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城。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題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5.请保持答题卷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 理论是时代的心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那么,这一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表达具有怎样的时代内涵呢? 第一,树立极限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全球共建。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书名如警世之钟,在旁征博引、丝丝入扣的论证中表达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极限意识”。的确,不同的人群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以有贫富之别,可以占有不同份额的资源,但作为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人类有一点是平等的,即我们只有同一个地球。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能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告别盲目的发展状态,共同建立起一种全球性的生态文明,这是保证人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未来人类的实践行为必须自觉关注现代生态文明的重建,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真正意蕴。 第二,注意守护文化多样性,在文化的一元与多元之间找到平衡和张力。文化多样性问题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历史节奏凸显于我们的时代生活的。文化多样性本是世界的“原生态”,但经济全球化却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使得人类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现代性的一元逻辑日益成为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发展要素,高效率、标准化、整齐划一取代了文化的个性化追求,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被消弭。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常常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弱势文化采取了“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并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今天,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倡导文化多样性,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这种文化多样性既是对文化个性与特殊性的表达,也是人类共同文化品质的展示,正所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的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第三,坚持合作共贏原则,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不可否认,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分歧和对立,冷战思维还不时充斥于国际关系之中。但只有超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和各种偏见的藩篱,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做出和平共处、有序竞争以及合作共贏的明智选择,世界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从这一价值诉求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啻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智可行的行动方案。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也是人类新文明和世界新秩序的生成过程。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绝非一日之功,更难凭一国之力,需要各国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正像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別国合理关切。”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只有始终如一地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面旗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局面才可能真正形成。 (摘编自邹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关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极限意识指的是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人类和自然应建立和谐共处关系。 B. 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不同人群是命运共同体,所以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C. 受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原本多样性发展的人类文化正受到一元化的冲击。 D.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说明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越是多姿多彩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B. 文章从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 C. 文章多处引用了中外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极大地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D. 文章紧扣当今国际发展的形势分析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人类只有同一个地球,所以人类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共同建立起一种全球性的生态文明。 B.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发动“颜色革命”,推行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文化霸权”行径 C.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微生物学家就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的观点,可见他们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比我们要早。 D. 当今世界存在各种分歧和对立,充斥着冷战思维,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乃大势所趋。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从文本中快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加以对照,可能的问题有:时空错位、逻辑不当、程度范围有别、遗漏或杂糅信息等等。本题一定要审清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千万别误选不正确的选项,导致做无用功。 A项,“极限意识指的是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人类和自然应建立和谐共处关系”,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极限意识”,可见选项中的定义多加了“人类和自然应建立和谐共处关系”这一内容。