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三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合集(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20三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合集(含答案)

江苏省镇江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fú( )晓前,晨雾霭霭;河水朦朦胧胧,微微闪光,拍击着河边的鹅卵石,潺潺( )作响,峭壁sǒnɡ( )立的右岸向河面倾斜,仿佛是行进中面对宽阔河流戛然而止的高山覆盖着河水。左岸的下方是一片光秃秃的沙土,这是第聂伯河在春汛退走以后淤( )积下来的。‎ ‎(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拂 chán 竦 yū ‎2.默写。(8分)‎ ‎⑴海日生残夜, 。‎ ‎⑵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⑷落红不是无情物, ‎ ‎⑸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⑹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⑺子曰:“ ,小人比而不周地。”‎ 答案:⑴江春入旧年,⑵长风破浪会有时,⑶谁家新燕啄春泥,⑷化着春泥更护花。⑸⑹醉翁之意不在酒⑺君子周而不比 ‎3.名著阅读。(6分)‎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后,祥子生了一场大病,歇了一个月。身子还没有好利落,祥子就急着上街拉活儿,不幸得了痢疾,又歇了一个月。‎ B.买本子的要求被母亲拒绝后,桑桑撬开了父亲的小木箱,拿走了笔记本,并在所有盖红章的那一页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将本子据为己有。‎ C.汤姆、乔和哈克一起悄悄离开了小镇,他们驾着木筏,前往杰克逊岛当“海盗”。后来,三个人看到镇上的人寻找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成了英雄。‎ D.格列佛帮助利立浦特小人国打败了敌人,令皇帝非常高兴。但他坦率地拒绝了消灭对手剩余舰队的要求,由此遭到皇帝和一些朝臣的陷害。‎ 解析:桑桑撕下了那盖章子的一页。‎ ‎⑵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人物姓名。(1分)‎ 41‎ A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A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A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 选段中的A是 林冲 。‎ ‎⑶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3分)‎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①八戒认为“那妈妈儿”来找谁? 她女儿(白骨精) ‎ ‎②悟空认为八戒是“胡说”。请说出悟空的理由。(2分)‎ 答:悟空知道自己打死的是妖精,“老妈妈”与妖精不可能有关系;自己刚打死“女儿”,老妈妈就来找“女儿”不可能。‎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读书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创造、人生引导的重要途径。②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被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③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④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⑴第①处搭配不当,应把 创造 改为 塑造 。‎ ‎⑵第②处结构混乱,应把 被 改为 把 。‎ ‎⑶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 “补充” 后加上 “的目的” 。‎ ‎⑷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 全社会 与 学校 互换位置。‎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 摘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材料二】司马迁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摘自2017年8月6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41‎ ‎“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但“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复制的。‎ ‎(摘自2017年3月1日《光明日报》)‎ ‎⑴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汉字的特点。(2分)‎ 答:汉字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或者音形义是紧密相关的)‎ ‎⑵有人说“炎黄子孙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汉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2分)‎ 答:因为“汉字”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⑶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指导同学写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2分)‎ 建议一:写作需要有真情实感。‎ 建议二:写作形式是为写作目的服务的,不能只重形式。‎ 二、阅读理解(共同5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6——8题。(共和6分)‎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答: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答: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8.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41‎ 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④渠:他。⑤听:听作则,任凭。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尔蜂几何:多少 ‎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交换 ‎⑶得不馁:气馁(停止)‎ ‎⑷竭泽取之:舀干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⑴然则何以自给?‎ 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 民 与 蜂 相当,最后联想到 取蜜 与 税收 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自炫更须自制 桑林峰 ‎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135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 ‎     ②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    ‎ 41‎ ‎ ③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表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心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心理慰藉。‎ ‎   ④ 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情。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   ⑤ 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    ⑥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    ⑦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 ‎   ⑧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   ⑨ 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喝彩。‎ ‎(2017年光明日报)‎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自炫更须自制 ‎14.如何才能做到自制?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 答:⑴要自尊、自爱,有底线;⑵自我控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的论述层次。‎ 首先:从反而提出“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 接着:从正面提出“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 最后:通过举旅游的例子,并引柳宗元名句,对此进行论证。‎ ‎16.仿照下面的句式,在第④段末尾,再补充一则事例。‎ 有些人喜欢转发文章 ,不是 细心地品读 ,而是 只看标题,跑马观花,甚至谣言也转。‎ 41‎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一张巨大的花毯,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蔫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⑾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⑿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⒀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⒁‎ 41‎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⒂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⒃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17.