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 【详解】A.细胞的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A项错误; B.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B项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项正确; D.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基础,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D项错误。故选C。 2.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生命的奥秘。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与主要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依据大量的事例得出进化论——不完全归纳法 B. 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的建立——实验法 C. 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首先发现活细胞——观察法 D.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天鹅都是白的,人们便得出结论:“天鹅都是白的”——完全归纳法 【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归纳法等。 【详解】A、达尔文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分析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进化论,A正确; B、19世纪,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了条件反射的形成,利用的是实验法,B正确; C、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首先发现活细胞利用了观察法,C正确; D、由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天鹅都是白的得到天鹅都是白的这一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法,D错误。故选D。 3.截止到2018年11月HPV四价疫苗已经相继在11个省上市,深受人们的重视。关于HPV病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HPV病毒 B. 该病毒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 病毒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命系统 D. 该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答案】D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详解】A、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小,无法观察到HPV病毒,A错误; B、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B错误; 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系统是单细胞生物,C错误; D、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正确。故选D。 4.如图所示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的几个视野,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乙视野最暗,甲视野最亮 B. 乙可用粗准焦螺旋 C. 移动玻片才能观察到视野丙 D. 观察顺序是甲→丁→丙→乙 【答案】B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暗;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视野越亮。 【详解】分析图解可知,甲的放大倍数最小,乙的放大倍数最大,因此乙视野最暗,甲视野最亮,A正确;乙的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该视野是在高倍镜下观察的,在高倍镜使用时不能用粗准焦螺旋,B错误;在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需要移动装片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C正确;在显微镜使用时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因此根据细胞的放大倍数可以确定,观察顺序是甲→丁→丙→乙,D正确。 【点睛】关键:显微镜在放大倍数越大的视野中,光线通过越少,视野越暗。 5.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 ) A. 蓝藻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发菜、颤藻、念珠藻、小球藻等都属于蓝藻 C. 蓝藻细胞没有核糖体,水稻叶肉细胞有核糖体 D. 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A、蓝藻细胞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常见的蓝藻有发菜、颤藻、念珠藻、篮球藻等,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核糖体,水稻为真核生物,其叶肉细胞中有核糖体,C错误; D、以上两种细胞一个是原核细胞,一个是真核细胞,二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D。 6.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 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否则,蛙心则不能维持收缩,说明钙盐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C. 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构成细胞的所有化合物中都有C D. 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K 【答案】A 【解析】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否则,蛙心则不能维持收缩,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错误; C、碳是构成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无机物如水中不含C,C错误; D、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D错误。故选A。 7.磁共振技术(MRI)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B.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变的 C. 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 D. 发生病变的器官,新陈代谢速率都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不同,因此形态结构有差异,A正确; B、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功能不同,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B错误; C、组织发生病变,内环境稳态会受影响,进而会影响组织内的生化反应,C正确; D、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变化,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受到影响,D正确;故选B。 8.如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④在生物体内有21种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 C. 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参与脱水缩合 D.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是由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的 【答案】A 【解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结构④表示氨基酸中的R基,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因此R基在生物体内约有21种,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①氨基和③羧基,B错误; C、结构④是R基,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C错误; D、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有的R基上还含有氨基或羧基,D错误。 故选A。 9.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糖是( ) A. 葡萄糖和麦芽糖 B. 乳糖和蔗糖 C. 核糖和脱氧核糖 D. 糖原和葡萄糖 【答案】C 【解析】糖类分为多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详解】A、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A错误; B、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B错误; C、核糖是构成RNA的五碳糖,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单糖,C正确; D、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D错误。故选C。 10. 下列有关细胞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 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 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 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答案】A 【解析】活细胞重量中O占65%、C占18%、H占10%,由此可知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因此A选项正确; DNA和RNA的碱基组成是有区别的,DNA碱基:A腺嘌呤、G鸟嘌呤 、C胞嘧啶 、T胸腺嘧啶;RNA碱基:A腺嘌呤 、G鸟嘌呤、 C胞嘧啶、 U尿嘧啶;因此B选项错误;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中有重要作用,因此C选项错误; 脂质包括脂肪(组成元素C、 H 、O )、磷脂(组成元素C、 H 、O 、N、 P)、固醇(组成元素有C 、H 、O ),所以脂质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而蛋白质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因此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不是N,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用排除法效果好,如用直选法,因为各元素的重量百分比记忆不准确而不好判断。 11.已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则下列关于5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物中含有4个肽键,称为四肽 B. 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于反应物减少了90 C. 产物多肽的分子式为C15H27O6N5,含有5个氨基和5个羧基 D. 