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7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4讲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课件)(77张)
第 4 讲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 公元前 8 世纪~公元 6 世纪 ) 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1. 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经济上: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3. 思想文化上: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 主题一 古代西方的政治文明 [ 研析真题 ] 1. (2017· 课标全国 Ⅱ , 32)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解析 雅典执政官一般由公民大会选举才能执政上台,僭主没有通过选举,因此被流放, D 项正确;梭伦改革后雅典是民主政治, A 项错误;雅典颁布很多法律,规范政治生活, B 项错误;梭伦改革后,雅典平民享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C 项错误。 答案 D 2. (2016· 课标全国 Ⅱ , 32) 公元前 5 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解析 雅典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的重大事件,故 A 项错误;雅典民众 “ 失去政治热情 ” 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民必须参加公民大会,否则将受到处罚,这说明参加公民大会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公民参与公民大会的积极性不高,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一些弊端,但并不能说明 “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 (2017· 课标全国 Ⅲ , 32)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解析 官员、陪审员、 18 岁青年男子等人都要履行责任,可见这些宣誓是为了增强各自的责任意识,故 D 项正确。 A 、 B 两项仅涉及官员, C 项只符合青年男子,故 A 、 B 、 C 三项排除。 答案 D 4. (2013· 课标全国 Ⅱ , 32) 公元前 340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 ( 古希腊美丽女神 ) 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解析 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判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故 A 项正确。在雅典,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雅典注重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而且雅典拥有完整的司法审判程序, B 、 C 、 D 三项表述均错误。 答案 A 5. (2014· 课标全国 Ⅰ , 32)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析 解读题干信息 “ 申请 ”“ 获得批准 ”“ 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 ,也就是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B 项错误,故选 C 项;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6. (2013· 课标全国 Ⅰ , 26)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 。这一现象是雅典 ( )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解析 题干材料 “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 旨在说明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的产物,故选 A 项;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答案 A 7. (2015· 课标全国 Ⅰ , 32) 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 A. 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 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 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 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解析 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选 C 项;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 A 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 B 项错误;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 (2014· 课标全国 Ⅱ , 32)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解析 据题意可知,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选 B 项;结合罗马法的实质,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贵族没有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故 A 项错误;结合题干和史实可知法制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 “ 决定作用 ” 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9. (2016· 课标全国 Ⅰ , 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 “ 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解析 罗马法 “ 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 …… 从来没有消失 ” ,与 A 项在史实和逻辑上一致,故选 A 。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源头,但不可能 “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 ,排除 B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专制,与 “ 民主制度 ” 无关,排除 C ;罗马法只是对欧洲法律产生了影响,并没有影响欧洲历史发展的方向,排除 D 。 答案 A [ 主题链接 ] 1. 希腊 (1) 民主进程 :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提尼 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 基本特征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3) 评价: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 西方政治制度 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其民主氛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但雅典民主基础狭窄, 直接民主 过于泛滥,造成雅典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2. 罗马法 (1) 演变: 经历了从习惯法到 成文法 ,从公民法到 万民法 到最终形成体系的演变。 (2) 特点: 保护私有财产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3) 影响: 罗马法缓和了 社会矛盾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及西方 资产阶级革命 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多元视角认识雅典民主政治 (1) 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举措及运行特点。 ① 主权在民: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 ② 法律至上: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 公民意识: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人人皆可为政,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④ 轮番而治等。 (2) 注意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 古雅典民主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但是易于形成民主政治的弊端。 ② 雅典民主政治实施过程中的权力制约问题,这种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③ 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制约;陪审法庭还对官员和法律进行控制等。 2. 多元视角认识罗马法 (1) 从地位上看, 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 从形式上看, 罗马法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3) 从内容上看,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4) 从原则上看, 贯穿公平正义的原则,具有自然法的理性特征。 (5) 从作用上看, 罗马法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6) 从局限上看, 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 对点训练 ] 1. ( 视角:雅典民主的特点 ) 古代雅典, “ 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销违宪新法。 ” 这说明古代雅典 ( ) A. 公民权利受到了严格限制 B. 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C. 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 D. 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 解析 据材料 “ 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 ”“ 撤销违宪新法 ” 等,可知雅典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故选 B 项;材料 “ 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 ” 体现了公民权利的有效行使,故 A 项错误;最高立法权属于公民大会,故 C 项错误;材料是对 “ 不良新法 ”“ 违宪新法 ” 等法律的监督,与司法监督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2. ( 视角: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民众掌握决策大权。这种观点 ( ) A. 忽视了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 B. 否定了公民大会的作用 C. 以财产等级制作为史实依据 D. 其依据是平民担任政治领袖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男性的民主,并不适用所有的民众,故选 A 项;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材料没有否定公民大会的作用,故 B 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限制了部分公民的参政权力,不能作为依据,故 C 项错误;能担任政治领袖的是雅典公民,不是平民,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 ( 视角:罗马法的演变 ) 作为 “ 一切公法和司法的渊源 ” 的《十二铜表法》, “ 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 ‘ 习惯法 ’ 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 ‘ 有明确的文件作依据 ’”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 A. 