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学考)(解析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学考) 一、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一大批优秀公益广告,包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雷锋”“民族复兴中国梦”等系列公益广告。这些广告不仅使人们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而且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说明 A.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来自于一定的文化活动 C.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答案】A 【解析】A:优秀公益广告不仅使人们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而且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说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A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央视通过优秀的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不体现文化活动,B与题意不符。CD:文化可以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但文化不能起决定决定作用,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经过近三个月的寻访和事迹展播,引发了强烈反响,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农村教育,支持和帮助乡村教师。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所起到的作用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崇善向上,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3.生活中,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面对外国人,如果你说“You must be tired,have a good rest”(您应该很累吧,好好休息一下)可能会让人误解为你对他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这说明 A.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B.不同文化背景必然造成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C.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都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中国人的问侯方式易受到西方人的误解,这说明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不同文化背景必然造成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观点绝对,B项不选;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但不会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C项不选;材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行为,并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4.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从材料可以看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中国人和德国人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不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②与题意不符。③: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5.2013年9月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本届文化旅游节将举办“ 洛阳市文化旅游投资洽谈会”、“东方红工业音乐会”、“2013音乐致青春群星演唱会”、“九三学社洛阳市书画展暨段克甲诗词研讨会”等活动,让广大游客在金秋时节增添一份快乐的收获。洛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是基于 ①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人的审美水平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洛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进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②③符合题意,选C。参与文化活动也不一定能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文化影响而不能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④观点错误,排除。 6.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人们文化修养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的话说明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①④符合题意。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可以修身,但不能说是修身的最佳途径,②说法过于绝对。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不能决定人们文化修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7.“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 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这些随处可见的环保标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它又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选项没有体现。选C。 8.占卜是民俗文化生活中最普遍流行的信仰形式和手段。在天灾人祸面前,具有规范模式的民俗文化对大多数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约束作用。这表明 A.民俗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B.民俗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D.民俗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在天灾人祸面前,具有规范模式的民俗文化对大多数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约束作用,体现了民俗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不选;A、D错误,不选;C错误,不选,故答案选B。 9.“红星璀璨2019全国媒体红色之旅”大型采访活动,邀请了全国多家媒体近百名总编、记者走进陕北,感受革命老区的传奇魅力和崭新变化。参与者表示,一路走来,在老区革命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这说明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只有先进文化才能被大众接受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D 【解析】D:“红星璀璨2019全国媒体红色之旅”大型采访活动,让参与者走进陕北,感受革命老区的传奇魅力和崭新变化,使其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这说明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符合题意。A:文化有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说法错误。B: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体现深远持久,B与题意不符。C:先进文化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行,但不是只有先进文化才能被大众接受,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0.中国著名作家铁凝说,文化是人的灵魂的灯塔,常听说有即将离开人世的人身边放着某个作家的作品,但没听说哪个生命临终的人在感悟人生时,身边摆一个钱包。这句话使人们体会到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比金钱更有意义 ③文化可以离开人而独立发展 ④优秀文化是人们心灵的火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作家铁凝这句话使人们体会到文化是人的灵魂的灯塔,优秀文化是人们心灵的火炬,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不能说文化比金钱更有意义,②说法错误。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文化是由人创造并享用的,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发展,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1.“慢生活”理念中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中。这反映了 ①文化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一些人逐步接受了“慢生活”理念,并加入到“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中,感受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这反映了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影响人的生活方式,①④符合题意。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非时代性,②说法错误。③:材料强调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③ 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2.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是我们在重阳节时固有的习俗。下列对重阳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 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A 【解析】A: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是我们在重阳节时固有的习俗。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A对重阳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但符合题意要求。BCD: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BCD对重阳节习俗的理解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本题选A。 13.“嫦娥”是中华民族对未知月球的传统叫法,以“嫦娥”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特有的包容性 D.博大精深的特点 【答案】A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对未知月球的传统叫法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14.几千年来形成的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是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历史根基。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与时代同步发展 ②传统文化能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能推动外交活动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②③:几千年来形成的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是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历史根基。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到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与时代并不完全同步发展,①说法错误。④:优秀传统文化能推动外交活动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则阻碍外交活动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5.在文化部主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上专家们就传统节日空洞化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专家认为,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失去信仰,这个节日就名存实亡。”专家的观点强调了对传统文化中________的继承。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专家的观点强调了对传统文化中传统习俗的继承,A符合题意。BCD: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不涉及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传统文化形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6.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传播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D.先继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 【答案】B 【解析】B: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符合题意。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而不是在传播的基础上才能发展,A说法错误。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全盘承袭,只有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才能实现发展,C说法错误。