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ww.ks5u.com 合肥一六八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个体水平以上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 B.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不包括生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 C. 原子和分子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各层次间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的, A错误;‎ B、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包括生态系统层次,而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B错误;‎ C、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细胞,C错误;‎ D、生命系统各层次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 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 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 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但是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A错误;‎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B正确;‎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正确;‎ D、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D正确。‎ 故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B.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C. DNA 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 A 与 T 通过两个氢键相连 D.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B、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B正确;‎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 D、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B. 施莱登和施旺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老细胞分裂的结果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认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 ‎【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正确;‎ B、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是并没有说明是分裂产生的,B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认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 D、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D正确。‎ 故选B。‎ ‎5.以下计算正确有 ‎①如果放大 100 倍时最多可看到 40 个非线性排列的完整的细胞,放大 200 倍时,最多可看 到 10 个完整的细胞 ‎②一个由 4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羧基数量最少是 1 个 ‎③通常情况下,分子式 C63H103O45N17S2 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肽键 16 个 ‎④n 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 DNA 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 种 A. 4 项 B. 3 项 C. 2 项 D. 1 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者宽度;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最多可达4n种;根据分子式C63H103O45N17S2中的N原子数目,可知该多肽链中最多含17个氨基酸。‎ ‎【详解】①如果放大100 倍时最多可看到 40 个非线性排列的完整的细胞,则放大200倍时,最多可看到40÷2÷2=10 个完整的细胞,①正确;‎ ‎②一个由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至少含有1个羧基,②正确;‎ ‎③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 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17个氨基酸,因此最多含有肽键16个,③正确;‎ ‎④n对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种,④错误。‎ 故选B。‎ ‎6. 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此“毒性肽”中含肽键的个数为 A. 18 B. 19 C. 9 D. 10‎ ‎【答案】C ‎【解析】‎ 组成该多肽的四种氨基酸均只含有一个氮原子,根据多肽中含有10个N原子,可判断该多肽为10肽,含有9个肽键,选C。‎ ‎7.下列关于蛋白质及其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也可作为能源物质 B. 蛋白质中含有的元素属于大量元素,不含有微量元素 C. 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甲、乙、丙,则它们能形成三肽的种类最多有 27 种 D.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 R 基的不同引起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作为能源物质,A正确;‎ B、血红蛋白中含有的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B错误;‎ C、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甲、乙、丙,则它们能形成三肽的种类最多有3×3×3= 27 种,C正确;‎ D、不同的氨基酸差异体现在R基上,因此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 R 基的不同引起的,D正确。‎ 故选B。‎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D.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脂肪是储能物质,核酸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了遗传信息,A正确;‎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正确;‎ C、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C正确;‎ D ‎、含有2个或2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能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因此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9.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水稻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 4 种、4 种 B. 4 种、8 种 C. 5 种、8 种 D. 8 种、8 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水稻为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DNA,其含氮碱基包括A、T、G、C四种,基本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故选A。‎ ‎10.如图表示SARS病毒(一种RNA病毒)中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大分子B的空间结构由呈双螺 旋结构的双链组成 B. a与a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b与b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C. b的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a的种类约有20种 D. 大分子B彻底水解为b,一分子b是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因此图中小分子a是氨基酸,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大分子A是蛋白质,大分子B是RNA。‎ ‎【详解】A、图中大分子B是RNA,RNA由1条链(核糖核苷酸链)组成,A错误;‎ B、题图中的a是氨基酸,氨基酸和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NH-CO-)相连接,B错误;‎ C、RNA的基本单位为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C正确;‎ D、大分子B为RNA,其初步水解为b,一分子b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D错误。‎ 故选C。‎ ‎11.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五十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五十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B.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 C.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D. 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原子数:由m个氨基酸,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n个—COOH,至少含有n个—NH2,肽键m-n个,O原子m+n个。‎ ‎2、分子质量: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a-18(m-n)‎ ‎3、基因控制:基因中的6核苷酸→信使RNA中的3核苷酸→蛋白质中1氨基酸 ‎【详解】A、该五十肽水解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比原五十肽增加了8个氨基和8个羧基,即增加了8个氧原子,A错误;‎ B、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形成3个肽键,B正确;‎ C、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则除了丙氨酸外的另一种氨基酸可有五种不同排列方式,因此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 D、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的末端各有一个羧基,若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D正确。