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七氯、溴、碘、硫、硅及其化合物课件(169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七氯、溴、碘、硫、硅及其化合物课件(169张)

专题七 氯、溴、碘、硫、硅及其化合物 第二编 元素化合物的综合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三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三年选考 五次真题 考点四 化学与社会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一、氯及其化合物 1. 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 理清知识主线 1 核心回扣 (2) 形成网络构建 2. 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 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1 mol Cl 2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 2 N A 、 N A 或小于 N A (Cl 2 和 H 2 O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 (3) 实验室制 Cl 2 ,除了用 MnO 2 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 KMnO 4 、 KClO 3 、 NaClO 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 ClO - + Cl - + 2H + == =Cl 2 ↑ + H 2 O 。 (4) 酸性 KMnO 4 溶液,用的是 H 2 SO 4 酸化而不是盐酸 。 ( 5)ClO - 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 ClO - 与 I - 、 Fe 2 + 均不能大量共存; ClO - 体现水解性,因 HClO 酸性很弱, ClO - 水解显碱性,如 Fe 3 + + 3ClO - + 3H 2 O == =Fe(OH) 3 ↓ + 3HClO ,所以 ClO - 与 Fe 3 + 、 Al 3 + 均不能大量共存。 (6) 向 Ca(ClO) 2 溶液中通入 SO 2 气体生成 CaSO 4 而不是 CaSO 3 ,其离子方程式为 Ca 2 + + 3ClO - + SO 2 + H 2 O == =CaSO 4 ↓ + Cl - + 2HClO( 少量 SO 2 ) , Ca 2 + + 2ClO - + 2SO 2 + 2H 2 O == =CaSO 4 ↓ + 2Cl - + + 4H + ( 过量 SO 2 ) 。 ( 7) 当 Fe 和 Cl 2 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 Fe 过量或不足,由于 Cl 2 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 FeCl 3 。 (8) “ 84 ”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 Ca(ClO) 2 。 “ 84 ” 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ClO - + Cl - + 2H + == =Cl 2 ↑ + H 2 O 。 (9) 液溴需要用水封,溴蒸气呈红棕色,液溴呈深红棕色,溴水呈橙色,溴的 CCl 4 溶液呈橙红色。 3. 规范书写重要反应 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室用 MnO 2 和浓盐酸反应制取 Cl 2 的化学方程式。 。 (2) 将浓盐酸滴到 KMnO 4 固体上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 (3) 将 Cl 2 通入石灰乳中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2Cl 2 + 2Ca(OH) 2 == =CaCl 2 + Ca(ClO) 2 + 2H 2 O ( 4) 在空气中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 (5) 向 FeBr 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 2 的离子方程式。 。 (6) 向 FeBr 2 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 Cl 2 的离子方程式。 。 (7) 向 FeBr 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l 2 的离子方程式。 。 (8) 将 SO 2 和 Cl 2 混合,漂白性减弱的原因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 Ca(ClO) 2 + CO 2 + H 2 O == =CaCO 3 + 2HClO 2Fe 2 + + Cl 2 == =2Fe 3 + + 2Cl - 2Fe 2 + + 2Br - + 2Cl 2 == =2Fe 3 + + Br 2 + 4Cl - 2Fe 2 + + 4Br - + 3Cl 2 == =2Fe 3 + + 2Br 2 + 6Cl - SO 2 + Cl 2 + 2H 2 O == =4H + + + 2Cl - 二、氯、溴、碘性质比较 1. 溴、碘单质物理性质比较 性质 Br 2 I 2 颜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状态 液体 _____ 溶解性 水中 溶解度不大 溶解度不大 有机溶剂中 _____ 易溶 特性 易 、 有毒 ① 易 _____ ② 使淀粉 变 ___ 固体 易溶 挥发 升华 蓝 2. 氯、溴、碘单质化学性质比较 (1) 与碱溶液反应,如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X = Cl 、 Br 、 I) 。 (2) 氧化性 ① 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如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 _____________ ( X = Cl 、 Br 、 I) 。 2NaOH + X 2 == = NaX + NaXO + H 2 O 2Na + X 2 == =2NaX ②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是 Cl 2 Br 2 I 2 ,阴离子的还原性: Cl - Br - I - 。 Cl 2 能从 Br - 的溶液中置换出 Br 2 ,其离子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同理, Br 2 能置换 I 2 ,其离子方程式 为 。 ③ 与一些还原性离子反应,如 Br 2 与 Fe 2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 为 , 。 Cl 2 + 2Br - == =2Cl - + > > < < Br 2 Br 2 + 2I - == =2Br - + I 2 2Fe 2 + + Br 2 == =2Br - + 2Fe 3 + 三、卤素离子的检验 1.AgNO 3 溶液 —— 沉淀法 2. 置换 —— 萃取法 Br - I - 3. 氧化 —— 淀粉法检验 I - 四、海水提溴、碘 1. 海水提溴 (1) 流程 (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2NaBr + Cl 2 == =Br 2 + 2NaCl ; Br 2 + SO 2 + 2H 2 O == =2HBr + H 2 SO 4 ; 2HBr + Cl 2 == =2HCl + Br 2 。 2. 海带提碘 (1) 流程   ( 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 2 + 2I - == =I 2 + 2Cl - 。 题组一 氯气的性质及氯水性质的多样性 1.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 Cl 2 分子存在 B.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 Cl 2 分子存在 C. 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 Cl - 存在 D. 加入 NaOH 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 HClO 分子存在 2 题 组 集训 答案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氯气是浅黄绿色气体,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 Cl 2 分子存在,故 A 项正确;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 B 项错误; 加入盐酸,引入氯离子,不能确定氯水中含有 Cl - ,故 C 项错误; 加入 NaOH 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是由于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次氯酸无关,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项 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 KSCN 的 FeCl 2 溶液 变红 Cl 2 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 褪色 Cl 2 具有漂白性 C 紫色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褪色 Cl 2 具有酸性、漂白性 D KI- 淀粉溶液 变蓝色 Cl 2 具有氧化性 2. 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各选项所述的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故 A 项错误; 氢氧化钠与氯气发生反应而被消耗,故 B 项错误; 氯水中的盐酸使石蕊变红,次氯酸使石蕊褪色,故 C 项错误; 氯气将 KI 氧化成碘,碘遇淀粉变蓝,故 D 项正确。 3.(2018· 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三模拟 ) 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氯水是指氯气的水溶液 B. 在 pH 试纸上滴新制氯水,试纸会先变红后褪色 C. 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更强 D. 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 答案 解析 √ 解析  在 pH 试纸上滴新制氯水,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所以试纸会先变红后褪色, B 正确; 次氯酸易分解,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含量低甚至不含次氯酸,漂白作用很弱甚至没有, C 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2018· 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 ( 括号内物质 ) 没有关系的是 A. 将 Na 2 CO 3 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 (H + ) B. 向淀粉 -KI 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蓝 (Cl 2 ) C. 将 AgNO 3 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Cl - ) D. 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 (HCl)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由于酸性:盐酸 > 碳酸 > 次氯酸,将 Na 2 CO 3 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H + , A 不符合题意 ; 淀粉 遇 I - 不变蓝,遇 I 2 变蓝, Cl 2 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向淀粉 -KI 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蓝,能说明氯水中含有 Cl 2 , B 不符合题意 ; 将 AgNO 3 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氯水中含有 Cl - , C 不符合题意 ; 盐酸 只有酸性没有漂白性,没有强氧化性,氯气有强氧化性但无漂白性,次氯酸不仅有强氧化性而且有漂白性,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而非 HCl , D 符合题意。 