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17.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强调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③说法错误,要发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④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一分为二,要摆脱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的羁绊。故本题答案为A。 18.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矫正作用。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②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③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方式 ④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下出现的一些价值观混乱现象有相当好的矫正作用。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故①④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中“钳制”的表述错误。选D。 1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由此可见,④说法错误,排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①说法错误,排除;②③两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因此,答案是D。 20.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卷珠帘》等中国风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歌曲创作者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到现代旋律中来,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主要源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歌曲创作者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到现代旋律中来,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也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美好需要,①④正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促进现代歌曲的发展,但不意味着一切传统文化都对现代歌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且“传统文化是……主要源头”说法错误,②排除;文化有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之分,只有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1.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每一次的黄帝陵祭祀都在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每年的祭祀都有上万人参加,包括大陆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等。这表明 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应加以发扬光大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材料表明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说法错误。④: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2.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下列关于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我国社会发展方向 ②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有独特作用 ③能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选项中“决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题目中,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其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有独特作用,能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故②③入选。选C。 23.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②③ 符合题意,不能简单地把儒家思想等同于教育思想,并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关系,故排除④。本题选B。 24.“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强调了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符合题意,材料中“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可体现。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25.毛泽东作为共和国缔造者,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诗词大家。他在复《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写道:“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旧体诗是旧文化,新诗是新文化 ②诗歌创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文化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不符合题意,旧体诗指的是文化的形式,旧文化指的是文化的内容。②符合题意,材料中““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可体现。③符合题意,材料中“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可体现。④符合题意,应选择。 26.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的创新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D.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答案】A 【解析】现在的歌词创作从三千年的诗里汲取营养,并进行创新,体现了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西方文化。C表述错误,现代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D表述错误,不是古今整合,而是立足于实践,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故选A。 27.《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文化差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喜爱”,这表明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①③符合题意;民族文化的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②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说法错误。故选D。 28.《汉书》记载:背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国的社会实践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D.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D 【解析】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邯郸学步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文化需要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但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选D。ABC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9.《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新贵妃醉酒》实现了京剧、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当前,这种风格的歌曲有很多,更有甚者,把外语、ACG、R&B等元素融入传统戏曲当中,从而进行创新。这说明在今天,通过多种手段或方式,传统戏曲也可以实现“华丽转身”,逐渐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这启示我们 A.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承袭传统、推陈出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途经的有关知识,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实现了京剧、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把外语、ACG、R&B等元素融入传统戏曲当中”说明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C适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实践的发展,A是错误的;B说法过于绝对;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C。 30.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这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 ③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好声音》通过创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因此选①。《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正确处理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因此选④ 。文化创新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切成果,不选②。③与题干主旨不符。本题答案A。 31.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世界、宇宙统一于物质,不强调社会的产生,②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3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答案】B 【解析】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看到了事物的运动,但认为是在概念中的运动,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A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3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看 ①夸大了运动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符合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庄子的意思是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它夸大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①② 正确;其观点是相对主义诡辩论,不符合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③错误;该观点不是否认事物的运动而是夸大事物的运动,④错误。该题选A。 34.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D 【解析】A:材料没体现自然界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排除A。B:有效的改造自然,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但除了要尊重客观规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错误。C: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C错误。D: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正确。故本题选D。 35.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事实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学习活动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这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固有属性。C正确;A、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脑。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6.围棋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围棋定式是学习围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它是在长期的围棋博弈中形成,经得起检验而被固定下来的一种模式。围棋定式的存在说明 A.遵循定式是下围棋取胜的决定因素 B.理论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C.变化无穷的围棋也有其内在的规律 D.博弈实践是产生定式的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遵循定式并不是下围棋取胜的决定因素,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而不是理论,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途径有多个,有直接途径也有间接途径,故排除。 37.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价。