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 过去,“我”:比较,挑剔。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 现在,“我”: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18.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这是一段插叙。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 ‎19.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喻体“忠犬”更显风趣、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20.理解第⒁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大多都是这样平凡的,不引人注意的人。不管社会给他们什么境遇,他们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21.本文以“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为题有何用意?‎ 答:白菜在这里喻指普通的人们。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但现实中常被忽视、忽略。作者以此呼吁,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走进他们心里。‎ 三、作文(共50分)‎ ‎22.请以“那一刻,我没有回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略 41‎ 41‎ ‎2019年江苏镇江市语文中考试卷 ‎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倫lǎn( )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岀抑扬倾cuò(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 ‎(摘自鲁迅《藤野先生》)‎ ‎2.默写。(8分)‎ ‎①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②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 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④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 ‎⑥ 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 ‎⑦ 是故 ,教然后知困。(《礼记》)‎ ‎⑧ 子曰:“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专寧里的一项是(2分) ( )‎ A. 我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小王子来自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发现的,比一幢房子大不了多少。‎ B. 想到没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又不愿家业被祥子占有,得知多数祝寿礼金数目很小,刘四爷开始咒骂,并与虎妞吵起来。‎ C. 格列佛醒来发现自己被利立浦特人缚在草地上,后来,士兵们让他吃肉喝酒,他再次陷入昏睡,被抬上机器捆紧送往京城。‎ D. 将一轮带学生捡麦穂,在返回学校的途中被大河阻挡,桑桑跳入河中,游到对岸,请来了毛鸭的船,载着大家过了河。‎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一个四字成语。(1分)‎ 那老看到兜率官,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来,原来那炉 41‎ 是乾、坎、艮、震、異、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官”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chǎo,熏的意思)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 ”。‎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何题。(3分)‎ 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①林冲为什么来庙里安身?(1分)‎ ‎ ‎ ‎②简要概括划线句中“这条计”的内容。(2分)‎ ‎ ‎ ‎4.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5 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0.7克左右°②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③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也感到不适。④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8 844.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补充氧气奇缺帯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 ‎(1)第①处语意重复,应把 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把 删去。 ‎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5.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圖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41‎ ‎(摘自雨果《给巴特物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2分)‎ ‎ ‎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2分)‎ ‎ ‎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2分)‎ ‎ ‎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題。(共6分)‎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摩,门柳荫蔬哇。‎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渓。‎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潇洒”。‎ 6. 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1分)‎ ‎ ‎ 7. 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3分)‎ ‎ ‎ ‎ ‎ 8. 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 12题。(共13分)‎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41‎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广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调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日:“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夂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寃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①畜(xǔ):畜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tǎ):水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头可一斤许( ) ②网之,果得三百斤( )‎ ‎③问鱼苗几何( ) 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 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2分)‎ ‎ ‎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分)‎ ‎ ‎ ‎11 .“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1分)‎ ‎ ‎ ‎12.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3分)‎ ‎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共10分)‎ 训练语感(节选)‎ 叶圣陶 41‎ ‎①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②夏丐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兩”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 “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③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④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萎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 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⑤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做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⑥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改动)‎ ‎13.在如何训练语感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 ‎ ‎1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 ‎ ‎ ‎ ‎15.作者对如何训练语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结合加点的字回答问题。