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升级(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升级(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作业

主题升级练(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恭禄1934年撰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指出:“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上述言论表明作者(  )‎ A.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B.肯定英国引领着国际关系潮流 C.其观点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D.企图理性地反思中国落后之因 答案:D 解析:A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作者从清政府落后的角度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其实是希望能够更理性地反思中国的落后,思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不是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不是肯定英国的进步,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2.(201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慨叹:“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见朕弟(奕),已属不成事体。”奕本人也对其从“岂肯与异类为伍”到“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耿耿于怀。上述现象反映出(  )‎ A.奕依据时势作出主动的调整 B.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必要性 C.清政府形成了近代平等的外交 D.清廷“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无论是咸丰帝还是奕都极力反对与外国人直接会面,但又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会面,这反映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观念已受到冲击,D项正确。A项“主动的调整”表述错误;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表明,清政府仍具有“天朝上国”的观念,并没有形成近代平等的外交理念,C项错误。‎ ‎3.(2019贵州遵义高三冲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可以全免关税”反映了当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说明这部分官员缺乏近代主权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晚清官员对于主权意识的淡薄,不是说明华夷观念的转变,B项错误;材料中官员没有主权意识,显然不具有国际法意识,C项错误;材料中官员认 为西方列强是想通商,官员并不清楚通商的真正目的,所以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4.(2019河南安阳高三一模)下面是1884—1900年中国反洋教斗争事件统计示意图(单位:次)。这反映出(  )‎ A.民众不断抵制西方文化 B.反洋教发展成全国运动 C.中国逐渐沦为文化殖民地 D.西方列强加强对华侵略 答案:D 解析:《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传教,西方列强及传教士借传教加强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侵略,从而出现众多的反洋教斗争,D项正确。反洋教斗争可以体现对西方宗教的抵制,但不能由此得出民众抵制西方文化,排除A项;反洋教没有发展成全国运动,排除B项;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但中国始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排除C项。‎ ‎5.(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三二模)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信息可知此时期既有帝制存在,政府中又有民主机构,符合预备立宪时期的特征,C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清政府实权统治者的支持,其改革措施大多没有实施,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并未建立,B项错误;中华民国时期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6.(2019江苏四大附中高三二模)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指出:“在反日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学生们证明他们自己是一支新的政治力量。上海的商人们出于同情也关门停业,举行为期一周的爱国罢市。上海约四十个工厂的工人也由于爱国而举行罢工。这场由主要阶级参加并在群众行动上达到新水平的真正的全国性运动取得了胜利。”此次运动(  )‎ A.导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广泛参与 C.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指导 D.推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根据“由主要阶级参加并在群众行动上达到新水平的真正的全国性运动取得了胜利”可知,五四运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广泛参与,故B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 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A项因果倒置,排除;1921中国共产党建立,C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项错误。‎ ‎7.(2019陕西宝鸡高三二模)下图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画中字: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该漫画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美蒋新军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和插图可知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故C项正确;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军阀割据混战,B项排除;此时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D项排除。‎ ‎8.胡适在《独立评论》中曾言:“在九一八以后,在一·二八以后,在长城抗战以后……大讲亲善,高谈提携,此中妙用,不但阿斗莫测高深,恐怕就是诸葛亮也不敢认为是神策妙算罢?”这主要表明(  )‎ A.国民政府对日一味妥协是错误的 B.国内政界已放弃与日妥协的想法 C.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D.日本侵华战争改变了国内的时局 答案:A 解析:“大讲亲善……神策妙算罢?”说明胡适等人对国民政府对侵华日军采取卑躬屈膝政策,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制公开发出质问,即认为国民政府对侵华日军采取的政策是错误的,故A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仍全力“围剿”红军,政界并未立即放弃与日妥协的想法,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但国共对峙局势并未立即改变,D项错误。‎ ‎9.西安事变发生后,各个政治派别或势力的态度发生较大分歧。日本和国民党主战派要求武力讨杨,中国共产党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民党左派也主张“和为贵”。这表明(  )‎ A.各种矛盾与利益相互交织 B.中国共产党主张符合各方的利益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 D.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答案:A 解析:由于各派代表的利益不同,因而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出现分歧,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B项不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是在抗战结束后,C项错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项错误。‎ ‎10.(2019广西柳州期末)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 A.体现了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B.明确了侧重于进行游击战争 C.落实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D.体现了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 答案:A 解析:材料中1949年1月把解放军进行重新改编。把以前按照地区命名改为按照序列来命名。这是为了适应解放全国的需要,不再突出地方解放的要求,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当时进行的是运动战,而不是游击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对城市的包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故D项错误。‎ ‎11.(2019福建厦门高三二模)1942—1943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用教育民众互助友爱、组织开展纺织运动、协助灾民发展生产等方式,安置了25万涌入边区的灾民。这主要反映出(  )‎ A.恶劣的战时环境导致灾情扩大 B.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了工作重心 C.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 D.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战争胜利的根源 答案:D 解析:由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取措施,安置了大量“涌入边区”的灾民,可知中国共产党关心“民生”,得到根据地内群众的信任,故D项正确;本题没有说明灾情扩散,A项错误;安置灾民不能说明工作重心转移,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项错误。‎ ‎12.1946年7月,中共东北局通过决议指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动农民,创建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而创建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分粮分地斗争。”上述决议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革命工作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联合地主阶级开展抗日斗争 D.为反抗国民党的内战政策积蓄力量 答案:D 解析:题干时间是1946年7月,而A、B两项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故错误;当时是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C项错误;1946年7月,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就是要调动农民参加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积极性,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7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 ‎13.(2019河北邯郸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摘编自《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二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也不是英国光荣革命的自由与权利原则,而是和平原则,“和平”是这个中国版的宪法性法律文件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着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 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立宪国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 ‎——摘编自高全喜《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帝逊位诏书》与英国“光荣革命”核心原则的差异并对“清帝和平逊位”进行简要评价。(13分)‎ 参考答案:(1)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南北和谈达成协议;共和潮流不可阻挡;袁世凯威逼利诱,许诺优待皇室。‎ ‎(2)差异:“光荣革命”的自由与权利原则;《清帝逊位诏书》的和平原则。‎ 意义:以和平方式逊位,避免了流血动荡、生灵涂炭;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结束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促使中国实现了从专制到民主共和的转变;为革命的正当性提供了名义;体现了以妥协换和平的政治智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帝退位的背景、影响和与英国“光荣革命”的比较。综合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分析、比较和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如“各省响应”“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多倾向共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中容易提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社会环境、政治制度转型、给后世的借鉴等角度思考。‎ ‎14.(2019山东滕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 ‎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 ‎1949年 共和、约法 民主 科学 实业 救国 她……‎ ‎1949—‎ ‎1978年 列宁装 三大 改造 人民 代表 粮票……‎ ‎1978年 以后 专业户 乡镇 企业 村民 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政治近代化的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参考答案:示例:‎ 主题: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1912年,辛亥革命后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解析:首先要对表格中的流行词汇进行分类(如:有关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词汇等),然后根据类别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领域的发展变迁建立起联系,提炼出与之相关的观点(如: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最后结合所学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解读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