‎ 故选A。‎ ‎【点睛】理解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并能进行蛋白质的相关计算是关键。‎ ‎1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 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C. 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D. 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的视野要暗一些,看到的细胞要多一些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A、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即先用低倍镜找到物体并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才能转换到高倍镜,A错误;‎ B、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若髙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应也应该是逆时针的,B错误;‎ C、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则细胞实际上在右上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C正确;‎ D、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的视野要暗一些,看到的细胞要少一些,D错误。‎ 故选C。‎ ‎13.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 A. 调节渗透压 B. 组成体内化合物 C. 维持正常pH D. 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 而使细胞液中的溶液浓度大于外界土壤中溶液的浓度,才使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液泡内Na+参与调节其内部的渗透压,故选A。‎ ‎1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与细胞新陈代谢及抗性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的水自由水的含量大于结合水的含量 B. 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结合水的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 C. 人的红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1.5%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内的结合水的量不变 D. 细胞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细胞的抗寒性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详解】细胞内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的含量远多于结合水,A正确;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的含量,以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B错误;人的红细胞的等渗溶液是0.9%氯化钠溶液,因此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1.5%氯化钠溶液(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内的的自由水含量会减少,而结合水的量不变,C正确;细胞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说明结合水的比例增加,则细胞的抗寒性增强,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明确自由水的比例与代谢有关,而结合水的比例与抗逆性有关。‎ ‎1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元素(或化合物)‎ 相关叙述 A O 脂质分子中氧含量远远多于糖类 B C 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C 淀粉 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D 磷脂 只要是细胞就一定含有磷脂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C、H、O、N、P、S、K、Ca、Mg)和微量元素(Fe、Mn、B、Zn、Mo、Cu),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的氧含量低于糖类,A错误;‎ B、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B正确;‎ C、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正确;‎ D、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而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因此只要是细胞就一定含有磷脂,D正确。‎ 故选A。‎ ‎16.关于下列四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的基本单位 B. 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有所不同 C. 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一定有6种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氨基酸,乙图是水分散失的过程,丙图是核苷酸的结构,丁图是二糖的分子式,据此分析。‎ ‎【详解】A. 甲图表示氨基酸,丙图是核苷酸的结构,甲图和丙图分别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和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基本单位,A错误;‎ B. 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在烘烤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正确;‎ C. 若a代表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由其构成的核酸是DNA,其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合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C错误;‎ D. 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不可能是蔗糖,D错误。‎ ‎17.如图为核苷酸链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B. a 可以表示一个核苷酸,b 不是一个核苷酸 C. 若该图为脱氧核苷酸链,则缺少的碱基是 T D. 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有 1 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片段是核苷酸链结构,其中①是核苷酸中连接磷酸和五碳糖之间的化学键,②是核苷酸中连接五碳糖和碱基之间的化学键,③是连接不同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a是由磷酸、五碳糖、碱基组成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详解】A、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一个核苷酸,而b的三个成分不属于同一个核苷酸,B正确;‎ C、脱氧核糖核酸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因此如果该图为脱氧核苷酸链,则缺少的碱基是T,C正确;‎ D、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有 1 个或2个,D错误。‎ 故选D。‎ ‎18.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下面图 A 中Ⅰ、 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现取成熟到第 x 天和第 y 天的等量香蕉果肉进行研磨,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中制成两种提取液,然后在 a、b 试管 中各加 5mL 第 x 天的提取液,在 c、d 试管中各加 5mL 第 y 天的提取液(图 B)。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在 a、c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摇匀后,可观察到两管均呈蓝色,但 c 管颜色较浅 B. 在 b、d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后,可观察到两管均呈砖红色,d 管颜色较深 C. 图 A 中表示淀粉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Ⅰ,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Ⅱ D. 图 A 中Ⅰ、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以香蕉成熟过程中糖类的变化考查糖的分类和作用及糖类的检测方法,分析图A曲线可知,Ⅰ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分析题图B可知,a、c是检测淀粉的含量,b、d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 ‎【详解】A、与a管相比c管内的淀粉含量下降,所以加入等量碘液后,两管均呈蓝色,但是c管颜色较浅,A正确;‎ B、b、d试管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分析图A曲线已知,Ⅰ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Ⅱ是还原糖的变化,C正确;‎ D、图A中Ⅰ、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淀粉和还原糖,它们都是由C、H、O组成的,D正确。‎ 故选。‎ ‎19.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或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都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B. 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储存能量;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D. 