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 A.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4.明代李贽认为人的心性、才能各不相同,故为政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而要“顺其性而不拂其能”,“恒顺于民”;使“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实现“‎ 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材料反映李贽( )‎ A.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 B.倡导私欲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C.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 D.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 ‎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6.唐代经济学家陆蛰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 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 明代出现“计日受值” D. 明清实行“田赋征银”‎ ‎7.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时曾说:“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中国人的力量能够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文明世界的‘中央之国’。他们本应在葡萄牙人之前就绕过好望角,在西班牙人之前就发现并征服美洲。”你认为汤因比的推论( )‎ A.不可能变成现实 B.揭示了郑和远航的本质 C.有可能变成现实 D.反映东西方文明本质相同 ‎9.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10.据《申报》载: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80年10月公布招股章程后,不到一个月“聚本银三十万光景”。开平矿务局100两的股票在上海价格竞涨到150两左右。电报局的股票在上海面额100两的股票上升到115两。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 B.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 C.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官府认可 D.新闻报刊可作为史料研究依据 ‎11.1920年,有人撰文批评“增加富力开发实业”等救国主张,认为“中国人民已立在这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后组织经营实业不可”。这表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日益显著 B.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C.无产阶级已成为革命主力军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萧条 ‎12.在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三次驰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但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收到第二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周恩来去重庆;收到第三封电报时,中共决定派毛泽东亲自去重庆。中共态度的变化( )‎ A.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 B.体现国民党方针的变化 C.说明国内和平得到保证 D.反映了抗日局势的变化 ‎13.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4.下表为主要国家人均消费需求情况,该表说明( )‎ 国家 中国 美国 瑞典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时间 ‎1887一1936‎ ‎1889一1948‎ ‎1882一1948‎ ‎1870一1930‎ ‎1851一1931‎ ‎1889一1938‎ 年均增长率 ‎0.92%‎ ‎2.1%‎ ‎2.3%‎ ‎1.3%‎ ‎14%‎ ‎1.5%‎ A. 主要国家工业化同时起步 B.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动力不足 C. 中外经济水平的差距巨大 D.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15. 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 A. 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 B. 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 C. 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 D. 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16.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 A. 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 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C. 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 D. 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 ‎17.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 A. 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C. 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 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18.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 A. 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B. 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C. 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D. 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19.1961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知,该条例的主旨是( )‎ A. 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 B. 调整企业生产秩序 C. 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 D.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20.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了一段500米长的铁路,想试探一下中国人是否能接受现代交通。但京城却谣言四起,疯传铁路会破坏龙脉,惊扰山川神灵,于是步军统领下令将其强行拆除。材料反映了( )‎ A.长期封闭使中国官民愚昧无知 B.中国军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C.中国人封建迷信思想十分严重 D.爱国人士借机收回路矿权益 ‎21.1919年3月至1921年7月,美国学者杜威在中国访问,说道:“(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的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对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 A.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B.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转型未成功 C.中国应重新进行政治革命 D.思想观念变革才能使中国成功转型 ‎22.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23.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干、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问管理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 C.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 D.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24.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 A. 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 B. 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 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 D. 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5.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 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26.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 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 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7.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 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C. 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 D. 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 ‎28.民主使人变成“政治的动物”,典型的例子就是苏格拉底之死。