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示意图。这反映了 A. 耕作技术成熟促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 B.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铁犁发展到汉代耦犁再到唐朝曲辕犁,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说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故C选项正确;材料图片无法体现人地矛盾开始缓解,故A选项错误;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材料图片也没有反映,故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小农经济与其它经济形式作比较,故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耕作和播种功能,结合所学可知,耧车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符合播种农具,排除。 3.南宋时,“安丰之境,主户常若(苦)无客,”“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这反映了 A. 宋朝因战乱致流民甚多 B. 租佃关系中分成租盛行 C. 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D.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革新 【答案】C 【解析】材料大意是:安丰境内的地主不好招揽农民,若招到了,就无偿给他们提供种子、牛等生产工具,这有利于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流移至者,争欲得之”说明流民不多,故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4.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以内部州军市征所算之名品,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举措 A. 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B. 打破了城市的市坊界限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宋朝采取了宽松的商业政策,这是有利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朝只是商业政策宽松仍然是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瓦解并未瓦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提及市坊界限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举措减少了而非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明清时期专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受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中国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封建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的说法明显错误,因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繁荣,B项错误;鸦片走私泛滥和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是在19世纪中期,与明、清前期时间不符,CD两项错误。 6.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早期对外殖民扩张①加速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而掠夺来的劳动力主要是送往美洲而不是欧洲。故A项符合题意。 7.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 达·伽马 B. 迪亚士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答案】D 【解析】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故D正确;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从此,葡萄要开始在亚洲建立殖民地,排除A;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排除B;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排除C。 8.15世纪末,一个葡萄牙水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到达了卡利库特城(印度)。当地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达·伽马)所需要的是什么。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据此可知 A. 该船队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 B. 该船队经由地中海最终到达印度 C. 该船队和哥伦布航海方向有重叠 D. 宗教因素是航海的驱动因素之一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来看,说明宗教因素也是航海家们进行远洋探险的驱动因素之一。故答案为D项。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是迪亚士的船队,排除A项;该船队经由大西洋最终到达印度,没有经过地中海,排除B项;哥伦布向西航行,二者没有重叠,排除C项。 9.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B.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C. 化学工业兴起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了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即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故应选A。 BCD是工业结构的调整的表现,故排除。 10.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 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 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要求现在的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原因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选项D正确;1982年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互助合作,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农村改革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经营权交给了农民,而非高度集中,排除C。 11. 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一说法的实质是 A. 亚太地区历史进程落后于西方 B. 西方国家在东方建立起殖民统治体系 C. 亚太地国家社会形态逐渐西方化 D. 东方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东方从属于西方”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东方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D;AC项说法有误,排除;B项没有反映实质,排除。故选D。 12.“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 文化传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B.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制度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可知文化传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题意主要体现了工业化的完成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没有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故排除C项;工业化的发展已经使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被大大弱化,故排除D项。 13.“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 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 B.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C. 洋务官员思想观念的落后性 D.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答案】B 【解析】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的主观目的是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但他们所创办的军用企业、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兴起,因此B项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之下清朝官员的自救运动,它的产生是必然的,排除A,洋务运动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其思想观念不是落后的,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洋务官员创办近代工业的主观目的性,不是随意的,排除D。 14.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 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C. 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D.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1845年时外国人还没有实现在中国各地的自由经商,故选C;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题与洋布、洋棉的冲击、中国关税低以及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有关,排除ABC。故选D。 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根据“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维护中国旧体制旧轨迹,主张以“西用”维护“中体”,而引进先进的生产力,这势必会冲击落后的生产关系,即为保护旧轨,却因此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旧的体制和轨迹,C项正确;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与维护或冲击“旧轨”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西学的传播和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和手段,都不是在深入评析洋务运动的主张,BD项错误。 16.下表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对比,表中1895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工业的增幅前后差异较大,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4--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多 16.7 750 A.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 【答案】B 【解析】1895年之后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为了还清赔款,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导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B正确;A是鸦片战争之后;C是一战期间的原因;D是辛亥革命之后临时政府。 17.“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C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而非“孕育”,排除A、B、D。 18.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A. 地理位置优越 B. 交通便利 C. 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 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最先遭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深,故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故D项正确;地理位置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交通便利也是次要的条件,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内地也有洋务企业,故“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无法解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的现象,故C项错误。故选D。 19.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D.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答案】C 【解析】市场价格“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即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说明了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895—1927时中国早已经丧失关税自主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通商口岸和自然经济解体的问题,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0.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提到,“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推动民族企业发展的思想,它的推行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材料未涉及,故A排除。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故B排除。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在此之前已经产生,故D排除。 21.“在17世纪,(英国)煤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石油成为主要能源 B. 蒸汽机车的发明 C. 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 D. 人口的急剧增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蒸汽机的发明。根据“19世纪30年代以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可知这种现象应该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以煤为燃料。石油成为主要能源和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A、C项;英国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革命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故选B。 22.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3.《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 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 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C. 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 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情况。从材料关键信息“《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等可知,这是有关经济发展的措施。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实业家们创办实业的积极性。对比、分析选项,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相关,均不符合题意。 24.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榨和阻挠,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的要求,排除B、C、D项。 25.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发展方向的表述,准确的是 A. 集体化、合作化、集约化 B. 公有化、社会化、现代化 C. 私有化、专业化、市场化 D. 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答案】D 【解析】集体化是指以前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证实不合时宜,A排除;公有化是社会主义改造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B排除;私有化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符,C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发展方向追求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因此选D。 26.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 清算“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B. 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C. 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 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即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27.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 A.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D. 沿海城市的开放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理解“对沿海地区、示范作用”。ABCD项都现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对放开放的体现,然而“示范作用”应是从特区方面来考虑。从对外开放格局来看,最早的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进而带动沿海其它地区和内地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发展,排除BCD项,故A项正确。 28.下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A. 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 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 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C. 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 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此时出现了严重的“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所以这一年的数据有极大的虚假成分,不足以相信,故选D;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就已经完成,排除A;1958年的数据存在虚假成分,不可信,不是由于各种有利因素导致的大丰收,排除B;1961年亩产量大幅下降是因为1958年的亩产量数据存在虚假成分,排除C。故选D。 29.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 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B. 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 春播的田野上,父子聚在自家承包的小田里精耕细作 D. 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答案】A 【解析】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是90年代的事,故D符合题意。 30.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 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 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里面提出了在1997年以后我国国内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所以C正确,A没有涉及国企改革。B没有涉及国有企业地位的动摇;D不是重点发展的对象。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答案】(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 (2)新现象:材料二反映出现商帮;材料三反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 【解析】(1)模式:依据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土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2)依据材料二“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可以得出商帮出现;依据材料三“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可以得出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政策:依据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性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补实,不为华巧”可以得出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还有海禁政策。影响:根据所学内容主要从消极影响来分析即可。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 / 1997 25.5% 39.1% 17.9% 18.5% (1)从材料一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或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原因:列强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变化:公有制经济居主体地位或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3)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或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 原因: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清政府的进出口贸易额越来越大,其中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清政府出现了贸易逆差。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角度进行总结。 (2)根据材料二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占据绝对优势,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很小,说明我国单一公有制经济建立。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意义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3)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与1956年相比,1997年我国私有制经济比例明显提高,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出现私有经济。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进行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