“第一,树立极限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全球共建”,可见后者是前者的目标和追求,并非概念的含义。 B项,“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不同人群是命运共同体,所以在地位上是平等的”,错误。原文说“的确,不同的人群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以有贫富之别,可以占有不同份额的资源,但作为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人类有一点是平等的,即我们只有同一个地球”,可见地位并非是平等的,只是平等的拥有同一个地球,表述绝对,以偏概全。 D项,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说明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越是多姿多彩的”,于文无据。原文说“正所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的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之间的标点为句号,可见选项强加了逻辑关系,推断错误,无中生有。“多姿多彩”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多样性独立性、文化的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根据上文信息“今天,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倡导文化多样性,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这种文化多样性既是对文化个性与特殊性的表达”可推出多姿多彩的含义是“越是个性与特殊性的文化越能构成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项,“逐层深入地阐述”归纳错误。三个层面“第一,树立极限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全球共建。第二,注意守护文化多样性,在文化的一元与多元之间找到平衡和张力。第三,坚持合作共贏原则,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间是并列关系,并非逐层深入(递进)。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分析推断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照选项在原文中筛选提取信息,然后仔细比对,找出问题。对常见问题陷阱应该心中有数。 C项,“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微生物学家就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的观点,可见他们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比我们要早”。原文信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书名如警世之钟,在旁征博引、丝丝入扣的论证中表达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极限意识’”,可见提出这一理念是中国领导人,两名外国学家只是写了论著,表达了有关人类拥有同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 故选C。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 .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笔者是非遗工作者,经常有人问机制纸和手工纸的问题,所以在此就两种纸的特点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手工纸纤维材料:麻构竹藤桑、青檀稻瑞香。 辅助材料:石灰、碱、植物纸药。 制浆工艺:浸泡、沤制、蒸料或天然漂白、手工打浆等。 成纸过程:手工抄造、手工焙干。 特点:手工纸纤维分布自然、纸药经过压榨后流失干净,焙干时只有纸刷上墙贴附的压力,因此在去除水分和干燥两个过程没有过多的压力,这才使手工纸在天气潮湿时自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冬天干燥时能够自然释放纸张中的水分,这样保证了手工纸的使用寿命,使得天气变化时纤维不容易断裂,不影响它的纤维结构,而且在不断吸放过程中纤维会有棉化的结果,手工纸经过几百次或上千次的不断吸放后,使纤维之间的密度不断增加,纤维之间的缝隙不断减少,纸张表面给人光滑如油、温润如玉的手感。 另外,手工纸还有很好的吸收水和墨的功能,并且会产生不同的层次效果,这点机制纸是没有的。 用途:书画、图书印制、拓碑、收藏等。 机制纸纤维材料:松木、權木、老竹子、杉木、草类等。 辅助材料:烧碱、硫化碱、松香胶、漂白粉、染料、其他助剂等。 制浆工艺:高温高压强碱纤维分散、化学漂白、机械打浆。 成纸过程:网轮上浆、胶辊压榨、烘缸高温快速干燥。 特点: (1)机制纸用的纤维与手工纸纤维绝然不同,木浆纤维含山质素高,不利于长期保存。 (2)木浆纤维是经过高温快速进行纤维分散和去除纤维杂质的,这样对纤维本质破坏很大。 (3)成纸过程中纤维定向排列,而不是自然排列,榨干水分用胶辊压榨,使得压力大、密度高、拉力强。 (4)机制纸施胶用的是松香胶,这样使得纸张表面光滑,纸张密度大大增加,不容易透水,有利于硬笔书写和机器印刷。 (5)烘干过程的温度不低于100度,使纸张快速干燥,与手工焙纸用70度以下的温度要高得多,对纤维会产生不利影响。 用途:印刷现代书籍、包装、生活用纸等。 (摘编自邓金坤《手工纸与机制纸的区别》) 材料二: 现代生活的核心是现代人正在创造着各种生活方式。当然,现代生活方式的继承与创造中必然涉及文化传统、民族记忆、传统工艺与审美范式等要素的融入,但无疑也会面临重大技术与工艺变革、文化冲突与开放融合、产品与渠道颠覆等新挑战。当前的中国,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挑战与转型强度异乎寻常之大的“现代生活”,传统工艺的手工造纸行业迫切需要走出自己的新生之路。 一方面,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审美范式,但是,哪些范式在国际开放的生活与消费追求里能打开新天地、获得新追随,确实存在甄选、提炼、应用的再创造过程。另一方面,国际文化开放融合带来不同审美范式的强烈碰撞,激荡之中与之后,形成新审美风格的流行是大概率,因此,中国传统手工造纸行业存在着主动走进新审美愿景的挑战。 (摘编自汤书昆、朱赟《中国南方手工造纸的田野调查与行业生态构建》) 材料三: 2016年春节,印有“山猴送吉”图案的家书红包诞生了(图案见下)。在“曹氏宣纸”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曹建勤的精心监制下,红包的用纸以青檀皮、三桠皮、燎草等为原料,用汉唐时期的方框捞纸工艺,手工抄制而成。并使用矿物、植物颜色染色,自然晒干。红包内的信笺纸,则选用16开传统红八行信纸(福建姑田连史纸)和花草云龙信笺纸。最后再结合现代印刷工艺,将贺岁之意凝结于字里行间。 (摘编自《“无纸化时代”下的中国手工造纸——原博访谈》)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纸过程中压力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都会对纸的纤维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纸张的寿命。 B. 用化学制浆法和半自动抄纸法生产的纸不属于传统意义的手工纸,更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C. 机制纸的寿命虽然没有手工纸的那么长,但具有表面光滑,纸张密度大,不容易透水,便于硬笔书写和机器印刷的优点。 D. 手工纸的用材、制浆工艺、制纸过程、特点与机制纸完全不同,因此制作成本更高,收藏价值更大。 5. 下列不属于手工纸走进新审美范式的一项是 A.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族的东巴纸不仅可以用作抄录东巴经,还可以用来创作华丽的纸牌画。 B. 北京德承贡纸坊的皮纸,被用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工坊的纸胎漆器和漆砂砚台的制作。 C. 安徽泾县的宣纸,已经开发成可用钢笔(水笔)书写的手工纸、可上小型滚筒机印制的宣纸邮票纸。 D. 云南鹤庆县龙珠村与灵地村的白族构皮纸,已被用于照片的丝网版画印刷。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山猴送吉”家书红包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4. D 5. A 6. ①家书红包的用纸从原料选择、制作技艺、染料选择等方面,都釆用了传统手工造纸工艺,体现了对传统造纸文化的传承。