(5分)‎ ‎(1)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萧红《呼兰河传》‎ 41‎ ‎(榆树怎么会“啸”呢? “冒烟”是怎么回事?)(2分)‎ ‎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院子里怎么会有“积水”?又怎么会有“藻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 ‎ ‎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共16分)‎ 塑料花 路明 ① 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② 我们都欢呼起来。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③ 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④ 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⑤ 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贴一下?‎ ‎⑥ 我大声抗议。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 ‎⑦ 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⑧ 办法肯定有。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⑨ 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⑩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⑪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我走在田痍上,风吹动我的头发。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41‎ ‎⑫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⑬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⑭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⑮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⑯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⑰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 ‎⑱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 ‎⑲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 ‎⑳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㉑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㉒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高年级的两个女士。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㉓我们列队集合,咸某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 ‎㉔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成菜瓶手上。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 ‎㉕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㉖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儿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 ‎㉗可以的,成菜瓶用力地点头。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逸自2019年5月5日《丈汇报〉,有删改)‎ ‎16. 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2分)‎ 班主任要求带塑料花→我借塑料花→严彩萍 →‎ 41‎ 黄潇潇____________→小周老师赞美野花 17. 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8.根据句式特点赏析第㉑段划线的句子。(3分)‎ 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9.小周老师为什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分)‎ ‎ ‎ ‎ ‎ ‎ ‎ ‎20.文末严彩葬“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请具体分析她此刻的复杂心情。(3分)‎ ‎ ‎ ‎ ‎ ‎ ‎ 三、作文(共50分)‎ ‎21.请以“难得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1‎ 41‎ 41‎ 41‎ 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5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括号内。(2分)‎ 读书足以怡( )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qiāo( )细思。人之才智但有滞碍( ),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chàng( ),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2.默写。(8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蒹葭》)‎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相比干过的其他力气活,初到北京的祥子选择了拉车,通过赁车拉活,用三年的辛苦钱买了一辆新车,刚过半年,却连车带人都被士兵捉了去。‎ B.保尔参加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很不顺利:虽成功救出被土匪押送的朱赫来,却因目击者丽莎不经意间将消息透露给了维克多,而导致被捕。‎ C.生意失利,为了东山再起,杜雍和听取杜小康建议去外地放鸭,后因鸭群误人鱼塘吃掉鱼苗而被当地人扣下,只好无奈地划着船带小康回家。‎ D.“水陆大会”上,观音现身远去后,降下简帖鼓动唐王派人到西天取“大乘经”,玄奘主动请缨,唐王与他结拜为兄弟,并亲自送他出长安城。‎ ‎(2)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填空。(1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以上描述的这一幕,是用计的结果。这个计策唤作“ ”。(填事件)‎ ‎(3)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3分)‎ 41‎ 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①选段中的“第一名”是谁?(1 分)‎ ‎ ‎ ‎②选段中的“我”是谁?次日临别,“我”的叮嘱促使“第一名”回家后坚定了做何事的决心?(2分)‎ ‎ ‎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病毒或各种细菌等生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习惯与之共存的生活。①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已经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组成完美默契了。②我们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磨合得虽然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不容易严重疫情。③唯独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跟人类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差不多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④所以希望大家平时不要食用野生动物,更要远离野生动物。‎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 ‎(3)第③处成分赘余,应把 删去。‎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 与 互换位置。‎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同村的那些成年男女,舌头基本定型,扭转已经非常困难,他们再也经受不起方言带来的打击,只得在城市里寻找能说方言的同乡,在外没扛多久,就回家守着方言味道的山山水水,不再外出。‎ ‎(摘自2012年第7期《散文选刊·方言》) ‎ ‎【材料二】36%的学生不了解上海话,46%的学生几乎不使用上海话交流,仅有8%的学生会在校园里用上海话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摘自2017年《上海市中小学沪语使用情况及教学调查报告》)‎ ‎【材料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 ‎(摘自2017年7月13日《光明日报》)‎ ‎(1)边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就材料看,原因之一是什么?(2分)‎ ‎ ‎ ‎(2)由丹阳“啷当调"演变而来的丹剧,是镇江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2019年末丹剧《槐荫记》进京表演,赢得广泛赞誉。根据材料推断,将来有可能导致丹剧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2分)‎ ‎ ‎ 41‎ ‎ ‎ ‎(3)根据材料,说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哪两方面的工作。(2分)‎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6分)‎ 雪 ‎[唐]杜苟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①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注释】①岐:同“歧”。‎ ‎6.首联中哪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1分)‎ ‎ ‎ ‎7.