人们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说明 A.规律是难以认识和利用的 B.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A观点错误,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观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题干说人们围湖开荒、毁林造田,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说明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故B观点符合题意,而D观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 38.“确认过眼神”“锦鲤”等流行语爆红,背后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①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离的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确认过眼神”“锦鲤”等流行语爆红,背后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②④项符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意识,①项说法错误;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错误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3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台湾佛光山演讲时称“我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梦境。”他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B 【解析】B: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B符合题意。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是主要来源,A说法错误。C: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C说法错误。D: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40.“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逼真地反映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意识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小说属于人的意识的范畴,是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①正确;文学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文学作品不一定逼真地反映现实,②错误;小说作为一面镜子,对公路的反映是扭曲的,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③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分别,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不一定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也可能是消极因素,④错误。故选D。 4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只能表达用诗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千年登月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说法错误;A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42.“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唯途径有实践和学习,所以排除③。题中论断“合不合脚”说明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穿着”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观唯心主义无关,故答案应选C。 43.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故①②项错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说明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题选B项。 44.社会和谐,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谐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尤其是“三大和谐”的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这些理念反映了人类活动是 ①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②以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③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发挥人的本质能力,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谐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尤其是“三大和谐”的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这些理念反映了人类活动是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①③项符合题意;人类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是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项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并不能改造自然规律,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45.“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种正确的认识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④两项是关于真理的正确表述,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46.上海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合作,发现黑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来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吸积流在进入黑洞的势力范围后,在往黑洞下落的过程中损失掉了,这些损失的气体以外流形式逃出了黑洞的俘获。但这一理论证明只有获得观测事实,才能给15年来争议不断的科学猜想画上句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②符合题意,黑洞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历经了15年的反复才获得了正确的认识。③表述错误,对真理的追求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④符合题意,一些吸积流被黑洞捕获了,一些逃逸了,体现了条件性。人们对黑洞认识的发展也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故选C。 47.有专家认为,能给病人服用价格低廉、无任何副作用的安慰剂而又能起到疗效,自然是一桩美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安慰剂未必能起到真正又持久的疗效,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却被耽搁了。人类对“安慰剂效应”认识的转变说明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③认识具有相对性,认识总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真理具有差异性,人们对同一对象会存在多个真理性认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人类对“安慰剂效应”认识的转变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①②符合题意。③:认识总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③说法错误。④:真理具有客观性而不是差异性,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48.树叶是利用太阳能的高手,如能人工造出“树叶”,能源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最近美国科学家诺切拉宣布造出人工树叶。这种人工树叶形状像扑克牌,只需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它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这表明 A.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存在 B.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推论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D.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联系 【答案】C 【解析】A:离开了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存在,A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B: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推论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错误。C:美国科学家诺切拉宣布造出人工树叶,只需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它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这表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C符合题意。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D错误。故本题选C。 49.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④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人的活动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题中后来的做法,强调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任何事物的联系都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尊重规律服从规律利用规律,但不能发展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固有的,而不是发展而来的,故排除。 50.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此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以看出 ①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 ②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 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题中“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此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这表明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故①②入选。③④: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的产生需要条件,而不是无条件的,故③④排除。故本题选A。 51.原创萎靡,盖因社会浮躁、急功近利所致。曹雪芹如果有几家出版社催稿,恐怕不可能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司马迁隐忍半生,仅为一部《史记》,因此字字饱蘸血泪,句句蕴含深情。这表明 ①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要注重量的积累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强调了做事情不要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来,做好量的积累,因为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选A。③说法错误,因为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而不是循环往复。 52.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①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不能片面强调谁更重要。④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53.历史学家维特克说,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必要条件,是自己进步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挫折与进步的关系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贯通 C.相互吸引 D.相互分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有些挫折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必要条件”说明了挫折在一定条件下会促使自己进步,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因此答案B正确;材料强调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而不是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因此AC不符合题意;D和题意无关。 54.