5. 下列关于 Cl 2 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 2 有毒,不能用来给自来水消毒 B. 饮用 Cl 2 消毒的自来水不会对人体有任何伤害 C.Cl 2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D. 用 Cl 2 与金属钠反应制取 NaCl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解析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Cl 2 有毒但可作消毒剂,用 Cl 2 对自来水消毒时, Cl 2 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 NaCl 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而不是用 Na 和 Cl 2 反应制备。 6.(2018· 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 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 pH 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解析  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 pH 试纸中部,中间部位由于 HClO 的漂白作用,呈现白色,外层由于 HCl 呈酸性,试纸呈红色,氯水没有接触到的部分,呈现黄色。 7.(2018· 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一 12 月月考 ) 如图 : A 处通入氯气。关闭 B 阀时, C 处干燥的 红色 布条 无变化,打开 B 阀时, C 处红色布条 褪色。 由此 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 是   A.D 中盛放的可能是浓硫酸 B.D 中盛放的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C.D 中盛放的可能是饱和食盐水 D. 通入的氯气是未经干燥的氯气 答案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A 处通入氯气。关闭 B 阀时,气体经 D 中溶液后通入 C 中, C 处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化,说明没有次氯酸与红色布条作用,有两种可能,一是 D 中盛放可以干燥氯气的试剂,二是 D 中盛放可以吸收氯气的试剂;打开 B 阀时,气体直接经过 B 进入 C 中, C 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原来的氯气就是潮湿的氯气,其中含有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可以把红色布条漂白。 D 中盛放的可能是浓硫酸, A 正确; D 中盛放的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 B 正确; D 中盛放的不可能是饱和食盐水,氯气通过该溶液后可以使红色布条褪色, C 不正确; 通入的氯气是未经干燥的氯气,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氯水性质的多重性 新制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氯水中参与反应的微粒不同。 反思归纳 题组二 氯气的制法 8.(2017· 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 Cl 2 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 HCl 挥发出来,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填空。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请根据小明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 ___ 接 ___ , ___ 接 ___ , ___ 接 _________ __ ___ 。 ( 填字母 ) b   e   f   d   c   a(e 、 f 可互换 ) 解析  实验室制备 Cl 2 的原理: MnO 2 + 4HCl( 浓 ) MnCl 2 + Cl 2 ↑ + 2H 2 O ,为证明在制备 Cl 2 的过程中会有 H 2 O(g) 和 HCl(g) 挥发出来,则要分别检验 H 2 O(g) 和 HCl(g) 。 H 2 O(g) 可以利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HCl(g) 溶于水电离出 Cl - ,可利用硝酸银溶液检验;考虑到 Cl 2 溶于水也能产生 HCl ,会干扰 HCl 的检验,故在检验 HCl 之前,要先除去 Cl 2 ; Cl 2 易溶于 CCl 4 ,而 HCl 难溶于 CCl 4 ,故可利用 CCl 4 将 Cl 2 除去。 分析 装置可知装置 ① 是检验 HCl ,装置 ② 是制备 Cl 2 ,装置 ③ 用 CCl 4 除 Cl 2 ,装置 ④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先用 ② 制备 Cl 2 ,然后用 ④ 检验 H 2 O ,再利用 ③ 除去 Cl 2 ,注意气体进入 ③ 时要长进短出,最后利用 ① 检验 HCl 。装置接口顺序: b → e → f → d → c → a(e 、 f 可互换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U 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 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可用来检验水。 CuSO 4 (3) 装置 C 中 CCl 4 的作用是 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解析 解析  Cl 2 易溶于 CCl 4 ,可用来吸收 Cl 2 。 吸收 Cl 2 (4) 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 AgNO 3 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 AgNO 3 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小红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 F 。你认为装置 F 应加在 _____ 之间 ( 填装置序号 ) 。瓶中可以放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①③   湿润 的 KI- 淀粉试纸 ( 或润湿的有色布条 ) 解析  ① 装置用来检验 HCl 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 Cl 2 的干扰,在 ③ 吸收 Cl 2 之后要检验 Cl 2 是否完全除去,在装置 ③ 、 ① 之间再连接装置 F , F 中可放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 ( 或润湿的有色布条 ) ,当观察到装置 ③ 中 CCl 4 显浅黄绿色,装置 F 中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 ( 或润湿的有色布条 ) 无颜色变化时,能确保结论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小强看到小明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 AgNO 3 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 ___ ,如果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则证明制 Cl 2 时有 HCl 挥发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紫色 石蕊溶液 (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紫色 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褪色 解析 解析  将原来烧杯中的 AgNO 3 溶液换成紫色石蕊溶液,气体通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褪色,证明制 Cl 2 时有 HCl 挥发出来。 现有以下 2 种试剂: A. 饱和食盐水  B.NaOH 溶液 请在以上试剂中选择填空 ( 填 “ A ” 或 “ B ” ) : (1) 写出上述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__ , X 溶液应选用 ____ 。 9.(2018· 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 实验室制取、净化并收集氯气涉及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nO 2 + 2Cl - + 4H + Mn 2 + + Cl 2 ↑ + 2H 2 O   A 解析  由题意知,实验室制取、净化并收集氯气涉及以下几个主要阶段:首先用二氧化锰和 浓盐酸加热制氯气,接着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杂质 HCl 和水蒸气,然 后收 集氯气,最后是尾气处理 。上述 制取氯气的离子 方程式为 MnO 2 + 2Cl - + 4H + Mn 2 + + Cl 2 ↑ + 2H 2 O , X 溶液应选用饱和食盐水,选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尾气处理过程中,多余的氯气可用 NaOH 溶液吸收,选 B , 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Cl 2 + 2OH - == =Cl - + ClO - + H 2 O 。 (2) 尾气处理过程中,多余的氯气 可用 ___ 吸收,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Cl 2 + 2OH - == =Cl - + ClO - + H 2 O 氯气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1) 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用强氧化性物质 ( 如 MnO 2 、 KMnO 4 等 ) 和浓盐酸反应。如 MnO 2 + 4HCl( 浓 ) MnCl 2 + Cl 2 ↑ + 2H 2 O 。注意: KMnO 4 与浓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 反思归纳 (2) 实验室用 MnO 2 和浓盐酸制取 Cl 2 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① 为了减少制得的 Cl 2 中 HCl 的含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且分批滴加浓盐酸,以减少 HCl 的挥发。 ② 必须用浓盐酸加热才可反应,稀盐酸不反应。 ③ 收集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Cl 2 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 。 ④ 验满方法: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 Cl 2 的集气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 常用方法 ) ;也可用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黄绿色是否达到瓶口来判断。 ⑤ 尾气吸收时,用 NaOH 溶液吸收 Cl 2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 Cl 2 ,因为澄清石灰水中含 Ca(OH) 2 量少,吸收不完全 。 ( 3) 完整的制取气体并进行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 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包括四个部分:发生装置 → 净化装置 → 收集或性质验证装置 → 尾气处理装置。在组合装置制取气体时,可按此顺序选择需要的仪器和相应的药品,对有毒气体、可燃性气体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 题组三 卤素单质性质的比较 10.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 X - (X - 为 Cl - 、 Br - 或 I - ) ,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甲、乙、丙溶液中依次含有 A.Br - 、 I - 、 Cl - B.Br - 、 Cl - 、 I - C.I - 、 Br - 、 Cl - D.Cl - 、 I - 、 Br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答案 解析 解析  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则甲溶液中必含有 Br - , Br - 被 Cl 2 氧化生成了 Br 2 ,由此否定了 C 、 D 两项; 再加丙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不含有 I - ,否则加入丙溶液后 I - 应被 Br 2 氧化生成 I 2 ,溶液应为蓝色,与题给条件不符,则丙溶液只能含有 Cl - ,乙溶液中必定含 I - ,因此甲、乙、丙溶液中依次含有 Br - 、 I - 、 Cl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2017·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 某溶液中 Cl - 、 Br - 、 I - 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 1 ∶ 2 ∶ 3 ,通入一定量的 Cl 2 ,当反应完成后,该比值变为 3 ∶ 2 ∶ 1 ,则反应的 Cl 2 与原溶液中 I -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 ∶ 2 B.1 ∶ 4 C.1 ∶ 3 D.1 ∶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答案 解析 解析  还原性: I - > Br - > Cl - ,通入一定量的 Cl 2 ,比值变为 3 ∶ 2 ∶ 1 ,说明溶液中剩余 I - ,设 Cl - 、 Br - 、 I - 三者物质的量分别是 1 mol 、 2 mol 、 3 mol ,反应后分别为 3 mol 、 2 mol 、 1 mol ,则增加 Cl - 2 mol , I - 减少 2 mol ,由方程式 2I - + Cl 2 ===I 2 + 2Cl - 可知,参加反应的 Cl 2 为 1 mol ,所以反应的 Cl 2 与原溶液中 I -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 ∶ 3 ,答案选 C 。 12. 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单质和碘单质之间,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下面的问题。 (1) 含有下列哪种分子或离子的试剂加入含有 Br - 的溶液中可将 Br - 氧化为 Br 2 ___( 填字母 ) 。 A.I 2 B.I - C.Cl 2 D.Cl - 答案 C 解析  由于 Br 2 的氧化性介于 Cl 2 和 I 2 之间且氧化性: Cl 2 >Br 2 >I 2 ,故应加入含有 Cl 2 的试剂,将 Br - 氧化为 Br 2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如果把氯气缓慢地通入含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Br - 、 I - 的混合溶液里, ___( 填写离子符号 ) 先被氧化,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I -   I - 的还原性比 Br - 强 解析  由氧化性: Cl 2 >Br 2 >I 2 知,还原性: I - >Br - >Cl - ,故 Cl 2 应先氧化 I -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 __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变 蓝色  Cl 2 + 2KI == =2KCl + I 2 ,碘遇淀粉变蓝色 解析  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中的 I - 被 Cl 2 氧化成 I 2 , I 2 遇淀粉变蓝色。 (1) 若所制取气体的流向从左向右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____ 接 ___ 、 ___ 接 ____ 、 ____ 接 __ _ _ 、 ___ 接 ____( 填字母 ) 。 13. 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强弱 ,可在实验室先制取 Cl 2 ( 利用 MnO 2 与 浓盐酸反应可制取 Cl 2 ) ,并将 Cl 2 依次通入 NaBr 溶液和 KI- 淀粉溶液中。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试回答: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F   G   H   D   C   B   A   E 解析  实验室用装置 Ⅴ 制备氯气,经过 Ⅰ 、 Ⅱ 装置验证氯气的强氧化性,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用 Ⅲ 装置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则各仪器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 F 接 G 、 H 接 D 、 C 接 B 、 A 接 E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实验开始后装置 Ⅴ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解析  装置 Ⅴ 中是用 MnO 2 和浓盐酸制取 Cl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nO 2 + 4H + + 2Cl - Mn 2 + + Cl 2 ↑ + 2H 2 O (3) 装置 Ⅱ 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 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解析  Cl 2 能和 NaBr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Br 2 ,溶液变成橙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溶液 变橙色  Cl 2 + 2NaBr == = Br 2 + 2NaCl (4) 装置 Ⅰ 中产生 的 现象:溶液先变蓝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生成两种强酸,请写出蓝色褪去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解析  氯气能和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单质碘遇淀粉显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生成两种强酸,则过量的 Cl 2 将生成的 I 2 继续氧化成 HIO 3 ,本身被还原成 HCl : 5Cl 2 + I 2 + 6H 2 O == =2HIO 3 + 10HC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Cl 2 + I 2 + 6H 2 O == =2HIO 3 + 10HCl 1.X 2 (X = Cl 、 Br 、 I) 性质的相似性 (1) 均与水和碱溶液反应, X 2 + H 2 OHX + HXO , X 2 + 2NaOH == =NaX + NaXO + H 2 O 。 (2) 都能与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如: ( 3) 与一些还原性离子反应,如 与 Fe 2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 2 + + H 2 O == =2I - + 2H + + Br 2 + 2Fe 2 + == =2Br - + 2Fe 3 + 。 反思归纳 2.X 2 (X = Cl 、 Br 、 I) 性质的递变性 Cl 2 、 Br 2 、 I 2 的氧化性强弱: Cl 2 >Br 2 >I 2 。 Cl 2 能从 Br - 、 I - 的溶 液中置换出 Br 2 、 I 2 , Cl 2 + 2Br - == =2Cl - + Br 2 , Cl 2 + 2I - == =2Cl - + I 2 ;同理, Br 2 能置换出 I 2 , Br 2 + 2I - == =I 2 + 2Br - 。 注意   I 2 氧化性比 Cl 2 、 Br 2 弱, Cl 2 和 Br 2 可氧化 Fe 和 Fe 2 + 生成 Fe 3 + ,而 I 2 只能将 Fe 氧化成 FeI 2 , I 2 不能将 Fe 2 + 氧化生成 Fe 3 + ,然而 Fe 3 + 可氧化 I - : 2I - + 2Fe 3 + == =I 2 + 2Fe 2 + 。 题组四 卤素离子的检验及溴、碘的提取 14. 按下列实验过程填空: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棕黄 蓝 橙红 蓝 解析  在 FeBr 2 溶液中通入足量 Cl 2 ,发生的反应为 2FeBr 2 + 3Cl 2 == =2FeCl 3 + 2Br 2 。再加入 CCl 4 , Br 2 易溶于 CCl 4 而使下层液体呈橙红色;上层液体为 FeCl 3 溶液,呈棕黄色。都加入 KI- 淀粉溶液, Br 2 、 Fe 3 + 都可以将 I - 氧化为 I 2 ,从而使溶液呈蓝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FeBr 2 + 3Cl 2 == =2FeCl 3 + 2Br 2 2FeCl 3 + 2KI == =2FeCl 2 + 2KCl + I 2 2KI + Br 2 == =2KBr + I 2 15.(2017· 定海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海带中富含碘元素,有人设计如下步骤来提取碘: ① 通入足量氯气; ② 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 ③ 加入 CCl 4 振荡; ④ 过滤; ⑤ 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 ②①④③⑤ B . ②④①③⑤ C. ①③⑤②④ D . ③①②⑤④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顺序:先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使碘离子充分溶解,然后再过滤,除掉不溶物,再取滤液,向滤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接着加入 CCl 4 振荡,将碘单质萃取出来,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 ②④①③⑤ ,答案选 B 。 √ 16.(2018· 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 )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 ( 除 H 2 O 外 ,含有 CCl 4 、 I 2 、 I - 等 ) 中回收碘 ,其 操作流程如下: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加入 Na 2 SO 3 溶液的目的是使碘元素进入水层 C. 操作 X 的名称为萃取 ,应 在分液漏斗中操作 D. 