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1.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包括( )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生物膜 ③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构成多种酶 ⑤组成所有激素 ⑥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生理作用,考点较为基础,依据教材知识即可分析作答。 【详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①正确;构成生物膜的物质有磷脂、蛋白质及糖类等,②正确;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③错误;许多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④正确;许多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但不是所有激素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性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类),⑤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⑥正确。综上分析,①②④⑥正确,选D。 【点睛】蛋白质分子的“五大功能”:细胞的组成物质、催化作用、免疫作用、运输作用和调节作用。 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叶绿体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合成ATP,苹果树的叶肉细胞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C. 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 D. 核糖体是合成多肽链的场所,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涉及考点较多,要求考生对于细胞器有整体把握,并能构建知识网络,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详解】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生物照常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原因是也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呼吸酶,A错误;叶绿体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合成ATP,但该ATP只能用于暗反应,叶肉细胞其余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B错误;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C正确;有的酶化学本质是RNA,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D错误。 【点睛】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有DNA,原核细胞无 DNA B. 蓝藻因为还有叶绿体呈现绿色 C.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均含有DNA分子 D. 在同一个体内,具有相同细胞器的细胞其功能大致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的异同点、细胞分化的实质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的异同点、细胞分化的实质等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具有DNA和RNA,A错误;蓝藻是原核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B错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二者都含有DNA,C正确;由于细胞分化,在同一个体内,具有相同细胞器的细胞的功能不一定相同,D错误。 【点睛】注意:含DNA(和R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细胞器,在原核细胞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4.研究发现,芽孢杆菌能够分泌一种名叫芬荠素的多肽,该物质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杆菌分泌芬荠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 B. 芬荠素抑制葡萄球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C. 黄色葡萄球菌的结构简单,是用来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D. 以上两种生物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只含有核糖体。 【详解】A. 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A正确; B. 芬荠素分泌过程利用了细胞膜流动性的原理,该多肽运输到葡萄球菌并起抑制作用,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 C. 制备细胞膜最佳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外层有一层细胞壁,制备细胞膜前要去除细胞壁,C错误; D. 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均为DNA,D正确。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 B.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 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答案】B 【解析】 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B正确;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组织样液,C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振荡后再滴加B液,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 6.用化学分析,测得某有,物的化学,分及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元素 C O N H S Fe 含量(%) 92.393 3.518 2.754 1.214 0.006 0.006 A. 核酸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答案】C 【解析】 核酸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错误;油脂和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D错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Fe等元素,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胞中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其进行归纳。 7.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A.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B.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C.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ATP等,不是生物膜系统,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内,它分布于( ) A. 细胞核、细胞质基质 B. 细胞核、核糖体 C. 细胞核、线粒体 D.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但无叶绿体,据此分析。 【详解】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DNA的分布,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因此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内DNA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中,C正确。 9.下图是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简图,其中GLUT2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 载体,Na+/K+ATPase是钠/钾ATP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的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B. 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有催化、运输、信息交流和密封细胞间隙的作用 C. 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 Na+/K+ATPase也可存在于神经元细胞膜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肠腔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 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细胞膜形成较多微绒毛,可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如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数量,有利于高效地吸收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A正确; B. 图中所示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未体现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 C. 葡萄糖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 D. Na+/K+ATPase也可存在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用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D正确。 10. 下列有关酶的特性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H过高或过低以及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酶变性失活 B. 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C. 在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不适宜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研究对象 D.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提高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 【答案】C 【解析】 pH过高或过低以及温度过高都能使酶变性失活,但温度过低不会导致酶变性失活,A项错误;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而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水浴加热,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B项错误;在加热的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而在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所以不适宜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研究对象,C项正确;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D项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及相关实验 11.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像酿酒的原料中通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 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 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C. 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D. 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但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释放少量能量;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酵母菌在足量的氧气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且大量增殖,不进行无氧呼吸,故不产生酒精,C正确。 