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敬畏一个无罪的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死亡,后人将难辞其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苏格拉底以此迅速进入圣灵的位置”。由此可知,苏格拉底之死( )‎ A.是多数人的暴政造成 B.是公民高素养的特殊体现 C.使人文精神得到传播 D.体现了法律尊严不可亵渎 ‎29.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 A. 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 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30.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 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31.下表为德国、法国、英国成立的工人组织及时间。由表可知( )‎ A.工人运动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B.工人阶级认识到了资产阶级本质 C.全世界的工人已经联合起来 D.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己经爆发出来 ‎32.英国的贵族和乡绅属于既得利益者,成功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志在效仿的人士感到心满意足。但对劳苦者而言,工业革命摧毁了他们的传统世界和生活方式,却没有自动带来可以替代的东西。造成这种不同体验是因为( )‎ A.不同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受益不同 B.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不同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分析问题阶级立场不同 ‎33.新兴市场平均购买力GDP占全球比重由1990年的39.7%上升到2006年的48%。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平均5%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同期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年份为3.9%。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经济衰落 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经济格局逐渐变化 D.新兴市场占主导地位 ‎34.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 )‎ A. 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 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C. 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 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35.有研究表明,工业化前,英国农民是大众的主体,农民的购买力代表着国民的消费水平。1745年英格兰一位富裕的农民被描写为“享有人生一切舒适”,如下表:英国农民一日三餐统计表 郡 早餐 午餐 晚餐 周末 ‎1‎ 汉普郡 牛奶、面包、咸猪肉 面包、奶酪、啤酒、马铃薯、白菜、萝卜 面包、奶酪 增加鲜猪肉 ‎2‎ 北安普顿郡 腌肉、奶酪 面包、啤酒、烤肉、布丁 腌肉、奶酪加少量啤酒 这表明英国( )‎ A. 农业进步促进社会转型 B.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C. 工业化依靠资本的原始积累 D. 圈地运动并未牺牲农民利益 ‎36.1966年,当时被经济学界冷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后为诺贝尔奖得主)在东京作演讲。谈到其自生自发秩序理论时,他激动地说道:“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57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这说明他( )‎ A. 赞赏日本经济奇迹 B. 极力主张自由竞争 C. 错误解读老子思想 D. 要求政府降低税率 ‎37.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 时间 章程(宗旨)‎ ‎1959年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1962年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988年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1年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A. 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B. 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 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D. 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38.1850年雨果在悼念某位作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他”的这部书是( )‎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百年孤独》 D. 《约翰﹒克里斯多夫》‎ ‎39.19‎ 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罢工斗争十分频繁,有的国家甚至演变成武装起义。但英国工人阶级很少有暴力革命的诉求,改良主义、经济主义思想盛行。这主要是因为英国( )‎ A.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B.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 C.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取得成功 D.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0.1859年,达尔文发表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尽管宗教界不断诋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但其学说在西方社会很快被普遍认可并产生深远影响。达尔文学说得以迅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是( )‎ A.冲击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 B.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C.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41.以下是1870年至1900年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简表。据此可知( )‎ A.西方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技术进步助推世界贸易增长 D.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扩张政策 ‎42.有学者在评述斯大林模式时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者强调的“明显地改变”是指( )‎ A.废弃了对工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 B.减缓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速度 C.取消了农村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D.放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 ‎43.罗斯福新政一直遭到美国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一些报纸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资本家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材料反映了部分资本家不满罗斯福( )‎ A.在美国实行公有制 B.建立社会保障 C.全面干预经济发展 D.主张实行国营经济 ‎44.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45.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46.《全球通史》中说:“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西方人对苏联的态度主要是因为( )‎ A.西方国家的经济远比苏联发达 B.长期对立造成对苏联的不了解 C.坚守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D.苏联社会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 ‎47.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48.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B.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 C.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 D.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49题24分,第50题16分, 第51题12分,共52分。)‎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8分)‎ ‎(3)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4分)‎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比利时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显微镜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学。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倡导细胞病理学。