前三联不见“雪”字,却处处写“雪”,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 ‎ ‎8.尾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试做简要分析。(2分) ‎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41‎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 ‎ ‎(2)令数人引之 ‎ ‎(3)玮以百骑与之 ‎ ‎(4)虏鸣笳而遁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 ‎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 ‎ ‎11.“玮方饮啖自若”这--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突发事件中类似的一个句子是:“ 。”(1分)‎ ‎12.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0分)‎ 除了“哈哈哈”,我们还能说点什么 江 丹 ‎①春天特别容易发现语言贫乏问题,多少人在一片新绿花红中,除了“美”再也说不出别的词儿来。不是不想说,只是大脑一片空白,实在想不起来。‎ ‎②比起当代人一个过于简单的“美”,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就丰富得多了。白居易会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韩愈会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会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还会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辛弃疾会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③遇到好看的风景只会说“美”,遇到好笑的事儿则只会“哈哈哈”,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语言困境。前不久,中青报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具体表现为不会说诗句,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前人积累下那么丰富的词汇语句和表达方式,却被今天的年轻人在高考之后就还给了语文老师。‎ ‎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互联网时代自然催生了互联网语言,比如年轻人追逐的网络流行语。它结构简单,语义夸张,仅“哈哈哈”三个字,就有多种意义,可以表示好笑,也可以用来化解一点小尴尬,所谓一笑而过。纵然网络流行语鲜活生动,但似乎还是少了一点美感,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词库里,还有很多更优美的表达。‎ ‎⑤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语言并不只是我们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它还是我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具象呈现。当我们选择简单省事的网络流行语时,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一种简单省事的思维方式。‎ 41‎ ‎⑥比如我们说春景“美”,我们并不愿意思考它到底有多美;当我们在键盘上打出“哈哈哈”三个字的时候,也并不想思考这件事为什么好笑。这种表达方式省去了对细节的描摹,看似快速有效,但用的次数多了,便是思维懒惰危机的征兆了。要知道,语言也可以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没有比放弃思考更可怕的事情了。‎ ‎⑦如果我们对所有景色的理解只有“美”和“不美”,那么好不容易发展到多元状态的世界很快就会在我们手中重回二元,说不定我们的后代又要进行一场场艰苦的跋涉,就因为我们这代人的一些懒惰。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多粉丝唯偶像是瞻,不管他们专业素养低到何种水平,还是要紧紧抱着偶像,放弃基本的是非判断。‎ ‎⑧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了,网络流行语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哈哈哈”也不过这几年才流行起来,而之前更早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酱紫”等已经经很少被使用了,就连表示落伍意思的“out”也很少出现在大家的互联网社交语境中了。‎ ‎⑨这实际上正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它诞生的时候太过鲜活,缺少底蕴养料,所以枯萎也就会来得特别快。我们的诗歌能流传千年不止,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却可能存在不过千日。我们从婴儿时期便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接受过那么多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听说过那么多生动有趣的悄悄话,可当我们需要在考试之外发挥它们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词穷了,能想起的只有几句简化之后的网络流行语。‎ ‎⑩我们的语言习惯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变了,而如果都是越变越简单,那么就应该警惕起来了。‎ ‎(选自2019年4月4日《济南时报》,有删改) ‎ ‎13.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 ‎ ‎14.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 ‎ ‎15.阅读第④~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网络流行语的缺点。(3分) ‎ ‎ ‎ ‎16.文中暗示的使语言优美的方法有多种,请运用其中两种方法在横线上写一段话,让“真美呀”具体形象。(3分)‎ 夜晚,我携着母亲的手,并肩站在月下,母亲抬头望着月亮说:“真美呀!”‎ ‎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6分)‎ 母亲的爆米花 江 子 41‎ ‎①每到年末,女人们就都要忙碌起来了。‎ ‎②在我家乡,再穷的人家,都要准备几件像样的年货待客。比如三两斤炒瓜子,自家种的卖给贩子后余留下来的花生,还有就是爆米花。‎ ‎③而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因为只有她知道,一到年关,招待客人要钱,去长辈亲友家拜年要钱,年后我们兄弟姐妹读书要钱。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 ‎④她只有早早地就催着父亲带着我去走村串巷打爆米花。‎ ‎⑤二姑父买了一套爆米花的行头。可他后来患了痨病,近不得烟火,就打不得爆米花。母亲就催着父亲,学了这门手艺,借了二姑父家的这套行头去打爆米花。‎ ‎⑥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活计。我和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两条矮凳上。父亲负责摇机器,拉风箱,待加热到了一定温度,让机器炸响。机器里的大米就变成了松脆的体积暴涨的爆米花。我负责把柴,配合父亲“爆破”作业,死死捏紧装爆米花的麻袋,以免气流冲溢让爆米花散落。然后,我解开口袋,将爆米花装给主人。如此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到半夜才睡。‎ ‎⑦那时候每一爆加工费是一毛。十多天时间下来,可以挣个一百多块。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 ‎⑧要到大年二十九,我们才会回到家里,父亲先把那些带着黑色锅灰的毛票交给母亲,然后在自己家的厅堂,摆开架势,打自己家的爆米花。很明显,父亲摇着机器拉着风箱的节奏变慢了。我把柴也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熬夜打爆米花,我和父亲都太累了。‎ ‎⑨而在我和父亲出门的这些天,母亲早已把家里的一切都安顿妥当,包括其他年货的准备,孩子的新衣……晚上,母亲会把糖倒入有水的锅中。她在灶前把柴火,待糖水煮沸,父亲会将爆米花倒入爆炒,到一定火候,再铲出通过人工压实,然后用刀切成薄片,爆米花年货就做成了。‎ ‎⑩那一夜,家里就都是糖分的味道:穷人的家庭里少有的幸福的味道。‎ ‎⑪年终于到来了。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也就是最忙碌的时候到了。‎ ‎⑫母亲穿着浆洗得干净的旧衣服,在家中进进出出,微笑着为前来拜年的亲友续茶水,看着客人面前茶盘里年货空了,就返回屋内补上些许——量肯定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不能太多,不然后面来客就不够了,撑不到春节过完,但也不能太少,不然就不体面。‎ ‎⑬那爆米花片是茶盘里最显豁的茶点。它的成本不高,少量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 ‎⑭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也许她穿过,那该是新婚的时候,可惜我没能见到。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她很少上桌,总是坐在灶膛前,吃每一顿剩下来的东西。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成年累月,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母亲,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⑮可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在无人的角落吃着爆米花。‎ ‎⑯离大年初一过去已经有几天了。亲友们都已散去。大人们开始闲了下来。‎ ‎⑰我还沉浸在寒假与春节给我带来的美好和自由之中。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缚,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我忘了我是去找谁还是为了躲避谁的追赶,急匆匆地走在某个离家几栋屋的一个巷子里。无意间我看到了母亲,正在往嘴巴里送着爆米花。‎ ‎⑱‎ 41‎ 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⑲母亲怎么会在这里?她是不是专门要躲在我们不容易出现的地方,来享受她其实非常心仪的食物?她为什么不在家里,当着我们的面吃着爆米花?有什么清规戒律,阻止了她这么做?