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高度成熟 D. 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解析 据材料 “ 使司法执法 ‘ 有明确的文件作依据 ’” 可知《十二铜表法》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故选 A 项;材料 “ 使司法执法 ‘ 有明确的文件作依据 ’” 与《十二铜表法》适用范围无关,故 B 项错误;《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高度成熟,故 C 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使奴隶主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而不是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 ( 视角:罗马法的特点 )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 ) A. 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 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C. 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 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 “ 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 体现了罗马法律具有实用性,故选 A 项;仅凭材料中 “ 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 ” 不能说明无关联,故 B 项错误;独特的立法原则,与材料中 “ 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 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 “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 ” 强调希腊和罗马法律的侧重点不一样,并未表明罗马法落后于希腊法律,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主题二 古代西方的经济与思想文明 [ 研析真题 ] 1. (2016· 课标全国 Ⅲ , 32)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 )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 根据 “ 我憎恨所有的神 ” 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 D 项;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 A 、 B 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重视物质生活, C 项排除。 答案 D 2. (2017· 课标全国 Ⅰ , 32) 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雅典人以亵渎神灵和腐蚀青年的罪名把苏格拉底送上了法庭,这反映了古希腊人 ( 包括雅典人 ) 宗教信仰意识浓厚, A 项错误;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一些特征,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说明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 B 项正确;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只是体现出人文精神,而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 C 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神话的影响与民主进程的关系,排除 D 项。 答案 B [ 主题链接 ] 1. 经济上: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 (1) 希腊: 良港众多,航海和 海外贸易 条件优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达,为古希腊辉煌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 (2) 罗马: 公元前 6 世纪以来,随着罗马的扩张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罗马的奴隶制 商品经济 和 海外贸易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 思想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 古希腊 ① 智者学派:强调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成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起源。 ② 苏格拉底:提出 “ 美德即知识 ” 的思想,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 人 ” 的学问,是人类精神觉醒的表现。 ③ 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 人类社会 ,著有《理想国》。 (2) 古罗马: 罗马法律蕴含的 自然法 原则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渊源。 1. 注重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 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 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 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2. 从纵横对比角度考查古代中西方思想家的比较 (1)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从二者研究对象和对待知识、真理、政治的态度角度寻找差异。 (2) 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从原因、目的、历程等角度分析其不同;从背景、主题、成就等角度归纳其相似点。 1. ( 视角:古希腊的人文思想 ) 普罗泰戈拉认为,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据此可知普罗泰戈拉 ( ) A. 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B. 认为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C. 夸大了认识的主观感觉 D. 说明人类的渺小和无知 [ 对点训练 ] 解析 据材料 “ 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 ” 可知,普罗泰戈拉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故选 A 项;材料 “ 人们约定下来 ” 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感性,故 B 项错误;材料 “ 人们约定下来的 ” 并未夸大人的主观感觉,故 C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 “ 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 ” 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 ( 视角:苏格拉底的主张 )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那么我们肯定会找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如果我们要看病,那么我们也必然会找医术高明的医生。从侧面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 ) A. 反对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B. 认识到直接民主局限性 C. 主张实现精英治理国家 D. 主张 “ 认识你自己 ” 解析 苏格拉底处在雅典民主政治没落阶段,为避免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苏格拉底提出了 “ 我们要出海,那么我们肯定会找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如果我们要看病,那么我们也必然会找医术高明的医生 ” 的主张,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古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题目中并未体现精英管理,故 C 项错误; “ 认识你自己 ” 强调了个人理性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3. ( 视角:苏格拉底的评价 )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 “ 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 ” 。西塞罗强调苏格拉底 ( ) A. 把哲学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 “ 人 ” 的学问 C. 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D. 否定了神或命运对宇宙自然的决定作用 解析 据材料 “ 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 ” 得出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 “ 人 ” 的学问,故选 B 项;智者学派把哲学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故 A 项错误;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的是亚里士多德,故 C 项错误;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否定了神或命运对宇宙自然的决定作用,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4. ( 视角:柏拉图的思想评价 )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 ) A. 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 B. 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 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 D.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解析 题干材料 “ 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 ”“ 国王应是哲学家 ” 肯定了理性的作用,故选 A 项;柏拉图的理想国与近代民主政治,虽然存在一定渊源,但还是有较大的不同,故 B 项错误;柏拉图针对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弊端,提出理想国的设想,并非否定雅典民主,故 C 项错误;柏拉图是雅典民主达到鼎盛时期的思想家,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 通史整合 ] 1. 通史视角认识古希腊政治文明形成的条件 (1) 政治上: 古希腊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2) 经济上: 平原少、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众多优良港湾,为工商业者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 思想上: 商品经济要求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发展亦要求自由的环境,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 民族精神上: 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 对点训练 1] (2017· 广西河池示范高中联考 ) 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 社会环境,并且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思想,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 A. 独特的地理环境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B. 城邦珍视独立自主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C. 商业上自由平等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D. 