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1)知识专题突破
本学案复习要以发展先进文化为主线。重点理解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两对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现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三项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四项措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中华文化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考向一 中华文化 1.(2014·全国Ⅱ)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并非中华餐饮文化,②不选;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错在“丰富和扩展了内涵”,既没有体现,也不合实际,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 考向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2016·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答案 (1)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2)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解析 第(1) 问的解答,谣言属落后文化,针对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首先要增强对落后文化的辨别眼力和抵御能力,其次要发挥大众传媒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同时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第(2)问要紧扣“为英雄点个赞”“学习英雄”以及条数和字数限制。 考向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3.(2017·全国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非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地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排除①③,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C。 考向四 加强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015·全国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我们可以推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所以①正确;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的故事》才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故②符合题意;“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的说法,不符合客观实际,故③排除;校训宣传并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基本的途径应是“践行和行动”,故④排除。故选A。 感悟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和原因、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措施、思想道德建设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以主观题为辅。 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1) 结合《中国诗词大会》、孔子学院等热点现象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结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女排精神等热点考查弘扬民族精神。(3)结合时代楷模的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等文化热点考查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点。(4)关注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文化惠民项目,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相关知识。(5)结合文艺精品下乡惠民活动、精准文化扶贫、建设文化娱乐综合体、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等文化活动,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知识。 1.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历程 萌动——春秋战国、诞生——秦统一、发展——汉代、强盛——隋唐、扩展——宋元明 表现与见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思维拓展]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1)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前挂后联] 中华文化与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必要性 及意义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途径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前挂后联] 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 (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1.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016·天津高考,11C) 提示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2016·江苏高考,23B) 提示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3.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016·北京高考,24④) 提示 ×。文化创新的动力应该是社会实践。 4.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2015·福建高考,29①) 提示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纯自然的。 5.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015·山东高考,31B) 提示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6.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2014·全国Ⅱ,19④) 提示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预测一 结合历史或现实中的特色文化,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例1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数百年的历史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①③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也没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故②④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B。 变式1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从“汉字”和“100个汉字的流畅易懂、精妙优雅”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①入选;包容性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而题干没有体现出来,②不符合题意;同样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③不符合题意;该教材出台的背景是“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因此这样做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入选。因此本题答案为C。 预测二 结合引言、实例、时政等素材,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例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里约奥运会上的女排队员们坚持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最终时隔12年再度获得奥运会金牌。下列诗词名句与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 A.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俊卿) B.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答案 B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A的意思是“土地贫瘠,没有办法种植农作物,而松柏易种植,生命力顽强也不需要过多的照料;因为家境贫穷,孩子会潜心学习以解决家庭的清贫”,该诗句说明的是在艰难环境中自强不息、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B强调的是人们要注意节俭,不要奢侈浪费,这与题干不符合;C、D很明显也强调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因此本题选B项。 变式2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巨大发展,这不仅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可知,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①③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④不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