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宁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满分:100分 作答时间:90分钟)‎ 注意: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 ‎ ‎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记载,周公封武王弟康叔于卫,管理殷商旧地民众。1931年出土的西周早期 ‎ 青铜器康侯簋,其器底铭文记有周公攻打商邑后,令康侯徙封卫国。由此可知 ‎ A.历史研究以文献为主考古为辅 B.传世文献的记载真实无误 ‎ C.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释证 D.实物史料比文献更具价值 ‎2.周公依据宗法制原则分封诸侯,派同姓、母弟在各要冲地区建国,以嫡长子继承制来约束同姓,规定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这一举措 A.分化姬姓宗族内部反叛力量 B.维护王权政治体系的稳定 ‎ C.强化血缘关系弱化政治关系 D.导致诸侯分立局面的加剧 ‎ ‎3.战国时期,邹、楚、秦在容量单位方面均实行斛、斗、升制,除楚国外,其余各国一 ‎ 升均约200毫升。在重量单位上,赵、楚、秦等国形成了两、斤、石等单位,其一斤 ‎ 都在‎250克左右。 据此可知,当时 ‎ A.各国经济交流频繁 B.计量体制业已成熟 ‎ C.度量衡单位标准化 D.国内市场秩序混乱 ‎4.汉高祖七年,儒士叔孙通起用新定朝仪。“(百官)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 ‎ 寿。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新朝仪的起用 ‎ A.强化礼仪树立君主权威 B.威慑百官防止地方割据 ‎ ‎ C.改变了汉初的治国思想 D.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 ‎5.《史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越虽蛮夷……盖禹之余烈也”,“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这些记载 ‎ A.真实记录相关族群的起源 B.反映当时民族交融状况 ‎ C.说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D.顺应大一统的政治环境 ‎6.汉武帝时,朝廷籍口“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令京师铸赤侧钱,用以缴纳赋税。‎ ‎ 后因民间盗铸风靡,朝廷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取代赤侧钱。这些举措 ‎ A.彻底终结劣币泛滥的问题 B.改变赋税标准增加收入 ‎ ‎ C.实现中央对铸币权的控制 D.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7.司马迁评价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东汉王充认为屈原“尽忠辅 ‎ 上,竭王臣之节”。这反映了汉代对屈原的评价 ‎ ‎ A.符合儒家的价值取向 B.以忠君为唯一标准 ‎ ‎ C.关注个人的廉政作风 D.褒贬不一影响后世 ‎8.东晋,朝廷设“谱局”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为官。这旨在 ‎ A.理清门阀士族的谱系 B.满足士族的政治需要 ‎ C.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D.确立东晋的正统地位 ‎9.北魏早期,实行租调合一,每户征租30石,导致“百室合户,千丁合籍”。推行均田 ‎ 制后,政府规定每户缴纳粟二石、帛一匹,富户的奴婢和耕牛也要缴纳。这种调整 A. 扩大征收对象激化社会矛盾 ‎ B.增加国家编户扩大财政收入 ‎ C.拉拢富户巨室稳固社会秩序 ‎ D.改变土地制度加重农民负担 ‎ ‎10.图1表明当时扬州城 A.居民区与商业区严格分离 ‎ B.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C.仓储完备便于商品的集散 ‎ D.其布局显现城市经济功能 图1唐后期扬州城市结构示意图 ‎ ‎11. 表 1 《唐代文学家大辞典》中所列唐代文学家受教育及出身统计表(单位:人)‎ ‎ 出身 教育类型 士族 寒素 小姓 出身不明 官学 ‎7‎ ‎2‎ ‎8‎ ‎3‎ 隐居教学 ‎6‎ ‎13‎ ‎3‎ ‎7‎ 私人授学 ‎9‎ ‎13‎ ‎9‎ ‎4‎ 家学 ‎8‎ ‎4‎ ‎8‎ 私塾 ‎1‎ ‎1‎ 表1反映唐代 A.教育呈现社会化的特点 B.士族阶层垄断中央官学 ‎ C.官私学并行且互为消长 D.地方精英致力文学创作 ‎12.宋代法律规定,在发生天灾战乱的情况下,如果地主不对佃户进行存恤,佃户则可违约,“徙乡易主,以就口食”。这表明宋代 A.土地兼并问题尤为突出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 C.地主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3.唐代,台官(御史),“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谏官,“皆中书、门下之属官”。宋代,台谏与宰相并举,“时选谏官、御史,有执政之臣所荐举者,皆以嫌不用”。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监察权与行政权的抗衡 B.