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8年6月1日,某天文爱好者在云南西双版纳目击到火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夜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火流星体原本可能属于 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 绕彗星公转的天体 D. 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2. 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成灰烬,这反映大气作用是 A. 降低了地球表面温度 B. 避免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 C. 减小地球表面昼夜温差 D. 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安全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火流星划过天际,消失在夜空可知,火流星应为流星的一种,流星是绕日公转的天体,B正确。 【2题详解】 火流星在大气中燃烧量非常小,对地表温度没有影响,A错误;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成灰烬不会减少达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错误;火流星在大气中燃烧并不能减小昼夜温差,C错误;燃烧成灰烬后达到地球表面,对地球的撞击减小,有利于保护地球的生命安全,D正确。 史册《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汉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观测到的“日黑居仄,大如弹丸”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核反应区 4.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 使地球气候明显变暖 C. 扰乱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太阳黑子,而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故选A。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ABD错误,C正确。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图)。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风的形成 B. 岩浆喷发 C. 煤的形成 D. 海水蒸发 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屋顶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分布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风的形成主要是太阳辐射分布的纬度差异造成地面冷热不均形成气压差,从而促使风的形成;岩浆喷发是来之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制热造成的;煤炭是过去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转换形成的;海水蒸发是海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造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B。故选B。 【6题详解】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不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A错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B错误;太阳能资源分布较为分散,C错误;上海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D正确。 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图甲显示的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图乙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景观,图丙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图丁是火山活动形成的。因此符合题意的是A选项。故选A。 【8题详解】 角峰、沙丘和桂林山水均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D选项正确。 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丹霞地貌及形成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以风力侵蚀为主 B. 岩浆喷出冷却形成 C. 坡度较缓 D. 可能含有化石 10.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侵蚀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B. 冰川下切作用强烈,破坏植被 C. 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 岩石硬度较硬,不易侵蚀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丹霞地貌位于中国广东省,该地以流水作用为主,A错误;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因此该地貌不是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B错误;垂直节理发育,因此该地貌坡度较陡,C错误;该地貌是沉积岩形成的,因此可能含有化石,D正确。 【10题详解】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是描述当地植被覆盖的情况,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之所以露出“腰身”,与山体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被难以生长有关。C选项正确。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图中A层大气的根本热源来自 A. 太阳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 D. 云层反射 12. 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A.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 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 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示的大气垂直分层,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A层对流层。该层大气的根本热源来自于太阳辐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本题A正确。 【12题详解】 B层是平流层,臭氧含量大,吸收紫外线增温,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的对流运动弱,以水平运动为主;而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的大气层是C层电离层,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018年11月14日早晨,江苏多地遭到浓雾锁城,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部分高速封闭。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受浓雾影响 A. 白天①增强 B. 白天②增加 C. 夜晚④增强 D. 昼夜温差减小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④为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②为地面辐射。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14题详解】 受浓雾影响,大气上界的①太阳辐射不会变化,大气对①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④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因此地面辐射②减小;夜晚大气逆辐射③增强,从而昼夜温差减小。D选项正确。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述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可能就在重庆市渝中区佛图关。佛图关地势高险,两侧环水,三面绝崖,明代建有夜雨寺,相传佛图关上曾有块状如石笋的“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湿润流水。“佛图夜雨”曾是巴渝十二景之一。 读“佛图夜雨画”,回答下面小题。 15. 下列描述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现象产生原因相关的有 ①秋季昼夜温差大②佛图关水汽充足 ③佛图关有夜雨石④夜间盛行上升气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是 A. B. C. D.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巴山夜雨涨秋池”主要与水汽含量、大气运动等有关。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因为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温度较低在空气中丰富的水汽岩石表面冷凝形成的。①②④正确,③错误。B选项正确。 【16题详解】 “巴山夜雨涨秋池”主要是夜晚形成山风,谷底气流被沿坡面下沉的气流推挤上升形成的对流雨,B选项图示符合题意。 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图中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8. 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 A. 上海 B. 青岛 C. 北京 D. 东京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上海地区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垂直等压线由高气压1024hpa指向低气压1022hpa,在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后与等压斜交。形成西南风,B选项正确。 【18题详解】 等压线图中,风力最大的应该是等压线最密集的地区,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结合图示可知应该是北京地区,C选项正确。 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关于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代表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 B. 乙代表岩石圈,主要构成是岩石 C. 丙代表生物圈,主要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D. 丁代表水圈,主要水体是海洋水 20. 