12.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糖类生成量的变化是 A. C3突然增加,(CH2O)减少 B. C3与(CH2O)都增加 C. C3与(CH2O)都减少 D. C3突然减少,(CH2O)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反应产生ATP和[H],暗反应过程包括CO2固定和C3的还原,CO2和C5反应生成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和C5。 【详解】根据题意,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光反应阶段停止,无法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导致C3被还原速率降低,C3的生成速率不变,最终C3增加,光反应停止,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少,A正确。 13.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C. 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 D.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的系统掌握水平。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完整场所,光反应发生在基粒上,暗反应发生在基质中,因此相应的物质也对应分布于这些场所。 【详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 CO2的固定属于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B错误。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叶绿素和光反应有关的酶,外膜没有叶绿素,C错误。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D正确。 【点睛】叶绿体不同于线粒体:线粒体内膜有呼吸氧化酶而叶绿体的内外两层膜上没有光合作用的酶或色素。 1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PH 至2.0 ,保存于37℃的水浴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综合应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专一性等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考查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详解】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接近中性,pH=2的强酸性环境可以把唾液淀粉酶灭活,但它却是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胃蛋白酶把乳清蛋白和失活的唾液淀粉酶水解为多肽,而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选A。 【点睛】注意:酶有两个身份,蛋白质和催化剂;胃蛋白酶只能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而不是氨基酸。 15.给兔注射C6H121806,在兔体内最先发现含有180的物质是下列的哪一种( ) A. 丙酮酸 B. H20 C. C02 D. 乳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可以推测在兔体内最先发现含有18O的物质是丙酮酸. 故选:A.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6. 某研究小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植株。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答案】B 【解析】 叶绿体色素有四种,经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将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红光照射测定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而色素带缺叶黄素这个条带,位于第2条。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名师点睛】分离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从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白天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B. 光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C. 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 光反应分解水生成[H]并放出O2,暗反应最终将CO2还原成(C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发生的反应是:水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发生的反应是: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 类囊体薄膜发生光反应,将太阳能转换成ATP,运到基质消耗,变成ADP,ADP运回类囊体薄膜再次参与光反应,故白天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A正确; B. 光反应需要光,也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B错误; C. 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 D. 光反应分解水生成[H]并放出O2,碳反应最终将CO2还原成(CH2O),D正确。 18.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完成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 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所以异体器官移植时会发生细胞间的排斥反应。 考点:考查糖蛋白的功能。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糖蛋白的功能。 19. 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 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曲线a中物质运输速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相关,则a为自由扩散,该运输方式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曲线b中物质运输速度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数值后,因受载体数量的限制而保持稳定,则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ABD错,C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跨膜运输。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物质的跨膜运输。 20.在一定条件下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直接为对方利用的物质有O2、CO2和葡萄糖 B. 光照下两者的[H]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C. 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5比ADP先减少 D. 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3比ADP先增加 【答案】D 【解析】 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A错误;叶绿体内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同时ADP与pi反应产生ATP,但是只能提供给暗反应使用,不能提供给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产生的ATP和[H]增加,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增加,所以叶绿体中化合物C5增加,C错误;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增加,导致消耗ATP增加,则产生的ADP也增加,D正确。 21.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 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 C. 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 D.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为15mol,大于酒精的产生量6mol,则此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A错误,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5-6)/6=1.5mol,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3,B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C正确,有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彻底,释放的能量较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 22.将题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 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 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 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答案】B 【解析】 黑暗条件下,细胞只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CO2扩散至细胞外,因此①增大、④减小;A正确。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①增大、③减小;B错误。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②、③保持不变;C正确。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②减小、④增大;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细胞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细胞代谢时相应物质含量的变化。 23.如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 在后期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分裂图像为背景,考查与有丝分裂相关的概念及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图形识别和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题图:细胞分裂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判断该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形。图中②为着丝点,①、③为同一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④为染色体,⑤、⑥、⑦为染色体,⑧为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⑨为中心体;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一致。 【详解】进入分裂期后,在中心粒组成的中心体⑨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A正确;由分析可知,④是由染色单体①和③组成的一条染色体,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B正确;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一致,细胞中有4条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有8条染色单体,C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不再有染色单体,此时细胞中有4×2=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D错误;故错误的应选D。 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在细胞两极含有两个相互垂直构成的中心粒构成中心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4个着丝点就是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就没有染色单体,故D正确。 24.如图为同一植物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B. b表示细胞膜,e表示细胞核 C. 