②与现代印刷工艺结合,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③将贺岁之意通过家书表达,体现了文化传承上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方式向家人传递情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程度范围有别等。 D项,“手工纸的用材、制浆工艺、制纸过程、特点与机制纸完全不同,因此制作成本更高,收藏价值更大”逻辑不当,强加因果。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哪一个制作成本更高,另外“因此”推断无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分析理解选项涉及的角度,从新旧两种审美范式来归类。其次审清题干要求“下列不属于手工纸走进新审美范式的一项是”,看选项的审美类别是否属于走进新的审美范式。此题不适合使用从文本中提取筛选信息比照选项判断正误的方法,属于超越文本信息的一道题。一定要联系生活灵活思考。 A项,“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族的东巴纸不仅可以用作抄录东巴经,还可以用来创作华丽的纸牌画”,属于旧的审美范式,用纸书写、作画是纸的传统用途。 B项,“被用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工坊纸胎漆器和漆砂砚台的制作”,属于新的审美范式。 C项,“已经开发成可用钢笔(水笔)书写的手工纸、可上小型滚筒机印制的宣纸邮票纸”,属于新的审美范式。 D项,“已被用于照片的丝网版画印刷”,属于新的审美范式。 BCD三项均为新的审美范式,只有A项不属于新的。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为“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山猴送吉’家书红包的特点和意义”,本题包含两问,即特点和意义。 答案在材料三。从“在“曹氏宣纸”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曹建勤的精心监制下”提炼出特点一名家手艺; 从“红包的用纸以青檀皮、三桠皮、燎草等为原料”中提炼出“使用传统原料”; 从“用汉唐时期的方框捞纸工艺,手工抄制而成。并使用矿物、植物颜色染色,自然晒干”中提炼出制作方法使用传统技艺; 从“红包内的信笺纸,则选用16开传统红八行信纸(福建姑田连史纸)和花草云龙信笺纸”中提炼出具有传统书信的特点风格; 从“最后再结合现代印刷工艺,将贺岁之意凝结于字里行间”中提炼出融合了现代工艺富有贺岁情意。 最后把以上分析整合概括为传统和创新两个角度的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中的“特点”,结合特点联系生活明确意义。注意答案的层次①家书红包的用纸从原料选择、制作技艺、染料选择等方面,都釆用了传统手工造纸工艺,(概括特点)体现了对传统造纸文化的传承(意义)。②与现代印刷工艺结合(概括特点),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意义)。③将贺岁之意通过家书表达(概括特点),体现了文化传承上的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方式向家人传递情感(意义)。 【点睛】文本阅读常考考点梳理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方法: (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 (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 (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 (3)将题干、选项、信息源进行对照和比较,鉴别真伪信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节九寸 刘正权 每副处方中都有葛蒲,他怔了一下,捏着处方单反复审视,老中医推一推架在鼻子上的老花镜,慢条斯理说,错不了的,菖蒲的药效是醒脾胃,醒目,醒脑,醒心。 他回头,扫视一眼诊所,门脸不大,甚至有点逼仄,跟秘书的推荐太不相类了。 地址,肯定没错。 有错的是他身体,为官不到一任,就出了毛病,还没造福一方呢,他内心这么叹息着。 就一声,还是幽叹。居然,叫秘书听出了这画外音。 不奇怪,官场待久了,哪个秘书不是领导肚子的应声虫呢? 头昏眼花胃胀心乱,这种不是病的病,还只能选择中医。秘书就自作主张,替他跟小城最负盛名的老中医作了预约。 处方上的菖蒲,他不陌生。 莫讶葛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 这是他上任伊始,上级领导送他的一句话,题在画上。画面上,一盆菖蒲生在石间。 书上说它耐苦寒,安淡泊,历来是文人雅士青睐之物。领导是个雅人啊。 为领导的这份賞识,他俗了一回,力求在任上为一方百姓谋得福利。稳经济,守底线,防风险,控变数。不得不承认,在他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个资源枯竭城市,焕发了勃勃生机,各种表彰也接踵而来。 他的身体是被荣誉打垮的,秘书曾这么跟他开玩笑,尽管有僭越之嫌。 老中医言之确实有理,醒脾胃,醒目,醒脑,醒心是他的当务之急。多少事等着他拿主意,多少项目等着他去敲定。最迫在眉睫的,是运动休闲、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三大特色旅游体系的实施。 他拿起处方,不再质疑。 偏偏,老中医饶舌了一句,我这菖蒲,可不是一般的葛蒲,都是一节九寸开紫花的。 一节九寸处开紫花?他哂笑,我承认中医很神奇,但卖概念这一做法好像不够新鲜。 非也!老中医摇头,卖概念,那是官样文章里才有的! 愿闻其详,他耐住性子。 菖蒲分几种,有生于池泽湿地之泥菖蒲,生于溪涧水边之水葛蒲,生于高山水石之间之石菖蒲。老中医侃侃而谈,石菖蒲是唯一可以入药的,却又以生于石上之一寸九节开紫花者为最佳。 他的好胜之心顿生,既如此,您哪来的一节九寸开紫花的石葛蒲?眼下的药材,恕我直言,等不及长成材就被采撷了。 老中医笑吟吟起身,请到后院一观。 门脸逼仄,后院却别有洞天,有假山,有花盆,栽种的竟全是石菖蒲。一片青绿中,紫花静静吐芳。 他深呼吸一口,全身竟莫名舒畅,有多久,毛孔没这样舒展开过了。 知道菖蒲为什么非得是一节九寸才开紫花吗?老中医眼神带着深意。 不知道!他从来都不是不懂装懂的人。 都说人非草木,其实人同草木!老中医蹲下身,看看那一节九寸处,紫花只开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紫花只开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他脑子里激灵了一下,不看菖蒲花,看着老中医。 老中医却不看他,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看似自言自语却又句句入他耳膜,石菖蒲这药啊,最可贵的还不是它的药效。 药最可贵的不是药效?他差点哑然失笑,为老中医的故弄玄虚,如同有人说当官最可贵的不是权力一样。 老中医不笑,眼神一凛,看着他,一字一顿说,中医爱石菖蒲,是由于石菖蒲在所有药方中,只愿为臣,绝不为君! 只愿为臣,绝不为君?他犯起癔症来,这话不假,中药剂方中常有君臣佐使一说。 是的,老中医带他回到诊室,打开案头一本《本草新编》,喏,看这儿! 他定睛看去,上面一段话被划了红线:石菖蒲,味辛而苦……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开心窍,必须君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术;遗尿欲止,非多加参,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 看他若有所思,老中医合上书,微微颔首,说请用茶。 请茶即是送客,他再次深呼吸一口,没来由地,神清气爽多了。 出得门外,秘书正小心翼翼候着。 他颇有深意看着秘书,说你在老中医那求盆石菖蒲到我办公室吧。 秘书刚要回身,他手一挥,且慢,先回去给我拟个通知,马上召开一个市委常委扩大会。 您这身体?秘书一怔,扬了扬手中好几个中药袋。 我这身体,呵呵,他笑得很灿烂,为君不成,为臣,还是扛得住的。 秘书看见,他眼里开出了紫色的菖蒲花。 在一节九寸处。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去刻画人物,如“捏着处方反复审视”这一动作,传神地显示出“他”作为上位者的身份与内心的疑惑。 B. 小说结尾处,秘书看见“他”眼里开出了紫色的菖蒲花,既写出了“他”解开心结后的身心舒坦,也给小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C. 小说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如对秘书的描写,虽然着笔不多,但将他久在官场养成的谨小慎微、善揣人心等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D. 小说富有现实意义,通过讲述官员求医问药的故事,展现了当今的官场生态,以达到对突出的官场陋习进行无情鞭挞的写作目的。 8. 小说中的“他”这一官员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 小说通篇弥散着浓烈的文化气息,请从小说艺术构思方面谈谈你对它何以能取得这一艺术效果的理解。 