近年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使用杀虫剂本来是为了农作物的增产,结果却事与愿违说明 ①有些客观事物因其过于复杂,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②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建立的联系往往是错误的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④离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实践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使用杀虫剂本来是为了农作物的增产,但却因为杀死了蜂群而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正确;人们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导致蜂群死亡致使农作物减产,这说明离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实践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④正确;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错误;②“往往”过于绝对,错误。该题选D。 55.网络空间是公共空间,是现实空间,决不是可以不负责任的什么“虚拟空间”。广大网民在网上畅游时,要与在现实社会一样,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承担起共同净化网络空间的责任。这告诉我们 ①虚拟空间是不存在的 ②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发展 ④现实与虚拟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虚拟空间是客观存在的,①肢观点错误;虚拟和现实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故④肢否认了虚拟与现实的同一性,排除;题干强调“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应正确对待“虚拟空间”,故②③肢正确,D项当选。 56.“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的这首《虞美人》,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情随境迁,人的心情总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②人生在其不同阶段面对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③人生经历等主体因素会影响听雨时的心情 ④人生难免有挫折,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点,听雨时的心境不同,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②符合题意,应选;听雨时的心情和人的经历有关,受人的经历影响,③符合题意,应选;环境是人的心情变化的外因,起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①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心情的作用,错误,A、C不选;④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题意不符,不选,故答案选B。 57.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闲暇时向往寄情山水、体验农趣的田园生活。适应这种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休闲观光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蓬勃发展,为发展现代田园经济注入新活力。这种变化表明了 ①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 ②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要要抓主要矛盾 ④辩证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闲暇时向往寄情山水、体验农趣的田园生活。适应这种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休闲观光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蓬勃发展,为发展现代田园经济注入新活力。这种变化表明了辩证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②④符合题意。①: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说法错误。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不体现抓主要矛盾,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58.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说明 ①只要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就能实现创新 ②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③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②④: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创新的理解说明,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是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②④符合题意。①:创新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一味的引进并不能实现创新,①说法错误。③:创新的过程是个“扬弃”的过程,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对既往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对现实的全盘肯定,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59.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其实,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从哲学上看,摆脱“鸟笼逻辑”,需要 A.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推翻真理 B.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彻底否定传统 C.超越历史条件,拓展自由想象空间 D.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约束 【答案】D 【解析】D:从哲学上看,摆脱“鸟笼逻辑”,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约束,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D符合题意。A: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不能被推翻,只能被发展,A说法错误。B:对于传统要辩证否定,而不是彻底否定,B说法错误。C:认识始终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可以创造条件,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60.(2005·广东单科,2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故B符合题意,A、C、D错误。 6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积极因素,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答案】C 【解析】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这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符合题意。A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辩证唯物论观点,AB与题意不符。D: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62.唯心史观,又称“历史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是同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历史观。它的缺陷在于 ①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③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④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唯心史观是同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历史观,因此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唯心史观的缺陷,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②③④就是唯心史观的缺陷,符合题意,应选;答案B正确。 63.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我国通过改革 ①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解决,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故①②④正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无法消除这一矛盾的,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64.30多年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30多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 A.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彻底否定了过去的历史 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我们坚持改革创新,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故A符合题意,D错误。B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错误,改革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而是批判地继承。 65.当前,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适合运用排除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④说法错误,排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66.受益于传统年画、灶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多年来,秀洲的农民画作有80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200多幅次,14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200多幅在《美术》、《艺术世界》等国内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这表明 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B.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D.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答案】B 【解析】B:受益于传统年画、灶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多年来,秀洲的农民画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表明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B符合题意。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传统文化艺术,A说法错误。C:社会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C说法错误。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而不是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67.“蹲点”、“一线”、“民情”,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蹲点”、“一线”、“民情”,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表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不体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主力军作用,①与题意不符。②: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68.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这说明 A.幸福感作为人们的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 B.幸福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 C.幸福感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D.幸福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C 【解析】C: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这说明幸福感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C符合题意。A: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A说法错误。B:对于幸福感要具体分析,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幸福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B说法错误。D: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加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69.小狮子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幸福就在你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妈妈笑道:“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这则寓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幸福观对人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价值判断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 ③要充满信心,在顽强拼搏中最求幸福 ④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幸福就在你尾巴上”“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这说明幸福观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①正确;价值选择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②错误;“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这说明要充满信心,在顽强拼搏中追求幸福,③正确;对幸福的正确理解不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70.