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热点专题0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合作-学案
国际合作的基础是国际行为主体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国家利益关系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既有对立和冲突的一面,也有协调和重合的一面。国家之间具有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国际合作的实质是国际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各个国家都以自身的利益为依据来制定对外政策。由于相互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国家所制定的对外政策之间往往出现差异和碰撞,从而使国家间关系陷入纷争状态。为了保障共同利益的实现,国家需要对本国制定的对外政策进行调整,以使自身的政策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兼容。 观点一 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行为 观点二 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必然依托于霸权秩序的存在 【点评】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只有存在一个强大权威(霸权或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合作才可能发生。国家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霸权秩序代替另一个霸权秩序的过程,霸权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霸权战争确立的。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构建是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呈现出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两极对峙格局下,正是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威慑使世界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相对和平;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希望依靠大国霸权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1)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国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是该体系建立的开始。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标志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正式建立。(3)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3.美苏“冷战”中“中间地带”崛起的三个重要表现 “中间地带”即在美苏“冷战”中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世界”。 (1)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间地带”崛起的第一个重要表现。 (2)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是“中间地带”崛起的第二个重要表现。 (3)中国重返联合国,体现了不结盟运动的巨大能量,是第三个重要表现。 4.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各自的特点 (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2 )经济区域集团并不要求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一致,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考法1】联合国的成立与维护世界和平 史料一 联合国大事记(部分) 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史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到2005年为止, 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2 000人。2006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2002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史料研读】 【问题解读】(1)背景:国联的教训;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需要;大国之间相互制约的需要。 贡献:监督停火、战后重建、安置难民、军控与裁军、反恐等。 (2)困境:维和费用与维和人员的生命安全;一些国家不断打破联合国的军控机制,影响联合国的职能与威信;各国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 【考法2】英国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史料一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①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法德化解百年恩仇独立的欧洲核心》《环球时报》(2003年10月30日) 史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联邦德国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②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 ——整理自:2011年10月人民网 史料三 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申根区、欧元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英国人有关是否退出欧盟的争论自1973年英国加入欧盟(当时称欧共体)至今一直没有间断过。“疑欧派”的观点是:③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被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着欧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23日,经全民公投,英国脱离欧盟。 ——整理自人民网、《环球时报》 (1)据史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联合从煤钢开始?法德同意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 (2)依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 (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直存在“脱欧”倾向的主要因素。 【史料研读】 【问题解读】(1)原因:将战略物资煤钢置于联营共管之下,形成法德互信机制;消除法德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化解双方的恩怨矛盾。 目的:通过联合形成一支独立于美苏的力量。法国,重新恢复大国地位;联邦德国,借助法国等欧洲国家承认,摆脱战败国地位。 (2)原因: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欧共体市场对英国吸引力增大;美苏出现缓和,英美特殊关系开始松动;英联邦日趋松散,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3)因素:历史传统“均势外交”和对欧洲大陆的“光荣孤立”政策;政治文化上,英国“议会至上”的传统制度,反对欧盟向超国家方向发展;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地理环境;战后英国的“三环”外交战略和英美特殊关系;英、法、德对欧盟主导权之争;美欧在西方世界的主导权之争;欧债危机、难民问题所导致的现实利益矛盾等。 【考法3】中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合作共赢 史料 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图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史料研读】 【问题解读】示例 观点:中西方文明并非冲突性较重,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论述:中国和英国、法国、美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着互不侵犯、和平共处、重大国际安全事务大国磋商一致原则,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和美国、加拿大都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虽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本着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的宗旨,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成就,促进了本地区的共同发展。 小结:总之,中西方文明存在多样性,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