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7-12)Word版
会宁一中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 1.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 卷上答题无效。[KS5UKS5U] 2.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 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 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 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 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 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 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 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 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 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 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 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 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 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 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 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 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 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 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 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 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 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 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 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 的特定载体。[KS5UKS5UKS5U][KS5UKS5U]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 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B.第 1 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了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的是为了说明人的现实处 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的观点。 C. 第 3 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生命的共感难以解释的现象引出了对自然与人 之间异构与同质问题的探讨。 D. 第 4 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在悲伤的 时候泪如雨下”等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2. 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 分)( )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 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KS5UKS5U]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 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 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 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 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 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东西。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 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 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KS5UKS5UKS5U]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 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 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KS5UKS5U]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 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 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 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 “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 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 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 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 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 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 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 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 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 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 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 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KS5UKS5U.KS5U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 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 生的背景。 C. 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 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D.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 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5. 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KS5UKS5UKS5U] 6. 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 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 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31~40 岁(80.8 % ) ,他们从最终的 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 21~25 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 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 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 (46.8 %)的创业者在毕业 4~9 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 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 22%左右的创业 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 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 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 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 2017 年 4 月 1 日《光明日报》) 附图: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 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 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阶的现象,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 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货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 信意识。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20 日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知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 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 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 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 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 2017 年 4 月 6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 2013 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 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在这个最好的创 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 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 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 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16 日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就创业而言,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比创业时机的选 择更为重要。 B.材料一的统计数据显示发现商机和为了梦想是创业者创业的主要动机,这说明大多数 创业者是主动创业。 C.材料二表明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困境,对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 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D.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很多扶持政策,材料三指出允许休学创业的政策将会提高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醒大学 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B. 材料一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显示 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C.材料三是访谈节选,针对访问者的提问,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许多新政策给予 了极大的肯定并对其效果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 D.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创业状况,材料三关注的则是政府 扶持政策的效果。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避政策 存在的问题,客观性较强。 9.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大学生要进行创业,自身应具备哪些条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任秘书令、 始平王师。又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 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及车驾南伐①,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 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 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 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萧昭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 渊面辞曰:"臣本儒生,颇闻俎豆,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逼高祖不许 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②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诏渊取南 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 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愉既 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 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 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 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曰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高祖欲伐萧赜。②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诱敌。[KS5UKS5U]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 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 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 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 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典属国:来源于秦汉,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北魏 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KS5UZ。xx。k.KS5U B.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 C.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 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禄:俸禄,古代朝廷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见, 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B.卢渊为官仁厚,宽恕叛贼。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他平定叛乱后,只将首犯悬头示众, 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C.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以未学军事为由推辞;他 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D.