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 【答案】D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详解】A、 5个丙氨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4个肽键的化合物称为五肽,A错误; B、形成该产物的过程中脱去了4分子水,产物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反应物减少了18×4=72,B错误; C、丙氨酸的R基中,没有氨基和羧基,因此产物多肽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C错误; D、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中脱去1个氢,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个-OH,二者结合形成水,所以产物水中的H既来自氨基又来自羧基,O只来自羧基,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 脂肪和纤维素都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C. 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详解】A、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形成的,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A错误; B、纤维素是植物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B错误; C、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C正确; 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特定的功能也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 13.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 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 淀粉、半乳糖、糖原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答案】B 【解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详解】A、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胆固醇和脂肪酸无N,A错误; B、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属于糖类,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 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是C、H、O,三者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 D、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其元素组成是C、H、O,N等,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三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单位和元素组成,分析出脂肪酶、性激素、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 检测还原糖、蛋白质使用的试剂相同 C. 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 D. 三种物质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答案】B 【解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中,还原糖和蛋白质可以直接观察颜色变化,脂肪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脂肪颗粒,A正确; B、还原糖需要使用斐林试剂,蛋白质需要使用双缩脲试剂,两者浓度不同,且使用方法不同,B错误; C、还原糖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 D、三个实验出现的颜色反应不同,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D正确。故选B。 15. 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 ①甲流病毒由于无细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乳酸菌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5 ③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④核酸有遗传、变异、催化、调节、供能等作用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甲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但有核酸:RN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共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核酸初步水解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核酸主要有遗传、变化作用,少数RNA起催化作用,没有调节和供能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 点评: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两种核酸,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16.下列有关细胞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B. 脂肪含C、H、O、N、P C.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8种 D. 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 【答案】D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后者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淀粉作为生物大分子,不含N,A错误; B、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 C、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2+2+1+2=7种,C错误; D、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D正确。故选D。 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 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C. 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分泌功能 D.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答案】C 【解析】1、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2、动物细胞和低等的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3、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分泌物的形成无关。 4、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详解】A、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A错误; B、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B错误; C、高尔基体普遍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D错误。故选C。 18.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它们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详解】A、真核细胞中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功能,A正确; B、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相似,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 D、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抓住“骨架”这一关键词,把细胞内微梁(管)系统、生物膜的基本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及生物大分子等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道综合题,意在考查教材中小字及难理解的黑体字,避免在此处出现盲区。 19.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量也较多 B. ④是细胞核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 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②与③的膜成分接近 【答案】A 【解析】1、据图分析,①是核糖体,②是内质网,③是核膜,④是染色质,⑤是核仁,⑥是核孔。 2、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核孔数量较多,但④染色质数目不变,A错误; B、分裂间期④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进入分裂期,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所以④是细胞核中或粗或细的长丝,B正确; C、③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正确; D、②内质网与③核膜的膜成分接近,都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A。 20.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 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答案】D 【解析】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所以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B. 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 C. 人成熟红细胞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消耗能量 D. 在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答案】C 【解析】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如在神经细胞电位变化时,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A正确; B、主动运输由于逆浓度梯度运输、胞吞和胞吐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所以均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人成熟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在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D正确。故选C。 22.苋菜无论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这是因为( ) A. 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 B. 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 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D. 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通过性,用清水洗苋菜,清水中不见红色物质,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体现,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出细胞;把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高温使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苋菜的细胞液中红色的色素进入清水,清水变红。 