‎ ‎⑳母亲看到了我,脸上立即露出惊诧进而尴尬的表情。她迅速停止了咀嚼,转身急匆匆离开了巷子。‎ ‎㉑母亲只比我大25岁。我呢那时候才十一二岁。现在想起来,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从我记事以来,她就是一个很心酸的老妇模样,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 ‎(选自2020年2月20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7.以“爆米花"为线索,补全文章情节。(2分)‎ 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 →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母亲用爆米花待客→ ‎ ‎18.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3分)‎ ‎ ‎ ‎19.文中的“爆米花"承载了母亲哪些具体的愿望?(3分)‎ ‎ ‎ ‎20.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 ‎ ‎21.通读全文,分析第㉑段中“我"的复杂情感。(4分)‎ ‎ ‎ 三、作文(50分,含书写分3分)‎ ‎22.请以“查”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含书写分3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1‎ 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一、积累运用(25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括号内。(2分)‎ 读书足以怡( )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qiāo( )细思。人之才智但有滞碍( ),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chàng( ),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答案: yí  敲  ài  畅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默写。(8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蒹葭》)‎ 41‎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在水一方 (2)日暮乡关何处是(注意“暮”的书写) (3)一览众山小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但愿人长久 (6)满眼风光北固楼(注意“固”的书写) (7)一鼓作气 (8)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相比干过的其他力气活,初到北京的祥子选择了拉车,通过赁车拉活,用三年的辛苦钱买了一辆新车,刚过半年,却连车带人都被士兵捉了去。‎ B.保尔参加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很不顺利:虽成功救出被土匪押送的朱赫来,却因目击者丽莎不经意间将消息透露给了维克多,而导致被捕。‎ C.生意失利,为了东山再起,杜雍和听取杜小康建议去外地放鸭,后因鸭群误人鱼塘吃掉鱼苗而被当地人扣下,只好无奈地划着船带小康回家。‎ D.“水陆大会”上,观音现身远去后,降下简帖鼓动唐王派人到西天取“大乘经”,玄奘主动请缨,唐王与他结拜为兄弟,并亲自送他出长安城。‎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BD.表述正确。 ‎ 41‎ C.《孤独之旅》讲述了一个叫杜小康的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父亲去放鸭子的故事。生活上的艰苦,使他精神上受到磨砺,意志变得坚强,从而逐渐成长、成熟起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2)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填空。(1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以上描述的这一幕,是用计的结果。这个计策唤作“ ”。(填事件)‎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智取生辰纲”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杨志押运生辰纲途径黄泥冈,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杨志因为无法交差,被迫流落江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吴用等人也因为官府追查,去梁山落草。选段正是杨志被迷药放倒,吴用等人劫走生辰纲的过程。故可概括为:智取生辰纲。‎ ‎【解答】答案:智取生辰纲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3)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3分)‎ 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①选段中的“第一名”是谁?(1 分)‎ ‎ ‎ ‎②选段中的“我”是谁?次日临别,“我”的叮嘱促使“第一名”回家后坚定了做何事的决心?(2分)‎ ‎ ‎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41‎ ‎【解答】①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周进任广东学道,遭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而录取,所以“第一名”是范进。 ②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周进任广东学道,遭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而录取,范进也因此决定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1)范进 (2)周进或周学道。参加乡试(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病毒或各种细菌等生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习惯与之共存的生活。①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已经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组成完美默契了。②我们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磨合得虽然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不容易严重疫情。③唯独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跟人类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差不多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④所以希望大家平时不要食用野生动物,更要远离野生动物。‎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 ‎(3)第③处成分赘余,应把 删去。‎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 与 互换位置。‎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答案: (1)组成  达成(形成) (2)不容易  引发 (3)差不多(几乎) (4)不要食用野生动物  要远离野生动物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同村的那些成年男女,舌头基本定型,扭转已经非常困难,他们再也经受不起方言带来的打击,只得在城市里寻找能说方言的同乡,在外没扛多久,就回家守着方言味道的山山水水,不再外出。‎ 41‎ ‎(摘自2012年第7期《散文选刊·方言》) ‎ ‎【材料二】36%的学生不了解上海话,46%的学生几乎不使用上海话交流,仅有8%的学生会在校园里用上海话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摘自2017年《上海市中小学沪语使用情况及教学调查报告》)‎ ‎【材料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 ‎(摘自2017年7月13日《光明日报》)‎ ‎(1)边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就材料看,原因之一是什么?(2分)‎ ‎ ‎ ‎(2)由丹阳“啷当调"演变而来的丹剧,是镇江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2019年末丹剧《槐荫记》进京表演,赢得广泛赞誉。根据材料推断,将来有可能导致丹剧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2分)‎ ‎ ‎ ‎(3)根据材料,说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哪两方面的工作。(2分)‎ ‎ ‎ ‎【分析】本题是关于“方言的优点和缺点”的主题阅读,分别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在对材料一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边远地区的成年人由于语言不通的原因造成了经济落后。 (2)解答此题学生要了解材料三,并对材料三进行提炼总结。根据“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这句话判断可能导致丹剧面临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丹阳方言的衰败。 (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根据三则材料的的内容,由于边远地区的成年人由于语言不通的原因造成了经济落后,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广普通话,针对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所以我们要保护方言文化。 答案: (1)语言沟通不畅。 (2)丹阳方言的衰败。 (3)①推广普通话;  ②保护方言文化。‎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理解(45分)‎ 41‎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6分)‎ 雪 ‎[唐]杜苟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①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注释】①岐:同“歧”。