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最后模拟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下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 1987—2010 年纺 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 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 1.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 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 份额下降, 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 说明应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 A 正确; 福建位于沿海地区, 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 B 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因为这里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 高, C错误;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 D错误。故 选 A。 2.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 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 B。 【点睛】 本题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 4 题,要结 合图示信息和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第 5 题,要明确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 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的上涨是工业转移的原因。 2. 2018 年 12 月 1 日至 2019 年 2 月 18 日,我国江淮、江南许多地区降水日数超过了 60 天,较 常年同期偏多,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下图示意该时段内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日数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江淮、江南地区此次多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风较强 B.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加 C.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多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强 2.与我国此次降水天气具有成因关联性的现象是 A.印度尼西亚降水异常偏多 B.美国东南部出现干旱 C.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多雨 D.澳大利亚遭遇洪涝灾害 3.此次连续性降水可能 A.降低土壤肥力,延误春播 B.农田水分偏多,作物成熟期延迟 C.降低气温,导致春小麦病虫害加剧 D.造成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2 月,北方冬季风势力较强,对南方影响较大,冷暖空气相遇易形成降水;加 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温偏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西北,势力增强, 高压西侧气流北上,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形成长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 D 正确、 A 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但并不一定导致降水增多, B 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 多, C 错误。故选 D。 2.我国此次降水属于异常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 地区,气温升高,降水量激增, C 正确。而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则是异常 干旱少雨 A、 D 错误。美国东南部位于大西洋西岸,与此关联不大, B 错误。故选 C。 3.我国此次异常降水发生在冬季,属于连绵的阴雨,导致光照减少,土壤湿度增加,会延误春播,使农 作物成熟期延迟,影响农事安排,但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小, B 正确、 A 错误。江南、江淮地区主要是冬小 麦, C 错误。此次降水量总量较小,并不会造成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D 错误。故选 B。 【点睛】 春小麦为春播秋收,不可越冬;冬小麦为冬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可越冬。因此,冬小麦的分布纬度较 春小麦低。 3.通勤指从居住地往返工作地的交通行为,是连接生活与工作的纽带。读 2017 年国内 GDP排名前 10 名 城市通勤平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通勤数据表明 A.经济越发达,通勤距离越长 B.通勤时间增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C.轨道交通为远距离通勤提供了便利 D.我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不明显 2.下列关于表中城市通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地形影响,重庆通勤距离短于上海 B.武汉各类交通方式最发达,通勤时间最短 C.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减少了通勤距离 D.新区产城融合不充分,加剧了通勤负担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上海 GDP排名第一,但通勤距离小于北京;深圳、广州 GDP 排名均位于天津前列,但通勤距离小于天 津,因此 A 错误; 通勤时间增长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B 错误; 地铁等轨道交通为远距离通勤提供了便利, C 正确;通勤数据统计说明我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明显, D 错误。故选 C。 2.