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入的分配教案(浙江)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展示]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 b b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②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③兼顾效率与公平 b c c 考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范围:公有制经济 (3)对象:个人消费品 (4)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5)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是什么? (1)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3)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生产要素:劳动、技术、资本、管理、土地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2)意义: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易错提醒 (1)公有制经济中并非只有按劳分配的方式,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 (2)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使拥有生产要素的公民增加收入,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 1.分配方式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类别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2.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区别 (1)合法的劳动收入: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包括按劳分配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有要素收入(如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 考向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典例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私营企业中的工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排除①;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排除②;③④都属于公有制经济中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的范畴。故答案为C。 方法点拨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1)国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2)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所得。 (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 (4)村办企业、街道办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所得。 考向2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典例2 (2017·浙江4月选考)下表为2016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指标 绝对数(元) 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38 529 8.4 其中 工资性收入 22 207 7.5 经营净收入 6 589 6.6 财产净收入 4 337 6.3 转移净收入 5 396 16.7 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 A.人均收入增长加快 B.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增加 C.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D.再分配调节效果不明显 答案 C 解析 通过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分配方式多样,既有工资性收入,又有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体现了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C符合题意;从材料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在增长,但是增长加快无法体现, A排除;工资性收入增加,但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否增加,题中未体现,B排除;表中转移净收入增长比例最大,说明再分配调节效果显著,D与题意不符,排除。 方法点拨 转移支付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 1.(判断)(2017·绍兴模拟)按劳动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答案 F。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坚持( ) A.按照社会中每个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 B.按现阶段实际劳动人口的数量进行平均分配 C.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 D.以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按比例大小参与分配 答案 C 解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即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3.(2017·湖州期末)甲是某国企的员工,收入主要是工资和奖金;乙是私营企业主;丙是某独资外企的技术人员;丁承包本村土地进行种植获取收入。下列关于他们收入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按劳分配 B.甲和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C.丙和丁是按劳分配 D.乙和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 D 解析 甲、丁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乙、丙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所得。故D说法正确。 考点二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有哪些?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3.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②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易错提醒 (1)收入分配公平不是消除收入差距,也不是搞平均主义。 (2)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 1.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从分配领域看,初次分配是在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2)从分配主体看,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 (3)从分配方式看,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的。 2.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国家宏观政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考向1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典例1 (2017·浙江11月选考)下表为2013~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8.1 8.0 7.4 6.3 人均GDP实际增速(%) 7.2 6.8 6.4 6.1 A.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B.劳动报酬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C.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D.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答案 A 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的增速,说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A当选;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向2 兼顾效率与公平 典例2 (判断)(2015·浙江10月选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 答案 F。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1.(判断)(2017·浙江海宁月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答案 F。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太原某公司员工因加薪不等而集体罢工,造成工厂一度陷入混乱和停产状态,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B.坚持公平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保障 D.坚持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 答案 A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分配不公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说明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3.(2017·衢州市质量检测)我国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以解决城乡居民“同病不同命”的尴尬境地。这一举措将( ) ①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②增加居民劳动所得 ③使再分配更加公平 ④缩小区域分配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属于再分配的措施,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①③当选;②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课时训练 一、判断题 1.(2017·浙江建人高复月考)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答案 F。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2017·宁波市联考)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 答案 T。 3.浙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用再分配调节收入分配。( ) 答案 F。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调节。 4.实现社会公平要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 ) 答案 F。依赖市场会使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实现社会公平主要依赖国家的再分配调节。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再分配环节更加注重公平。( ) 答案 T。 二、选择题 6.(2017·金华期末)下列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有( ) 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收入 ②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 ③农村土地流转获得的收入 ④私营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①②属于按劳分配,③④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故本题选A。 7.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作用在于( ) ①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②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③消灭剥削,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①②符合题意;③中“消除收入差距”的说法错误;④是结果,不是作用,排除。故选A。 8.(2017·绍兴市适应性考试)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 A.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B.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通过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财富创造 D.通过再分配为提高效率创造动力 答案 C 解析 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排除A;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属于初次分配,D与题意不符。 9.(2017·杭州期末)小张将自家的空闲车位在网络平台上登记,安装好智能共享车位锁,需要停车的司机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后停车,费用自动结算。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②可通过变更所有权,增加人们的财产性收入 ③能降低消费成本,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④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中属于空闲车位出租从而获得相应的收入,车位的所有权没有改变,②错误;①③④与题意相符,本题选C。 10.“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③属于合法的劳动所得,不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所得,与题意相符。故本题选C。 11.(2017·宁波期中)根据现行规定,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①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重要举措 ②是通过再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④有利于消除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①符合题意,②排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③当选;收入差距会不断缩小,但不能消除,④错误。故本题选B。 12.(2016·浙江4月选考)下表为近三年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收入增长率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 9.6 8.9 8.2 工资性收入年增长率(%) 9.2 8.0 7.0 财产性收入年增长率(%) 1.4 6.9 12.9 注:财产性收入是指运作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①居民收入增速下降 ②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比重提高 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④居民投资渠道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不是居民收入增长变化的原因,排除;②表述错误;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下降趋势表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③符合题意;财产性收入年增长较快,表明居民投资渠道增加,④当选。故本题选D。 13.随着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全面推行,地方国资委下属国企高管薪酬改革也在加紧推进,高管降薪幅度普遍在20%~30%。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 A.有力地推动社会走向同步富裕 B.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 C.有利于规范分配秩序,促进分配公平 D.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答案 C 解析 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分配秩序,促进分配公平,故C符合题意;A中“同步富裕”说法错误,故排除;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属于初次分配,不涉及再分配,故B不符合题意;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14.(2017·金华期末)“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句话说明( ) ①公平与效率存在矛盾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③公平与效率有一致性 ④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公平可以释放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说明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15.“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②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④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社会公平是允许差距存在的,但不能过分悬殊,故③错误;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中都要注重效率、公平,故②错误;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故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靠承包土地致富”,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方式?“靠科技入股发家”和“靠投资获利”在分配方式上有何异同点? (2)“靠科技入股发家”和“靠投资获利”,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案 (1)“靠承包土地致富”体现了按劳分配。“靠科技入股发家”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靠投资获利”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二者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2)二者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要看懂几种分配方式,特别要注意提示语,从而把握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本题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性。 17.多年来,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通过推广承包的土地、林地折价入股等方式,使农民收入渠道多样化;通过深化财税改革,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让人民对改革成果有获得感;推进就业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自主增收能力;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拓宽收入渠道。截至2015 年底,浙江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当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答案 (1)要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鼓励贫困地区群众增加务工收入、转让承包土地林地的经营权获得收入等,拓宽收入增长渠道。 (2)加大再分配促进分配公平的力度,通过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大就业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能力。 (3)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要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 解析 解答时,要把握材料中的具体扶贫措施,找出关键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可以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角度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