【答案】7. D 8. ①政绩突出:在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百姓谋得福利,让资源枯竭的城市焕发了勃勃生机。(迷信权力:认为当官最可贵的是权力,太多的事等着“他”拿主意,很多项目等着他去敲定。③谙熟官场:认为在官场待久的下属必会善于揣度上级的心思,熟悉“卖概念”这一官场套路。④坦然受教:老中医问及石菖蒲非得在一节九寸才开紫花的原因时,没有不懂装懂,而是直言不知道。(或:受到“只愿为臣,绝不为君”的启发后,决定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来下放权力。)⑤心性多疑:怀疑老中医名不副实,哂笑老中医需要的菖蒲要开紫花的是在卖概念,质疑老中医药最可贵的不是药效的说法。 9. ①在环境营造上,中医诊所地处幽静,医书古籍《本草新编》摆置案头,后院种满开着紫花的菖蒲,具有浓浓的文化气息。②在形象塑造上,菖蒲历来是文人雅士的青睐之物,显示了悠久的文化传统。(或:老中医医术高明,谈吐不凡,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智者形象。)③在情节设置上,领导赠画题字有雅士之风,老中医以草木阐述人情有天人合一的意味。④在语言表达上,小说遣词造句简洁凝练,古朴典雅,不时适当地引入古诗文,富有文化气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选项涉及手法、结构、内容、主旨、语言等多方面,要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字斟句酌细致推敲,以便发现问题。常见问题有:无中生有、过度解读、遗漏信息、强加因果、时态错误等等。 D项,“以达到对突出的官场陋习进行无情鞭挞的写作目的”表述不当,本篇小说的写作目的不是对突出的官场陋习进行无情鞭挞,而在于启发为官者应淡泊守正,正确定位,更好地为民施政。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并概括分析特点的能力。题干为“小说中的‘他’这一官员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答题模式为:先概括出方面来,然后再结合文本举例子加以验证分析。归纳人物形象要注意相关事件,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细节等。 答案中①政绩突出、②迷信权力、③谙熟官场、④坦然受教、⑤心性多疑等四字短语概括了人物性格特点。 “在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百姓谋得福利,让资源枯竭的城市焕发了勃勃生机”“认为当官最可贵的是权力,太多的事等着‘他’拿主意,很多项目等着他去敲定。” “认为在官场待久的下属必会善于揣度上级的心思,熟悉‘卖概念’这一官场套路”“老中医问及石菖蒲非得在一节九寸才开紫花的原因时,没有不懂装懂,而是直言不知道”。“受到‘只愿为臣,绝不为君’的启发后,决定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来下放权力”“怀疑老中医名不副实,哂笑老中医需要的菖蒲要开紫花的是在卖概念,质疑老中医药最可贵的不是药效的说法”,答案中以上信息属于举例分析部分,例子不唯一。 特点和分析各占一半分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构思的归纳能力。题干为“小说通篇弥散着浓烈的文化气息,请从小说艺术构思方面谈谈你对它何以能取得这一艺术效果的理解”,包含两点即两问,其一为“结构特色”,其二为浓烈的文化气息的具体表现。艺术构思这类题思维的角度包括:内容(小说里指形象)、主旨(情感、态度、思想等)、结构(小说里称情节或线索)、语言(或修辞)等多方面。 答案中①在环境营造上,②在形象塑造上,③在情节设置上,④在语言表达上四方面属于结构特色,即题干中的艺术构思角度; “中医诊所地处幽静,医书古籍《本草新编》摆置案头,后院种满开着紫花的菖蒲,具有浓浓的文化气息”“菖蒲历来是文人雅士的青睐之物,显示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老中医医术高明,谈吐不凡,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智者形象” “领导赠画题字有雅士之风,老中医以草木阐述人情有天人合一的意味”“小说遣词造句简洁凝练,古朴典雅,不时适当地引入古诗文,富有文化气息”,属于摆事实分析部分,即文本中举出例子,只要与文化文学等有关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盏晖,字仲明,其先附于辽,居张皇堡,故尝以张为氏。后家来州。晖体貌雄伟,慷慨有志略。少游乡校。辽季以破贼功,授礼宾副使,领来、隰、迁、润四州屯兵。 宗望初伐宋,孟阳之战,敌之中军径薄宗望营,晖与诸将击败之,追杀至城下。讫师还,数立战功。明年,再举伐宋,攻下保州、真定,晖皆与焉。进围汴,宋人夜出兵二万焚我攻具,晖以二谋克兵击走之。凡城中出兵拒战,晖之所当,无不胜捷。 从睿宗经略山东,既攻下青州,复从阇母攻濰州。晖督其裨校先登,而城中积刍茭乘风纵火发机石,晖率将士冲冒而下,力战败之。军还,复以三十骑破敌于范桥。帅府承制加静江军节度使。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移军攻济州,既败敌兵,因傅城谕以祸福,乃举城降。晖约束军士,无秋毫犯,自是曹、单等州皆闻风而下。 从攻寿春、归德,及渡淮为先锋,遇重敌于秀州、苏州,皆击败之,遂至余杭。通粮饷,治桥道,晖之力为多。乃还,载《资治通鉴》版以归。大军过江宁,徙其官民北渡,时暑多疾疫,老弱转死道路,其知府陈邦光者诉于宗弼,怒将杀之,晖曰:“此义士也。”力营救之,竟得免。 宋州旧无学,晖为营建学舍,劝督生徒,肄业者复其身,人劝趋之。属县民家奴王夔者,尝业进士,晖以钱五十万赎之,使卒其业,夔后至显官。密州吏庞乙卒于官,其孤贫,不克葬,晖为营治葬事,且资给其家。 十三年,复从大军渡淮。还镇,丁母忧,寻以旧职起复。既废齐,为安化军节度使。天眷三年,复河南,宋人乘间陷海州,帅府以登、莱、沂、密四州委晖经画,敌无敢窥其境者。正隆初,出为兴平军节度使。正隆降王爵,为枢密副使,封景国公。未几,复为左丞,封济国公。寻除大兴尹,封荣国公。薨,年六十五。大定间谥曰武康。 (节选自《金史·赤盏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B. 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C. 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D. 进攻/城中炮出/几中晖/拂其甲裳裂之/晖益奋攻/卒破其城/又从攻泗州/克之/还屯汶阳/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校是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最早在西周春秋时设立,《左传》中有相关记事。 B. 节度使初仅设于边境地区,其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后,内地也相继增设节度使。 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D. 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离职。在古代,朝廷在位官员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盏晖作战能力强,数立战功。他在辽国末年攻破盗贼有功,后来进兵包围汴京时,凡是城中出兵抵御交战,他所接战,无不取胜。 B. 赤盏晖能身先士卒,对士兵要求严格。跟随睿宗攻打潍州时,他率领将士冒着火、石冲下城墙,奋力作战。进攻济州时,他约束军人,对城内人的财产不能有丝毫的侵犯。 C. 赤盏晖身为武将但重视教育。从余杭撤回时,他装载《资治通鉴》这部书的雕版而归。他为宋州营建校舍,劝导督促学生,并使这些修习学业者终身免除劳役。 D. 赤盏晖身为武将,守土安境有方。收复河南时,宋人攻破海州,元帅府把登、莱、沂、密四州委托给赤盏晖经营筹划,敌军中没有谁敢窥视这些地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知府陈邦光者诉于宗弼,怒将杀之,晖曰:“此义士也。” (2)密州吏庞乙卒于官,其孤贫,不克葬,晖为营治葬事,且资给其家。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江宁知府陈邦光向宗弼控诉(惨状),宗弼发怒将要杀掉他,赤盏辉说:“这个人是义士。” (2)密州吏员庞乙任职期间死去,他的儿子贫穷,不能安葬父亲,赤盏晖帮他办理安葬的事,并给他家以接济补给。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对称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主语或宾语)来断。 句意为:在攻城过程中,城中放炮,炮石差点击中赤盏晖,擦身而过,他的衣甲都裂开了,但赤盏晖越发奋勇猛攻,最终攻破了城池。随后,赤盏晖又随军攻占了泗州,军队撤回驻扎在汶阳,期间又平定了梁山泺的抗金民军,缴获舟船一千多只。 进攻,意思是:进军攻打,独立内容,“攻”后断开;城中炮出,完整的句子,“城中”做“炮”的定语,之间不可断开,“出”,谓语动词,此处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B。 