【详解】A、在清水中,至少水分子可以进出细胞,A错误; B、在清水中液泡膜和细胞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色素不能通过生物膜进入水中,清水中不见红色物质,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体现,B错误; C、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必需有酶的催化,另外水立刻变成红色说明色素并没有被分解,C错误; D、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高温使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降低甚至失去,苋菜的细胞液中红色的物质进入清水,清水变红,D正确。故选D。 23.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数字表示相应物质,字母表示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式为b B. 细胞间的识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 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 细胞膜以内的液体均为细胞液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被,由蛋白质和多糖链组成,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b、c是自由扩散,c物质是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进行运输,b物质的运输是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详解】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因为①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因此O2的运输方式为b,A正确; B、①是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B正确; C、温度升高能提高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C正确; D、液泡内的液体才叫细胞液,D错误。故选D。 24.如图为藻类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细胞质流动可以实现物质分配 B. 在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C. 该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可用该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B 【解析】A.细胞质中的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通过细胞质流动可以实现物质分配,A正确;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动是逆时针,实际是也是逆时针,B错误; C.藻类合成有机物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 D.该细胞含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用来观察质壁分离,D正确。故选B。 25.下列生理功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 ) A. 大部分脂溶性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 肾小管重吸收水分 C. 鲨鱼将血液中多余的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答案】C 【解析】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大部分脂溶性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A错误; B、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 C、鲨鱼将血液中多余的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C。 26. 人体内的某种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种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与细胞膜的组成无关 B. 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不是构成核酸的成分 D. 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是糖类或者脂肪。 【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因此组成的元素有C、H、O、N、P,A错误。 B.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元素组成就是C、H、O ,B错误。 C.核酸的成分:C、H、O、N、P,是构成核酸成分,C错误。 D.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各化合物元素组成的知识基础上加以解答。 27.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 B. 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 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 D. 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A 【解析】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由单层膜包被,富含蛋白酶等各种酶,所以能降解LDL,A项正确;胆固醇属于脂质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因此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项错;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胞吞,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线粒体有关,C项错;在LDL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而不是在降解过程中,D项错。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8.如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物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量大于乙元素 B. 在B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C. 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乙元素的需要量相近 D. 若乙元素为N元素,则可作为组成DNA和蛋白质的成分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植物生长所需的甲元素比乙元素少,A是属于缺素状态,乙元素浓度升高,生长速率会增大,B浓度下,植物生长速率较大,此时增加乙元素的浓度,植物生长速率增加量不大,C点由于乙元素浓度过高,抑制植物生长,因此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A、B、C时,其中在A点浓度下施含有乙种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乙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A、通过看图分析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少,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在A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B错误; C、看图可知: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乙元素,C错误; D、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所以若乙元素为N元素,则可作为组成DNA和蛋白质的成分,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机盐对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获取有效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 29.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多少个氧原子( ) A. M-N+Z B. M-N-Z C. M+N-Z D. M+N+Z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信息: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则链状多肽有N-Z个。 【详解】由于链状多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状多肽肽键数=氨基酸数。所以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如肽链全部为链状,则该蛋白质分子含有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M-N;由于N条肽链中有Z条是环状多肽,而每一条环状多肽的肽键比链状肽链多1个,因此肽键数为M-N+Z个。当所有的多肽都是环状时,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最少,一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氧原子为M-N+Z个。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0. 李斯特氏菌是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与人类细胞在结构上相似,所以能够快速的转移 B. 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D. 该菌进入人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作用,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答案】D 【解析】细菌无内质网,InIC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不是分泌蛋白,无需内质网的加工,细菌属于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的结构与人类细胞相差较大;该菌容易转移的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A错误.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Tuba蛋白是细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错误. D、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李斯特氏菌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能量,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部分 31.下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从甲、乙、丙可以看出,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丙图中三种物质的单体都是_______________。甲图中B结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各单体间通过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相连。如果该链表示DNA的一部分结构,则图b表示的核苷酸名称为____________。 (3)丙图所示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它可以参与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构成。 