氧化时,应控制在较低温度 (40 ℃ 左右 ), 可 增大 Cl 2 的溶解度并减少 I 2 的损失 √ 解析  还原时, I 2 作氧化剂,亚硫酸钠作还原剂,发生的主要反应 : 加入 Na 2 SO 3 溶液的目的是使 CCl 4 层中的碘元素进入水层,故 B 正确; 操作 X 的名称为分液 ,应 在分液漏斗中操作,故 C 错误; 氧化时,应控制在较低温度 (40 ℃左右 ), 可 增大 Cl 2 的溶解度并减少 I 2 被氧化的损失,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2017· “ 七彩阳光 ” 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 ) 从海带中提取碘,有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已知: 3I 2 + 6NaOH == =5NaI + NaIO 3 + 3H 2 O 。请回答: (1) 步骤 X 的操作为萃取分液,分液时需用到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需 ___________ __ _ 。 (2) 方案甲进行蒸馏操作时,通常使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检查是否漏水 均匀受热,易于 控制 温度 (3) 方案乙在上层溶液中加入 H 2 SO 4 溶液得到 I 2 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含碘单质的 CCl 4 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NaI 、 NaIO 3 ,上层溶液中加入 H 2 SO 4 溶液, NaI 、 NaIO 3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得到 I 2 ,反应的方程式是 5NaI + NaIO 3 + 3H 2 SO 4 == =3I 2 + 3Na 2 SO 4 + 3H 2 O 。 5NaI + NaIO 3 + 3H 2 SO 4 == =3I 2 + 3Na 2 SO 4 + 3H 2 O 解析 (4) 操作 Z 的名称是 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解析  操作 Z 是分离固体碘和溶液,所以 Z 是过滤。 过滤 解析 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一、硫及其化合物 1. 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 理清知识主线 1 核心回扣 (2) 形成网络构建 2. 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 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 NaOH 溶液外,还可以用 CS 2 ,但不能用酒精。 (2)SO 2 使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褪色,表现 SO 2 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 SO 2 的漂白性;使溴水、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表现 SO 2 的还原性; SO 2 与 H 2 S 反应,表现 SO 2 的氧化性; SO 2 和 Cl 2 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3) 把 SO 2 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 NH 3 或加入 NaOH 溶液,或把 BaCl 2 改成 Ba(NO 3 ) 2 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 BaSO 3 沉淀,后者生成 BaSO 4 沉淀 。 (4) 浓 HNO 3 和 Cu( 足量 ) 、浓 H 2 SO 4 和 Cu( 足量 ) 、浓盐酸和 MnO 2 ( 足量 ) 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 Zn 和浓 H 2 SO 4 的反应。 (5)C 与浓硫酸反应时,反应产物的确定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 CuSO 4 确定水 → 品红溶液确定 SO 2 → 酸性 KMnO 4 溶液除去 SO 2 → 品红溶液检验 SO 2 是否除净 → 澄清石灰水检验 CO 2 。 3. 规范书写重要反应 (1) 用离子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 热的烧碱溶液可以除硫,其原因是: 。 ② 将 SO 2 气体通入到 FeCl 3 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其原因是: 。 。 ④ 将 SO 2 通入到 BaCl 2 溶液中无现象,若加入 KNO 3 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原因是: 。 (2)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将 H 2 S 气体通入到 CuSO 4 溶液中。 。 ② 将 SO 2 通入 H 2 S 溶液中。 。 H 2 S + CuSO 4 == =CuS ↓ + H 2 SO 4 2H 2 S + SO 2 == =3S ↓ + 2H 2 O ③ Cu 和浓 H 2 SO 4 混合加热。 。 ④ C 和浓 H 2 SO 4 混合加热。 。 ⑤ 实验室利用 Na 2 SO 3 和浓 H 2 SO 4 制 SO 2 。 。 Na 2 SO 3 + H 2 SO 4 ( 浓 ) == =Na 2 SO 4 + H 2 O + SO 2 ↑ 二、硫酸的工业生产 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设备及生产流程如下图: 各进口或出口物质的名称为: A :含硫矿石 ( 如 FeS 2 ) ; B :炉渣; C :二氧化硫、氧气、氮气; D :尾气 (SO 2 、 O 2 、 N 2 ) 。 接触法制硫酸分为三个阶段: 生产阶段 设备 主要反应 造气 沸腾炉 接触氧化 接触室 SO 3 吸收 吸收塔 SO 3 + H 2 O == =H 2 SO 4 三、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硫酸盐 俗名 颜色 用途 2CaSO 4 ·H 2 O 熟石膏 白色 作磨光粉、纸张填充物、气体干燥剂等 CaSO 4 ·2H 2 O 生石膏 白色 塑像、模型、粉笔、医疗绷带等 FeSO 4 ·7H 2 O 绿矾 浅绿色 生产铁系列净水剂、补血剂等 CuSO 4 ·5H 2 O 胆矾、蓝矾 蓝色 配 “ 波尔多液 ” 、镀铜液 BaSO 4 重晶石 白色 白色颜料、医疗上作 “ 钡餐 ” KAl(SO 4 ) 2 ·12H 2 O 明矾 白色 净水剂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含 HCl 、 BaCl 2 的 FeCl 3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 2 有还原性 B H 2 S 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 2 有氧化性 C 酸性 KMnO 4 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 2 有漂白性 D Na 2 SiO 3 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 2 SO 3 > H 2 SiO 3 2 题 组 集训 题组一  SO 2 性质的多样性 1. 根据 SO 2 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FeCl 3 将 SO 2 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 BaCl 2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该反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故 A 正确; SO 2 与 H 2 S 反应生成 S 单质,该反应中 SO 2 中+ 4 价 S 元素被还原生成 0 价的单质 S ,二氧化硫被还原,作氧化剂,故 B 正确; 酸性 KMnO 4 溶液能够氧化 SO 2 ,使溶液褪色, SO 2 表现了还原性,故 C 错误; Na 2 SiO 3 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 H 2 SiO 3 ,说明亚硫酸的酸性较强,即酸性: H 2 SO 3 > H 2 SiO 3 ,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2017·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 ) 向含有 FeCl 3 、 BaCl 2 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SO 2 ,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入 KSCN 溶液时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白色沉淀是 BaSO 3 B . 白色沉淀是 BaSO 4 C. 白色沉淀是 BaSO 3 、 BaSO 4 的 混合物 D.FeCl 3 全部被 SO 2 氧化为 FeCl 2 答案 √ 解析 解析  向滤液中滴入 KSCN 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离子被 SO 2 还原, SO 2 被氧化为硫酸,白色沉淀是硫酸钡, A 错误, B 正确; 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没有亚硫酸钡, C 错误; 氯化铁被 SO 2 还原为氯化亚铁, 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17· 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一 12 月月考 )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 SO 2 作用,均能褪色,其反应实质相同的是 ① 品红溶液  ② 酸性 KMnO 4 溶液  ③ 溴水  ④ 滴入酚酞的烧碱溶液  ⑤ 淀粉碘溶液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 ②③⑤ 答案 √ 解析 解析  SO 2 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漂白性; SO 2 使酸性 KMnO 4 溶液、溴水、淀粉碘溶液褪色,表现还原性; SO 2 使滴入酚酞的烧碱溶液褪色, SO 2 表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所以,反应实质相同的是 ②③⑤ ,本题选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下列制取 SO 2 、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答案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以此解答该题。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应用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故 A 项错误;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操作符合要求,可达到实验目的,故 B 项正确; 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 C 项错误; 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且要防止倒吸,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SO 2 的性质 SO 2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的气体,主要具有以下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 2 可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盐、与碱反应生成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如 SO 2 + H 2 OH 2 SO 3 、 SO 2 + CaO == = CaSO 3 、 SO 2 + 2NaOH == = Na 2 SO 3 + H 2 O 和 SO 2 + NaOH == =NaHSO 3 。注意: SO 2 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能褪色 。 