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C.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详解】解题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如行政区;也有模糊的,如干湿区,故B项错误,所以选B。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3.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 ) 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 4.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 植被破坏 B. 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 环境恶化 5. 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减少污水排放量 【答案】2. A 3. D 4. B 5. C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黄土高原是我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而黄土高原长期以来是以耕作业为主,所以植被破坏又是长期以来毁林开荒的结果。故选A 【3题详解】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和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因为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就是破坏植被,使地表裸露,所以造林种草是关键。故选D。 【4题详解】 因为人口过度增长,为解决生存需要,采取粗放的方式,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使环境恶化,产出低,社会贫困,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根子在人口过度增长。故选B。 【5题详解】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没有生态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人的生存都受到威胁,何谈发展。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 B.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 C. 云贵高原地形平坦 D. 长江三角洲土壤盐碱化严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我国各大地形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A. 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A项错误; B. 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B项正确; C. 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C项错误; D. 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网密布,降水较多,土壤盐碱化不严重,D项错误。 故B项正确。 7.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B. 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 C. 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D. 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震多发,岩石破碎,降雨集中,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项正确; B.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森林广布,大气环境质量较高,酸雨危害不严重,B项错误; C. 华北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水分条件较好,为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地荒漠化不严重,C项错误; D. 华南地区降水较多,淋溶强,土壤不易出现盐碱,D项错误。 故A项正确。 8.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D 【解析】 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流速较慢,支流汇集,径流量大,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读图分析可知,d位于河流的下游,洪涝灾害多发,故答案选D。 9.图乙为测得的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 ) A. 连续暴雨 B. 气压变化 C. 气温变化 D. 连续阴雨 【答案】C 【解析】 读图,根据水量曲线分析,在午后气温最高时,流量达到最大值,夜晚气温低时流量小。说明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主要因素是气温,C对。连续暴雨不会在夜晚时流量减小,A错。气压不影响径流量,B错。锋面过境流量没有明显的日变化,D错。故答案选C项。 点睛: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判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如河水补给的水量一般较大,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但同样是河流补给,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差别很大。 (2)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如冰川补给汛期在夏季;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同样是降水补给,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年雨型的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则多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一般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功能。 10.沼泽地开发的合理做法是( ) A. 向沼泽要粮,加速大规模开垦沼泽 B. 禁止开发沼泽,保护沼泽调节气候的功能 C. 东北沼泽土壤内水分过多,潜在肥力不大,不利开发利用 D. 沼泽开发,应坚持有利于保护沼泽、改善农业条件和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东北的土地开发。东北应注意对湿地进行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重点建设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淮东——四川三天特高压支流配送云河,到2005年形成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疆电外送”工程主要输送 A. 火电和地热发电 B. 核电和火电 C. 水电和太阳能发电 D. 火电和风电 12. 随着新疆能源资源开发不断加大,最容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土地盐碱化 B. 土地荒漠化 C. 湿地萎缩 D. 水土流失 13. “疆电外送”对调入区影响不正确的是 A. 加快产业向外转移 B. 促进工业化进程 C.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D. 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压力 【答案】11. D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强,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疆电主要是火电和风电,D 项正确。新疆河流水量较小,水力资源不丰富;新疆经济及科技实力较差,不适宜开发核电,故ABC项错误。故D项正确。 【12题详解】 新疆主要的能源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及风能、太阳能资源,当地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中易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故B项正确。 土地盐碱化和湿地萎缩主要是农业生产不合理用水导致的;降水少,水土流失不严重。故ACD项错误。 13题详解】 对疆电外送的调入地区,可以缓解能源紧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环境容量,减缓产业外迁。故A项说法错误,BCD项说法正确。所以A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 宁夏 B. 青海 C. 陕西 D. 新疆 15. 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示意,新疆的荒漠化比例超过40%为四个省区中最高的,D正确。 【15题详解】 开采矿产会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被翻开会加重草地退化,①错误。不合理的抽取地下水会导致草地缺水进而生长困难甚至死亡,④错误。对草地退化严重区实施生态移民,以及降低载畜量可以使天然草场得到恢复,进而治理草地退化,A正确。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17.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16. C 17. A 【解析】 试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题详解】 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正确;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所以选C。 【17题详解】 河流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A正确;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主要作用。所以选A。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下列各问题。 18.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19.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 A. 滥伐森林 B. 开山取石 C. 过度放牧 D. 风化作用 【答案】18. B 19.