几中晖,几发炮弹射中赤盏晖,“晖”做“中”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句子完整,“几”前“晖”后需要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表述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次,提取选项信息和文本对照时要全面、仔细、认真,对于常见问题应该心中有数,比如一字之差,时空错位,杂糅信息,喜忧悖谬,程度或范围扩大或缩小等。另外还要注意灵活变通,有些需要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最后还要参考相关注释和作者情况。 B项,“跟随睿宗攻打潍州时”错,原文是“从睿宗经略山东,既攻下青州,复从阇母攻濰州”,可见他攻打潍州时是跟随阇母,此处张冠李戴偷换人名。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1)其,那;其江宁知府陈邦光者诉于宗弼,状语后置句;怒将杀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宗弼"; 此义士也,判断句。 (2)密州吏庞乙卒于官,状语后置句;孤,儿子;克,能够;晖为营治葬事,省略句,省略“为”的宾语“之(他)”;资给,接济补给。 【点睛】文言文阅读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赤盏晖,字仲明,先辈很早就归附于辽国,居住在张皇堡,所以一度以张氏为姓。后来移居到来州。他体貌高大魁伟,意气风发志向远大聪明睿智擅长谋划。少年时曾游学乡中学校。辽末因为带兵打败敌人建立功绩,授予礼宾副使的职务,统领来州、隰周、迁州、润州这四个州的驻军。 宗望最初带兵攻打宋时,在孟阳战役中,敌军的中军(主力部队)直接逼近宗望营地,赤盏晖与众位将领打败了敌军,追杀到对方城下。打完仗后军队返回,多次立下战功。第二年,再次举兵讨伐宋,攻下保州、真定,赤盏晖都参与了。金兵进军围攻汴京,两万宋军乘夜出城,想要焚毁金兵的攻城器械,赤盏晖率两个谋克(金朝军队编制单位)兵,将宋军击退。宋军出城作战,赤盏晖每次率军迎敌都获得大胜。 赤盏晖随睿宗攻打山东,攻占青州,又随完颜阇母攻打潍州。赤盏晖监督统帅所属副将率先登城,城中守军预先堆积了大量干草,此时乘风纵火并投射机石,赤盏晖率将士冒火进攻,竭尽全力作战打败敌军。回军途中,他又仅率三十骑兵在范桥击退了一股宋军,元帅府接受皇命加封他为静江军节度使。在攻城过程中,城中放炮,炮石差点击中赤盏晖,擦身而过,他的衣甲都裂开了,但赤盏晖越发奋勇猛攻,最终攻破了城池。随后,赤盏晖又随军攻占了泗州,军队撤回驻扎在汶阳,期间又平定了梁山泺的抗金民军,缴获舟船一千多只。随后转移部队进攻济州,在城外击败宋军之后,他又向城中军民陈说利害,济州城举城投降。进城之后,赤盏晖信守承诺,约束士兵,秋毫不犯,于是曹州、单州等地都闻风而降。 赤盏晖又随大军攻占了寿春、归德,金兵渡淮,赤盏晖为先锋,在秀州、苏州与宋朝大军相遇,赤盏晖都将他们击败,一路打到余杭。这一路之上,赤盏晖互通粮饷,修治桥道,贡献极大。金兵北撤时,他将《资治通鉴》雕版运回北方。金兵过江宁时,强行迁徒江宁官民北渡,当时正值盛夏,很多人生乐疾病,老弱多死于道中,江宁知府陈邦光将这些情况禀报于金帅完颜宗弼,完颜宗弼闻言大怒,要杀了陈邦光,赤盏晖说:“这人是个义士啊。”极力营救,最终救了陈邦光一命。 宋州原来没有官学,赤盏晖为他们营建官学房舍,劝勉督促学生恢复学业,因战乱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一律恢复学生身份,人们都投奔他而来。宋州下属县城中,有一个叫王夔的家奴,准备考进士,后因战乱沦为奴隶,赤盏晖出钱五十万将他赎了出来,让他继续学业,后来王夔做了高官。密州小吏庞乙任职期间去世,他孤贫无依,无法下葬,赤盏晖又出钱为他操办后事,并资助他的妻儿。 十三年,赤盏晖再次随军出征渡过淮河。赤盏晖返回镇里,后因母亲去世,不久,丧期未满就被召回复任原职。金国废除伪齐,赤盏晖被任命为安化军节度使。天眷二年,归还河南,宋人趁机攻占海州,元帅府急令赤盏晖统领登州、莱州、沂州、密州四州军政之事,宋军闻听后,不敢进攻其地。正隆元年,出京担任兴平军节度使。正隆所有王爵一律降封,赤盏晖改封枢密院副使,封爵景国公。没多久,又恢复原职担任左丞,封济国公。不久又授予大兴府府尹,改封荣国公。赤盏晖在六十五岁那年去世。大定年间追赠谥号武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雪后书事 陆龟蒙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 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①到村前。 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 [注]①行药:魏晋南北朝时,士人好服五石散,服后须散步以宣泄药性,称行散或行药,唐时犹有此余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即使处于二十四节气的小雪,江南风景依旧没有大的变化,反映了南方地区小雪时节的物候特征。 B. 颈联用虚笔表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平和,他希望在水边结一间草屋,能在服药后为散发药性而漫步。 C. 尾联写诗人遇见邻居老翁闲聊,担心明年会不会丰收,写出了农人们的心事,可见作者与民共忧喜的情怀。 D. 这首诗的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实的叙述中又蕴含着深意,既有对节气特点的描述,又带有个人的心理感受。 15. 这首诗的二三两联与首联中“江南寒色未曾偏”这句有何关系?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结构上,颔联和颈联照应了“江南寒色未曾偏”,属于总领和分述的关系。①颔联是“未曾偏”的直接表现:枫汀边追忆时,有人还在道别,麦陇绿苗初齐,只是少有野鸡藏眠又似夏天。②颈联从侧面印证了“未曾偏”:诗人希望结茅住在水边,服药后在村里闲走,体现了江南小雪时微寒而不甚寒、风景变化不大的物候特点。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设题角度有诗句内容大意的考查,艺术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的归类判断、主旨思想的探究、结构思路的整理等等。做题时对每一个选项力求仔细分析理解并与原文全面对照,耐心细致地找出问题,不好直接确定答案时可以借助排除法。 C项,“担心明年会不会丰收”有误。诗句是写诗人与邻翁话说明年是丰收年来互相安慰,满怀希冀期待,无“担心”之意。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和结构思路,属于综合能力的考查。题干为“这首诗的二三两联与首联中‘江南寒色未曾偏’这句有何关系?请作简要分析”,明确了答题区域:前三联的关系。“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结合诗句例说。这类题答题角度涉及:句意、主旨情感、结构脉络、明确手法。 做答案时首先总括:结构上,颔联和颈联照应了首联中“江南寒色未曾偏”,属于总领和分述或总分的关系。 然后结合三联的诗句分别说明: ①颔联是“未曾偏”的直接表现(概括并明确手法):枫汀边追忆时,有人还在道别,麦陇绿苗初齐,只是少有野鸡藏眠又似夏天(浅层句意)。 ②颈联从侧面印证了“未曾偏”(概括手法):诗人希望结茅住在水边,服药后在村里闲走(浅层句意),体现了江南小雪时微寒而不甚寒、风景变化不大的物候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深层主旨思想)。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精练的文字描绘月亮升起后江面水天一色的辽阔画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所欲有甚于生者 (2). 故不为苟得也 (3). 白露横江 (4). 水光接天 (5). 制芰荷以为衣兮 (6). 集芙蓉以为裳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苟”“芰荷”“兮”“芙蓉”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IP?哪吒这样的就是IP。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飙,强势“复活”了这个古老的神话人物,不仅贏得了现在,也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跨媒介内容运营是IP区别于常规文化产品最显著的特点,( ),最典型的当属美国两大超级英雄阵营(漫威和DC)及迪士尼。这些IP起始于漫画,从线上跨到线下,从纸上跳到屏上,电影隔几年推一部,商业开发覆盖游乐场、玩具、服装、食品等各行各业,人民群众__________,幕后金主盆满钵满,加之,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传播__________,对老中青少实现全覆盖,IP资产长盛不衰、不断增值。动漫形式因其__________强,是最常见的IP起点,据统计,全球电影票房最高的IP中,约有七成改自动漫。假如从动漫出发是最可行的IP__________路径,哪吒这次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雅俗共赏 见缝就钻 创造力 生成 B. 喜闻乐见 无孔不入 可塑性 养成 C. 