表中信息显示,重庆通勤距离长于上海, A 错误;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武汉各类交通方式并不 是最发达, B 错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会使通勤距离增加, C 错误;新区产城融合不充分,生产生活 相分离,潮汐交通问题严重,会导致产业新区与城市主城区之间在上下班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加 剧通勤负担, D 正确。故选 D。 4.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A. B. C. D.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 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 选择 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一侧,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 ABC错误。 2.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 N 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 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 陡坡再缓陂。靠近 M 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 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 B。M 与 N 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 C 错误。 【点睛】 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但是先缓陂再陡坡,则无法进行通视。 5. 石化森林是指古代森林受火山喷发影响,森林被火山灰掩埋,可溶性矿物质渗入树体,最终 将整棵树,甚至整片森林变成化石,化石出露地表而形成。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的石化森林形成于 约 6000 万年前。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干旱,草原、沙漠广布,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图 为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及石化森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是 A.板块碰撞—火山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火山喷发—板块碰撞—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板块碰撞—地壳抬升—火山喷发—外力作用 D.火山喷发—板块碰撞—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2.巴塔哥尼亚石化森林集中分布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C.山地阻挡,水汽难入 D.海拔较高,蒸发旺盛 3.巴塔哥尼亚地区河流流量损耗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 A.草原面积大,植被覆盖率高 B.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 C.冰雪融水多,河流流量较大 D.人口密度小,人类活动较少 【答案】 1.A 2.C 3.B 【解析】 【分析】 1.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运动碰撞挤压使安第斯山脉隆起抬升,大量的火山喷发导致大片森林被火山灰 埋没,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森林演变成化石。经过地壳抬升将这些化石抬升露出地表,后期经过长期的外 力(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石化森林景观。 A 正确。故选 A。 2.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西风带,但是其地西部是地形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通过西风带 的进入;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较高,在大西洋的西边,西风使大西洋水汽向东输送,巴塔哥尼亚高原也很 少受到东侧大西洋水汽的“滋润”,因此形成了干旱气候, C正确。离海洋较近;东部沿岸为暖流; 海 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故选 C。 3.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干旱,草原、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 A 错误;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西高 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迅速入海,损耗小, B 正确;安第斯山脉融水多,但河流流量较小, C 错误;当地是大牧场放牧业,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D 错误;故选 B。 6. 峰丛洼地是岩溶在垂直方向上强烈发育的结果。广西西北部七百弄乡是峰丛洼地 ( 见下图 ) 的 典型分布区,这里年降水量高达 1200mm--1600mm,地表却没有河流、湖泊和大面积水体。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文信息推断,图示地区 A.岩石抗风化 , 侵蚀能力差异大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下暗河的溶蚀作用弱 D.多断层、裂隙发育 2.推测当地饮用水的直接来源主要是 A.湖泊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雨水 【答案】 1.A 2.D 【解析】 1.图中岩溶侵蚀的岩石主要是岩层 1,对岩层 2 侵蚀较弱,说明该地区岩石抗风化、侵蚀能力差异大, A 正确。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 错误。图中地下存在较多洞穴,这些洞穴是 地下暗河侵蚀形成的, C 错误。图中裂隙较多,没有断层, D 错误。故选 A。 2.“这里年降水量高达 1200mm--1600mm,地表却没有河流、湖泊和大面积水体”,说明此地湖泊水、河 流水不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水源,大气降水多,便于收集,应该是直接来源,地下水和雨水相比不便于直接 收集利用, D正确。故选 D。 7.下图为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和该区域产业 CO2 减排效率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1.图示地区中节能减排压力最大和压力最小的地区分别是 A.