中央决策流程的完善 C.君主加强对自身的约束 D.监察权独立性的加强 ‎14.唐代开科举士时,朝廷重臣可以在考试前直接向主考推荐有才艺的举子,称为公荐,宋初废除。宋废公荐旨在 A.杜绝权贵干预根除科考舞弊 B.弱化人为因素健全科举制度 ‎ C.简化科举程序扩大取士范围 D.开启寒门入仕扩大统治基础 ‎15.按惯例,元朝皇帝每年春夏都要巡幸到上都(位于今内蒙古),中央各机构都要派员随从,以处理重要政务。元朝实行这一制度 A.遏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了民族间的巨大隔阂 C.满足了蒙汉异制的治理需求 D.仿照汉制加速蒙古封建化 ‎ ‎16.北宋官粮运输主要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到了元代,则逐渐形成以江苏刘家港出发到渤海湾的海运路线为主,运河运输为辅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海术的革命 B.政治经济中心的分离 ‎ C.全国性都城的迁移 D.政权并立局面的结束 ‎17.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万历四十年,方从哲入阁,独相七年之久。天启朝,魏忠贤干政,凡内阁补用阁臣,大都取决于魏阉。这反映了明代 ‎ A.宦官专权严重 B.内阁职权失控 ‎ C.中央机构调整 D.君主专制加强 ‎18. 表2 明代科技著作(部分)‎ 著作 作者 内容摘要 ‎《河防一览》‎ 潘季驯 治理黄河、淮河的基本措施等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对农政和农业进行系统的论述 ‎《天工开物》‎ 宋应星 系统地记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成就 ‎《崇祯历书》‎ 徐光启等 介绍西方天文知识,更新我国历法体系 ‎ ‎ 表2反映了明代科技 ‎ A.是实验科学的典范 B.以天人合一为指导 ‎(背面还有试题)‎ C.在世界范围居前列 D.与农耕经济相适应 ‎19.明清两朝在西南民族地区设置儒学和社学,要求当地土司兴学,规定未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不得世袭土司职位。此举有利于 A.强化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 B.确立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 C.阻断土司发动叛乱的源头 D.改变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 ‎20.中国古代家法族规对于宗族内的继承、婚姻、财产、轻微的刑事纠纷等具有实际的调整作用。明清时期,大量的家法族规经地方长官批准以碑刻形式公之于众。这体现 ‎ A.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弱化 B.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 C.法制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家法族规由地方制定 ‎21.清中期,政府规定各衙门书吏需由“老成驯谨”、“文理明通、熟悉律例、工于写算”,且“明于本处风俗”之人出任。这些规定有利于 A.提高官员素养 B.践行民本思想 ‎ C.完善基层治理 D.解决就业危机 ‎ ‎22.顾炎武在《答友人论学书》中说:“窃以为圣人之道……其所著之书,皆以为拨乱反正,移风易俗,以驯(渐)致乎治平之用,而无益者不谈。”此言论意在 A.批判理学空谈义理 B.阐释孔孟之道 ‎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推动移风易俗 ‎23.雅典城邦的官员任职前,要经过资格检查;任期内,要接受十次任职审查和信任投票;离职前,要接受账目和职司审查,如无问题方可离职。这些措施旨在 ‎ A.防止官员腐败 B.维护民主政治 ‎ ‎ C.完善司法体系 D.缓和社会矛盾 ‎24.《十二铜表法》规定,金钱借贷要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在场,司秤用衡器权衡所贷的金属块后,交付借用人,贷用人则应在神前宣誓,读固定的术语,交易才能生效。这一规定 A.体现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 B.反映了罗马商品经济的繁荣 ‎ C.以形式主义保护私有财产 D.将宗教作为罗马法律的基石 第Ⅱ卷 非选择题 ‎ 本卷共5个小题,第25小题12分,第26小题13分,第27小题12分,第28、29两小题任选一题做答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三代以来的先王政治,是在礼治的观念下,以礼、乐、刑、政作为不同的政治手段,早期的《礼经》、《礼典》无所不包。随后,“礼崩乐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李悝著《法经》,商鞅行变法,各国纷纷制定和颁布成文法,律令法别立于《礼经》、《礼典》,而关于德与刑、法与礼之间关系的争论也日益激烈。秦焚书坑儒,定“法家为一尊”,但二世而亡,引人为鉴。董仲舒首倡“春秋决狱”,将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律学家张斐、杜预注《晋律》,力主“以礼率律”。而代表我国古代封建法典最高成就的《唐律疏议》,更有不少内容直接关涉礼仪制度,如选举、仪制、丧葬等。‎ ‎——摘编自王启发《礼义新探》等 ‎ ‎(1)根据材料,概括礼与法关系的演变历程。