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卷·201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必修)卷·201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高二生物(必修) 命题人:王丽芬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一般来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与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分别是 ‎ A.水和糖类 B.水和蛋白质 C.糖类和蛋白质 D.核酸和蛋白质 ‎ ‎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核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3.淀粉、淀粉酶、淀粉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A.麦芽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B.麦芽糖、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 C.葡萄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D.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4.下列哪一项中的化合物都属于脂质 ‎ A.胰岛素和性激素 B.磷脂和胆固醇 ‎ C.维生素D和纤维素 D.脂肪和糖原 ‎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鉴定通常使用双缩脲试剂 ‎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砖红色 D.检测还原糖和蛋白质的试剂完全相同 ‎6.下列关于右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B.②中含有某些激素 C.③是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D.④中蛋白质含量比②、③中高 ‎7.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组织液 D.组织液、消化道 ‎8.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不包括 A.骨密度 B.温度 C.渗透压 D.pH ‎9.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10.在图示的反射弧中,在D点给予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结果是 A.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递 []‎ B.可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C.可使效应器发生反应 ‎ D.可使大脑产生感觉 ‎1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各中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D.若大脑皮层受损,则患者排尿反射丧失 ‎12.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 B.突触后膜接受了神经递质后未必产生兴奋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13.下列有关人体水平衡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尿量减少 ‎ B.若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皮肤 ‎ D.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分泌 ‎14.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迅速、准确 B.通过体液运输 C.微量、高效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5.下列关于人的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B. 冷觉感受器兴奋,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 C.直肠测量的温度就是体温 D.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16.如果给一正常家兔注射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则该家兔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D.新陈代谢减弱 ‎17.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②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8.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描述正确是 A.都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19.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特征的是 A.浆细胞 B.B细胞 ‎ C.T细胞 D.效应T细胞 ‎20.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2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淋巴细胞 ‎ B.HIV病毒感染人体后有一定潜伏期 C.艾滋病患者的孩子不会从母体传染艾滋病 ‎ ‎ 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 ‎22.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23.下图四个点中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24.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 B.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黄瓜,可防止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番茄 ‎25.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 A.降低昆虫出生率 B.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26.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7.右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没有死亡个体 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 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 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a点接近b点的趋势时,必须要提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 ‎28.下列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的是 ‎29.下图所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中有3条食物链 B.鳜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C.该食物中鳜鱼与草鱼为捕食关系 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31.右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 甲→乙→丙→丁 B. 丙→丁→甲→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不只发生在生物之间 ‎ B.信息传递的方向只能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C.雄性孔雀的开屏属于行为信息 ‎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了碳元素的循环过程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C.若A中同化量为100kJ,则C获得的最多能量值为10 kJ D.图中生物之间C元素传递的形式是CO2‎ ‎34.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拟南芥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 B.为了保证插条的活性,实验前应选取带有较多成熟叶片的拟南芥插条 C.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插条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激素有关 ‎ D.IAA对拟南芥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35.下列关于“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评价设计标准为生态瓶维持稳定的长短 B.氧气的含量平衡主要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维持 C.瓶内各种生物间无需有营养上的联系 D.瓶内生物的数量越多,该系统稳定性越强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6分)下图是某人的体验化验单和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左图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____▲______。据血糖浓度分析,病因可能是该个体右图中激素 ▲ (填“A”或“B”)的分泌量减少。‎ ‎(2)据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可知,正常人的血糖平衡是由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3)右图中,分泌激素A的细胞是 ▲ ;当血糖升高时,激素B的分泌量会随之而减少,这属于 ▲ 调节。‎ ‎(4)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 ‎37.(6分)图甲表示突触的结构,图乙为神经元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 ,该结构聚集在突触小体中的意义是 ▲ 。‎ ‎(2)若图乙代表突触前膜,其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膜的______▲________。‎ ‎(3)若图乙代表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将与图中__▲___(填图乙中标号)结合。若在图甲②处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产生作用时,图乙A侧为______▲____(填正、负)电位。‎ ‎(4)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相关神经递质的受体当作抗原,产生相应抗体。抗体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正常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正常结合,从而导致图甲②处 ▲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8.(6分)下图表示含有大量绿藻、水草、芦苇、香莲等新型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池塘中的芦苇、香莲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水草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结构。‎ ‎(2)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 ‎(3)如果鱼类大量死亡,分解者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未直接体现的成分是 ▲ 。‎ ‎(5)图中虫类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 ▲ ,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贮存在有机物中。‎ ‎(6)大气中的CO2的C元素通过图中 ▲ 的光合作用输入到该生态系统,再传递给其他生物利用。‎ ‎39.下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的是 ▲ (填字母)。‎ ‎(2)小麦种子细胞的物质E是指 ▲ 。‎ ‎(3)细胞核内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 ▲ (填字母)构成。‎ ‎(4)噬菌体的组成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生的产物有 ▲ 。‎ ‎(5)现有C若干个,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3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 ▲ 个。‎ ‎(6)有一物质,化学元素组成与D相同,参与生物膜的形成,该物质是 ▲ 。‎ ‎40.(6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图甲中表格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摇匀,目的是 ▲ 。‎ ‎(2)在计数室,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若在25×16规格的血球计数板中,统计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对应的酵母菌为48个,则1 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____个。‎ ‎(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看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_____▲___后再计数。‎ ‎(5)为了使计数的数值精确,计数前在培养液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一种大分子染料),则在观察计数时只记 ▲ (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6)操作规范,计数正确,得到了图乙的曲线结果,则曲线①数值比曲线②大的原因是 ▲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高二生物(学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5 BCDBA 6~10 DBADC 11~15 DAAAD ‎ ‎16~20 BADAA 21~25 CBDCB 26~30 AABDC ‎ ‎31~35 CBACA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每空1分】‎ ‎36.(1)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 A ‎ ‎(2)神经—体液 (3)胰岛B细胞 (负)反馈 ‎ ‎(4)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37.(1)线粒体 (为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提供能量 (2)流动性 ‎ ‎(3)3 正 (4)化学信号→电信号 ‎38.(1)垂直 (2)次生演替 (3)先增加后减少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呼吸作用 (6)水草、苜蓿草、空心菜、绿藻、香莲、芦苇 ‎39.(1)F (2)淀粉 (3)G、H ‎ ‎(4)脱氧核糖、磷酸、碱基、氨基酸 (5)303 (6)磷脂 ‎40.(1)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B→A→C ‎ ‎(3)2.4×106 (4)稀释 (5)不被 ‎ ‎(6)曲线①对应A组数值,A组提供的营养物质更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