东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 B.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O2排放总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②我国 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③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④西北地区减排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A 2.B 【解析】 1.图中显示,东北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仅次中部地区,但区域产业二氧化碳减排效率低于中部地区, 因此图示地区中节能减排压力最大是东北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仅高于京津地区, 且区域 产业二氧化碳减排效率高于京津地区, 因此图示地区中节能减排压力最小的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由此判断,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 2.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应该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图中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 沿海地区的 CO2 排放总量都不高,而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 CO2 排放总量是最高的, 因此①错误。图中显示,东部沿海地区 CO2 减排效率最高,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CO2 减排效率较低,因此 ②错误。南部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工业比重较高,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排放的 CO2 量相对较少,减排压 力较小,③正确。西北地区科技水平低,科技投入少,导致减排效率最低,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 B 符 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 8.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 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 体 —— 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 , 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 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A.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 B.干旱区流水作用弱 C.湿润区河流落差小 D.湿润区冲积扇面积小 2.横断山冲积扇易发生 A.渍涝 B.台风灾害 C.旱灾 D.泥石流灾害 【答案】 1.B 2.D 【解析】 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明显 , 主要原因是冲积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侵蚀作用弱 , 沉积物主要留在了河流出山 口, 而不会被流水搬运更远。 而湿润区河流落差不一定小 , 如西南地区 ; 湿润区河流流量更大 , 搬运能力更强 , 所以湿润区的冲积扇面积较大。人类活动对冲积扇的形态影响不大。故 B 正确 ,ACD错误。 故选 B。 2.横断山脉地势高 , 地势落差较大 , 不易发生渍涝 , 故 A 错误。横断山脉远离台风源地 , 不易发生台风 , 故 B 错误。 横断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降水丰富 , 不易发生旱灾 , 故 C错误。 横断山脉地势起伏大 , 山高谷深 , 降水丰富 , 冲积扇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故 D正确。 故选 D。 9.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 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 300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A. 6 月 B.7 月 C.8 月 D.10 月 2.与其它时间相比较,该区域 7 月、 8 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雨量大 ②雨量小 ③蒸发 ( 蒸腾 ) 量大 ④下渗漏失量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如果在该区域过度恢复植被,会造成( ) A.表层土壤干化 B.径流量增大 C.降水量增大 D.下渗量减小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收人与支出的数量关系,若收入大于支出,则表层土壤水分增多,反之则 减少。据图可知, 8 月相对于 7 月表层土壤水分是增多的, 9 月相对于 8 月表层土壤水分也是增多的,但 是结合选项符合的只有 8 月,其他选项则相反都是支出大于收入。故本题选择 C。 2.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的收人主要是降水,支出主要有蒸发、蒸腾和雨水的渗漏。 7、8 月虽然雨水多, 但由于前期土壤缺水,因此下渗到深层土壤的水分较多;随着气温的回升,尤其是植被的旺盛生长,蒸发 ( 蒸腾量 ) 大增,从而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③④正确,故本题选择 D。 3.从材料中得知,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故植被对表层土壤的水分状况 影响很大。如果过度恢复植被,会因植物消耗剧增造成表层土壤水分大量减少 ( 干化 ) ,A 正确。植被有涵 养水源的作用,影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是简单的增大, B错;降水量增大和下渗量减小从材料中无法 推断得出,故排除 CD。故本题选择 A。 10. 山东省某蔬菜基地在大棚中开展电气栽培试验,在蔬菜大棚屋顶下将裸露的铜线(高出地面 约 3 米)水平延伸开来,这些铜线通电后可产生高达 500 伏的快速正电荷,产生的高频电流能够杀死空气 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加快植物代谢活动。测定结果显示,通过铜线内的电流比智能手机的工作电流 还要低。下图示意电气栽培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表明,电气栽培可促进农业 A.缩短生长周期 B.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产量和质量 D.