雅俗共赏 见缝就钻 可塑性 养成 D. 喜闻乐见 无孔不入 创造力 生成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有助于IP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延续更长的生命活力。 B. IP可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延续更长的生命活力。 C. 这使IP覆盖更广泛的人群,IP延续更长的生命活力。 D. IP可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使IP延续更长的生命活力。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飙,强势复活了这个古老神话人物,既贏得了现在,更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B.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飙,使得这个古老神话人物强势复活,赢得了现在,更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C.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飙,这个古老的神话人物强势“复活”,既赢得了现在,更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D.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飙,这个古老的神话人物强势“复活”,不只赢得了现在,也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技巧有: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第1组:“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语境中主语是起始于漫话的IP,不是既优美又通俗的文艺作品,根据使用对象,应该选择“喜闻乐见”。 第2 组:“见缝就钻”指比喻到处钻营或利用各种空子。“无孔不入”指遇空隙就钻进去。亦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语境中主语是“移动互联网传播”,后一分句说的是对中青年实现全覆盖,因此应该用“无孔不入”。 第3组:“创造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可塑性”生物体的某些性质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下,能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特性。语境中的主语是“动漫形式”,根据语境,动漫形式可以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特性,但不一定具备产生新思想、发展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因此,选择“可塑性”。 第4组:“生成”:1.养育。2长成。“养成”:1.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2.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教育。一般意义上用作动词,指养成习惯等。也可用作名词,特指一个人的素质体现。语境中,从动漫出发是IP经过培养后形成的路径,因此,选择“养成”。 分析可知,B项全部正确。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它是一道主观题,分值一般为5到6分。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 “跨媒介内容运营是IP区别与常规文化产品最显著的特点”,谈的是IP与常规文化产品有所区别的最显著特点,根据上下句的连贯,补写部分主语应前后一致,因此,补写部分的主语不能是IP,因此可以排除B项和D项。 补写部分用“这”来指代前一分句的内容,说明跨媒介运营对IP发展的作用。 C项,前一分句表意过于绝对,不合常情文意,第二分句暗换主语,使得句子前后衔接不当,故可排除。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逐一分析选项,看有无以上问题。 文中划线句子中“嬴得了现在,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构成的是递进关系,但分句所用的关联词“也”表并列关系,应该用“不仅……还……”,或者“不只……也……”等。另外“赢得了未来,撑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的主语应该是“神话人物哪吒的强势复活”,而不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狂飙”。 A项,整句主语都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时“既……又”是并列关系,不合语义。 B项,整句主语都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关联词“更”强调了后者,不合语义; C项,“既……更”搭配不当。 故选D。 【点睛】溯本求源,谨防望文生义: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判断这类误用成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把握这类成语的本源,即成语原始意义。为此,对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意思,而是“修改”之意。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只有参透本意,方能把握,如“火中取栗”“七月流火”。另外,成语的意思不是几个语素意思的简单相加,也有特定的生成背景,如“胸有成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一个基因发生改变而导致的疾病,叫做单基因病。“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就属于单基因病。据统计,大约有6600种单基因疾病。由于基因的某些片段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表达量增加,或者表达量减少,或者表达的蛋白不对,①____。 ②____。所以科学家们想到了基因治疗,理想化的基因治疗是用好的基因替代坏的基因,而没有带来副作用。基因治疗在动物身上已经非常成熟了,③____。这中间有很多问题,近两年已经开始有研究来治疗人了。 【答案】 (1). ①这就会导致形形色色的疾病。 (2). ②这些疾病通常没有药物治疗。 (3). ③但一直没有用在人身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句子衔接或叫补写题,是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一种考查形式。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第一空结合上文“由于基因的某些片段发生改变,导致……”,根据连词“由于”推测空处应该是总结性结论,再根据连接的句子,逻辑上判断应该是致病原因,所以确定答案“①这就会导致形形色色(各类)的疾病”。 第二空根据后语境“所以科学家们想到了基因治疗,理想化的基因治疗是”,空处应该是原因,据此推断出答案“②这些疾病通常没有药物治疗”。 第三空根据前语境“基因治疗在动物身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和后语境“这中间有很多问题,近两年已经开始有研究来治疗人了”,很容易推导出答案“③但一直没有用在人身上”。 【点睛】第一,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二,抓思路。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第三,抓暗示。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 第四,抓标志。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 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根据主次轻重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4 .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与后的顺序。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概括出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三个原因。句子简洁流畅,总共不超过45个字。 2018年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中指出,2018年全球约有5亿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2亿。