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出题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们一般会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工业结构 B.通讯工具 C.交通手段 D.动力来源 2.“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如果这个比喻用来形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贴切的应是 A.倡导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B.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实行凯恩斯主义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3.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选拔标准客观公正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世族权门仍占优势 D.摒除门第间的差距 4.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主要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5.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6.《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A. 官僚政治确立 B.井田制度出现 C.宗法制度形成 D.分封制度加强 7.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 A.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B.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C.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D.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8.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③最高统治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B.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 10.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在杭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词人在杭州有可能见到的是 ①富商凭借丝绸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商人家生活殷实 ②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③富商的家里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④杭州城里市场上摆满了绫罗绢纱,特别是织锦图案精美,美轮美奂 ⑤在街头见到阿拉伯商人市场上讨价还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1.《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12.元朝至元年间,有官府编辑和刊刻的《农桑辑要》一书,另外还有王祯编著的《农书》和鲁明善编著的《农桑衣食撮要》等农业科学著作。这实质上反映了 A.垄断农业生产技术的企图 B.统治者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C.游牧经济遭到严重歧视和打击 D.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13.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 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5.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 16.《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将兵法 18.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 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18.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君舟民水”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了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19. 下面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 儒家 B. 法家 C.墨家 D.道家 20.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的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战国时期,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21.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治学方法之争 B.世界本原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23.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表明程朱理学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24.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C.由经济形态决定 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25. 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克利斯提尼 B.普罗泰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据《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据新闻报道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1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1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出题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们一般会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工业结构 B.通讯工具 C.交通手段 D.动力来源 答案:D 2.“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如果这个比喻用来形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贴切的应是 A.倡导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B.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实行凯恩斯主义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答案: B 3.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选拔标准客观公正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世族权门仍占优势 D.摒除门第间的差距 答案:C 4.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主要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答案:D 5.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答案:A 6.《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A. 官僚政治确立 B.井田制度出现 C.宗法制度形成 D.分封制度加强 答案:A 7.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士大夫”中的“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 A.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B.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C.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D.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答案:C 8.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③最高统治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9.《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B.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 答案:B 10.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在杭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词人在杭州有可能见到的是 ①富商凭借丝绸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商人家生活殷实 ②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③富商的家里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④杭州城里市场上摆满了绫罗绢纱,特别是织锦图案精美,美轮美奂 ⑤在街头见到阿拉伯商人市场上讨价还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11.《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答案:B 12.元朝至元年间,有官府编辑和刊刻的《农桑辑要》一书,另外还有王祯编著的《农书》和鲁明善编著的《农桑衣食撮要》等农业科学著作。这实质上反映了 A.垄断农业生产技术的企图 B.统治者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C.游牧经济遭到严重歧视和打击 D.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答案:D 13.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14. 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A 15.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国发动兼并战争 【答案】 C 16.《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17.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将兵法 【答案】 A 18.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答案】D 19.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君舟民水”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了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答案】B 20. 下面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 儒家 B. 法家 C.墨家 D.道家 【答案】D 18.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的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战国时期,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答案】D 19.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治学方法之争 B.世界本原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答案】 A 23.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表明程朱理学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答案】 C 24.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C.由经济形态决定 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答案】 B 25. 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克利斯提尼 B.普罗泰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答案】 D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据《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据新闻报道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16分)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使世界市场完全形成。(8分) 2.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国际分工(或跨国公司的出现)。(6分) 问题: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4分) 措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1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答案:1.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6分) 2. 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6分)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统治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8分) 3.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6分) 解析: 本题以中国的监察制度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说明历史事物能力。 (1)依据材料中“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可以概括出答案。 (2)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二对君权等权力的规定及“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的分析需要结合时代分析归纳,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入手回答。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官员本身的约束;对政治的稳定;对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角度入手回答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