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革的历史教训的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人崇拜”非常严重,大量的冤假错案足以证明国家的法律已经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国家的各项民主制度遭到破坏,所以文革的教训主要是健全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故C项说法正确;文革期间没有涉及调整生产关系问题,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文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便不存在是否遵循经济规律的问题,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式,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2.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国内两大政治势力——国民党与共产党,能够消除隔阂,和平协商,重建因日本侵略而满目疮痍的家园,把中国引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新局面,故A项正确。国民党控制的国民政府领导了八年抗战,且当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尚未完全暴露,暂时威望较高,B项错误。C项的“民主党派”,D项的“共同抗日”均错,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 下面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报内容: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对这封电报解读准确的是 A. 当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 后来毛泽东亲赴重庆举行谈判 C. 蒋介石释放和平善意,避免内战 D. 当时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A项错误;蒋介石此举是“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C项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军事上均不占优势,D项错误。故B项正确。 考点:重庆谈判 点评:重庆谈判还可以考查国共两党的各自目的、背景与内容和意义。 4.“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 民主与共和在中国实现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尊崇皇帝到不允许“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辛亥革命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它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中的反对帝制,与儒家思想对立,A项错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没有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B项与史实不符;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项不符合史实。 5.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比较不同方针的内涵,理解材料内容可知是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方针,应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正确。 6.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 ②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③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④出现于1954年,①出现于1955年,③出现于1972年,②出现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故本题选D。 7.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某纪念大会上说:“60年前,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 1 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了解。材料中的60年前指的是1954年,从“全国人大代表”等处可以断定该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大代表无关,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与题中信息无关,故B项排除;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社会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8.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 问题,其措施是 A. 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 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 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答案】B 【解析】 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知当时俄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获得“和平”与“面包”,《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一战,为赢得和平提供了条件,《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了农民生存的需要,故选B项。 9.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图”,其伟大意义在于( ) A. 宣告了中国禁烟运动的彻底胜利 B. 使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D. 扼制了毒品泛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的理解。根据史实可知:中国禁烟运动并未取得彻底胜利,因此A项错误;题干问的是虎门销烟的意义而非鸦片战争,因此B项错误;虎门销烟并没有扼制住毒品泛滥,因此D项错误,故应选C项 考点:鸦片战争的背景 点评:本题是对鸦片战争背景的考查,除此之外,在对鸦片战争背景考查时还经常会涉及到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的考查,因此应熟悉当时的世界大形势和中国的国内情况。 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A. 洪仁玕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提及“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属于发展资本主义措施,符合当时世界潮流,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运动,没有因为《资政新篇》的颁布而使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而《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和主张,故D项错误。 【点睛】“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是解题的关键。 11. 从内容上看,下图两部文献共同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图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资政新篇》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故两部文献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也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故①②正确,故A选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内容,《资政新篇》也不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③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不是局限性,故④错误。故B、C、D选项都错误。故选A。 12.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五四运动的推动④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是共产党成立的外部因素;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BCD不全面,排除。 13.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土地革命 D. 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北伐战争为国民革命的高潮,此时中共尚未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排除A。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国名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故选B。土地革命、秋收起义都发生在南昌起义之后,与题干中“开始”不符,排除C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是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起的针对中国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4.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工人阶级却相对的日益贫困。马克思揭示这一现象原因的著作是( ) A. 《神圣家族》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共产党宣言》 D. 《资本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此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材料信息“巨大财富”“日益贫困”,即可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答案,即D项《资本论》,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及其《资本论》 15.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合理逻辑关系的是( ) 材料 结论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两国革命的性质相同 B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 揭开了筹建新中国和多党联合执政的序幕 C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加强和扩大 D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两国革命性质不同,故A项错误;1948年的“五一号召”揭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B项错误;1953年选举的是人大代表,不属于基层民主自治,故C项错误;1982年的16字方针,健全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故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6.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答案】D 【解析】 【详解】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并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而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过渡时期,故D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南京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大于1954年通过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A、B、C三项对三部法律的时间、颁布或制定的机构和性质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 17.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此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实施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 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可以看出是直接选举,这种选举只有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时才可能出现,故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B正确。 18.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因此,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 A. 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 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 对外能行使国家主权 D. 可以保留自己军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国家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台湾问题比港澳地区的问题更加负责,所以解决的时候特殊对待,届时台湾将有更大的自治权,比如保留自己的军队等,故D项说法正确;港澳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所以台湾属于中央政府统一管理,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自治权再大也不可能对外行使国家主权,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 19.1954年3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 A. “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 B.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C. 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D. 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排除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是在1954年7月,排除B;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C错误;1954年3月,朝鲜战争已经实现停火,但印度支那战争还在继续,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宣告法国对越南侵略的失败。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抗法斗争中,中国给予两国有力的援助,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故D正确。 20.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答案】D 【解析】 【分析】 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C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详解】 三、材料题 本题共40分。 21.“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3年,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革命的胜利经过了哪两次革命,分别完成了什么目标? (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 【答案】(1)事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方法: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革命及目标:通过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第二次革命及目标:通过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前。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可以直接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三则图分别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三件事;因为三幅图中既反映了理论,又有实践,所以反映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该题三问基本上都属于史实记忆类题目。依据相关史实,列宁所说的不同主要是指俄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两个阶段的革命及目标分别是:第一次革命及目标:通过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第二次革命及目标:通过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前。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涉及到中俄两国的革命所控制的地点不同。依据史实,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则通过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2.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注:对中国蔑称)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注:沈阳)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10月15日布告 材料二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 ——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现在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都是有利于对日抗战的。国际舆论一致地责斥日本的强盗行径。国内自从西安事变后,与中华民国有着同样长久生命的内战终于在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被结束了,国内和平实现了,国共合作的谈判亦有了初步的成功,南京政府的政治路线亦开始了新的转向———这一切都是向着我们团结御侮对日抗战的总目标迈进,都是在抗日阵线中的初步成绩。只要这样地继续下去,勇敢地大踏步地继续下去,终会给与中华民族以新的激动力来实现他的民族解放的神圣任务的! ——朱德《实行对日抗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予以驳斥。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对国人的启示。 【答案】(1)理由:维护日本和东亚的稳定,实现共同繁荣;保护日侨的生命财产安全。 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原因:既定国策;军国主义膨胀;资本主义发展需求;转移民众视线,缓和国内矛盾。 (3)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国际社会的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4)启示:以史为鉴,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增长;理性处置国际争端;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安全。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旨在考查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理由”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即可得出“维护日本和东亚的稳定”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之残害”即可得出“保护日侨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结论;第二小问“驳斥”可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真实目的及危害等角度思考作答。 (2)主要考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旨在考查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即可得出“既定国策”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即可得出“军国主义的膨胀”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生产力之不足......需开始新的战争”即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即可得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需要”的结论。 (3)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经济方面”可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这一角度思考作答;“政治方面”可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国际方面”可从国际社会的支持与援助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4)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