增加土壤肥力 2.电气栽培最适宜推广的农业类型为 A.水稻种植业 B.花卉园艺业 C.种植园农业 D.牧场放牧业 3.目前制约电气栽培技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为 A.产品销售 B.后期管理 C.前期投入 D.生产安全 【答案】 1.C 2.B 3.C 【解析】 【分析】 1.题意中得知,电气栽培可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加植物新陈代谢。 A 选项:植物新陈代谢加快, 加快植物生长速度,使植物植株、果实增大,但植物的生长周期,如植物的开花、结果现象受自身的因素 和外界特定条件刺激发生,并不会因为新陈代谢加快就提前, A 错误。 B 选项:通过题意得知,与传统蔬 菜种植相比,电气栽培并不会降低成本。 B 错误。 C 选项:电气栽培植物新陈代谢加快,加快植物生长速 度,使植物植株、果实增大,病虫害减少,会提高产量和质量。 C 正确。 D 选项:电气栽培与传统栽培相 比,根据题意可知,两者对土壤肥力影响无异。电气栽培甚至更消耗地力。 D 错误。故选 C。 2.电气栽培对农业设施要求严格,生产成本高。最适宜附加值高的农业类型采用。四选项中,花卉园艺 业附加值高。故答案为 B。 3.根据题意得知,电气栽培对农业设施要求高,前期投入大。这是影响其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产品 销售对电气栽培的影响影响较小;后期管理方便,不会影响推广;测定结果显示,通过铜线内的电流比智 能手机的工作电流还要低,生产安全不会制约其推广。故选 C。 11.下图为某地某日 8 时和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 :hPa) 。从 8 时到 20 时 , 图中 ( ) A.①地气温升高 , 天气由晴转阴 B.②地风向偏北 , 风力逐渐减弱 C.热带气旋向西移动并逐渐增强 D.冷、暖锋位置基本没有改变 【答案】 B 【解析】 读图分析,由 08 时到 20 时,①地由单一暖气团控制到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且 20 时位于冷锋锋后, 天气由晴转阴, A 错误;②地风向偏北,且 20 时等压线变的稀疏,说明风力逐渐减弱, B 正确;根据图中 经纬度判断,低气压中心由 120°E 移到了 130°E,由 35°N 附近移到 40°N 附近,说明向东北方向移动,等 压线变得密集,说明气压差增大,低压中心势力增强, C错误;图中冷暖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D 错误。 故选 B。 12.下表示意 2000-2010 年贵阳市部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单位:万公顷)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表推测, 2000-2010 年贵阳市 A.中心城区绿地面积大幅增加 B.减少的耕地全部转化为林地 C.城市郊区林地面积增加较快 D.城市扩张导致水域面积增加 2.贵阳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会导致 A.居民平均通勤时间增加 B.城市热岛环流减弱 C.城郊农业发展速度减慢 D.城区地下水位抬升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读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心城区绿地面积有些年份增加,有些年份减少, A 错。读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水域面积都有增加,不确定减少的耕地全部转化为林地, B 错。 读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城市郊区林地面积增加较快, C对。 城市扩张会占用土地, 可能导致水域面积减少, D错。故选 C。 2.读 2000-2010 年贵阳市部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面积扩大, 因此,居民平均通勤时间会增加, A对。城市面积扩大,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燃烧燃料释放大 量废热,城市建筑物和硬化路面,会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B 错。城市面积扩大,市场广阔,会促进城郊农 业的发展, C错。城市面积扩大,用水量增加,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D错。故选 A。 13. 骑楼为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其 建筑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图为骑楼建筑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最适宜修建骑楼的是 A.北美 B.东南亚 C.西亚 D.西欧 2.骑楼底层后退留出公共大行空间的主要目的是 A.为行人遮阳避雨 B.防御寒潮侵袭 C.减少蛇虫的影响 D.减轻风沙危害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看出,骑楼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行走的长廊,该种设计的房屋通风条件极好,非 常适宜布局在类似印度这种气候湿热的地区, B 项正确。北美、西欧、西亚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不需要修 建骑楼, ACD 错误。 2.东南亚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降水量大,骑楼底部留出公共空间可以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 A 项正 确。空间开阔,通风性好,无法抵御寒潮、沙尘暴和蛇虫, BCD错误。 14.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 少枝杈, 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 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 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 被誉为 “抽 水机 ”,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 “防疟(疟疾)树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A.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 B.滞留更多雨水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2.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可以 A.排干沼泽 B.增加地下水 C.建造房屋 D.增加木材 3.在热带地区杏仁桉又被称为“防疟树”的原因是 A.杏仁桉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 B.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 C.