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东港二中 命题人:李淑红 校对人:弥锡锴 第Ⅰ卷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这主要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2、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退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形式下农民生活富足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不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4、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5、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6、“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A.朝贡贸易推行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张骞出使西域 7、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A.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8、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坊市的界限已被打破 9、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0、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D.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11、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12、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13、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北部农民的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至少有几百里之遥,但他们依然放心地使用复杂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经销商机械及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的机械部件。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了通讯与交通的发展 B.美国率先开始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农民技术水平高 D.美国工业革命依托标准化生产方式 14、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贫富差距悬殊 15、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16、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17、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8、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人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19、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与之争利的结果 D.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对外国企业构成威胁 20、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阐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约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 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 21、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 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化的水平大大提高 B.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22、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 A.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C.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恶果 23、“ 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五年计划的实行 24、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己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说明迪斯尼卡通形象深入人心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2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A.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人民资本主义 D.减少国家干预 26、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28、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下表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 年份 1959年 1977年 1987年 1994年 数量(个) 3365 2065 5671 29509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30、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B.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31、“您尾号xxx的信用卡于x月x日x分消费人民币x元【xx银行】。”当你接到这样一条看似再普通不过的银行短信提醒时,你一定不会想到,每秒就有1850余条这样的金融服务短信通过银信通系统发送到用户手机中,保证用户的账户资金安全,这是记者在2013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期间获悉的数字。这种状况表明 A. 信息化超过了人们预期 B. 银行发挥信用主体作用 C. 信息化方便了大众生活 D. 银行加快了信息化步伐 32、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和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第Ⅱ卷 本卷为非选择题,共有3小题,其中33题18分,34题19分,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 ……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6分) (3) 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4分) (4) 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3分)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材料二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材料三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实验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推进的特点(6分) (3)材料三中当时的“实验”其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2分)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5 CDCBA 6 —10CADAB 11—15ACDCB 16—20CDDCC 21—25AADDA 26—32DBBCB CA 二、非选择题 33、(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沿海地区。(4分) (2)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2分)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6分) (3)战略:制订“一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国际因素: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4分) 34、(1)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6分) (2)中国——闭关锁国;西方——新航路的开辟(4分)。 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为维护统治,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2分) (3) 变化: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4分) (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分) 35、(1)满足温饱状态,生产积极性下降;出卖、出租土地;放高利贷。(6分) (2)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4分) (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1分) 背景的相似点:均面临发展困境(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