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本高考历史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一轮提高题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32讲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技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单项肯定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1.题型特点:单项肯定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简单且使用最多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学生按照题意,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它的四个选项同属于一个历史范畴或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解题方法:单项肯定选择题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单选形式,可根据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直接选择法、排除法、综合分析法等。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方法。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A项认识错误。文学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但不能作为证明某一结论的确切证据,故B项认识比较合理。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出现于唐代并不能说明茶起源于唐代,故C项表述错误。神话传说更不能作为确定历史结论的证据,故D项明显错误。 [答案] B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 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思想的状况,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 [答案] A 跟 踪 体 验 1.(2013·四川文综·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A、B、C、D四项的字体分别为行书、隶书、小篆和草书。故本题应选D项。 2.(2013·江苏历史·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楷体汉字直接演化于隶书,飞舞飘逸的是行草而非规范工整的楷书,甲骨文如今大多已可识读,用排除法可知A、B、C三项不正确。 3.(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考查基础知识和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清代小说兴盛的背景。依据基础知识可直接作答。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无关,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材料体现了爱好小说者甚众,与“价值观”的整合无关)。 4.(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的产生。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排除A、C两项;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即歪曲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项。 5.(2012·安徽文综·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按照中国古代书法常识,A项为隶书;B项为楷书;D项为草书。只有C项是行书。 6.(2012·全国大纲卷文综·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7.(2012·江苏历史·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能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8.(2012·全国文综·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故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