反思归纳 ( 2) 还原性:可被 O 2 、卤素单质、 HNO 3 、 Fe 3 + 、酸性 KMnO 4 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3) 氧化性:氧化性比较弱,主要表现为与 H 2 S 反应: 2H 2 S + SO 2 == =3S ↓ + 2H 2 O 。 (4) 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色。利用此性质可判断 SO 2 的存在。 注意   SO 2 与 CO 2 均是酸性氧化物,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现象相同,两者可利用 SO 2 的还原性和漂白性进行鉴别与除杂。 题组二  SO 2 和 CO 2 的检验 5. 下列溶液能够区别 SO 2 和 CO 2 气体的是 ① 澄清的石灰水  ② H 2 S 溶液  ③ 酸性 KMnO 4 溶液  ④ 氯水  ⑤ 品红溶液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除 ① 以外 D . 全部 解析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SO 2 和 CO 2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盐,所以不能区别 SO 2 和 CO 2 ; SO 2 具有氧化性,能将 H 2 S 氧化成单质硫 (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 ; SO 2 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 KMnO 4 溶液和氯水氧化 ( 溶液褪色 ) ; SO 2 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 CO 2 没有该性质。所以可以用 ②③④⑤ 来区别 SO 2 和 CO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18· 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 现有混有少量 SO 2 杂质的 CO 2 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收集纯净干燥的 CO 2 气体。 (1) 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___( 填字母,下同 ) 。 A.dcabh B.feabh C.feabg 答案 解析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装置,应将混有少量 SO 2 杂质的 CO 2 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 。 要 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feabh ,选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本实验除去 SO 2 的原理是利用 SO 2 的 ____ 。 A . 氧化性 B . 漂白性 C. 还原性 D . 酸性 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实验除去 SO 2 的原理是利用 SO 2 的还原性,选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SO 2 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检验 SO 2 和 CO 2 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 2 和 CO 2 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反思归纳 流程设计 检验 SO 2 ⇒ 除去 SO 2 ⇒ 检验 SO 2 是否除尽 ⇒ 检验 CO 2 选用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 KMnO 4 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预期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题组三  SO 2 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7.SO 2 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 SO 2 含量不得超过 0.02 mg·L - 1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 SO 2 排放量的是 ①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 燃料 ② 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 ③ 硫酸厂使用 V 2 O 5 作催化剂,提高 SO 2 的转化效率 ④ 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 燃烧效率 ⑤ 在煤中加入石灰后燃用 ⑥ 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的尾气 A.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⑤⑥ C. ①②⑤⑥ D . ②③④⑥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 , B 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 。 (2) 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是 ____( 填序号 ) 。 (3)SO 2 中硫元素显+ 4 价,它可能降低到 0 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 ________( 填 “ 氧化剂 ” 或 “ 还原剂 ” ) 除去 SO 2 ,达到减小污染的目的 。 答案 SO 2 SO 3 ③ 还原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4)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认为雨水的 pH<5.6 时,就判断为酸雨,已知 pH =- lg c (H + ) ,经测定某次雨水中只含硫酸,且浓度为 5 × 10 - 5 mol·L - 1 ,这次降雨 ____( 填 “ 是 ” 或 “ 不是 ” ) 酸雨。 答案 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氧化硫的污染与治理 (1) 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 (pH 小于 5.6) 。 (3) 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反思归纳 9.(2018· 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一 12 月月考 )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时与锌反应生成大量氢气 B. 置于敞口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质量将减少 C. 常温时与铁、铝不反应 D. 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到水中并不断搅拌 解析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稀硫酸与锌反应才生成氢气, A 不正确; 浓硫酸有吸水性,置于敞口容器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质量将增加, B 不正确; 常温时浓硫酸可以使铁、铝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 C 不正确; 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热,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到水中并不断搅拌,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17· 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一 12 月月考 ) 下列事实或现象与浓硫酸体现出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 往盛有少量胆矾的表面皿中加浓硫酸,搅拌,固体变白,体现了浓 硫 酸 的吸水性 B. 工业上使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 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D.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白纸上,白纸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解析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将胆矾中的水吸走而使固体变白, A 项正确; 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使铁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 薄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工业上使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 B 项正确; 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SO 2 、 CO 2 和水,只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 项错误;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白纸变黑,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18· 镇海中学创新班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 一定量的锌与 100 mL 18.5 mol·L - 1 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 A 33.6 L( 标况 ) 。将反应液稀释至 1 L ,测得溶液的 c (H + ) = 0.1 mo1·L - 1 ,则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气体 A 为 SO 2 和 H 2 的混合物 B. 气体 A 中 SO 2 与 H 2 的体积之比为 4 ∶ 1 C. 反应中共消耗 97.5 g Zn D. 反应中共转移 3 mol 电子 解析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 为 mol = 1.5 mol ,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0.1 × mol = 0.05 mol ,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0.1 × 18.5 - 0.05) mol = 1.8 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 x mol 二氧化硫 , y mol 氢气,则有 x + y = 1.5 、 2 x + y = 1.8 ,解得 x = 0.3 , y = 1.2 。