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1)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为什么我们竭尽一切心智,产品仍然无过于平顶的房屋、所谓现代化的人行道和笔直的街道这些令人压抑的东西,使我们每年都要外出避夏呢?我们在建筑上如此不成功,是由于我们过于讲求实用的缘故,但实用并不是艺术,目前的工业时代使这个情形更趋恶化,尤其是加固混凝土建筑产生之后。这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将会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延续而延续。大部分混凝土建筑甚至于忘记安上一个屋顶,因为屋顶没有用处,他们如是说。一些人声称自己从纽约的摩天大楼看出令人振奋的美。也许确实如此,而我却从未看出点什么来。它们的美是黄金的美: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百万巨款的标志。它们表达了工业时代的精神。‎ 然而,由于我们每天要目睹自己建造的房屋,在里面消磨掉大部分时光,由于糟糕的房屋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自然就有美化这些房屋的要求。房屋对我们城镇面貌的改变是十分微妙的。屋顶并不仅仅是躲避日晒雨淋的屋顶,而且是影响我们对家的认识的东西。房门不仅仅是供走出走进的房门,而且是引导我们进入人们家庭生活、了解其中奥秘的“开门咒”。总之,我们在叩一扇色彩单调的房门和一扇金环朱漆大门时的心境毕竟是不一样的。‎ 问题是怎样让砖块灰浆有一定的寓意,表达一定的美。我们如何赋予它一种精神,让它对我们说话,就像欧洲大教堂被赋予一种精神,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那样。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最好的建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国建筑看来是沿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在发展。它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在许多方面,它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从梅花枝头获得了灵感:首先变换到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换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不仅如此,中国建筑还辅以象征的意象。由于人们对泥土占卜(即抓一把泥土撒于地上,根据所成的形状判断吉凶)的普遍迷信,中国建筑引进了泛神论的因素,迫使人们考虑房子周围的风水。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其最好的体现是私人的住宅与庭院建筑,这种精神不像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那样直指苍天,而是环抱大地,自得其乐。哥特式大教堂暗示着精神与崇高,而中国的庙宇宫殿则暗示着精神的安详与宁静。‎ ‎(节选自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1.下列对“我们在叩一扇色彩单调的房门和一扇金环朱漆大门时的心境毕竟是不一样的”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扇色彩单调的房门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 B.一扇金环朱漆大门有着黄金的美,令人振奋。‎ C.具有一定的寓意、美的建筑影响我们的心灵。‎ D.我们要赋予建筑一种精神,让它对我们说话。‎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部分混凝土建筑甚至于没有屋顶,是由于我们过于讲求实用的缘故。‎ B.因为纽约的摩天大楼是百万巨款的标志,所以表达了工业时代的精神。‎ C.哥特式大教堂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 D.人们考虑房子周围的风水,也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 ‎3.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与西方不同的道路”的具体内涵。‎ 答案:1.C 解析:A项,意思对,但不是这句话的含义;B项,金环朱漆大门并不代表黄金的美;D项,意思对,但不是这句话的含义。‎ ‎2.B 解析:B项,前后无因果关系。‎ ‎3.①中国建筑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②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作“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作“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唯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家讲“拿得起”,道家讲“想得开”,佛家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案:‎ ‎1.B 解析:B项,原文相关信息是“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2.C 解析:C项中“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这属于无中生有。‎ ‎3.儒释道三家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健康心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