加热后的豆浆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仍会出现紫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斐林试剂只能用来鉴定还原糖,而二糖中的蔗糖和多糖都不属于还原糖,A错误;‎ B、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错误;‎ C、脂质中的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C错误;‎ D、加热后的豆浆中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但是肽键没有被破坏,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仍会出现紫色,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材料 B. 红色的西瓜汁含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使用体积分数是50%的酒精溶液有利于染色 D. 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染色剂中的吡罗红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观察 DNA 和 RNA ‎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还原糖和脂肪的鉴定等知识,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可以作为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A正确;‎ B、还原糖鉴定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西瓜汁的红色会对鉴定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B错误;‎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体积分数是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C错误;‎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1.(1)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 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 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 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上图可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如图三种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找出实验步骤中的 2 处错误并更正;写出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 ‎②实验步骤:‎ a.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 l、5、9 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 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b.取 3 支试管,编号 l、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 1、5、9 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c.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和 B(按比例配置)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在沸 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第一处错误更正:_____;‎ 第二处错误更正:_____。‎ ‎③ 实验结果:_____。‎ ‎【答案】 (1). 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2). 糖类可转变成蛋白质 (3). 下降、下降、下降 (4). 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5). 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6). 直接观察颜色变化 (7). 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 ‎【详解】(1)①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 ‎② 据图分析已知,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 ‎③由于培养条件是无光,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自身所含有的有机物会因为呼吸消耗而逐渐下降,因此三种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都是下降。‎ ‎(2)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可利用颜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 ‎②实验步骤存在两个错误: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均匀,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直接观察即可。‎ ‎③根据曲线可知,萌发9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多,颜色最深,其次5天,而萌发1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少,颜色最浅。‎ ‎【点睛】本题从曲线图分析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理解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对蛋白质鉴定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22.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 为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_____、_____,而乙有;甲只有_____,而乙 还有其他细胞器。‎ ‎(3)乙图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判断该生物_____。‎ A.一定是自养生物 B.鞭毛的基部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 C.一定不是原核细胞 D.有细胞壁是植物 ‎(4)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 ‎【答案】 (1). 甲 (2). 乙 (3).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 核膜 (5). 染色体 (6). 核糖体 (7). BC (8).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质粒和鞭毛,属于原核细胞(细菌);乙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众多的细胞器,属于真核细胞(变形虫)。‎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无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乙有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差异是原核细胞(甲)无核膜、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而真核细胞还有其他细胞器。‎ ‎(3)A、乙是变形虫,是异养型生物,A错误; B、变形虫的伪足和鞭毛是运动的器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 C、乙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一定不是原核细胞,C正确;‎ D、乙是变形虫,没有细胞壁,属于原生动物,D错误。‎ 故选BC。‎ ‎(4)甲、乙两细胞分别表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能够根据成形细胞核的有无判断两种细胞的种类,并能够根据一些特殊细胞结构确定细胞的名称。‎ ‎2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 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1、C2 代表 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a 是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 A 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若物质 A 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 多而且比重小,则 A 是___________。 (2)叶绿素与 A 相比,特有的元素是_____。‎ ‎(3)物质 B 在生物体内有多种功能,是因为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相同数 目的 b 构成物质 B 具有不同的功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4)除了物质 d,还有_____、_____等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 (1). 葡萄糖 (2). 糖原 (3). 脂肪 (4). N、Mg (5). 多样性 (6).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7). 胆固醇 (8). 维生素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应该是淀粉,则a是葡萄糖;B和C1组成了染色体,且B的组成元素是C、H、O、N,则B是蛋白质,b是氨基酸;C1的组成元素是C、H、O、N、P,则C1是DNA;而C2的组成元素与C1相同,且构成了核糖体,则C2是rRNA,c是核苷酸;d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为雄性激素。‎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葡萄糖,A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糖类是糖原。若物质 A 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且为储能物质,则为脂肪。‎ ‎(2)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而A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因此叶绿素与 A ‎ 相比,特有的元素是N、Mg。‎ ‎(3)物质B是蛋白质,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b是氨基酸,相同数目的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 ‎(4)d是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维生素D和胆固醇也属于固醇。‎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功能,能够从功能出发判断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种类,进而判断各种的基本单位的种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