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通史概览3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课件(28张)
通史概览(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宏 观 视 野 · 中 外 关 联 栏目导航 阶 段 特 征 · 通 史 线 索 现代中国 现代世界 时间 跨度 1949 年至今 1917 年至今 政治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三大政治制度;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2 . “ 一国两制 ” 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起步; 20 世纪 70 年代取得重大突破;新时期,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形成两极政治格局,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3 .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快,目前形成 “ 一超多强 ” 的国际格局。 4 .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经济 1. 过渡时期,通过 “ 一五 ” 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 . “ 大跃进 ”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年 “ 文化大革命 ” 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3 .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逐步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苏俄建设社会主义初期实行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后来形成 “ 斯大林模式 ” ,其弊端促使苏联进行改革,最终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2 . 1929 年,经济大危机迫使各国进行政策调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9 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经济 4 .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56—1978 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1978—1992 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 1992 年以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6 .交通和通信事业不断发展,各种传媒不断进步,物质生活变迁加快,社会习俗日益走向文明化,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流行 “ 福利国家 ” 的思想。 “ 福利国家 ” 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5 .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最终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6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7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能积极地应对,不能盲目排斥或回避 思想 文化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国防科技取得重大成果, “ 两弹一星 ” 研制成功;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 2 .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1. 在科学上,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诞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观念。 2 .在文学艺术上,现代主义流派兴起,文学、美术和音乐都表现出反传统的特征 政治上 (1)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了 “ 冷战 ” 局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炉, 1949 年北约成立、 1955 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世界被一分为二。 (2) 多极化趋势出现: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3) 多极化趋势加强: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 冷战 ” 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一超多强 ” 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期 经济上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 经济区域集团化: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演变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欧共体 ( 欧盟 )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成果和前景 经济上 (3)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 冷战 ” 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尽管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才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4) 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制度,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三产业得到发展, “ 新经济 ” 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科技文化上 (1) 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2) 文学上:以贝克特 《 等待戈多 》 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呈现出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点。 (3) 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