‎ ‎6.首联中哪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1分)‎ ‎ ‎ ‎7.前三联不见“雪”字,却处处写“雪”,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 ‎ ‎8.尾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试做简要分析。(2分) ‎ ‎ ‎ ‎【分析】诗歌不见一个“雪”字,却处处写出雪大。大雪天冷,有钱之人裹袍喊着冷,贫困樵夫赤脚雪中行走。表达了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贫穷百姓的同情。‎ ‎【解答】(1)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的“景语”,诗歌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后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诗歌借大雪天冷寒,写出了有钱之人裹袍喊着冷,贫困樵夫赤脚雪中行走。一个“寒”字奠定了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贫穷百姓的同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窗明”是由于雪的映衬,“不见飞禽影”暗写雪大,“折竹声”暗写雪重,“巢穴”多相似、“路岐”一般平,暗写厚雪覆盖。 (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旨。“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的意思是穿着棉袍公子不要说天气冷,路上还有打柴的人光着脚走路。一朝代,有钱之人裹袍(屋内)喊着冷,贫困樵夫赤脚(担柴)雪中行。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答案: (1)寒。 (2)“窗明”是由于雪的映衬,“不见飞禽影”暗写雪大,“折竹声”暗写雪重,“巢穴”多相似、“路岐”一般平,暗写厚雪覆盖。 (3)社会现实:贫富悬殊。  分析:同一朝代,有钱之人裹袍(屋内)喊着冷,贫困樵夫赤脚(担柴)雪中行。(意思对即可) 译文: 风从空中刮过让人感到寒彻骨,天将亮时雪光照明了窗子。 ‎ 41‎ 江湖的水面上不见飞鸟的影子,山谷时听到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巢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岔路口雪覆盖大地看起来都一样平坦。 穿着棉袍公子不要说天气冷,路上还有打柴的人光着脚走路。‎ ‎【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 ‎ ‎(2)令数人引之 ‎ ‎(3)玮以百骑与之 ‎ ‎(4)虏鸣笳而遁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 ‎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 ‎ ‎11.“玮方饮啖自若”这--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突发事件中类似的一个句子是:“ 。”(1分)‎ ‎12.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 ‎ 41‎ ‎【分析】译文:        ①曹玮镇守秦州时,西蕃的军队进犯边塞,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西蕃军即将到达,曹玮正喝水吃饭显得镇定自若。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曹玮才乃站起身穿戴,用丝帛缠在身上,让几个人拉着他,身体一动不动。骑上马出城,远远望见西蕃军阵中有一个僧人骑着马径直来回奔走在阵前检查军队,曹玮问周围的:人说“他们排兵布阵用僧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曹玮问军中谁善长射箭,众人说是李超。曹玮马上招呼李超指着那个僧人,说:“你能射中他吗?”回答说:“希望给我五十骑兵,可以射杀他。”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命令说:“不能完成任务返回,要处死。”于是前进来到敌军阵前,骑兵左右分开,李超射僧人,一箭毙命。于是,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曹玮用大军进攻敌军,敌军大败,对逃出边塞的敌军紧紧追赶,俘虏斩杀了数万人,重新确定边界,开凿护城河。西蕃军从此畏惧而屈服,至今不敢侵犯边塞,每次说道曹玮,就用手放在额头上,大呼他是“父”。        ②曹玮在秦州,有十多个士兵,叛变投奔西蕃军。 军吏来告诉曹玮,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不回应。军吏多次说这件事,曹玮怒,训斥军吏说:“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敌军听说这件事,马上跑回来告诉了他们的首领,把叛变的士兵全部杀死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顷之:一会儿; ②句意为:让几个人拉着他。引:拉; ③句意为: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与:给; ④句意为: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遁:逃跑。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然,这样。虏,敌军。句意为: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②句中重点词有:固,本来。遣,派。句意为: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此题,可以抓住“玮方与客弈棋,不应。”来分析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件事是命令李超射杀敌军中的僧人,擒贼先擒王;第二件事是处理士兵叛变时,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死叛逃的士兵。 答案: (1)①一会儿;②拉;③给;④逃跑。 (2)①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②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3)玮方与客弈棋,不应。 (4)①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  ②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 ‎【点评】一词多义 闻: ①听,听见。 但闻人马之行声(《秋声赋》); ②听说。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 41‎ ‎③使皇帝(或上级)听见,向上级报告。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④懂得,理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⑤闻名。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⑥见闻,学识。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 ⑦传闻,新闻,听到的事情。 求天下奇闻壮观(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0分)‎ 除了“哈哈哈”,我们还能说点什么 江 丹 ‎①春天特别容易发现语言贫乏问题,多少人在一片新绿花红中,除了“美”再也说不出别的词儿来。不是不想说,只是大脑一片空白,实在想不起来。‎ ‎②比起当代人一个过于简单的“美”,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就丰富得多了。白居易会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韩愈会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会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还会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辛弃疾会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③遇到好看的风景只会说“美”,遇到好笑的事儿则只会“哈哈哈”,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语言困境。前不久,中青报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具体表现为不会说诗句,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前人积累下那么丰富的词汇语句和表达方式,却被今天的年轻人在高考之后就还给了语文老师。‎ ‎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互联网时代自然催生了互联网语言,比如年轻人追逐的网络流行语。它结构简单,语义夸张,仅“哈哈哈”三个字,就有多种意义,可以表示好笑,也可以用来化解一点小尴尬,所谓一笑而过。纵然网络流行语鲜活生动,但似乎还是少了一点美感,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词库里,还有很多更优美的表达。‎ ‎⑤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语言并不只是我们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它还是我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具象呈现。当我们选择简单省事的网络流行语时,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一种简单省事的思维方式。‎ ‎⑥比如我们说春景“美”,我们并不愿意思考它到底有多美;当我们在键盘上打出“哈哈哈”三个字的时候,也并不想思考这件事为什么好笑。这种表达方式省去了对细节的描摹,看似快速有效,但用的次数多了,便是思维懒惰危机的征兆了。要知道,语言也可以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没有比放弃思考更可怕的事情了。‎ ‎⑦如果我们对所有景色的理解只有“美”和“不美”,那么好不容易发展到多元状态的世界很快就会在我们手中重回二元,说不定我们的后代又要进行一场场艰苦的跋涉,就因为我们这代人的一些懒惰。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多粉丝唯偶像是瞻,不管他们专业素养低到何种水平,还是要紧紧抱着偶像,放弃基本的是非判断。