一个幸福的人,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个人的幸福感越强表明为社会做的贡献越大 ②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③能否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顽强奋斗精神的发挥 ④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②④:一个幸福的人,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因此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我们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奉献与创造,从而实现人生价值,②④说法正确。①:一个人为社会做的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越大,而一个人的幸福感不能成为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准,①说法错误。③:能否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奋斗的精神,但不取决于顽强奋斗精神的发挥,③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故本题选B。 71.“一个人的成功要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好友的陪伴以及小人的跟随。”这句话蕴涵的人生哲理有 ①他人的帮助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恰当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③④:“一个人的成功要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好友的陪伴以及小人的跟随。”这句话蕴涵的人生哲理有实现人生价值要恰当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④符合题意。①: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靠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他人的帮助,①说法错误。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就能实现人生价值,因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诸多条件,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72.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该创意体现了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 ③有价值的人生无需考虑个人利益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该创意强调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体现了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有价值的人生也需考虑正当的个人利益,③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73.“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的“两个不能否定” ①基于历史评价的标准是主观的 ②其目的是将两个时期辩证地互相否定 ③是因为发展阶段虽不同但是本质相同 ④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发展阶段的不同,③正确;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延伸和发展,不能互相否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错误;②对两个否定的理解错误。该题选B。 74.上海交通大学李杰教授曾说,国内企业搞创新,很少针对顾客需求。其实,研发新技术往往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发现人们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伸开手掌,我们只看到5根手指,而忽视了手指间的4个空隙,这空隙就是顾客在使用产品时没能被满足的需求,填补这些需求可以创造新的价值。这启示企业 ①在与传统销售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先否定传统继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③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④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去寻找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李杰教授强调国内企业搞创新,关键是如何发现人们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启示企业要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去寻找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在与传统销售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①说法错误。②:辩证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7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 饭的旧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上述改革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是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②符合题意,选A。“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不是上层建筑,所以③④不选。 76.新型城镇化将更加重视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这表明,推进城镇化 ①必须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③必须发挥社会意识对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 ④必须坚持价值判断要以价值选择为前提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②:新型城镇化的几个更加重视,表明推进城镇化必须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与环境、区域之间协调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要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③说法错误。④: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前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77.对于不同生活经历的人来说,“七夕节”味道丰富,各不相同。对“80后”白领孙小姐来说,七夕是一种甜蜜的期盼;对“60后”妈妈张女士来说,七夕是一份温馨的团圆;对出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红娘”徐奶奶来说,七夕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更是一份份深深的祝福。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 ③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受生活环境等主观因素影响 ④由于自身经历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④:对于不同生活经历的人来说,“七夕节”味道丰富,各不相同,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由于自身经历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①④符合题意。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他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具有同样的真理性,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说法错误。③ :生活环境是客观因素而非主观因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78.亚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科学界对此还知之甚少,因此,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中澳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马鹿洞人”。专家认为,“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目前正在进行确认。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④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①③:对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①③符合题意。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说法错误。④: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来源而不是唯一途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79.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人们对人体干细胞研究上的突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这一事实说明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细胞生长规律,①说法错误。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只能被超越,不能被推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80.传统医学认为,大脑皮层分为感觉区、记忆区、语言区和运动区等功能区域。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功能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天盲人的视觉皮层功能就会发生改变,从处理视觉转变为处理语言。科学家对人脑功能区的新认识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的认识应在原有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②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③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选项“在原有谬误的基础上”的表述错误。③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认识的上升性。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功能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家对人脑功能区的新认识进一步佐证了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②④选项入选。选C。 二、非选择题 81.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嫦娥”姑娘揭下了“红盖头”。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登月并释放出“玉兔”1号月球漫游车,月球漫游车担负“看天、探地、测月”三项任务并将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且释放“玉兔”2号月球车,并且成功传回月球背面的成套照片,这对于分析地球表面的地质地貌、地质结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在科学认识月球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的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月球的认识随着探月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玉兔”号月球漫游车看天、探地、测月所发出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人们对月球及太空的真理性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探月工程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解析】本题以我国探月工程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等方面,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实施所掌握的大量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人们对月球及太空的真理性认识,这对于分析地球表面的地质地貌、地质结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在科学认识月球过程中的作用。 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嫦娥”姑娘揭下了“红盖头”。说明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的实践,并随着探月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玉兔”号月球漫游车看天、探地、测月所发出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人们对月球及太空的真理性认识,这对于分析地球表面的地质地貌、地质结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方面,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在科学认识月球过程中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