(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礼与法关系的认识。(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东汉尚书台位居宫中,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中的少府,其最高长官尚书令秩仅 千石,属员仅六十余人。从光武帝时起,天下事“皆上尚书”。尚书作为机密近臣,“出纳王命,敷奏万机”,以谏诤为职,还可向皇帝推荐宰相。此外,大臣有罪,尚书可弹劾。 ‎ 材料二 唐初尚书省居于宫禁外的皇城,其长官尚书令为正二品,高于中书门下二省 长官。尚书省下设六部,原属九卿的机构转而从属于尚书六部,仅吏部就有办事人员两百多人。唐代尚书省的主要职责是施行皇帝的诏令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细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尚书台的职权。(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东汉尚书台到唐初尚书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农业生产内部之间的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丰富的原料,促进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相应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为中国的国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然其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生产的发达,会推动乡村中有力的富农阶层,进一步地从事于工商业的活动,促进乡村手工业的分工与其内部的社会分化,并有可能产生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和购买劳动力的雇主阶层……这样农业与手工业的直接结合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了农村之间生产关系的变化。‎ ‎——摘自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 围绕材料,结合明清社会经济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募兵制始于唐玄宗。北宋开国,规定募兵必须以中央诏令为准,严禁高级将领私募亲兵;重申“情愿”原则,遣散被强征入伍的百姓。为保持禁军的战斗力,宋太祖“诏选州兵壮勇者悉送京师”;军中“老、病、残者去之”,但保留军籍及部分待遇;“弱、怯懦者”裁汰至厢军。厢军被广泛地使用到“水陆运送、桥梁、邮传、堤防”等领域的劳役上,以及为皇家、贵族和官僚提供生活服务。北宋前期,厢军数量长期维持在四五十万,禁军和厢军大体保持着6∶4的比例。禁、厢军的士兵除正俸外,还有其他各种名目的补贴、赏赐等。其家属,既有正常供养,亦有优厚抚恤。这些“养兵之费,一出于民;而御戎捍寇,民不知有兵革之事。”使民可“安于田亩,而以财力奉公家。”‎ ‎——摘编自范学辉《变法与变意: 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太祖募兵制改革的指导思想。(6分)‎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募兵制下的厢军制度。(9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清代,章嘉活佛系统负责北京、内蒙古、青海等地的藏传佛教事务,其中若必多吉四岁时成为三世章嘉活佛。乾隆元年,他奉命组织翻译藏文经书,向满蒙僧人传法,并监修北京九大寺院,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乾隆十五年,西藏发生叛乱,乾隆欲设总督,率兵驻扎管辖藏地。三世章嘉活佛深谙西藏风俗,在其力谏下,乾隆最终授命驻藏大臣,协助七世达赖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七世达赖圆寂后,三世章嘉活佛受命入藏,督导驻藏大臣,并协助六世班禅进京朝觐。乾隆二十年,喀尔喀蒙古发动“撤驿之变”,乾隆帝命三世章嘉活佛与喀尔喀部谈判,他凭借自己的威望,促使蒙古宗教首领采取措施,平息事变。不久,乾隆帝派他率大臣和漠南、漠北蒙古王公举行会盟。‎ ‎——摘编自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等 ‎ (1)根据材料,概括三世章嘉活佛的历史功绩。(6分)‎ ‎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世章嘉活佛受重用的原因。(9分)‎ 宁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A D C A B B D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C C D D A B C A B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5.(12分)‎ ‎(1)夏商周时期,以礼治天下,法是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礼法分立,不同学派对礼法关系展开辩论。秦代,尊法轻礼。汉代,以礼入法,礼法结合。唐代,礼完全融入到法律中。(8分,答对其中四个阶段即可)‎ ‎(2)礼完善法的建设;法维持礼的秩序。