎热,河水蒸发旺盛(或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量大);巴尔克下游的河谷地带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2)靠近花生产地,原料丰富;靠近海港,交通便利;国内、国际市场条件较好;塞内加尔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区位条件。‎ ‎【详解】(1)读图可知,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支流减少,并且流经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补给水源较少;地处热带,气候炎热,蒸发旺盛;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用水量大;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增多。所以塞内加尔河在巴克尔至入海口河段径流量会减少。‎ ‎(2)圣路易成为花生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可从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地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圣路易位于塞内加尔河入海口,而塞内加尔河下游河谷是花生的主产区,接近原料产地;圣路易是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塞内加尔河下游人口较为稠密,该国为花生出口国说明国内外市场条件较好;该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 ‎28.​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2017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理正式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冰上丝绸之路”是以俄罗斯北冰洋的东北航道为基础,穿越北极圈,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材料二:北极东北航线和传统航线及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系图 ‎ ‎ 材料三: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1901年,额尔齐斯河就实现了从新疆布尔津至俄罗斯的定期通航。如今,俄哈两国已决定联合开发额尔齐斯河航运,最终经鄂毕河与北极东北航道互通互联。‎ ‎(1)评价“冰上丝绸之路”通航的区位条件。 ‎ ‎(2)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流量位居新疆第二。请指出额尔齐斯河的主要补给水体类型。 ‎ ‎(3)推测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对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意义。‎ ‎【答案】(1)有利条件:相比传统航道,航程缩短;已有俄罗斯北冰洋东北航道作为基础,航道建设成本较低;伴随全球变暖,北冰洋冰面融化期延长,有利于航运;沿线经过的国家少,不稳定因素较少;沿线区域(东亚、俄罗斯、欧洲)有广阔的运输需求。‎ 不利条件:冰封季节的航行增加了运输难度和安全风险;脆弱的北冰洋生态系统严重制约了“冰上丝绸之路”航运效率。‎ ‎(2)阿尔泰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的积雪融水;高空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山地降水;以及少量来自于北冰洋的山地降水和河流沿线的地下水。‎ ‎(3)通过额尔齐斯河向北联通“冰上丝绸之路”,中国西北内陆拥有了北冰洋的出海口;通过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加强了沿线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中、俄、哈经济走廊,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联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冰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纵横交错的广阔空间。‎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区位条件以及影响、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详解】(1)评价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对比传统航道,分析“冰上丝绸之路”通航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可从航程长短、通航时间、运输需求、运输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2)河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结合材料二额尔齐斯河流域图和材料三可知,这里除湖泊水补给不明显外,其他补给方式都存在。‎ ‎(3)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的开通,使我国西北内陆拥有了直通出冰洋的出海通道,加强了沿线区域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联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冰上丝绸之路”,使该地区的战略地位上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点睛】河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