关于阿尔海默茨病的病因有很多理论,但有一点,研究人员基本上是观点一致的,即女性各种形式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为什么女性的患病率会高于男性?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2005年出生的女孩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同年出生的男孩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5岁,因此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她们只是更容易受到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最大风险因素的影响:衰老。新的理论不断被刷新,2019年7月16日在洛杉矶举行的阿尔茨海默病国际会议上,科学家们提出了tau蛋白在女性和男性大脑中传播方式存在差异。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功能异常并且在神经细胞中沉积的另一种蛋白。2005年一项发表在《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期刊的研究则表明,每个人在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皮质醇量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多岁和70多岁出头的女性的身体产生的皮质醇量是同龄男性的三倍。 【答案】①女性更长寿②tau蛋白传播方式差异③面对压力,六七十岁出头的女性身体产生的皮质醇量是同龄男性的三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归为压缩语段,此类题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会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概括出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三个原因。句子简洁流畅,总共不超过45个字。 与原因有关提示语有“关于阿尔海默茨病的病因有很多理论”“ 为什么女性的患病率会高于男性?” 答案在下文,即“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她们只是更容易受到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最大风险因素的影响:衰老”,从中提炼出原因一,也就是答案“①女性更长寿”; “新的理论不断被刷新”,引出原因二,“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功能异常并且在神经细胞中沉积的另一种蛋白”,从中提炼出答案“②tau蛋白传播方式差异”; 以句号为标志,得出原因三“2005年一项发表在《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期刊的研究则表明,“每个人在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皮质醇量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多岁和70多岁出头的女性的身体产生的皮质醇量是同龄男性的三倍”,可从中提取出答案“③面对压力,六七十岁出头的女性身体产生的皮质醇量是同龄男性的三倍”。 【点睛】“压缩语段”的命题范围。 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 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 拟一句话新闻,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 新闻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新闻导语,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电报稿是简洁的信,也是电报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明,要言不烦。 这两种应用文的局部写作,实际上就是“压缩语段”的具体体现。 2、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 这有些和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相似,它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 要注意概括和提炼语段的主要内容,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全段,进行压缩和概括。 3、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1936年10月24日)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习近平、2019年9月29日)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2019年10月1日)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历史是由英雄的勇敢者创造的。新时代领路人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英雄业绩的时代!生逢盛世的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机遇,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无数平凡的、不平凡的英雄的忘我奉献。 96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在革命年代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在建设时期脱下军装,收起奖章,到最偏远的来凤县,一干就是三十年。深藏功名64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有了英雄,有了先锋,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他们的国家,亦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是英雄。他们用行动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使他们忘我地投入工作。港珠澳大桥岛隧总工程师林鸣,虽然躺在病床上,但也时刻关注着各项工作的进展,甚至不顾病体,火速赶到工地去指挥!有时他还要昼夜连续施工,直到沉管顺利沉放对接。林鸣以及无数个像林鸣一样的建设者的自强奋发、勤勉奉献,撑起国家建设的脊梁! 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无私奉献铸就高尚师魂,让“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的于漪是英雄。作为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在从教的67年里,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节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用不知疲倦的奋斗姿态,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英雄的荣耀,不应该只镌刻在荣誉证书上,而要闪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国际权威期刊及顶级会议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浙江大学“90后”博导——杨树是英雄。她潜心半导体材料这一电子关键技术的研究,入选了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打造节能利器。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生逢盛世的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机遇,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 英雄的事业需要敢于担当的精神、志存高远的追求、孜孜以求的努力、百折不回的毅力,愿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伟大的事业。