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巴斯德教授创立经典免疫学,在其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19‎ 世纪,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成为临床诊断辅助手段,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面对的问题。1860年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摘编自林成滔《科学简史》等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来,中医学在传承中寻求变革,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注重个人的养生与保健,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针灸治疗使用广泛。中国近代,无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而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国家必须尽到责任,维护国民健康,培养国民民族气魄与健全体格。个人必须配合政策,尽好国民的责任。‎ ‎——摘编自皮国立《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医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学相较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中国近代医学观念变革的原因。(9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钱穆曾谈到:“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过地理风貌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土地贫瘠,使人兴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2019.6.‎ ‎1. A【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 B【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 D【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4. D【详解】“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以偏概全,脱离题干主旨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B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与题干主旨思想不符合,故C项错误;由“人的心性不同,才能各不相同,为政者要顺其性,使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可推知李贽“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故D项正确。‎ ‎5.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6.B【解析】材料所提示的是国家要稳固必须要先养人,即稳定民心,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北魏至唐所施行的均田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故选:B ‎7.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8.A【解析】郑和下西洋是为宣扬国威,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动力有限,因此材料中汤因比的推论不可能变成现实。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揭示郑和下西洋的本质,排除B项;从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来看,材料中的推论不可能成为现实,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开辟新航路反映出东西方文明的本质不同,排除D项。‎ ‎9.B【解析】根据“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下降,故B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 ‎10. C【详解】此题主要描述洋务民用企业的发展概况,洋务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股价变动反映企业有利可图”仅体现后两句内容,以偏概全,偏离此题主旨,故B项错误;洋务民用企业招股及股票价格上涨,表明股份制企业模式受到宫府认可,故C项正确;“新闻报刊讨作为史料研究依据”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 ‎11. A【详解】此题中心在于撰文批评发展资本主义的实业救同主张,强调工人阶级铲除掠夺阶级后,由工人阶级组织经苕实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工人阶级铲除剥削阶级后,由工人阶级组织经营实业,B、C项与题下主旨不符,故B、C项错误;题干批评发展资本主义的实业救国主张,不能体现一战后民族资本义工业萧条,故D项错误。‎ ‎12. A【详解】材料讲的是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共不同的态度。由于蒋介石奉行其独裁政策,缺乏公正解决争端的诚意。为此,中共决定暂时中断与美蒋的联系,把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作为制止内战的主要手段。所以,当蒋介石第一封电报发来时,中共态度较为冷淡。后来斯大林此间曾两次来电促请中共接受蒋之谈判邀请。而中共中央在《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告》中也专门提到:“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可见中共态度的变化是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故答案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最后还是发动了内战,故排除B项;重庆谈判所签订的双十协定最后被撕毁,国内战争爆发,故排除C项;由时间“1945年8月14、20、23日”可知,日本投降,战争的局势己经稳定了下来,故排除D项。‎ ‎13.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14.B【解析】题干中的表格信息可以体现出,中国的人均消费需求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需求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市场需求,所以可以得出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所以中国没有和欧美发达国家那样迅速的进行工业化,故选B。‎ ‎15.B【详解】材料“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会审制度,该制度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是一种畸形的审判制度,标志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因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故B选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说明了中国司法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并不是走向近代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畸形的审判制度,与列强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实质是对中国司法的践踏,并不能体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体现了列强对中国司法的严重践踏,导致了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丧失,并不属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D选项错误。‎ ‎16.D【解析】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说明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包含民主因素,D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二者优劣,A错误;材料说明民主制度来源古代中国,并不是说西方哲学源于中国,B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明确反帝思想,C错误。‎ ‎17.B【解析】巴黎公社55周年是在1926年,当时中国正在经历国民大革命,所以他意在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但是国民革命并非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材料不涉及国际援助的信息,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8.C【解析】1936年德日两国已经走向军事结盟关系,且材料只反映了德国向中国提供贷款,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不能说明中国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故A错误;德国向中国提供贷款也无法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故B错误;当时中国抗日形势严峻,获取德国贷款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是为了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故C正确;1936年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日益嚣张,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故D错误。故选C。‎ ‎19.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民公社的信息,排除A;由“五保”,从侧面反映企业生产秩序混乱,故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实施计划的必要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排除D。‎ ‎20.A【解析】从材料中的“疯传铁路会破坏龙脉,惊扰山川神灵”以及铁路最终被官方拆毁来看,当时的中国由于长期封闭导致官民愚昧无知。故答案为A 项。这一做法与捍卫国家主权无关,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中国人对近代交通工具不能接受也与不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有关,排除;铁路最终拆除,而不是收回路矿权益,排除D项。