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蚊虫滋生 D.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 【答案】 1.C 2.A 3.C 【解析】 1.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 光投射方向平行”,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平行,阳光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发, C正确, A错 误。 该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叶片与阳光平行不利于滞留更多雨水, B 错误。 对减少地面投影面积影响不大, D错误。故选 C。 2.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 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有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作为 其它用途,因此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 A 正确。会减少地下水, B 错误。沼泽泥沙淤积,地势较 低,易积水,不利于建造房屋, C错误。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会影响其它木材生长,不利于增加木材, D错误。故选 A。 3.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 “防疟(疟疾)树 ”。 由于这种树的种植,沼泽地变成了干燥地,蚊子失去 了滋生的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疟疾的传播,当地人就给它起了“防疟树”的美名。 C 正确。杏仁桉不能提 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不能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 ABD 错误。 故选 C。 15.如图示意南岭以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景区 A.流水潺潺,奇峰耸立 B.山林茂密,空气清新 C.青山飞瀑,云雾缭绕 D.湖光山色,翠竹参天 2.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措施是 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B.封山育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生产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从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该地为低山丘陵地区,没有过高的山地 A 错误;没有瀑布没有湖泊 CD错误,所 以选 B。 2.农业发展应因地制宜。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该区域坡度较陡,陡坡不宜修筑梯田, A 错误;没有草原,不适合发展畜牧业 C错误; B 不属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符合题意;南岭以南 地区热量充足,应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热量条件来发展农业,故 D 正确。 16.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 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 , 回答下题。 图中 ( ) A.地势特征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 B.甲地因地壳上升形成较厚沉积层 C.乙地是因褶皱形成的谷地 , 植被条件较好 D.丙地风力侵蚀作用强 , 可为甲地提供沙源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势特征主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A 错误;据图可知,甲地因风力沉积形 成较厚沉积层, B 错误;乙地是因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植被条件较好, C错误;丙地风力侵蚀作用强, 该地盛行东北风,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可为甲地提供沙源, D 正确。故选 D。 17.2019 年四川林业厅发布了成都市都江堰景区“漫山红遍, 层林尽染”景观的最佳观赏时间为 10 月 20 日~ 11 月 10 日。完成下面小题。 1.当都江堰景区景观结束时,另可选择观赏此景观的最佳城市是 A.太原 B.海口 C.杭州 D.北京 2.此景观年年轮回,影响其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降水 C.土壤 D.热量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海口比都江堰纬度低,所以相同的景观比都江堰出现的要早,故 B 错误。杭州比都江堰纬度稍高一点, 当都江堰景区景观结束时,杭州的红叶刚刚开始,故 C正确。太原和北京纬度比都江堰高,且距离较远, 当都江堰景区景观结束时,距离太原和北京的的红叶景观还有一段时间,故 A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 为 C。 2.红叶是进入深秋后,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落叶树种树叶出现的一种景观。所以此景观年年轮回,影 响其主要因素是热量。故 D正确。 18. 河槽一般由河岸、河漫滩、河底等部分组成 , 是河流的核心地貌单元。河口河槽地处河流与 海洋的交互地带 , 在河口地区后 , 河流径流受到潮汐顶托 , 盐淡水混合 , 水流趋缓 , 河槽展宽 , 出现分汊现象。 河槽沉积物具有流河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 , 总体呈现主槽粗、边滩细。下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 ( 理论最低潮面 ) 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A.洪积扇 B.冲积岛 C.江心洲 D.河漫滩 2.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 A.长江干流北移 B.南支不断淤塞 C.北支河槽发育 D.南支径流量大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 滩, D 正确。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A 错误。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 河心岛, BC错误。故选 D。 2.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 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 ABC错误。