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星河”,让英雄的事业更加璀璨夺目,让我们在英雄辈出的年代,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则材料围绕崇敬英雄、争做英雄,凡人也能做出英雄的业绩,及中国为英雄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巨大舞台来设题,引导考生关注英雄的业绩,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进而思考如何投身现实,做一番不凡业绩。本题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写作时要在兼顾对英雄人物认识和尊敬的基础上,写自己应如何向英雄学习,努力做出不凡业绩,进而成为英雄的思考。命题方向涉及:健康生活方面自我管理;人文底蕴方面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方面理性思维、勇于探究;责任担当方面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材料中的限制性有: 1.真实情境的限制。三则材料有其内在联系,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英雄,尊敬英雄,坚定理想信念,成就不凡业绩,推动祖国发展。考生要抓住“英雄”“时代”以及材料中暗含的“我们”这三个关键词构思立意。 2. 典型任务的限制。“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考生要在对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立足时代发展,将平凡人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和祖国的发展和强大结合起来,注重对英雄的价值、理想信念、奋斗精神等内容的阐发,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反映的主流价值观是崇仰英雄,争做英雄,将个人的奉献融入祖国的发展中,在平凡的领域成就不凡的人生。文章要着力表现这一价值观,可以举袁隆平、屠呦呦、中国女排等人物的事例,宣扬英雄人物的业绩,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表达在英雄人物的感召下,平凡的人努力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信念。 4.文体限制。读后感的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巧妙融为一体的文章,可视为上乘。 材料中的开放性有: 1.选取角度是自由的。可以从时代呼唤英雄,普通人也要争当英雄,成就平凡中的伟大这一角度来写;也可以沿着崇敬英雄,进而学习英雄,到成为英雄的思路来写;还可以从中国发展无可阻挡的角度来谈,历史的伟大机遇给了普通人争做英雄的机会,表达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投身社会,努力发光发热,成就一番伟业的主题。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可以从多个层面分析创造英雄业绩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如执着理想、潜心专研,不惧困难、顽强拼搏,淡泊名利、孜孜以求等;也可以选取不同领域,如科学、军事、经济、体育等方面的英雄人物的事例,再现其成功的轨迹,挖掘其成功的意义,弘扬正能量。思路要打开,不自我设限;思考要深入,不浅尝辄止。 3.读后感的写作是自由的。读后感中感触点的捕捉因人而异。有价值的思考很多,要写自己能够驾驭好的内容,写最有现实意义的人事物,自由选取要表达的思想。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融入时代洪流,做平凡的英雄。 2.为有英雄多壮志,平凡孕育出伟大。 3.在平凡中成就英雄的人生。 4.在英雄辈出年代,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5.崇敬英雄与争做英雄 6.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共建英雄之大厦。 7.响应时代的召唤,争做不凡的业绩。 …… 偏题立意: 1.我崇拜的英雄。(考虑不周,忽略了材料二中的“争做英雄”及其他相关表述) 2.呼唤英雄。(审题不到位,抓住一鳞半爪,漏掉主要信息) 3.做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看问题片面,只关注局部,没能整体分析材料) 4.英雄。(写作范围过于宽泛,立意把握不准) 可用素材: 1.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 2.比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戚继光、“吾头可断,身不可辱”的史可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 3.放在当代、今天来讲,英雄应该是广义的概念。只要是为我们的国家、民族、集体、他人做出突出贡献者都可以称之为英雄。所以,四川凉山火灾中,壮烈牺牲的30名救火人员都是英雄。他们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理应成为时代的楷模、青年的榜样,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疼惜、敬重、学习。 4.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路遇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民航机长刘传健,生死关头,他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邮件的保护神” 其美多吉,30年如一日行驶于雪线邮路,危险和孤独是常态,但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更没后悔过。他是“雪山上的雄鹰”,无愧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 5.我们除了对这些英雄心存敬重,更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当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做好新世纪的接力者、传承人。“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习主席经常对青年人讲的话。 6.英雄的含义可小可大。人们往往认为只有为国家献出生命、做出巨大贡献才能成为国家的英雄,其实不然。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做出的贡献也不会相同,但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是时代所需国家所要。在新年贺词中,习主席曾说过,其实并非要求每个人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壮举,只要在平凡岗位上尽心尽责,就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点滴行动服务人民。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把人生理想和家庭幸福融入“中国梦”之中,何愁“中国梦”没有康庄大道? 7.大国工匠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恪尽职守,他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极致,所以成就了他们的不平凡。我们要相信,即使我们是一根蜡烛,也要“蜡炬成灰”,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所以相信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为榜样,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争做时代楷模。 行文结构: 首先拟定一个观点型题目,避免误判。开篇先引述所给材料并谈感受,以契合读后感的要求。正文主体部分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张富清、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林鸣、特级教师于漪、浙江90后博导杨树……多角度多侧面,彰显“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观点。结尾部分提出怎么做“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生逢盛世的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机遇,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要有担当,有理想目标,并为之努力。并发出号召“让英雄的事业更加璀璨夺目,让我们在英雄辈出的年代,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 【点睛】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