(2分)礼法结合,相辅相成。(2分,若答“礼与法都是治国的重要手段”给2分)‎ ‎26.(13分)‎ ‎(1)辅政;谏诤弹劾(监察权);推荐官员(举荐权)。(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东汉尚书台位卑权重,人员不多,是决策机构;唐初尚书省地位提高,下属人员增加,变为办理具体事务的行政机构。(6分,若答“地位提高,人员增加,职能变化”亦可)‎ 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皇权。(3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7.(12分)评分标准与示例:‎ 标准:‎ 论题部分0-3分,阐述部分0-9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10-12分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7-9分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密,文字通顺。‎ ‎4-6分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 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0-3分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文字不通顺。‎ 示例一:‎ 论题: 明清时期国内市场的发展 明清时期国家统一,农业的发展、高产作物的引进、赋税制度的调整等,推动人口的增长,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劳动力市场有所扩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商品总量,丰富了国内市场。乡村中的富农投入商业活动,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资本。这些因素极大的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在内的市场网络,出现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商帮,资本雄厚,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总之,明清时期,劳动力、商品、资本的发展推动国内市场的繁荣。‎ 示例二:‎ 论题: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增加,丰富了商品的种类,促进了商品交换的频繁。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明清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占主导地位,在部分行业还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以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总之,明清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市场条件,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 示例三:‎ 论题: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对手工业的影响 示例四:‎ 论题:明清农业出现多种经营形式 示例五:‎ 论题:明清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 示例六:‎ 论题: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示例七:‎ 论题:农工商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示例八:‎ 论题: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 ‎28.(15分)‎ ‎(1)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仁政思想;巩固统治。(6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厢军制度利于保证军队战斗力;妥善解决士兵出路,缓和社会矛盾;厢军服劳役,‎ 民兵分离,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厢军从事社会公共事务,完善政府职能。(6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但是,厢军服务于统治集团成员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大量军费开支为北宋政府财政危机埋下隐患。(3分,答对其中1点即可)‎ ‎29.(15分)‎ ‎(1)促进佛教文化的发展;有效处理民族地区事务;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若答“正确处理西藏的政教事务,平定蒙古叛乱,维护西藏、蒙古的社会稳定”亦可)‎ ‎(2)三世章嘉活佛的个人能力和宗教威望;西藏蒙古族地区的特殊性(出于加强与蒙藏地区联系的需要);宗教事务复杂性(出于制衡各宗教势力的需要);维护国家稳定统一的需要;皇帝自身对藏传佛教的信仰。(9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