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18题详解】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受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导致红壤裸露的现象,故形成的自然原因为流水侵蚀作用。故选B。 【19题详解】 形成红色荒漠的人为原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由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自然植被为森林,故其人为原因为滥伐森林。故选A。 20.下列地表事物不属于湿地的是( ) A. 鱼塘 B. 冰川 C. 洞庭湖 D. 沼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湿地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河流、湖泊、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所以鱼塘、洞庭湖、沼泽属于湿地,A、C、D错。冰川不属于湿地,B对。 【考点定位】湿地的概念及包括的水体类型。 【名师点睛】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厂产品可能是 A. 化工产品 B. 电子产品 C. 建筑陶瓷 D. 生物药品 22. 该厂工业布局首先考虑靠近 A. 航空港 B. 海港 C. 公路枢纽 D. 铁路枢纽 【答案】21. B 22. B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产品运输方式为航空运输,价格高,应是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可能是化工产品和建筑陶瓷;生物药品没有零部件;因此该产品可能是电子产品,B正确。 【22题详解】 该工厂产品主要运输方式为航空,因此布局首先考虑航空港,B正确。 【考点定位】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 玩具制造 B. 汽车产业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24. 该产业部门属于( )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技术密集型工业 C. 原料指向型工业 D. 资金密集型工业 25.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 C. 交通运输 D. 原料 【答案】23. A 24. A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图示反映了该类产业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逐步转移,因此最可能为劳动密集型工业,A正确。故选A。 【24题详解】 从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可知,该产业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A正确。故选A。 【25题详解】 影响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的价格水平,A正确。故选A。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回答下列各题。 26.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原因是 A. 主要由于水分差异造成 B. 主要由于热量差异造成 C. 主要由于地形差异造成 D. 主要由于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造成 27.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B.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 建国以后,该地区荒漠化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景观变化,“东向西”是关键,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A项正确。故选A。 【27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故降水少,气候干旱,A错误;该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人为原因,B正确。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途径是保护植被,C错误。建国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大,D错误。 故B项正确。 28.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 地下水位下降 B. 土壤盐碱化 C. 水质污染 D. 河道淤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调入水体主要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必须保证调入水质的安全性,所以最先解决的问题是输水线路经过地区水的二次污染问题,否则到达北方地区的水是污染的,就失去了调水的意义。故C项正确。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回答下列各题 29.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30.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 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渤海属于海洋,不属于湿地系统,其它的都属于湿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0题详解】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供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价值。沼泽地属于湿地,保护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三江平原的土壤是黑土,十分肥沃;沼泽开垦,开发的成本不高;我国粮食过剩,价格下降与实际不符。故ABC项错误。所以选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 _、 __、_ 。 (2)图中数字①②③处表示我国三个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这些地方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答案】(1)新疆;内蒙古;甘肃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 境保护。 (3)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 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 长,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荒漠化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详解】(1)据图,根据中国行政区划,可以判断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五个方面。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应结合原因分析。例如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3)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答案】(1)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3) 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或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解析】 试题考查太行山地理意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技术难度大的原因和对华北地区的意义 (1)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2)从图中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3)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主要是缓解水资源紧张,可从生活、生产、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来回答;生活方面: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工农业生方面: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33.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结合全区__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围绕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三: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铁矿、煤炭.铝土矿,能源,煤→焦→化 (2)一是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二是市场广阔;三是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示意图,考查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能力。 【详解】(1)从示意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关系分析,山西省煤炭、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丰富,围绕煤炭或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分别输出钢材、电力及燃气、化工及水泥,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煤炭开采→焦化→化工。 (2)分析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三个条件,可以从能源资源储量、市场、交通位置三个方面分析:一是煤炭资源丰富,为我国最大的产煤区,开采条件好;二是我国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三是位置适中,靠近东部市场,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等。 (3)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分析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参照鲁尔区的改造进行分析: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延长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