希腊公民素质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解析 根据材料 “ 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 …… 并且 …… 它是 ……” ,可知商业上自由平等推动了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故选 C 项; “ 独特的地理环境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 表述正确,但是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 A 项错误; “ 独立自主 ” 和 “ 希腊公民素质 ” 与材料无关,故 B 、 D 项错误。 答案 C 2. 通史视角认识罗马法的形成条件 (1) 政治: 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奴隶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外扩张等因素有关。 (2) 经济: 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罗马法不断发展的经济条件,直接影响罗马的经济立法。 (3) 文化: 古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开拓者,罗马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 对点训练 2] (2017· 河南天一大联考 )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问题上,而不像早期的《十二铜表法》那样放在诉讼程序中的 “ 正义与不正义 ” 之分的问题上。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 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 B.“ 法律神授 ” 的观念已被打破 C.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消除 D. 罗马法的法律原则灵活多变 解析 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把着眼点放在 “ 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 ” 上,说明罗马法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 A 项正确;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精神,故 B 项错误; “ 消除 ” 说法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原则灵活多变,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 突破大题 ] 材料二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 摘编自 ( 古希腊 )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 分 ) 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比较型中外关联类试题,解题的题眼是 “ 比较 ” 。 第二步:寻找对比点。紧扣题眼 “ 比较 ” ,从异同角度寻找对比点,确定答题方向。第 (1) 问,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孟子、苏格拉底的思想;第 (2) 问分为两小问,分别说明二人的不同社会背景,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共同历史价值。 第三步:紧扣设问,组织答案。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分别提炼孟子、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及社会思潮角度,分析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从思想地位、深远影响角度说明共同历史价值。 (1)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5 分 )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5 分 ) (2) 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6 分 )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6 分 )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 分 ) 1. ( 视角:雅典民主的特点 )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 “ 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 ” 。这反映出雅典 ( ) A. 民主参与的广泛性 B. 权力争夺的激烈性 C. 政治权力的分散性 D. 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解析 材料 “ 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 ” 体现了雅典公民可以平等地参政,故选 D 项;雅典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故 A 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他们可以发言,并不是权力的争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故 C 项错误。 答案 D 2. ( 视角:雅典民主的运作 ) 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这反映出古希腊 ( ) A. 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 B. 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C. 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D. 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解析 题干材料 “ 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 ” 表明人的道德品质对民主政治的好坏有重要影响,故选 C 项;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暴露是在民主政治的 “ 黄金时代 ” ,当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A 项错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是直接民主,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故 B 项错误; “ 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 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 ( 视角: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 古雅典公民可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民主的人物予以放逐。这说明 ( ) A. 雅典民主具有盲目性 B. 反对政府过分集权 C. 公民有权任免执政官 D. 雅典民主丧失理性 解析 据题干可知, 雅典陶片放逐法将那些极具社会威望、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放逐,体现了雅典民主具有盲目性,故 A 选项正确。材料表述是反对个人,而不是反对政府,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对民主形成威胁的人,与任免执政官无关,故 C 项错误;雅典民主具有盲目性并不能说其丧失理性,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4. ( 视角:罗马法的内容 ) 罗马法中规定 “ 被监护的女子和被保佐人,不经监护人、保佐人同意不得出让其要式转移物 ” 。这说明在古罗马 ( ) A. 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 B. 关注对私人利益的保护 C. 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 D. 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 解析 据题干可知,不经被监护人或保佐人同意不得侵犯其财物,这体现了对私产的保护,故选 B 项;通过 “ 监护的女子和被保佐人,不经监护人、保佐人同意不得出让其要式转移物 ” 可以看出罗马法主要是保护财物,故 A 项错误;该规定主要针对被监护人的私产,没有涉及公共秩序,故 C 项错误;对个人私产的保护,体现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5. ( 视角:罗马法的原则 ) 古罗马的法律谚语: “ 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 这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 ( ) A. 证据法则 B. 民主法则 C. 程序法则 D. 自然法则 解析 材料 “ 适用于一切人 ” 体现了 “ 人人平等 ” 的原则,体现了自然法则,故选 D 项;据材料中 “ 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 ” 可知强调的不是证据,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 “ 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 ” ,并未提到处理事情的程序,故 C 项错误。 答案 D 6. ( 视角:古希腊人文思想的特点 )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 )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解析 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强调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使被问者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进行反思,体现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律,故选 B 项。 答案 B 7. ( 视角: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比较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即君子。君子应做到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孔子提出了 “ 有教无类 ” 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 “ 六艺 ” 为 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以 充实调整。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 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 ——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 “ 理想 ” 社会秩序的工具。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 “ 哲学王 ” 。他认为 “ 哲学王 ” 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柏拉图主张 “ 精英 ” 教育。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 治者服务。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 “ 七艺 ” ,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 ——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解析 第 (1) 问,据材料一、二,从教育的功能、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来分析。 第 (2) 问,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 教育的功能:都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工具和保障;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巩固政权的统治人才;教育的内容:都非常重视道德、知识、美育的教育;教学的方法:都提倡启发诱导;学以致用。 (2) 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变革激烈;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周王室统治衰微、诸侯争霸; “ 礼崩乐坏 ” 。 柏拉图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雅典城邦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哲学发 展,自然科学受到重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