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A 正确; 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体积比为 0.3 ∶ 1.2 = 1 ∶ 4 , B 错误; 反应中共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 1.5 × 65 g = 97.5 g , C 正确; 根据金属锌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 × 2 = 3 mol ,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17· 金华市兰溪一中高三 ( 上 ) 月考 ] 甲、乙二位同学各设计一个 实验 答案 解析 回答以下问题: (1) 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严谨,甲 ________ ;乙 ________( 填 “ 严谨 ” 或 “ 不严谨 ” ) ,并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严谨 不严谨 甲 没有排除 Ag + 干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果你认为甲、乙方案均不严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往样品 溶液 中先加盐酸酸化,然后 再 加入过量 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 熟记浓硫酸的五大性质 ( 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酸性和难挥发性 ) 及它们的应用,特别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和吸水性,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 理清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 (1) 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物质中游离的水,可用作干燥剂。 (2) 脱水性:浓硫酸可将有机物中的 H 、 O 以 2 ∶ 1 比例脱去 。 反思归纳 3. 注意 “ 量变 ” 引起的 “ 质变 ” 在理解浓硫酸与铜、锌、铁、铝以及与碳、硫等反应时,我们要动态地看待反应过程,例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开始是浓硫酸,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题组五 硫酸工业的模拟生产 13. 工业上制硫酸的设备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沸腾炉、二是接触室、三是吸收塔。在沸腾炉内二硫化亚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在接触室内有催化剂存在下二氧化硫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经过吸收塔时,采用 98.3% 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与水化合形成硫酸。为研究吸收 SO 3 应选用的物质,仿照工业上制备硫酸的流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根据上述设计,说明该实验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写出 在沸腾炉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 装置甲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比较 浓硫酸和水吸收三氧化硫的效果 2Fe 2 O 3 + 8SO 2 净化二氧化硫和氧气,吸收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反应中要求乙反应器内氧气的量要比二氧化硫的量多一倍左右,控制这一比例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时发现,丁装置在反应过程中先出现气泡,不久就出现了白雾,而丙装置一直都没有任何现象。据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_____( 填字母 ) 。 A. 浓硫酸不能吸收产生的气体 B. 水与三氧化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浓硫酸吸收的效果比水好 D. 水的吸收效果比浓硫酸好 答案 甲 装置中,通 O 2 气体的导管口冒泡的速率大约是 SO 2 气体导管口的 2 倍 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上述实验装置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请就某一方面说说你对该实验装置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六 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14. 在通常状况下, A 为固体单质,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 A ~ E 的化学式: A ____ , B _____ , C _____ , D_____ , E________ 。 答案 S   H 2 S   SO 2   SO 3   H 2 SO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 反思归纳 ③ 、 ④ 、 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 SO 2 + 2H 2 S == =3S ↓ + 2H 2 O 。 提醒  ① 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S 和 H 2 S 、 S 和 SO 2 、 SO 2 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 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如 2Na 2 S + Na 2 SO 3 + 3H 2 SO 4 == =3Na 2 SO 4 + 3S ↓ + 3H 2 O 。 ③ 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三 1. 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 理清知识主线 1 核心回扣 (2) 形成网络构建 2. 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 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通常原子晶体不导电,但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 SiO 2 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2) 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 C 和 SiO 2 在高温下反应,由于 C 过量,生成的是 CO 而不是 CO 2 ,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3) 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 NaOH 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 (4) 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 SiO 2 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 SiO 2 能与 HF 反应 。 ( 5) 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硅胶 ( m SiO 2 · n H 2 O) 是一种很好的无毒干燥剂。 (6)H 2 CO 3 的酸性大于 H 2 SiO 3 的,所以有 Na 2 SiO 3 + CO 2 ( 少量 ) + H 2 O == = H 2 SiO 3 ↓ + Na 2 CO 3 ,但高温下 Na 2 CO 3 + SiO 2 Na 2 SiO 3 + CO 2 ↑ 也能发生,原因可从两方面解释: ① 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 ② 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 SiO 2 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 CO 2 气体。 (7) 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 规范书写重要反应 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Mg 在 CO 2 中燃烧。 。 (2) “ 水滴石穿 ” 的反应原理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 (3) “ 钟乳石 ” 的形成过程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 CaCO 3 + CO 2 + H 2 O == =Ca(HCO 3 ) 2 ( 4) 向饱和 Na 2 CO 3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 的离子方程式。 。 (5) 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盛放,其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6) 盛放 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 ) 。 。 (7)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SiO 2 + 4HF == =SiF 4 ↑ + 2H 2 O CO 2 + NH 3 + NaCl + H 2 O == =NaHCO 3 ↓ + NH 4 Cl 1.(2017· 镇海中学创新班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 下列产品不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 A. 光导纤维 B . 水泥 C. 玻璃 D . 陶瓷 解析   玻璃、陶瓷、水泥是传统硅酸盐产品,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产品,答案选 A 。 2 题 组 集训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2.(2017· 镇海中学创新班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2MgO·SiO 2 中的酸根阴离子为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3.(2018·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 将足量 CO 2 气体通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MgCl 2 B.Ba(OH) 2 C.Ca(ClO) 2 D.Na 2 SiO 3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解析  CO 2 和 MgCl 2 溶液不发生反应,即没有明显现象,故 A 正确; Ba(OH) 2 + CO 2 == =BaCO 3 ↓ + H 2 O , BaCO 3 + CO 2 + H 2 O == =Ba(HCO 3 ) 2 ,先有沉淀,然后沉淀消失,故 B 错误; Ca(ClO) 2 + CO 2 + H 2 O == =CaCO 3 ↓ + 2HClO , CaCO 3 + CO 2 + H 2 O == =Ca(HCO 3 ) 2 ,先有沉淀,然后沉淀消失,故 C 错误; Na 2 SiO 3 + 2CO 2 + 2H 2 O == =2NaHCO 3 + H 2 SiO 3 ↓ ,有白色沉淀产生,故 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4.(2017· 镇海中学创新班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 将足量 CO 2 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灼烧,再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A.Na 2 SiO 3 B.Na 2 CO 3 、 Na 2 SiO 3 C.Na 2 CO 3 、 SiO 2 D.SiO 2 √ 答案 解析 解析  将足量 CO 2 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然后加热蒸干,碳酸氢钠易分解,则得到硅酸和碳酸钠,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 ∶ 1 。然后再在高温下充分反应,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碳酸钠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 CO 2 ,所以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硅酸钠,答案选 A 。 