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 e的蛋白质成分是G2期合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a是细胞壁,b是核膜,c是染色质(体),d是细胞板,e是纺锤体。 【详解】a结构为细胞壁,其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b表示核膜,e表示纺锤体,B错误;d结构为细胞板,会形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正确;e为纺锤体,其蛋白质成分在G2期合成的,D正确。 【点睛】在细胞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25. 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 A.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 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 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 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D 【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正确;分析曲线可知,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正确;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相等,均大于0,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6.下图是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能力的___________,排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合成、加工、分泌该酶的主要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能量是由主要由___________(细胞器)提供。 (2)①结构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催化 (2). 蛋白质 (3). 胞吐 (4).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5). 线粒体 (6). 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结构①为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结构②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结构③是内质网;结构④是高尔基体。 【详解】(1)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唾液淀粉酶排出细胞;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因此该酶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①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睛】本题结合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核的功能,要求学生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再结合题图答题即可。 27.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物质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阶段,影响此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宜的光照下,①过程为②过程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③〜⑤过程中,与无氧呼吸同样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上述①〜⑤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若把该植物从较强光下移到暗处,则叶片叶绿体中的C3含量将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1). 氧气 (2). 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3). ①③④⑤ (4). 线粒体基质 (5).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6). CO2浓度、温度 (7). ATP(或三磷酸腺苷)和[H] (8). ③ (9). ④ (10). 升高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中a是光合色素、b是O2、c是[H]、d是ADP、e是ATP、f是C5、g是CO2、h是C3。 【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物质a是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光反应和有氧呼吸整个过程,即①③④⑤;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②表示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反应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影响此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温度等。 (3)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适宜的光照下,①过程为②过程提供的物质是ATP和[H],上述③〜⑤过程表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与无氧呼吸相同的是③过程。 (4)上述①〜⑤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④;若把该植物从较强光下移到暗处,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反应变弱,消耗的C3减少,因此叶片叶绿体中的C3含量将升高。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两种生理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识记、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 28.如图甲是一个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不同时期;图乙—丁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过程模式图,请回答: (1)在细胞周期的e期中因复制而加倍的物质是___________,b表示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c期染色体、细胞核DNA与染色单体三者的数目比为_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期(填图甲中的字母)。若要清晰观察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纺锤丝的牵引下,[1]__________抵达细胞两极,逐渐解开螺旋;[2]___________(或细胞核)重新出现,来自___________的小泡向细胞中央集中,在赤道板位置彼此融合,小泡中的多糖物质用来制造新的细胞壁,小泡的膜则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___________。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细胞质相通的管道,这就是[4]___________,用以实现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 (1). DNA (2). 中 (3). 1: 1: 0 (4). a和d (5). 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 (6). 染色体 (7). 核膜 (8). 高尔基体 (9). 细胞膜 (10). 胞间连丝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其中a表示前期,b表示中期,c表示后期,d表示末期,e表示间期;乙图中[1]表示染色体,[2]表示核膜,[3]表示细胞板,[4]表示胞间连丝。 【详解】(1)e表示间期,在细胞周期的e期中因复制而加倍的物质是DNA,b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c是后期,该时期染色体、核DNA与染色单体三者的数目比为1: 1: 0。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即a和d。若要清晰观察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 (2)在纺锤丝的牵引下,[1]染色体抵达细胞两极,逐渐解开螺旋;[2]核膜重新出现,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来自高尔基体的小泡向细胞中央集中,在赤道板位置彼此融合,小泡中的多糖物质用来制造新的细胞壁,小泡的膜则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即细胞膜。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细胞质相通的管道,这就是[4]胞间连丝,用以实现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末时期的变化特点,尤其是特定结构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29.请完成下列有关实验: (1)请利用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有关实验。 材料用具:直径为1cm的打孔器1个,注射器1个,蓝色玻璃纸和绿色玻璃纸若干,小烧杯4个,新鲜菠菜叶片若干,装有60W白炽灯泡的台灯1个。 方法步骤: ①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并用注射器抽出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将其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1个烧杯中待用。 ②取3个洁净且大小相同的小烧杯并编号为A、B、C,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③分别向小烧杯中加入10片小圆形叶片。 ④用蓝色绿色玻璃纸分别包住2个烧杯,另1个烧杯______________,然后进行光照; ⑤20分钟后进行观察。3个烧杯内叶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组叶片上浮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蓝光组,最少的是__________组。 (2)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无水乙醇(或丙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碳酸钙的作用_____________;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做处理以作对照(或无色玻璃纸包住) (2). 白光(或对照组、不做处理组) (3). 绿光 (4). 有助于磨碎植物细胞 (5). 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6). 色素的提取溶剂 【解析】 【分析】 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颜色的光,在操作过程中应用蓝色和绿色玻璃纸分别包住2个烧杯,另1个不做处理,以作对照,然后再将三个烧杯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等强度的光进行照射;本实验的因变量为O2产生的量,因此可通过观察叶片上浮的数量来判断O2产生的多少。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白光组(或对照组)叶片上浮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蓝光组,最少的是绿光组;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光照强度、水量等,据此分析。 【详解】(1)④根据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可知,其中两个烧杯应分别用蓝色和绿色玻璃纸分别包住,而另一个烧杯不处理,直接进行光照,用作对照; ⑤绿叶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直接光照的烧杯吸收的光最多,光合作用最强,产生O2最多,因此白光组(或对照组)叶片上浮的数量最多,而绿光组光合作用最弱,产生O2最少,叶圆片上浮的最少。 (2)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无水乙醇(或丙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磨碎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提取色素。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综合考查探究光质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设计、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着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单因素研究光合作用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