‎ ‎21.D【解析】从材料“(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来看,杜威认为只有通过思想观念的变革才能使中国成功转型。故答案为D项。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是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排除;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中国必须进行思想观念的变革,排除C项。‎ ‎22.D【解析】“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说明面对民族危机,政府注重社会变革,D正确;A是洋务运动意义;B中发展经济不符合材料政治变革信息;C属于戊戌变法主张。‎ ‎23.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已经完成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是在1980年,故B项和材料逻辑关系错误;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是在1958年,故C项错误;“三包一奖”制度的推行能够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24.A【解析】根据材料中,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天津条约》内容,故1858年,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的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说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以后,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25.C【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来的自救运动,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给与资金保障, 故 A 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洋务运动没有 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近代化的手段募集社会资金,说明晚清的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故 C 项正确;中体西用说的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立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 (不出触动封建根基的基础上) , 学习西方的器物, 但是与材料并无相关, 故 D 项错误。‎ ‎26.A【解析】民国初年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接受新式教育,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守旧势力,故B项错误;C项错误,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但“普遍提高”的材料依据不足。所以答案选A。‎ ‎27.D【解析】试题分析:实业救国的热潮是指甲午战争后兴起,主要辛亥革命时期影响广泛,故 A 项错 误;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支持的官僚资本,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川、 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无法得出抗战后方趋于合理,故 C 项错误;由于抗日战争期间伴随南京沦陷后, 1938 年 7 月在武汉的工厂大规模迁往这七省,所以在 1941-1943 年数量多,伴随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而减少,故 D 项正确。‎ ‎28. B【详解】材料讲的是对苏格拉底之死对雅典民主制的反思,突出苏格拉底的个人魅力和素质,这是一个公民所具有的品质,故答案选B项,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人文精神,故排除C项;D项只是表象,故排除。‎ ‎29.B【详解】材料中“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说明皇帝也遵循法律,体现出罗马法律至上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中查士丁尼的话表示皇帝也遵循法律行事,材料体现不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查士丁尼的话表示皇帝也按照法律行事,不是超越法律,故C项错误;法律形成完备体系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故D项错误。‎ ‎30.D【解析】“人人平等” 的原则在雅典是有条件限制平等,不适用于妇女、奴隶、外邦移 民,故 A 项错误;戏剧公演上是适用于众多的雅典公民,无法体现开放性,故 B 项错 误;在材料中并未突出戏剧公演与雅典公民的政治的关系,故 C 项错误;通过材料中 涉及 “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 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故 D 项 正确。‎ ‎31. D【详解】材料讲的是德国、法国和英国成立工人组织,但不能得出工人运动己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故排除A项;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主要是:对广大的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势力的反抗、破坏;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此基础上消火一切阶级差别、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但是这时候工人阶级并没有认识到,故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第一国际的成立,才能说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故排除C项;德国、法国和英国纷纷成立工人组织,随后又发生了工人运动,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丁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巳经爆发出来,故答案选D项。‎ ‎32. A【详解】从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不同阶级所带来的不同利益,因此,感受也不同,故答案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历史研究角度,故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工业革命给不同阶级带来的影响,是属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故排除C项;从材料不能得出立场的问题,故排除D项。‎ ‎33. C【详解】材料讲的是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但是不能从数据分析出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落,故排除A项;也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多极化格局己经形成,而是正在形成中,故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新兴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而发达国家发展不及发展中国家,这说明了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故答案选C项;目前依然是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D项。‎ ‎34.D【解析】‎ 材料反映了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们反对盲从、追求理性,主张用自己的理智来看待问题,是对理性主义的开拓,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开创了理性主义的先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他们只是开拓了理性主义,还起不到加速启蒙运动进程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5.A【详解】材料中英国农民一日三餐统计情况,反映了英国工业化之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工业化的展开即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故选A;“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工业化依靠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靠殖民扩张,排除C;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利益,排除D。‎ ‎36.B【解析】赞赏日本经济奇迹与材料无关,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 57 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可得出他认同老子的无为而治 的思想,极力主张自由竞争,故 C项排除,B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D 项排除。‎ ‎37.C【解析】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为针对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组织,“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说法错误,排除A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后,社会主义阵营没有扩大,排除B项;据材料可以知道1988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建立关系,可见“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故C项正确;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变迁反映了美苏“冷战”,“经济全球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8.