水循环 A. 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B. 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D. 为人类提供了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有蒸腾作用的是生物圈,符合的是乙;丙处有径流可以判断为岩石圈;丙处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或海洋,丁为水圈;乙、丙、丁都可以蒸发形成水汽到大气圈,甲为大气圈,但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不是氧气。正确的是D。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为人类提供水资源;使地表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而水循环不能为人类提供能源来源,符合题意的是A。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有 A. 下渗减弱 B. 蒸腾增强 C. 地表径流增强 D. 地下径流减弱 22.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A. 消除城市环境污染 B. 减弱城市防洪能力 C. 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D.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会减小,地下径流会增强,植物蒸腾作用会有所增强。B正确。 【22题详解】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使得城市地面成为“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它无法消除城市环境污染,对城市防洪能力没有多大影响,更不能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却能减轻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 下图为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蒸腾量增加 B. 降水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4.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Ⅰ、Ⅲ、Ⅱ D. Ⅲ、Ⅱ、Ⅰ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故选C项。 【24题详解】 该流域的三个阶段中,植被逐渐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逐渐下降,在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中,洪水汇集的时间逐渐缩短,故阶段Ⅰ对应曲线③,阶段Ⅱ对应曲线②,阶段Ⅲ对应曲线①。D选项正确。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滑坡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下图为某地9月13日形成的堰塞湖,其物质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地震 B. 滑坡 C. 火山喷发 D. 洪涝灾害 26. 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 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 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 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 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结合图中堵截物的位置和左侧等高线的变化可知山体滑坡形成堰塞体拦截了河流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B正确。 【26题详解】 堰塞湖对上游地区的村庄影响较小,A错误;形成堰塞湖的堰塞体松散,极易再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不合理,B错误;防御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监测,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减轻生命财产损失,C正确;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造成下游地区水量猛增,出现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C。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据图可知 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 夏季生成个数最多,登陆个数最少 C. 我国陆地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 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28. 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答案】27. D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据图可知夏秋是台风形成的主要时节,春季和冬季也会有少量台风形成,A错误;夏季时生成个数最多,登陆个数也最多,B错误;台风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且登陆台风只在夏秋季节多,C错误;夏秋季节是我国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最多的时段,因此夏秋季节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D正确。 【28题详解】 台风灾害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为预防台风灾害,应加强监测和预报,沿海渔船需及时回港避风;低洼地区容易积水,应及时转移该地区居民;此时段飞机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出行建议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出现霜冻的可能性较小。③⑤错误,①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NS) D. 数字地球 3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9. C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北斗卫星属于定位系统,因此属于GPS。C选项正确。 【30题详解】 GPS系统能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所以可以应用于交通、搜索、调度指挥和导弹发射等领域,提供灾区的影和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则需要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因此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故选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星云和恒星。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星云,恒星质量大,恒星和星云的物质总量约占宇宙中的90%。宇宙中其他天体大多围绕其旋转,该说法正确。 3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活动。 【答案】错误 【解析】 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33.太阳活动强烈时,会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无线电短波通讯不是“磁暴”现象产生的。此说法错误。 34.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决定了地球上有适合生命物质存在的液态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产生了适宜的引力,形成大气层,而不是决定液态水的存在,故本题叙述错误。 考点:考查地球的特殊性。 35.云雨等天气变化多发生在对流层中。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此说法正确。 36.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答案】错误 【解析】 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大气垂直运动与热力、重力有直接关系,与气压无关,垂直方向上永远是越靠近地面气压越大的(气压的产生实际上大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与水越深水压越大同一个原理);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大小,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7.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发生在白天,大气逆辐射出现在夜晚。 【答案】错误 【解析】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 38.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向的影响因素。近地面空气由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39.水圈是由地球各种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正确 【解析】 水圈是由地球各种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土壤水等水体。这些水体不是孤立的,是连续的。但存在形式是不规则的。 40.我国的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 【答案】错误 【解析】 考查水循环类型。 我国的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故错误。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5大题,共5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2018年7月,意大利科学家在火星南极冰盖下发现一个宽约20千米的液态水湖泊。这是一项“重大科学发现”。 材料二图为太阳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材料三下表为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 (1)图中表示火星轨道位置的是 ,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近,其公转的周期越 (填“长”或“短”)。 (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 、 。 (3)你认为火星上会有生命存在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丁 短 (2)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3)可能有生命存在 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火星上有液态水说明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不会有生命存在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不具备发育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解析】 【详解】(1)根据太阳系八大星系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列顺序可知,丁为火星所在的轨道。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近,万有引力越大,公转速度越快,公转轨道越短,公转的周期越短。 (2)根据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可知,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自转周期和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3)结合地球上演化出生命的条件来分析,火星不具体地球出现生命的自身条件。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比地球距太阳更远,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表格中数据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万有引力较小,可吸引的大气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没有大气就无法满足生命的演化与生存。因此火星不具体发育生命的条件。 42.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宿迁市某中学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 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中甲)。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_____(左或右)偏,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 ____(填字母)。 (2)乙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 。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 。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_________(城市或农村)。 【答案】 (1). 左 (2). B (3). B (4). A (5). ①③④② (6). 城市 【解析】 【详解】(1)实验通过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进而形成热力环流。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空气受热,气压降低,而冰块附近的空气气温低,气压高。大气从冰块向电炉运动,因此纸片N应该向左运动,而上空下垂纸片M向右运动。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近地面的高压,等压线应凸向高空,B正确。 (2)乙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近地面的高压B地,气温最高的近地面大气上升地区,此地形成低压,等压线凸向近地面,为近地面的A地。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在垂直方向形成近地面和高空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又会出现水平气压梯度力,进而导致大气发生水平运动,形成风。从而构成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①③④②才是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 (4)城市热力环流中,城市气温较高,气流以上升为主;农村绿地较大,气温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因此城市对应图甲中电炉,农村对应冰块。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2月4日21时56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北纬24.2度,东经121.72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186次。图17此次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1)据统计,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图中岩石圈是指 (填序号)的全部和▲(填序号)的顶部。 (2)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主要原因是 。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 (4)地震发生时,作为普通民众应如何防灾减灾? 【答案】(1)① ② (2)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活跃或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地震波 (4)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准备防灾减灾应急包;掌握防灾减灾方法和技巧,如:不要慌乱,注意观察情况;尽可能关闭电源、煤气等;强震时就近躲避在坚固物体下或靠近墙角,注意保护好头部;就近选择躲避在卫生间等较小空间等。 【解析】 【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岩石圈是指地壳和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的一部分,也就是①全部和②的顶部。 (2)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3)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主要是通过对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变化进行研究的。 (4)地震发生时,作为普通民众主要从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准备防灾减灾应急包;掌握防灾减灾方法和技巧;当地震发生时主要是心理上不能慌乱;需要避免出现次生灾害的发生;选择恰当方法保护自身生命健康等。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灌溉系统,主要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适用于山麓、冲积扇边缘地带,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材料二 下左图为我国行政区轮廓图;右图为坎儿井剖面示意图。 (1)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左图中 (选填甲乙丙丁)省区,该地区的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类属于 。 (2)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于 ,之所以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是因为该类水循环中 (环节)导致水资源损耗较大。 (3)坎儿井所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主要原因是 ,除了坎儿井外,当地农民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答案】(1)乙 陆上内循环 (2)冰雪融水 蒸发 (3)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等 选择耐旱的农作物、提高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管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解析】 【详解】(1)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的特色水资源利用工程。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少,河流多为内流河,该地区的水循环为陆地内循环为主。 (2)坎儿井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该地区光照强烈,植被稀少,蒸发旺盛,为减少水资源的蒸发损失,坎儿井主要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3)坎儿井所在地区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方面,该地区深局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地表水资源短缺。人为原因方面,主要是该地区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由于该地区水源较少,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则主要从节流方面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需求大,可以选择耐旱的农作物、提高灌溉技术,如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等,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等。 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太阳能发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了解太阳辐射分布状况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材料三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图。 (1)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其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 。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 递减。 (3)由材料三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总量丰富省区有____________ 。甲地太阳能贫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 【答案】 (1). 清洁;可再生;廉价;分布广等 (2). 低纬 (3). 高纬 (4).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5). 盆地地形,阴雨天气多,云雾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解析】 【详解】(1)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其优点有清洁、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球各地具有分布。 (2)结合材料二可知太阳辐射受地球纬度分布影响,大致从低纬向高纬呈递减的趋势。 (3)材料三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丰富的省区有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甲地太阳能贫乏主要是因为位于四川盆地,该地多阴雨天气,云雾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