1 2 3 4 5 6 7 8 5. 硅是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种主要元素,下列有关硅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为 Si 3 N 4 B. 碳化硅 (SiC) 的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和轴承 C. 光导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为 SiO 2 D. 二氧化硅为立体网状结构,其晶体中硅原子和硅氧单键个数之比为 1 ∶ 2 √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在氮化硅中 N 元素为- 3 价, Si 元素为+ 4 价,则化学式为 Si 3 N 4 ,正确; D 项,在 SiO 2 晶体中,一个硅原子与周围 4 个氧原子形成 4 个硅氧单键,错误。 1 2 3 4 5 6 7 8 6.(2017· 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一 12 月月考 ) 能证明硅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O 2 溶于水形成碳酸, SiO 2 难溶于水 B.CO 2 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C. 高温下 SiO 2 与碳酸盐反应生成 CO 2 D. 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解析  酸的酸性强弱与对应酸性氧化物的溶解性没有必然的关系, A 不正确; CO 2 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说明硅酸的酸性比常见的弱酸碳酸更弱, B 项正确; 高温下 SiO 2 与碳酸盐反应生成 CO 2 ,是因为高温下硅酸盐更稳定,不能说明硅酸是弱酸, C 不正确; 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因为盐酸是强酸,只能证明硅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但不能证明硅酸是弱酸, D 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7.(2018· 金华十校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 金华市博物馆陈列着大量明清砖瓦和精美瓷器 ( 婺州窑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古代的陶瓷、砖瓦都是硅酸盐产品 B. 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SiO 2 C. 工业上制取水泥的主要原料为黏土、石灰石 D. 婺州窑胎体的原料为高岭土 [Al 2 Si 2 O 5 (OH) 4 ] ,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 Al 2 O 3 ·2SiO 2 · 2H 2 O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解析  古代的陶瓷、砖瓦都是硅酸盐产品, A 正确; 普通玻璃是由碳酸钙、碳酸钠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硅酸钠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 B 错误; 工业上制取水泥的主要原料为黏土、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得到复杂的产物, C 正确; [ Al 2 Si 2 O 5 (OH) 4 ] 用氧化物形式表示: Al 2 O 3 · 2SiO 2 · 2H 2 O ,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8. [2017· 杭州市清河中学高三 ( 上 ) 月考 ] 已知 A 、 B 、 D 、 E 、 F 、 G 、 X 、 Y 、 Z 满足下列转化关系。其中 A 、 B 、 E 为固体化合物, D 、 G 为固体单质, F 、 X 、 Z 为可燃性气体, F 和 X 的燃烧火焰分别为蓝色和淡蓝色。 答案 解析 (1) 写出 E 的名称 _________ 。 碳化钙 1 2 3 4 5 6 7 8 解析  化合物 A 与单质 D 反应得到单质 G 与气体 F ,单质 G 与 NaOH 溶液反应得到气体 X , X 、 F 为可燃性气体, X 、 F 的火焰分别呈蓝色和淡蓝色,则 X 为 H 2 , F 为 CO , A 为 SiO 2 , D 为碳, G 为 Si ,由转化关系可知,溶液为 Na 2 SiO 3 溶液, Y 为 CO 2 ,白色沉淀为 H 2 SiO 3 ,加热硅酸分解得到 SiO 2 。气体 Z 由化合物 E 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得到,且可以使溴水褪色,考虑 Z 为乙炔, E 为碳化钙,悬浊液为 Ca(OH) 2 ,与 Y 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为 CaCO 3 , B 为 CaO ,符合转化关系。 由 上述分析可知, E 为碳化钙。 1 2 3 4 5 6 7 8 (2)B 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解析  B 为 CaO ,电子式为 1 2 3 4 5 6 7 8 (3)E 生成 Z 的反应中用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 答案 降低反应速率 解析 解析  E 生成 Z 的反应中用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降低反应速率。 1 2 3 4 5 6 7 8 (4)A 和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化学与社会 考点四 1. 绿色化学有关概念 (1)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 “ 环境无害化学 ”“ 环境友好化学 ”“ 清洁化学 ” 。 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 1 核心回扣 ( 2) 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 ①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 ( 包括催化剂、溶剂 ) 下进行; ③ 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④ 具有 “ 原子经济性 ” ,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 “ 零排放 ” 。此外,它还应当满足 “ 物美价廉 ” 的传统标准。 2. 原子经济性 原子经济是指在化学合成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 ( 如完全的加成反应 A + B===C) 而达到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其定义可表示为原子利用率 = × 100% 。 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3. 大气污染与防治 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 酸雨、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都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大气中的污染物,固态的有粉尘和飘尘,气态的主要有硫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硫的氧化物主要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大部分来自含硫化石燃料,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硫酸厂也要排放相当数量硫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主要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对大气污染的氮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大部分来自燃料燃烧,包括汽车排放的废气。氟氯烃来自于制冷剂氟利昂,其主要的影响是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 对 酸雨的防治有以下措施: (1)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采用脱硫技术或用石灰浆、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脱硫。 (2) 调整民用燃料结构,实现燃料气体化。 (3) 减少烟道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把氮的氧化物转化成氮气。 (4) 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控制 。 4 . 化学与能源 (1) 常规能源 —— 矿物燃料 常规性能源主要为矿物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 “ 黑色的金子 ”“ 现代工业的粮食 ” 。它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 C 元素。石油被称为 “ 现代工业的血液 ” ,也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有少量的 S 、 O 、 N 等元素。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是蕴藏在地下的一种重要能源,也是一种污染比较小的燃料 。 ( 2) 绿色能源 ——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个巨大的能源,可以通过四个渠道被人类利用: ① 通过大气和水分的升腾循环,再通过风、流水、波浪、海流等以风能、水能等形式释放出来。 ② 被海洋吸收,成为海洋内能,再以潮汐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③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和储存起来,再以草木、沼气、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形式释放出来。 ④ 通过转换成电能被人们直接使用,如:太阳能照相机,太阳能电话,太阳能冰箱,太阳能电视机,太阳能住宅等 。 ( 3) 其他能源 —— 氢能、核能 氢气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型能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的优点在于 : ① 矿物资源是有限的,而氢气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来源。 ② 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每千克氢气燃烧放热量高达 143 000 千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 ③ 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氢能源还需要解决如何廉价、大量地制备氢气及如何安全贮存、运输氢气等问题。 核能是现代人类社会高度进步的象征,也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优点主要有: ① 干净并相对安全。 ② 核燃料资源丰富。海水中氘的储量达 45 万亿吨,作为能量资源,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 ③ 核燃料量小,可缓解交通运输的紧张 。 ④ 成本低,经济合算。 1.(2018· 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 ) 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氢能 B . 潮汐能 C. 生物质能 D . 