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江苏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江苏卷用)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诉衷情·建康 仲 殊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1.请简要说明上阕中“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句的作用。(5分) 答: 答案 ①由眼前明月勾起对六朝回想,照应题目“建康”;②为下阕抒发怀古的愁怀作铺垫。 2.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运用典故(化用):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②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③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等秋景,表达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 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 “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 1.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5分) 答: 答案 夜宿农家的寂寞之情;由农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而引发的同情之心;对于荀媪的盛情款待的感激;无以为报的愧疚。(每点2分,答对任三点得满分。) 2.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这首诗的风格,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否吻合?请简要说明。(6分) 答: 答案 不吻合。从选材看,叙述了自己夜宿田家的所见所感;从情感看,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从手法看,采用白描写实的手法,属于现实主义诗歌。(答出“不吻合”得1分,答出两个要点得3分,三个要点得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伤春五首(其二) 杜 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1.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5分) 答: 答案 视听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妙处。(6分) 答: 答案 上句照应开篇景色描写,同时以宁静春色反衬诗人内心的焦虑不宁;下句刻画了诗人翘首北望的形象,暗示诗人心系朝廷、忧怀未已。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1分) 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① (宋)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 ①黄庭坚,字鲁直。 1.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基调和具体内涵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 答: 解析 戴诗中诗人送友人游岭南,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鼓励友人前往。诗中色调清新明快,虽写的是离别,但并无忧愁伤感,感情乐观向上。而徐诗“不见故人”和“一见故人”两句对比鲜明,直接表达作者与朋友相见后眉开眼笑的欣喜之情,但“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则表现梦萦魂绕的思念之情,表现深深的留恋。 答案 戴诗的别情有着清新明快的色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宽慰之情。 徐诗的别情流露出低沉感伤、深切留恋的情调。是两人心意相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2.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 解析 本题徐诗结尾两句说自己因为忘记打听黄庭坚的船泊于何处,故自己的梦魂整夜在西城一带飘荡寻找。“忘却问君船住处”,是现实之中的事,是实写,“清梦绕西城”是梦幻的情,是虚写。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黄庭坚的情谊之深,留恋之深。 答案 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现实之事,是为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情状,是为虚写。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艺术境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望江南 幽州九日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 幽州,元大都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被元兵遣送到了这里。九日,农历九月九日。 1.请概括上片写景的特点。(5分) 答: 解析 西斜之月是视觉,角声悲语是听觉;客舍上的月亮,永夜肃杀的角声是典型景物;“客舍情”反衬“角声悲”。 答案 视听结合;选取典型景物;衬托。 2.请赏析结尾句“和泪捻琵琶”的表达效果。(6分) 答: 解析 “和泪捻琵琶”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行动,诗人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上一曲曲悲歌。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从结构上来看,呼应了上文的“悲”“愁”“肠断”,从手法上来看,“和泪”“捻”是细节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细节描写真切;感情外化为具体;呼应“悲”“愁”“肠断”;将强烈的悲痛表达得委婉含蓄,动人心怀。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 竹林寺别友人 许 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答: 解析 立足文本颈联,“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多角度描写,“月落”“杉松晚”是视觉,“风清”“枕簟秋”是触觉;借景抒情(烘托)。 答案 ①选取山月、松杉等景物,写出了夜宿竹林寺的典型环境;②视觉、触觉相结合,运用白描,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写景富有层次;④描绘了一幅月落松杉、夜风寒凉的景象,表现了与友人临别之际的伤感担忧之情。 2.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 “起乡愁”,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似水流”,年华老去的慨叹;“喜同游”,携友同游的喜悦;“别友人”,分别在即的伤感。 答案 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老去的慨叹;携友同游的喜悦;分别在即的伤感。(注意要写出感情的具体内容,仅写愁苦、喜悦等词语不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