【答案】葡萄糖 R基 核苷酸 ② 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纤维素 【解析】分析图示,图甲含有肽键,为一个环肽。 图乙中含有磷酸、五碳糖和碱基,应为核酸单链片段。 图丙为三种多糖的结构图,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详解】(1)丙图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其单体都是葡萄糖。甲图中的B结构属于氨基酸的R基。 (2)根据分析可知,乙图表示核酸单链片段,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不同核苷酸之间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在一起。如果该链表示DNA的一部分结构,则图b中五碳糖表示脱氧核糖,图b表示的核苷酸名称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3)图丙中淀粉和糖原都是储能物质,而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所以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是纤维素。 【点睛】本题结合多糖结构模式图、核苷酸片段结构图和肽链结构图,考查糖类的种类及功能、核苷酸结构特点、氨基酸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明确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识记核苷酸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图中甲、乙代表构成①的主要化合物,①—④代表细胞中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回答: (1)甲为_____________;乙能与__________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动物细胞内不具有①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①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其上__________有关。细胞内所有的①结构共同构成__________系统。 (3)若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内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则在②和④中检测出放射性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 【答案】磷脂 双缩脲试剂 核糖体、中心体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膜 ④、②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甲为磷脂,乙为蛋白质;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线粒体,④为内质网。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磷脂;乙为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①为生物膜,动物细胞内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中心体。①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内所有的①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若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内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则在②和④中检测出放射性的先后顺序是④内质网、②高尔基体,最终放射性出现在腺泡细胞的分泌物质中。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掌握生物膜的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甲和乙;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3.下图甲表示几种化合物间的关系,乙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将C1、C2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属于C2特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肺炎双球菌与图乙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肺炎双球菌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细胞中的[6]与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的形成有关,若将[9]用胰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处理会获得的长丝状物质是__________。 【答案】核糖、尿嘧啶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13 DNA 【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A是蛋白质,a是氨基酸,C1是DNA,C2是mRNA,c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2、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图,1是细胞膜,2是细胞壁,3是细胞质基质,4是叶绿体,5是高尔基体,6是核仁,7是核液,8是核膜,9是染色质,10是核孔,11是线粒体,12是内质网,13是核糖体,14是液泡。 【详解】(1)C1是DNA,C2是m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与DNA相比,RNA特有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 (2)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图乙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3)图乙细胞中的6为核仁,核仁和某种RNA的合成以及13核糖体的形成有关。9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用胰蛋白酶处理会水解其中的蛋白质,因此获得长丝状物质是DNA。 【点睛】本题结合几种化合物间的关系图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综合考查DNA和RNA的异同、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物质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乙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34.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M、N表示细胞膜的两侧,A、B、D表示细胞膜上的物质,a、b、c、d、e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请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可由______代表(填字母)。 (2)若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运输(不包括胞吞和胞吐)的方式,则方式b可代表的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时,首先需要互相识别,然后才能融合。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 a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其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因此M是细胞膜外侧,N是细胞膜内侧,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e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d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 【详解】(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为主动运输吸收物质的过程,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可由a表示。 (2)a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说明该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可判断为自由扩散;b物质在被转运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说明物质的运输需要载体或既需要载体又同时消耗能量,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3)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时,首先需要互相识别,然后才能融合。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运输方式和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35.下图1表示某同学选择甲、乙、丙和丁四种膜材料自制而成的渗透装置分别进行相应实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的问题: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实验结果可知,该同学要想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应该选用甲、乙、丙和丁四种膜材料中的________________。 (3)图1实验过程中,若半透膜(膜材料)两侧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则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其中S1表示漏斗内溶液浓度,S2表示漏斗外溶液浓度)。 (4)成熟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该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答案】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甲 S1> S2 原生质层 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解析】分析可知,此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漏斗中为糖水,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只有水分子能够通过,才能完成渗透现象,糖水浓度高,应该会发生吸水,液面应上升。 【详解】(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图1是渗透作用装置,漏斗内装的是糖水,烧杯中是水,因此漏斗内部浓度大于漏斗外部浓度,所以水会进入漏斗内部,液面高度上升,致使漏斗内部浓度降低,最终液面高度保持不变,因此图甲中只有甲符合实际情况,乙保持不变,说明没有发生渗透现象,丙液面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糖可以缓慢透过膜材料,此膜材料不是半透膜,丁液面下降,没有发生渗透现象; (3)当半透膜(膜材料)两侧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水分子仍在进出漏斗,进出速率相等,但是漏斗内液面高,压强大,抑制了部分水分子进入漏斗,膜两侧的浓度不相等,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浓度,即S1> S2; (4)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该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点睛】此题考查渗透作用,认真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甲、乙、丙和丁四种膜,哪种可以发生渗透现象,难点在分析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这是宏观实验,需要考虑压强等因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