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南涧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刘刚林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做答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对这一战役分析争确的是 A. 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 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 C. 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 D. 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 2.1909年,英国作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出版的著作《巨大的错觉》,在其中写到:即使德国军方可能想和英国分个高下,但“在德国国内也没有哪个重要机构能够避开严重的损失”。要是战争爆发,“整个德国金融界会对德国政府施加影响,以结束对德国外贸毁灭性的局势”。安吉尔认为世界大战能够避免的原因是 A. 德国国内矛盾尖锐,害怕战争 B. 全球化的时代断绝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C. 德国综合国力不如英国,不会发动战争D. 个别历史人物可以阻止战争的爆发 3.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徳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A. 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 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C. 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D. 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4.19世纪末,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 A. 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 B.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C. 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 D. 对土耳其的争夺 5.一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的是 A. 日本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6.一战后签订的,并成为二战后审判德、日法西斯战犯重要法律依据的是 A. 《凡尔赛和约》B. 《洛加诺公约》C. 《非战公约》D. 《国联盟约》 7.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 A. 《四国条约》B. 《五国海军条约》C. 《九国公约》D. 《中导条约》 8.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A. 是惩办战败国的会议 B. 英、法、美三国都参加了会议 C. 是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组成部分 D. 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9.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以使三国共同主宰世界 B. 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 C. 充分利用法美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 D. 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也反对美国介入欧洲 10.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议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进行交往和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社会致国际会议力于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努力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但世界历史上有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德黑兰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依凭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 A. 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B. 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 C. 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 D.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2.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 成立欧共体 13.苏联之所以能在“二战”后与美国抗衡,共同主宰世界,除了实力强大外,国际威望提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而苏联的国际威望之所以在“二战”后大大提高,是因为其 A. 将工作重心从和平建设转向了战争 B. 苏联军民在“二战”中损失巨大 C. 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D. 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14.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B. 苏联的参加 C. 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 D. 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15.以下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 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 惩治法西斯战犯 D. 确立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16.西方国家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 美国的“中立法案” B. 慕尼黑阴谋的策划 C. 奇怪战争 D. 静坐战争 17.1940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炉边谈话”中说道:“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之后美国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国会通过新《中立法》 B.国会通过《租借法》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8.针对20世纪30年代末的某国际事件,有学者评论说,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达成了一致协议。这一事件 A. 指《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 B. 使“纳粹主义”避免了两线作战 C. 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D. 确保“共产主义”国家长期和平 19.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43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蒋介石、宋美龄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会看到 A. 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 斯大林率领苏联代表团参加会议 C. 签署了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文件 D. 杜鲁门总统代表美国签字 20.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 A. 描述的是二战惯用战术阵地战 B.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C. 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 D. 交战一方中有德国军队 21.“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挪威相继为德国控制,1940年六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这个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西班牙 D. 苏联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主要有:①法西斯是世界和平的死敌②绥靖政策姑息养奸,害人害己③局部战争有可能演变为世界大战④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⑤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文明必将打败野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23.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内,有一些典型文章发表,如《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等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这些发表的文章 A. 成功预见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 B. 说明了欧洲国家整体上已落后世界 C. 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 D. 是基于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 24.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 A. 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D. 英、法、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的“维护”措施不包括 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联合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人认为,绥靖没有作用,它是一种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政策。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采取绥靖政策并卓有成效。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错误不在于其动机.而在于他的无知和自负.他未能正确地佑什形势。犯这样的错误的人不止他一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 ——摘编自[美] 小约瑟夫·奈《对绥靖政策的主要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绥靖政策的认识?(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能说明“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这一认识的主要史实。(6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前夕绥靖政策的认识是怎样的?(10分) 27.(3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4分) 材料二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2)材料二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1分)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1分)分别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三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该法案的原因。(3分)这一变化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有何重要意义?(3分)请结合美国在1943年军事上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相关的事实,列举两例。(4分) (4)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7分) 南涧县民族中学期中考答案(文科) 1.D 2.B 3.C 4.B 5.C 6.C 7.B 8.A 9.B 10.B 11.B 12.B 13.D 14.C 15.A 16.B 17.B 18.B 19.C 20.A 21.A 22.B 23.D 24.A 25.C 26. (1)认识: ①绥靖政策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传统外交政策; ②该政策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正确的把握形势。 主要史实: ①一战后,战胜国强迫德国接受《凡尔赛和约》,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国际地位虽有一些改善,但法、英等国以对抗为主的政策促使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高涨; ②20世纪30年代,德国希特勒政府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全面爆发。 (2)认识: 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也使两国自身遭到重大损失。 27.(1)原因:希特勒的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经济恢复的措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纳粹党的欺骗宣传获得民众很大支持。 措施: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 (2)不是“好心肠”,理由: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理由:“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法西斯的侵略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原因: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制定“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严重威胁美英等国的利益。 意义: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史实:瓜岛战役;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4)分析:大国深刻反思战争;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致力于发展经济;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塑造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