‎ ‎⑧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了,网络流行语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哈哈哈”也不过这几年才流行起来,而之前更早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酱紫”等已经经很少被使用了,就连表示落伍意思的“out”也很少出现在大家的互联网社交语境中了。‎ 41‎ ‎⑨这实际上正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它诞生的时候太过鲜活,缺少底蕴养料,所以枯萎也就会来得特别快。我们的诗歌能流传千年不止,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却可能存在不过千日。我们从婴儿时期便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接受过那么多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听说过那么多生动有趣的悄悄话,可当我们需要在考试之外发挥它们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词穷了,能想起的只有几句简化之后的网络流行语。‎ ‎⑩我们的语言习惯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变了,而如果都是越变越简单,那么就应该警惕起来了。‎ ‎(选自2019年4月4日《济南时报》,有删改) ‎ ‎13.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 ‎ ‎14.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 ‎ ‎15.阅读第④~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网络流行语的缺点。(3分) ‎ ‎ ‎ ‎16.文中暗示的使语言优美的方法有多种,请运用其中两种方法在横线上写一段话,让“真美呀”具体形象。(3分)‎ 夜晚,我携着母亲的手,并肩站在月下,母亲抬头望着月亮说:“真美呀!”‎ ‎ ‎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题目点明了论题。首段引出论题,点明语言对于人的重要。第②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就丰富得多”的观点;第③段论述当代年轻人的语言困境;第④--⑨段概括网络流行语的缺点;第⑩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我们应该警惕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越变越简单。‎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中心论点。根据题意,论点要自己概括。此文主要论述语言习惯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变了。完成时可围绕此内容进行概括。再结合末段中的“我们的语言习惯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变了,而如果都是越变越简单,那么就应该警惕起来了”可知作者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警惕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越变越简单。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别以及作用的分析。第②段主要举了白居易、韩愈、杜甫和辛弃疾对对春天的赞美,属于事例论证,论证了“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就丰富得多了”的观点。 (3)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文中第④段“但似乎还是少了一点美感,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词库里,还有很多更优美的表达”,可以提取出:少了美感;由文中第⑤⑥段“当我们选择简单省事的网络流行语时,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一种简单省事的思维方式”,“语言也可以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没有比放弃思考更可怕的事情了”可以概括出:缺少思考;由文中第⑨段“这实际上正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它诞生的时候太过鲜活,缺少底蕴养料,所以枯萎也就会来得特别快”,可以提取出:生命力短暂。 ‎ 41‎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真美呀”内容来写,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感情真挚、语言通顺即可。 答案: (1)我们应该警惕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越变越简单。 (2)举例论证,论证了“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就丰富得多”的观点。 (3)①少了美感;  ②缺少思考(思维简单);  ③生命力短暂(缺少底蕴养料,枯萎得快)。 (4)示例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月光如流水倾泻人间,又如嫦娥的白色纱裙,笼罩万物,着实迷人。(引用诗句、修辞) 示例2:云边的月牙儿,细细的,像少女描着的眉,羞涩地躲在蓬松的刘海里。(修辞、描摹)‎ ‎【点评】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道理论证也包括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情况,作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6分)‎ 母亲的爆米花 江 子 ‎①每到年末,女人们就都要忙碌起来了。‎ ‎②在我家乡,再穷的人家,都要准备几件像样的年货待客。比如三两斤炒瓜子,自家种的卖给贩子后余留下来的花生,还有就是爆米花。‎ ‎③而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因为只有她知道,一到年关,招待客人要钱,去长辈亲友家拜年要钱,年后我们兄弟姐妹读书要钱。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 ‎④她只有早早地就催着父亲带着我去走村串巷打爆米花。‎ ‎⑤二姑父买了一套爆米花的行头。可他后来患了痨病,近不得烟火,就打不得爆米花。母亲就催着父亲,学了这门手艺,借了二姑父家的这套行头去打爆米花。‎ ‎⑥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活计。我和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两条矮凳上。父亲负责摇机器,拉风箱,待加热到了一定温度,让机器炸响。机器里的大米就变成了松脆的体积暴涨的爆米花。我负责把柴,配合父亲“爆破”作业,死死捏紧装爆米花的麻袋,以免气流冲溢让爆米花散落。然后,我解开口袋,将爆米花装给主人。如此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到半夜才睡。‎ ‎⑦那时候每一爆加工费是一毛。十多天时间下来,可以挣个一百多块。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 ‎⑧要到大年二十九,我们才会回到家里,父亲先把那些带着黑色锅灰的毛票交给母亲,然后在自己家的厅堂,摆开架势,打自己家的爆米花。很明显,父亲摇着机器拉着风箱的节奏变慢了。我把柴也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熬夜打爆米花,我和父亲都太累了。‎ 41‎ ‎⑨而在我和父亲出门的这些天,母亲早已把家里的一切都安顿妥当,包括其他年货的准备,孩子的新衣……晚上,母亲会把糖倒入有水的锅中。她在灶前把柴火,待糖水煮沸,父亲会将爆米花倒入爆炒,到一定火候,再铲出通过人工压实,然后用刀切成薄片,爆米花年货就做成了。‎ ‎⑩那一夜,家里就都是糖分的味道:穷人的家庭里少有的幸福的味道。‎ ‎⑪年终于到来了。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也就是最忙碌的时候到了。‎ ‎⑫母亲穿着浆洗得干净的旧衣服,在家中进进出出,微笑着为前来拜年的亲友续茶水,看着客人面前茶盘里年货空了,就返回屋内补上些许——量肯定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不能太多,不然后面来客就不够了,撑不到春节过完,但也不能太少,不然就不体面。‎ ‎⑬那爆米花片是茶盘里最显豁的茶点。它的成本不高,少量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 ‎⑭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也许她穿过,那该是新婚的时候,可惜我没能见到。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她很少上桌,总是坐在灶膛前,吃每一顿剩下来的东西。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成年累月,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母亲,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⑮可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在无人的角落吃着爆米花。‎ ‎⑯离大年初一过去已经有几天了。亲友们都已散去。大人们开始闲了下来。‎ ‎⑰我还沉浸在寒假与春节给我带来的美好和自由之中。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缚,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我忘了我是去找谁还是为了躲避谁的追赶,急匆匆地走在某个离家几栋屋的一个巷子里。无意间我看到了母亲,正在往嘴巴里送着爆米花。‎ ‎⑱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⑲母亲怎么会在这里?她是不是专门要躲在我们不容易出现的地方,来享受她其实非常心仪的食物?她为什么不在家里,当着我们的面吃着爆米花?有什么清规戒律,阻止了她这么做?‎ ‎⑳母亲看到了我,脸上立即露出惊诧进而尴尬的表情。她迅速停止了咀嚼,转身急匆匆离开了巷子。‎ ‎㉑母亲只比我大25岁。我呢那时候才十一二岁。现在想起来,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从我记事以来,她就是一个很心酸的老妇模样,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 ‎(选自2020年2月20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7.以“爆米花"为线索,补全文章情节。