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他 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KS5UKS5U]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5 分)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KS5UKS5U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如梦令·春景 秦观①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词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 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红花无声地、迅速地飘落。 ③[绿波]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 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 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题之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春色 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 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15.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KS5UKS5UKS5U] (1)《蜀道难》中写蜀道艰难的开凿过程,李白曾夸张地说:“ ”。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吾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 100 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 13 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 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 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 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 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 年春天,多数 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 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 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 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 11 亿元人民币, 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 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査封整顿、 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 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 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A.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进祝痊安。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KS5UKS5UKS5U] C.本报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D.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①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②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 水良好的土壤中,但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无论是用播种还是用扦插的方式, 菊花都可成活。③ 使其在中国的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4 分) 流言止于智者。做人只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就能成为消除谣言的“智者”。谣言在传递 过程中遇到“智者”,往往经得起仔细推敲,因为“智者”听到谣言后的反应是运用独立思 维进行理性判断,进而得出结论,并不轻信流言。如果每个人都能将谣言封杀在自己的“嘴” 中,那些不确切、不客观的信息传播就会立即停止。 ①保持内心的纯净,不一定就能成为消除谣言的“智者”。 ② ③ 四 、 写 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 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理想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高薪工作、健康、家 庭、出国留学、美好感情、父母、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答案:答案:A (A 项以偏概全。) 2.答案:C C 项,文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 3. B B 项,结合文本内容“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 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可知,“这些特 定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赋予他们的,最终也不能说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4. C C 项“没有把老人的肖像画完”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应该是运用心理描 写的手法; 5. 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 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 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落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 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6. ①历史政治意蕴: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②伦理道德意 蕴: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③生命意蕴:老人的一生总的看来是平凡的, 但其中蕴含着人生中莫大的痛苦和挫折。这位从容安详地看落日,乐观平和待生活的老人能 以平常心面对不平常的的遭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常。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坚强和乐观。 7. A (材料一中指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可见两者同样 重要) 8.B、D (A 项: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说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C 项: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表明被访问者的乐观态度有所保留。 E 项:材料三没有呈现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 9.答案要点:(1)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2)要有信用意识,远离信贷陷阱;(3)要 端正心态,不要害怕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4)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每点 1 分, 意思对即可。) 10. 答 案 : A 11. 答案:C 考课的目的在于清明吏治,考核的结果是对官员进行升降赏罚的依据,选项 “予以升迁奖励”片面。根据原文语境“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亦可推 知。[KS5UKS5UKS5U] 12. 答案:C 卢渊被敌人打败,除了不谙军事的原因,还有兵力过少,寡不敌众的原因(原 文:萧鸾遣将垣历生来救)。 13(1)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 防备这件事。 13(2)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并赦免了他们,只将罪行归于 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参考翻译: 卢渊,字伯源。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崇尚学业。他继承了侯爵爵位, 官拜主客令,典属国。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又升任散骑常侍。 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准备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此事。高祖先问卢渊:“你 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说:“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很慎重的,依照我的 想法,应该改变选择。”高祖说:“(册立)先后(已故冯太后)的侄女,我的 主意已定。”卢渊说:“虽然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实有未尽之意(即有想法)。” 等到朝臣聚集讨论,卢渊仍像以前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 等到皇帝车驾亲征,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军事,皇帝下诏加授卢渊为使持节(魏晋 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信物,封建帝王所遣使者规定 持"旌节"﹐使命完成后归还)、安南将军,为副都督,统领七万兵马准备从子午出击。不久 因萧颐去世,停止南征。当时泾州羌人叛逆,攻城掠地,卢渊率领六千骑步兵,号称三万, 慢慢向前开进。不到一个月,叛贼便纷纷逃散,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杀了首恶,其他人 的罪行一律不追究。没多久,朝廷任命卢渊为仪曹尚书。魏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 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夺除他常侍的俸禄一年。不久任他为豫州刺史, 卢渊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 恰逢萧昭业的雍州刺史曹虎派使者前来请求投降,朝廷便派卢渊为使持节、安南将军, 督领前锋各路军马奔赴樊邓。卢渊到高祖驾前辞谢说:“臣是一介儒生,稍微知道祭祀之类 的事情,带兵征战之事,从未学过。望陛下定夺。”行军日期已经逼近,高祖不同意换人。 卢渊说:“臣只是担心曹虎又成为另一个周鲂啊,陛下应谨慎从事。”曹虎果然诈降。卢渊 到叶城,详细询问曹虎诈降之事,兼陈述其利害关系。魏帝下诏让卢渊攻打南阳。卢渊因为 兵少缺粮,上表请求先攻打赭阳,因它靠近叶城粮仓的缘故。高祖同意了,于是卢渊便进攻 赭阳。萧鸾派将领垣历生前来救援,卢渊素无将略,被敌人打败了,被免去官爵,贬为平民。 不久卢渊遭母丧,魏高祖派使者前往卢宅宣慰吊问。服丧期满后,卢渊兼任太尉长史。 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元愉年纪很小,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卢渊决定。卢 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 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此事,朝廷也不采 纳他的意见。沈陵后来果然杀了身边的将领及佐吏,胁迫宿豫的军队叛逃(南方)。沿淮各 戍地,由于有防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暗中勾结的人员很多,南徐、宿豫二州的 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并赦免了他们, 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监。二年(501)卒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赠他为安北 将军,谥称懿。 14、CD(C.“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解读有误。D.运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 法。)(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 5 分) 15、①以乐景衬哀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词人借春光盛衰 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②化用。词人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 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③比 拟。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 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副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④反复。“依旧” 一词,反复运用,《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词人忧思情怀不尽。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 谐。(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16.答案 (1)地崩山摧壮士死 (2)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3)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17、【答案】B 【解析】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不以为意”。 ②玲珑剔透,正确。其形容的对象有两个,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形容人聪 明伶俐。③把“登堂入室”误解为“进入”。④望文生义,“作”是创作的意思。“述而不 作”是指只阐述前人的理论、演说,而自己并不提出新的见解。⑤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 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属多义成语,正确。⑥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注意区 别“临危授命”。 18、【答案】A ( B 项,暗换主语。前句的主语是“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 句的主语是“这笔捐款”,应补出。C 项,搭配不当,不能说“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 D 项,逻辑不当,“不仅……更……”关联的内容应互换。) 19.答案 A 解析 B 项“笑纳”是敬辞,不能使用在这里。C“绵薄之力”谦称微力、微劳, 常用作自谦之辞。D“敝帚自珍”不能用来说别人送的礼物。 20.①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它也能生长 ②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③菊花良好的适应性 解析 第一空,前文提到“它喜欢阳光也耐寒冷”,并说了“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 长得更健康、更茁壮”,所以后句需要说明在“光少、寒冷”的条件下菊花也能生存。第二 空,“在潮湿的环境……都可成活”说明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第三空,从最后的“均能 栽植”看出,菊花有良好的适应性。 21.②谣言在传递过程中遇到“智者”,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 ③信息的传播不一定会立即 停止。 解析 注意查看文本总出现的绝对化词语以及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2、写作提示: 不管材料作文的题目样式作何变化,其审题立意的核心思路不会变,依然要提炼材料, 发展思路,然后谋篇布局,只不过,新型任务驱动作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本题的指向性比 较明确,就是“成功人生”。难点在于所给关键词如何挑选组合形成有机关联,并且如何归 结到自己所理解的“成功”上去。但其实,看似没有关联的关键词,即便是任意组合,也是 有话可说,这好比一锅杂烩汤里面有各种菜肴,这个汤的味道是由这些菜综合而成的,而你 也可以拿起筷子,挑出一两样自己喜欢的,单独品味。比如,“不怕失败”和“知足常乐”, 一种是积极进取的心态,一种是不争的豁达恬淡,一进一退,不患得患失,这是一种人生境 界的成功;“父母”和“改变世界”,这两个看似和成功没什么关系的关键词,需要进行拓展 延伸和合理联想,和成功联系在一起。“改变世界”和一般理解的成功关联更大一点,怎样 和“父母”组合在一起呢?”“父母”可以是辅助你成功的基石,可以是见证你成功的最好记 录者,可以是你成功后的最好归宿,可以和你在认识成功上存在分歧等等。总之,胸中有丘 壑,材料为我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