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9课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习题课练1
课练3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蕴含的哲理是 (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等知识。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文明开始,砍倒最后一棵树,文明结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启示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④符合题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错误。设问要求的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分析,③是从价值观角度来说的,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 2.习近平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这体现了 ( ) ①整体统率部分,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抓住重点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与矛盾。“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体现了部分影响整体,要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②符合题意。“‘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③符合题意。整体决定部分,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抓住主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④排除。 3.“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某企业过度制造市场“饥饿”,进而提高产品售价,当产品的价格提高到消费者接受不了或不愿接受的时候,消费者就会感到自己被该企业愚弄,甚至还会“憎恨”该企业。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④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过度制造市场‘饥饿’……甚至还会‘憎恨’该企业”体现了②;“饥饿营销”体现了消费者与企业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④正确;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4.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一古语强调的是( )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没有矛盾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是说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志合”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没有矛盾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强调矛盾的斗争性,与题意不符。 5.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到支撑帐篷的竹竿的高度。帐篷的中心支柱伸长时,该支柱附近的篷布才会跟着升高。但如果只有一个支柱,整个帐篷只能撑起支柱中心点周围。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该理论揭示了( ) ①在解决矛盾时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做到统筹兼顾 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联结,要全面分析矛盾 ④无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主次矛盾。帐篷理论强调的是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①不选;抓住帐篷的中心支柱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同时又要照顾到四周的支柱,这是不忽视次要矛盾的体现,②正确,③不选。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说明无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④入选。 6.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总体来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 ) ①坚持了矛盾分析法,坚持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做到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坚持了唯物史观,认识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与发展。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坚持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了矛盾分析法,①符合题意。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应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颠倒了主客观关系,说法错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而不是生产力的状况,④说法错误。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表明(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 C.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具有渐进性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喜怒哀乐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事之道。达到中、和的状态,世界万物就会顺利发展了。材料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要维持在一个平衡体内,双方相互依存,这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A正确;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B错误;C、D与题意无关。 8.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增多,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答案:D 解析: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说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符合题意;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A错误;题目强调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没有涉及主次矛盾的关系,B排除;题目未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排除。 9.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立足于当前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现状,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从吃饱到吃好的需求。可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 ) ①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新阶段的不同矛盾 ②把握农业生产普遍性,创新农业发展规律 ③区分新阶段农业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各自特点 ④认识到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立足于当前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现状,体现了要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新阶段的不同矛盾,区分新阶段农业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各自特点,①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创新农业发展规律”说法错误,②排除;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④错误。 10.2017年4月5日起,福州自贸片区将在全省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此项改革旨在进一步放开“政府之手”,最大程度解决“办证难”问题,打造最优营商软环境,充分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这是因为( )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是因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符合题意;此项改革旨在进一步放开“政府之手”,最大程度解决“办证难”问题,充分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可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③符合题意;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②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错误。 11.心理学上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们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为内向罢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③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相互分离以维持平衡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等知识。内向在某些时间和场合表现为外向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正确。内向性格在特殊场合并不内向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④正确。作为一对矛盾,内向和外向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①表述错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维持双方的平衡,③表述错误。 1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这一改革体现的哲理是( )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量变引起质变,要做好量的积累 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把握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A 解析: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符合题意;B、C与题意无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答案: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每点4分,共12分) 解析:本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在明确教材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机器人和人的关系,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等知识分析说明机器人和人的关系即可。 14.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乡贤”是指那些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尊重的人。乡贤文化,就是围绕乡贤德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乡村治理理念,比如“耕读传家”“经名行修”“勤俭持家久”等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耕时代形成的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的生活习惯被打乱,“耕读传家”的习俗难以传承下去,乡贤文化遭遇传承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要传承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的善言善行像古代乡贤一样垂范乡邻。但当今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新乡贤”又不同于以往的乡贤,应该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 (1)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有识之士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请你为某地弘扬乡贤文化撰写两条公益广告语,要求朗朗上口,主旨明确,每条不超过16个字。(4分) 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古代乡贤和新乡贤的善言善行,对弘扬传统美德都有榜样示范作用。(4分)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有识之士倡导的“新乡贤”具有传统乡贤的共性,对乡邻也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4分)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有识之士认为,“新乡贤”要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把握住了我国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4分) (2)示例:弘扬乡贤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乡贤文化,我们的精神根基。(4分) 解析:第(1)问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推出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答题时将材料和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注意字数要求,所拟公益广告语要朗朗上口,主旨鲜明。 15.文化部、民政部等印发的《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近年来在全国蓬勃开展,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广场舞活动场地和设施结构性欠缺、部分广场舞活动配乐选择低俗化、噪声扰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利于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发展。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关系到广大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下一步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良好做法,大力宣传广场舞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健康、文明、规范、有序参与广场舞活动的良好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加强广场舞活动引导的必要性。(12分) (2)结合材料,为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12分) 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广场舞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配乐选择低俗化、噪声扰民等问题。(6分)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加强广场舞活动的引导,有利于克服广场舞活动中的消极因素,发挥广场舞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2)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与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之间的密切联系。(4分)。②要注重量的积累,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4分)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我们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向全国推广。(4分) 解析: 第(1)问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根据矛盾的含义,分析广场舞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又存在诸多问题,再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角度,分析如何通过加强引导克服广场舞存在的问题。第(2)问考生要把握设问中的“方法论”这一要求。我们可以从坚持联系的观点,注重量的积累,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等角度思考。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