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8届一轮复习附加题训练(江苏)(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2018届一轮复习附加题训练(江苏)(三)

‎2018届一轮复习 附加题 训练(江苏)‎ ‎ ‎ 材料分析 材料概括分析题(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尽管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已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但不少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节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北京、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生产总值的5%。这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也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文化自身也在改变。享誉上海世博会的动感名画《清明上河图》,颠覆了文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认识,文化已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悄然而生。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出。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有力。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还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26.从材料看,文化产业一般具有怎样的特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能耗少,产出高。‎ ‎27.我国现阶段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化产业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②文化产业出现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③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使文化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28.结合材料,说说今后应当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②促进地区间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③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解决资源浪费等问题(或:消除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或:推动文化产业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④加快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材料分析概括题(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9~31题。‎ 毕竟是宋人 李 欣 宋人最卓绝的,是品位与识见。中国传统审美,有一点特殊,绝异于西洋,也绝异于时见。诗文书画乃至琴艺,或言志,或求韵,旨趣都在知性层之上。相当于知性层的审美即是才华与技巧,贬抑才气、技巧,就成了传统老观念。因此,知性层,而不是感性层,是汉文明传统审美起平线,停滞于此,就判成低。至于感性层的声色媚好、绮语、激情,更无论了。‎ 宋代皇室也能超脱于感官的愉悦,乃至知性的眩惑。宋徽宗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嫌定窑的瓷器色泽亮白,锋芒耀目,弃置不用。他青睐的是汝瓷,有较为含蓄的天青色,或是更为沉着高贵的粉青。仅此一点,让迷恋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的清廷何以堪。‎ 宋人的表达真好,无须动用更多字、更多词,甚至无须表达,已经懂得。懂得,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氤氲,就像鱼相忘于江湖。‎ 宋人卓识不源于身份,源于文化。深厚的文化教养让他们意识到感官甚至知性的魅力与心灵中的超越倾向相冲突;而韵味、德行之所以总是让他们魂梦以之,因为后者所根柢的超越禀赋,是人性中最高贵的品性。宋人识见,与其说是一种禀好,毋宁说是一种尊严。‎ 宋人如果活在当下,或许会孤独。活在典册之中则不然,德不孤,必有邻。宋代,在文化识见上最中国。温宋代之故,或可知当下之新。‎ ‎29.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审美可以分为哪三个层面?试加以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性层面;知性层面;品位和识见层面。‎ ‎30.为何作者认为宋人的“懂得”就像“鱼相忘于江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鱼”比喻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宋人,“江湖”比喻宋代的文化氤氲,两者相互融合,使宋人感觉到了一种会心的快乐。‎ ‎31.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下文化停滞于感性层面和知性层面,宋代在品位和识见层面的审美具有超越性;借鉴宋代的审美经验,可以给当代审美带来新的风尚。‎ 材料分析概括题(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2~34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广和普及西方现代礼仪越来越成为一门必修课。西方礼仪强调个性、崇尚自由,简单务实、易于传播,讲究平等、自由开放。中国礼仪则重视血缘和亲情,有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礼尚往来等几个特点。遵守现代礼仪也是一种文化的沟通和对话,可以加强不同国度人们彼此的认同感。在发扬光大我们自己民族优秀礼仪的同时,必须要推广西方一些好的礼仪,尤其是像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公务活动礼仪等等。中国古代礼仪,有的方面规定很详细,有的则很简单,而在目前这个社会里,有些新出现的事物、职业,无法使用过去的礼仪。因此,现代国际交往需要我们学习西方礼仪,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节奏。‎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素质有多高,其实很大的程度是在说他的礼仪很好。男性有绅士风度,女性有淑女风范。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让自己成为一位温雅而有魅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修养境界。 “彬彬有礼”绝不是特权阶层、时代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有权拥有也能够拥有。如果你买不起“香奈儿”,一朵花、一抹笑容,也是最好的装饰。一个国家人人珍视礼仪就会不断地走向上层,成为文明之邦。‎ 有的人传播中国文化高高在上,自己觉得中国文化优越,比国外的文化强,这样的心态就让外国人很反感。有人看外国人的脸色传播中国文化,外国人喜欢什么就传播什么,甚至传播中国文化中的糟粕。要想真正让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就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一种持之以恒的准备,以身作则,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32. 请概括上文中东西方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都能提升人的素养,让人达到温雅而有魅力的境界;有助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进行文化的沟通和对话;有助于加强不同国度人们彼此的认同感。‎ ‎33. 从文中看,中国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时存在哪些问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西方优秀的礼仪认识不到位;对中国传统的礼仪盲目自大;对中国自身的传统礼仪自信不足。‎ ‎34. 结合材料,你认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要做哪些工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发扬光大我国传统的优秀礼仪(文化)。②积极吸纳西方现代先进或文明礼仪。③从自己做起,人人珍视礼仪,建设文明之邦。④以平和的心态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⑤融合中西方文化,生成中国特色文化。⑥大力发展和扶持文化产业。⑦努力进行文化改革和创新活动。‎ 材料分析概括题(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5~37题。‎ 警惕科学僭越的“时代病”(节选)‎ 鲁迅早年对现代“文明病”有所感悟,对科技发展与人性关系有所思索。他提出一个观点:科学的发展必须“致人性以全”,为了人性的健全。他反对因过分崇奉科学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的解放与重建。鲁迅提醒人们:“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 ‎,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趋于无有矣。”‎ 鲁迅这样提出问题,是看到了十九世纪后叶西方社会的教训。那时欧洲科技发展已经显出对科学与物质文明崇奉逾度的弊果,“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已停,于是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鲁迅认为这是一种“通蔽”,是“新疫”,一经出现,就不容易控制的,这也就是“时代病”,或文明病。事实上,鲁迅的担忧已为被近百年来世界科技发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所证实了。‎ 但鲁迅又不是抵御物质文明的清教主义者,他用的是“二律背反的思维方式”。他承认西方的科学和物质文明毕竟有代表社会进步的一面,或者说这是一种趋势。鲁迅认为中国要冲破传统,另辟蹊径,向西方学习科学和物质文明,不过也应该注意吸取西方的教训,不能以为“科学万能”,还应警惕从西方可能传过来的“新疫”。鲁迅显然意识到如果放任科学僭越自身界限,科学就会“异化”,就会抑制和消解人所当有的自由意志,毁坏人伦道德的底线。鲁迅说到了科学的偏至带来的后果问题,认为物质的、科学的无序发展足以引起人的欲望的加速度的发展,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必将泛滥,这将是人类的灾难。‎ ‎35.请解释“二律背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承认科学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性、趋势性。②强调人性的健全。③指出唯科学是尊使科学僭越妨碍人性的健全。‎ ‎36.鲁迅所说的“通蔽”“新疫”是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科学无序:对科学与物质文明崇奉过度,使物质、科学无序发展。②人性异化:毁坏人伦道德底线,物欲膨胀,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③社会病态:导致诚信缺失,犯罪丛生,社会病态。‎ ‎37.如何消除科学僭越自身界限带来的影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崇奉科学而不唯科学是尊。②科学的发展必须牢记为了人性的健全的宗旨,以人为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