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文学对现实社会充满恐慌,结合材料时间“1850”可知这部“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指的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B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约翰﹒克里斯多夫》体现了对自由生命的向往,对理想真理的追求及对西方精神的整体反思,与材料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9.A【解析】英国建立民主政治较早,发展较为完善,且英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具有渐进和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特点,因此“英国工人阶级很少有暴力革命的诉求,改良主义、经济主义思想盛行”是由于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这种现象主要是受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0.C【解析】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故答案为C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不是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排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 年代,排除D项。‎ ‎41.C【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70年至1900年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的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项;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扩张政策,对外输出资本,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D项。‎ ‎42.D【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存在,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因此作者强调的“明显地改变”是指斯大林模式放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故答案为D项。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的实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行经济的快速发展,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斯大林模式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排除C项。‎ ‎43.C【解析】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某种程度上接近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因此才有资本家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故答案为C项。罗斯福新政没有涉及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排除A项;建立社会保障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对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有利,排除B项;D项不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 ‎44.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但在宗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故D项排除。‎ ‎45.A【解析】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一系列保护工人和社会福祉方面的法律开始颁布,说明工业化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发展,A正确;材料没有比较英国和世界福利制度信息,B错误;C中根本保障说法绝对;D中民主政治不符合材料经济信息。‎ ‎46.D【解析】根据“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可知,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社会存在缺陷和不足,结合所学,苏联在通过五年计划形式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故D正确;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社会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指权力高度集中,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并非西方国家的经济远比苏联发达和对苏联的不了解,排除AB;结合所学,西方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错误。‎ ‎47.B【解析】““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体现出欧盟政策的一致性,“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又体现出欧盟政策的不能完全一致性,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性,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欧盟内部政策,不是国际地位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其他世界力量对比,得不出多极化趋势信息,C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欧盟经济政策,不是政治一体化,D错误。‎ ‎48.A【解析】结合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可以得出,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A符合题意;B与史实不符;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C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美国依然到处插手地区事务。‎ 第II卷(非选择题)‎ ‎49.(1)原因: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刊印技术进步;市民阶层等阅读群体的增多;宋元文化的积淀。(任意三点即可)(6分)‎ 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任意三点即可)(6分)‎ ‎(2)新特点: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影咧巨大;文化传播的阶层广泛;新书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现;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任意四点即可)(8分)‎ ‎(3)启示:加快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技术和经营方式;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构建社会效益为先并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行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4分)‎ ‎50.(1)特点:近代西方医学注重实验科学;依托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注重构建科学理论;教学、科研和临床相结合;注重疾病的定向预防和免疫;政府重视发挥公共卫生职能;护理学成为医学的重要组成。(7分)‎ ‎(2)不同:重经验与整体的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得到传承;医疗制度以服务权贵为主;国民健康与救亡图存相联系。(3分)‎ 原因:西方近代医疗制度和医学观念的传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的推动;民主意识的增强。(6分)‎ ‎51.(12分)‎ 示例1:‎ 论题: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孕育了人们的平等精神,同时所形成的城邦国家也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很难出现,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体制。与古代希腊相反,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农耕文化,此文化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管理,且广阔的平原也很容易产生彼此的兼并和征服现象,因此在中国,王权从一开始就很强大,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一体化专制政治体制。‎ 示例2:‎ 论题: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化的差异虽受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但并不由其所决定,而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是海洋环境的英国也曾是极其专制的封建国家,而与中国地理环境大体相当且拥有广阔平原的美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这都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D D B C A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D B B D B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A C A D B D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C D A B C B A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C D C B A D B 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