南支河槽宽,河道 深,径流量大, D 正确。故选 D。 【点睛】 河漫滩和河心岛虽然都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但高度不同,河心岛沉积体高于最水位水面,长期出露。河漫 滩只在低水位时露出。 19. 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通过分 析与实验模拟,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它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 3-6 个棱面的星状沙 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下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 A.沙源更丰富 B.风力更强 C.体积更大 D.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 2.模式图中,显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 A.①一②一④一③ B.②一④一①一③ C.②一①一③一④ D.①一③一④一② 3.实际观测中,发现敦煌鸣沙山地区偏南风具有频率高且多出现在夜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 A.夜晚受来自祁连山的山风的影响 B.夜晚东南季风更为强盛 C.夜晚亚洲高压势力更强,风力强盛 D.受海陆风影响,夜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 1.D 2.B 3.A 【解析】 【分析】 1.材料指出“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它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 3-6 个棱面的星状沙 丘”可知与新月形沙丘相比, 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受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的影响, 故本 题正确答案为 D。 2.根据材料可知,金字塔沙丘是由新月形沙丘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开始应该为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即②; 随着其它风向的改造,其棱面逐渐增加,出现④①,最后形成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3.祁连山位于鸣沙山的南侧,受山谷风影响,鸣沙山地区夜晚盛行来自祁连山的山风,即偏南风,故 A 正确。鸣沙山地区深居内陆,受东南季风影响小,故 B 错误。亚洲高压盛行时间是在冬季,不是晚上,故 C 错误。鸣沙山地区深居内陆,受海陆风影响小,故 D 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20.有那么一个地方,有着崎岖的地形、复杂的环境,既有生物多样性,也有文化多样性,该地的地域文 化区是 ( ) A.江南水乡文化 B.内蒙古草原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东北黑土文化 【答案】 C 【解析】 【详解】 由题中“有着崎岖的地形、复杂的环境”分析,江南水乡、东北黑土多位于平原地区, AD 错误。内蒙古 草原地面坦荡, B 错误。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岖,垂直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 丰富,少数民族种类多,文化多样性丰富, C 正确。故选 C。 【点睛】 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地理一一选修 3: 旅游地理) 踏青,又叫春游,指的是在清明前后芳草始生、杨柳泛绿的好春时节到郊野去游览的出行活动。踏青 的习俗由来已久,至迟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社会上盛行的风气,而到唐宋年间更是极盛。近些年来,随着 我国经济发展,很多生活在城市的父母利用周末闲暇时间陪伴子女踏青郊游。 分析父母陪伴子女踏青郊游对子女教育的好处 【答案】陶冶情操,培养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情怀;强身健体,预防近视;激发爱心、提高审美情趣; 开阔心胸、增长见识;调节学习节奏,激发创新思维,亲情融合、增进交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任答 其中五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的好处,题目立意新颖,贴近现实。 【详解】 本题主要从身体,增长见识,培养情怀的角度分析即可。清明前后芳草始生、杨柳泛绿,此时外出踏青, 走进大自然,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感悟自然的情怀;到郊野去游览去出行,通过步行可以强身健体,预防 近视;大自然中有各种动植物,它们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爱心、提高审美情趣;开阔心胸、增长见识;调节 学习节奏,激发创新思维:父母利用周末闲暇时间陪伴子女踏青郊游,可以亲情融合、增进交流、提高家 庭教育质量。 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 驯鹿能刨食雪下一定深度的苔原植被 并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带生活。 涅涅茨人每年随驯鹿南北迁徙, 在迁徙途中会生食少量富含维生素的鲜鹿肉。 在迁徙过程中,牧民发现鄂毕河河口三角洲很小,且发展缓慢。 21 世纪初,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亚 马尔半岛传统的驯鹿游牧业受到了冲击。 材料二 2017 年 12 月,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 ——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 (LNG)项目在萨别塔港正式投 产。该项目向我国输送 LNG,有夏季航道和冬季航道两种选择。 2018 年 7 月 19 日,亚马尔项目向我国供 应的首船 LNG通过夏季航道运抵中国江苏。 材料三 亚马尔半岛及冬夏航道示意图。 (1)推测鄂毕河河口三角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分析涅涅茨人随驯鹿迁徙途中会生食鲜鹿肉的原因。 (3)简述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开发对传统游牧业的不利影响。 (4)分析首船 LNG运抵江苏选择夏季航道的原因。 【答案】 ( 1)河流中上游植被覆盖率较高, 含沙量很小; 大部分泥沙已在中下游平原河段和沼泽地区沉积, 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少; 入海口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冻状态, 不利于泥沙输送和沉积; 入海口处海底坡度较大, 泥沙不易堆积。 (2)涅涅茨人以驯养驯鹿为主,可就地取材;亚马尔半岛纬度高,气温低,蔬菜等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供 给困难,迁徙途中生食鲜鹿肉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亚马尔半岛位于苔原带,植被稀少,缺乏烹制 鹿肉的燃料。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天然气开发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使涅涅茨人从事传统游牧业的人口减少;天然气开发破坏了 苔原植被、水源等,使驯鹿在迁徙过程中食物来源减少;相关基础设施(道路、管道等)的建设会破坏驯 鹿迁徙的路线。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夏季时,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有利于船只通行;夏季航道运输距离更短,可节约运输时间,提高 运输效率;夏季航道途经海域受海盗、热带风暴(台风)等威胁小,更安全。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 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鄂毕河河口三角洲发展缓慢的原因、 油气资源开发对传统游牧业的不利影响及夏季航道、 冬季航 道的差异等知识,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分析河口三角洲发展缓慢的原因,可从河流含沙量、河口地形、结冰期时间四个方面作答。河流中 上游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破坏少,含沙量很小;鄂毕河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 河流流速较慢,大部分泥沙已在中下游平原河段和沼泽地区沉积,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少;入海口位于北极 圈内,纬度高,气温低,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冻状态,不利于泥沙输送和沉积;入海口处海底坡度较大,泥 沙不易堆积,三角洲发育条件差。 ( 2)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亚马尔半岛纬度高,气温低,不能生产蔬菜,迁徙途中生食鲜鹿肉 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随驯鹿迁徙, 便于就地取材; 亚马尔半岛位于苔原带, 植被稀少, 燃料不足, 不便于将鹿肉做熟,可能生食鲜鹿肉。 ( 3)天然气开发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进行了产业升级,为当地人提供了较多就业,增加了定居人口的 数量,使涅涅茨人从事传统游牧业的人口减少,传统游牧业产值比重下降;天然气开发可能破坏苔原带的 植被、污染水源等,使驯鹿在迁徙过程中食物来源减少、驯鹿可能大量死亡;油气开发设施,如道路、管 道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影响驯鹿迁徙的路线,导致食物来源减少,不利于传统游牧业发展。 (4)夏季时,北极地区气温较高,海冰融化,航道通畅,有利于船只通行;夏季航道通过白令海峡,运 输距离更短,可节约运输时间,节省运费,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夏季航道安全性高,途经海域受海盗、 热带风暴(台风)等威胁小。 【点睛】 亚马尔半岛地表平坦,最高点海拔 90 米。冬季寒冷,长达 8 个月。河流、湖泊众多。永冻层广布。南缘 为森林苔原带,中部为苔原、草地与灌丛,北部属苔原带。居民主要为涅涅茨人,以饲养驯鹿和渔猎业为 生。 2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普吉岛热带风光迷人 , 旅游资源丰富 , 被称为 “安达曼海上的一颗明珠 ”。北欧居民喜爱 “日光浴 ”, 每年圣诞期间 , 大量的北欧游客云集普吉岛。下图示意普吉岛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分析圣诞期间普吉岛吸引大量北欧游客的原因。 【答案】北欧正值圣诞长假,居民有闲暇时间;北欧居民收入高,可满足国际旅游的资金需要;北欧时值 冬季,气温较低,多雨雾天气,普吉岛地处热带,气温适宜(避寒) ;北欧纬度高,冬季日照时间较短, 普吉岛地处低纬度,日照时间较长;普吉岛位于东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充足;普吉岛热带风光和 海岛异域风情 (或旅游资源品质高 ) 对北欧游客吸引力大。 【解析】 【详解】 从旅游时间看,北欧正值圣诞长假,居民有闲暇时间。从经济条件分析,北欧居民收入高,可满足国际旅 游的资金需要。从气候角度分析,北欧时值冬季,气温较低,普吉岛地处热带,气温适宜。北欧纬度高, 冬季日照时间较短, 普吉岛地处低纬度, 日照时间较长。 普吉岛位于东北季风背风坡, 降水少, 光照充足。 从资源特点分析,普吉岛热带风光和海岛异域风情,旅游资源品质高,对北欧游客吸引力大。 24.[ 地理 —一选修 3:旅游地理 ] 随着旅游业时快速发展, 旅游的方式扣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景点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青崃的一种旅游方 式。 2016 年 12 月 22 日,国末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关于是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 ,部 署体育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的 旅游。它是一种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无景点旅游必起的主要原冈以及我国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作用。 【答案】主要原因:人们旅游方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可以自主选择路线、自 愿选择旅游伙伴、自行选择交通工具和自由选择旅游时间;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目的,而能享受旅途的快 乐;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景点门票价格过高等。作用:强身健体,身心合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解析】 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与大众需求及市场变化有关, 多为满足大众的个性需求而出现, 同时也与游客的个人 层次、收入等有关,近年大众旅游景点的一些弊端也是促使个性化旅游出现的原因。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作用包括强身健体,身心合一;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方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