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开发区滩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二)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开发区滩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二)历史试卷

www.ks5u.com ‎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 B.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 D.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2.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3.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 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 ‎4.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5.《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  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 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  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心离散 天下大乱 B. 封建集权 国家动荡 C. 分封割据 上下失序 D. 天子昏庸 欺诈渐起 ‎7.‎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 ‎8.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9.秦朝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后所征服的地方,像“河南地”、五岭等地,当时称为“化外之地”,因人心不稳,由中央直接控制。由此,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丞相制度 ‎10.《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1.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2.某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秦朝蜀郡郡守林天祥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对郡守之位展开了争夺,最后二儿子取得胜利,承袭了郡守之位。请你根据所了解的秦朝知识来判断这一描述 A.有可能,历史上有不少权力之争 B.不可能,制度规定由嫡长子继承 C.不可能,这是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D.不可能,秦朝的郡守是由皇帝任命的 ‎13.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建制:一个“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两个建制的相同点是 A.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有效制约了相权的膨胀 C.造成宦官外戚专权 D.官员品级低权力大 ‎14.《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推恩令    B.察举制    C.郡县制    D.封国制 ‎15.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16.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是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7.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18.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1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顾问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中央的并列机构 ‎20.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21.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后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 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中央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统治者重视选拔高水平人オ ‎22.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 ‎“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国并行制 D.内阁制 ‎23.《三国志·卢毓传》记载:卢毓于曹魏之时两为吏部尚书,前后历五六年,“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度 A. 较好地反映了民意  B. 仍以德才为主要标准 C. 受世家大族影响较大 D. 被科举制取代具有必然性 ‎2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5.杨共乐、彭小瑜主编《世界史•古代卷》中记述道:“希腊城邦政体的所有特征皆围绕公民权利展开,实际上,公民集体、公民大会和公民兵三位一体,构成城邦的权力中心。”这反映了希腊城邦政治的基础是 A.公民权利 B.间接民主 C.小国寡民 D.分权制衡 ‎26.某学者指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摧毁“权威的根基”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一系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C.以财产作为政治权利分配的标准        D.以“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 ‎27.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B.改革内容都有创新之举 C.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种官职 D.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8.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29.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法律至上 D.民主监督 ‎30‎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多诶。 ‎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 ‎(1)郡县制出现和正式确立为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在何时?(2分)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6分) ‎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6分)‎ ‎33.(12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雅典人找到梭伦,希望他来担任首席执政官,调解已经白热化的穷人和富人的冲突。当时贫富悬殊,许多穷人不仅自身贫穷,还欠下富人的许多债,有一些则被迫逃亡异地,于是民怨沸腾。愤怒的穷人希望平分富人的土地和财富;而富人却不愿意放弃自己得到的任何利益,一部分甚至骄奢傲慢,贪婪无厌。激烈的冲突似已不可避免,而一旦陷入内战则可能倾覆城邦。 ‎ 材料二 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他将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高声宣读:“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改革家梭伦》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穷人和富人冲突白热化”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兴致勃勃的人们”可能会是哪些社会群体,哪些改革措施引起“欢声四起”?你如何评价“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8分)‎ ‎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B A C D A C B D D D A B A D A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B A C C C B C ‎31.‎ ‎(1)出现:春秋战国(1分)正式确立:秦朝(1分)‎ ‎ 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1分)‎ ‎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和有效管辖;‎ 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4分)‎ ‎(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2分)‎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 ‎ ‎32.‎ ‎(1)演变:由德行,到门第,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4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 (4分)‎ 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 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6分)‎ 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 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三个)‎ ‎33.‎ ‎(1)原因:债务奴隶制;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2分)‎ 影响:社会动荡不安,雅典社会危机严重。(2分) ‎ ‎(2)群体: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2分)‎ 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颁布法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建立四百人会议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评价:梭伦改革回应了民众的关切,进步作用显而易见;‎ 但并未真正实现公民之间的平等。(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