(2分)‎ 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 →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母亲用爆米花待客→ ‎ ‎18.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3分)‎ ‎ ‎ ‎19.文中的“爆米花"承载了母亲哪些具体的愿望?(3分)‎ ‎ ‎ 41‎ ‎ ‎ ‎20.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 ‎ ‎21.通读全文,分析第㉑段中“我"的复杂情感。(4分)‎ ‎ ‎ ‎【分析】本文以爆米花为线索,写了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我”与父亲打爆米花、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母亲用爆米花待客、母亲躲尝爆米花等内容,表现了母亲在贫苦的家境中苛刻待己的无私付出和对甜美生活的渴望,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赞美,对不能为母亲分忧的惭愧和内疚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对应第①至⑤段内容;“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对应第⑧至⑩段内容;第一空可由第⑥⑦段内容概括为:“我”与父亲打爆米花。“母亲用爆米花待客”对应第⑪至⑭段内容,第二空可由第⑮段至文末概括为:母亲躲尝爆米花。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而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写出家境的贫苦,这是后文“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等语句表现出母亲极度节俭的原因。结构上,贫苦的家境为下文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制作爆米花年货、用爆米花待客等情节作铺垫。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由“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可见,母亲的愿望包括年后众多子女能够继续读书。由“它的成本不高,少量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可见,母亲的愿望有维护好最穷人家新年中待客、拜年的面子。由“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可见,母亲的愿望有苦难岁月中的新年里自己也有品尝爆米花感受甜蜜的机会。 (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词语角度入手,要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细致”在这里写母亲吃得很慢很享受,表现出母亲对享受爆米花片机会的珍惜。“一小片”“三两片”是说母亲拿的爆米花片既小又少,表现了母亲苛刻待己的特点。母亲偷尝爆米花片表现了她对甜美生活的渴望。 ‎ 41‎ ‎(5)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此题要结合全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母亲在贫苦的家境中苛刻待己,“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因此,语句中包含有“我”对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生活苦难的心痛之情,有“我”对母亲为家庭无私付出的感激和赞美,也有“我”对自己儿时不能主动为母亲分忧的内疚。联系“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缚,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可见,还有“我”对儿时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懂母亲的心理的惭愧之情。 答案: (1)“我”与父亲打爆米花     母亲躲尝爆米花 (2)交代了家境的贫苦和拮据(表现“我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是驱使母亲极度节俭、苛刻待己的根本原因,为下文围绕爆米花发生的事件作铺垫。 (3)①维护好最穷人家新年中待客、拜年的面子(表达出最穷人家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或“有钱待客”“有钱拜年”);②年后众多子女能够继续读书;③苦难岁月中的新年里自己也有品尝爆米花感受甜蜜的机会。 (4)“细致”是品尝过程的特点,表现出母亲对享受爆米花片机会的珍惜,“一小片”“三两片”表明母亲所拿爆米花片之少而小,写出了母亲苛刻待己的节俭,也表达了母亲在生活艰难时期对甜美生活的渴望。 (5)“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与母亲没有条件打扮自己(新年也只穿浆洗干净的旧衣服)有一定关系,本段主要凸显母亲在“我”心中从未年轻过,既表达了“我”对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生活苦难之重感到心痛,也表达了“我”对儿时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懂母亲的心理的惭愧,还表达了“我”对自己儿时不能主动为母亲分忧的内疚,更表达了“我”对母亲为家庭无私付出的感激和赞美。‎ ‎【点评】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 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 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三、作文(50分,含书写分3分)‎ ‎22.请以“查”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含书写分3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本篇命题的题目“查”,“查”的意思:考查,检查,审查,调查等。写这篇作文时,可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意思作为作文的主题,进行写作。另外,以“查”为题具有开放性。生活中的检查、调查、翻检查看比比皆是,既能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写出真情实感,又能有力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体查、社会调查、人生自查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对生活进行梳理,找到一个和“查”相吻合的事件,体现“查”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本题重在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习过程,重视思维创新,考查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写这篇作文时,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就行。‎ ‎【解答】查 ‎ 41‎ ‎“咱们班的学习是越来越差了!”班主任在讲台上愤怒地咆哮,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可我的心早已经回到了宿舍,想着宿舍柜子里的好吃的和漫画。   铃铃铃,下课铃终于响了。在班主任的叹息声中,我飞快地跑回了宿舍,一边和舍友吃着零食,一边看着漫画,好不自在。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在楼梯口放哨的舍长“老苏”急急忙忙地跑了回来,宿舍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也顾不上了头尾,吃食往被子里一裹,漫画书往枕头底下一压,来不及藏的话,干脆就躲进厕所。   老师巡视了一圈后径直走到宿舍的中间,清了清嗓说:“最近住宿生的成绩下降得很快,为了提高你们的自觉性,从今天起,我打算让蔡同学当舍长,带领大家共同进步,苏同学就暂任副舍长,协助他的工作。”   老师走后,所有人都沉默了,大家都知道,好日子到头了,宿舍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号,蔡同学的外号叫“木头”,原因是他不懂“变通”。这不,没过几天,这位舍长又查柜子又查床,别说放在柜子里的零食和漫画,就连我们在墙缝中藏的糖豆都没逃过他的“法眼”,一时间宿舍里是“怨声载道”。   一天大课间,我们在原舍长老苏的带领下,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他再这么查下去,我们可就活不下去了啊!”老苏一边嚼着半根偷偷藏下的火腿肠,一边说。 “谁知道他是不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把咱们好吃的都收走自己吃了!”我义愤填膺地说道。 “他查咱们,那咱们也查查他!”老苏把火腿肠纸往地上一扔,狠狠地说。    说干就干,我们趁着蔡同学没在宿舍的功夫把他的铺翻了一个底朝天,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只有我在他的柜子里,找到一本日记。 “看看,黑账都有了!”“那咱们翻开瞅瞅?”“看就看,就查他黑账!”在同学的怂恿下,我缓缓翻开了他的日记。   5月8日,今天老师选我当了舍长,让我查他们,我不肯,老师说他们最近退步太快了,这是帮助他们……   5月11日,昨天我查了他们的零食和漫画上交给老师,他们在背后说我,我都听见了,今天回宿舍他们没有在半夜看漫画,早早都休息了……   5月14日,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们宿舍,说我们最近上课都变精神了,成绩也提高了,我很高兴,查宿舍的结果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   看到这,我的嗓子里像是塞了棉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其他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今晚下晚自习,我们早早地回到了宿舍,一起对蔡同学说:“嗨!舍长,该查宿舍了吧?”   蔡同学看了看我们,挠了挠头,笑了……‎ ‎【点评】本篇作文叙述了住校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查宿舍,文章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详尽、生动,这是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最后的结尾,耐人回味。‎ 4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