可燃冰 解析   氢能、潮汐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可再生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故 D 正确。 2 题 组 集训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2.(2018· 宁波市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 ) 下列不属于洁净、高效的新能源的是 A. 氢能 B . 天然气 C . 核能 D . 太阳能 √ 答案 解析 解析   氢能、核能、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所以都属于洁净、高效的新能源;而天然气是传统的化石燃料之一,燃烧产生大量的 CO 2 ,会影响大气环境,导致温室效应的形成。 1 2 3 4 5 6 3.(2018· 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 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有关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皮革 B. 垃圾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 C.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0% D.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解析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蚕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为蛋白质的特有性质,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蚕丝和人造皮革,故 A 正确; 焚烧垃圾容易产生二 噁 英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故 B 正确;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75% ,故 C 错误; 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4. 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 CO 2 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解析 1 2 3 4 5 6 √ 答案 解析  燃料燃烧产物是 CO 2 ,温室气体包括 CO 2 、 CH 4 等气体, A 项正确;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 CO 2 和 SO 2 等,大气中 CO 2 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 SO 2 会导致酸雨,造成大气污染, B 项错误; 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C 项正确; CO 是有毒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5.(2018· 金华一中高三段考 ) 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 “ 智力工程 ” ,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A. 食盐加碘 ( 盐 ) B . 面包加碘 ( 盐 ) C. 大量食用海带 D . 注射含碘药剂 解析   人类智力障碍是因为缺碘,而最经济可行的措施就是在每天都食用的食盐中加碘。 B 、 C 、 D 选项虽也可补碘,但是不适合于日常生活中。 1 2 3 4 5 6 解析 √ 答案 6.(2017·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 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 “ 原子经济性 ” ( 原子节约 ) 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完全符合要求的是 A. 分解反应 B . 取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 化合反应 1 2 3 4 5 6 解析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分解反应中有多种物质产生, A 不符合; 取代反应中有多种物质产生, B 不符合; 复分解反应中有多种物质产生, C 不符合;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原子利用率高达 100% ,符合 “ 原子经济性 ” ( 原子节约 ) 的新概念及要求;答案选 D 。 三年选考 五次真题 1.(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碘酸钾可用作加碘食盐的添加剂 C. 碳酸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 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主要 成分 答案 √ 解析 解析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 C 错误。 2 3 4 1 5 6 7 8 9 2.(2017· 浙江 4 月选考,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B.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C.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铜电路板 答案 √ 2 3 4 1 5 6 7 8 9 3.(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8) 下列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SO 2 B.BaSO 4 C.KCl D.CO 2 答案 √ 解析 解析  A 项, SO 2 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正确; B 项, BaSO 4 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错误; C 项, KCl 是盐,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错误; D 项, CO 2 是酸性氧化物,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错误。 2 3 4 1 5 6 7 8 9 4.(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13) 有关 SO 2 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C. 能与 H 2 O 反应生成 H 2 SO 4 D. 一定条件下能与 O 2 反应生成 SO 3 解析 答案 √ 2 3 4 1 5 6 7 8 9 解析  本题考查 SO 2 的性质。 ① SO 2 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SO 2 + H 2 O  H 2 SO 3 ;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 2 + CaO CaSO 3 ;能与碱反应: SO 2 + 2NaOH == =Na 2 SO 3 + H 2 O (NaOH 过量, SO 2 不足 ) , SO 2 + NaOH == = NaHSO 3 (SO 2 过量, NaOH 不足 ) 。 ② SO 2 有强还原性,能被 Na 2 O 2 、 KMnO 4 、 Fe 3 + 、 Cl 2 等氧化,一定条件下能与 O 2 反应生成 SO 3 。 ③ SO 2 也有一定的氧化性: 2H 2 S + SO 2 == =3S ↓ + 2H 2 O 。 ④ SO 2 具有漂白性,能跟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 受热易分解,可逆 ) ,但 SO 2 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 SO 2 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只变红色。由分析可知, C 不正确。 2 3 4 1 5 6 7 8 9 5.(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B. 可用超纯硅制造的单晶硅来制芯片 C. 可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 D. 氯气有毒,不能用于药物的合成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 ( 钠、硅、二氧化碳、氯气 ) 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选项 A 、 B 、 C 正确; D 项,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都需要用到氯气, D 不正确。 解析 答案 √ 2 3 4 1 5 6 7 8 9 6.(2017· 浙江 4 月选考, 8) 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A.NH 3 B.SO 2 C.HCl D.CO 2 答案 √ 2 3 4 1 5 6 7 8 9 7.(2016· 浙江 4 月选考,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 B. 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 C. 化学电源放电、植物光合作用都能发生化学变化,并伴随能量的转化 D. 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则 反应 放热 答案 √ 2 3 4 1 5 6 7 8 9 8.(2016· 浙江 4 月选考,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B. 镁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C. 氢氧化铁胶体能用于净水 D. 二氧化硫不可用于漂白纸浆 答案 √ 2 3 4 1 5 6 7 8 9 9.(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27) 已知固体 Na 2 SO 3 受热易分解。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   气体 Y 是一种纯净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1.518 g·L - 1 ,请回答 : (1) 气体 Y 分子的电子式 ___________ ,白色沉淀的化学式 _________ 。 ( 2) 该流程中 Na 2 SO 3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BaSO 4 2 3 4 1 5 6 7 8 9 解析 解析  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分解质量并没改变,说明并没有生成气体,应该是分解成了几种固体,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 Y ,根据密度算出气体 Y 的摩尔质量为 34 g·mol - 1 ,结合题目以及元素守恒,推断气体 Y 为 H 2 S 。那么 Na 2 SO 3 的分解生成物中一定有 S 2 - (Na 2 S) ,同时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4 价的 S 有降价必然还有升价,只能生成+ 6 价,所以另一分解产物应该是含有硫酸根的 Na 2 SO 4 ,再配平即可 。 2 3 4 1 5 6 7 8 9 (3) 另取固体 X 试样和 Na 2 SO 3 混合,加水溶解后与稀盐酸反应,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写出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___( 不 考虑空气的影响 ) 。 答案 解析 + 3H 2 O 2 3 4 1 5 6 7 8 9 解析   X 与亚硫酸钠混合,在酸性环境下产生了淡黄色沉淀,根据题目环境以及我们学过的淡黄色沉淀推知生成 S 单质,显然这是一个 S 2 - 与 的 归中反应,反应物还有 H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