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周考历史试卷
历史 一、单选题(35*2=70 分) 1. 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 A.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B.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3. 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B.“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C.“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D.“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 4.11~15 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法具有严谨的程序 B.罗马法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C.罗马法蕴含着平等精神 D.罗马法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 5.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字样的修正案以 353 对 352 的一票多数被通过了。共和制就是这样被勉强承认的。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材料中的“修正案”指的是 A.《1787 年宪法》B.《人权宣言》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6. 华盛顿在 1787 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人民起义不断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7.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变法通议》 8.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坚持“城市中心论” C.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9.1872 年的法国,全国每个企业平均雇佣工人只有 2. 9 人,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者占绝对优势,大企业较少,虽然法国当时有产业工人 300 多万人,但在总人口比例中不占优势。材料说明( ) A.法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 B.法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法国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D.巴黎公社失败具有必然性 10.1917 年 3 月 10 日(俄历 2 月 25 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A.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 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1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具与技术的改进 B.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C.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2.17 世纪 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 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3.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 洪口。”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4.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15.19 世纪 90 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 16.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 年 12 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 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 18.19 世纪 80 年代初,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连“洋人之侍僮马夫辈,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上海的妇女,更是以香水、墨镜、洋烟为时髦用品.就连文士王帽也经常以“晶(玻璃)杯、洋皂,赠送朋友”。这表明,当时 A.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 B.逐新趣异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C.开埠通商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 D.西学东渐推动社会的重大变革 19.1961 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 100 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 134%,年收入 4000 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 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些措施 A.利于缩小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满足了美国全球争霸的需求 D.旨在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 20.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文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扩张,使得每一个国家都更难不受到距离遥远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的影 响。在经历了 25 年的显著增长之后,1974 年西方经济繁荣突然陷入停顿。导致这次经济衰退的直接因素是 A.中东石油禁运,国际油价暴涨 B.国家干预经济,财政赤字剧增C.建设福利国家,民生开支过大 D.技术革命兴起,经济深度调整 22. 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 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 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21. 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 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22.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 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 A.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 B.正确指出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 C.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D.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 23. 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了各种“抵制”活 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B.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 C.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 D.表明这些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26.1985 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盟歌和盟旗。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以蔚蓝为底色,中间由 12 颗金星环绕成一个圆,“12 代表圣经中的 12 使徒,罗马的 12 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这反映了欧盟委员会 A.采取宗教措施促进欧洲联合 B.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C.借用古罗马法宣扬法制精神 D.试图兼顾欧洲各国利益 27.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28.2018 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多次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同时,美国对欧盟、墨西哥、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也频频挥舞关税大棒,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 临的一大不确定因素。”这反映出 A.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B.经济全球化从此走向了分崩离析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已被遏 29.下图为美国 iPhone 手机厂商苹果公司的利润分布图(2010 年),这表明 A.中国劳动力在当时最为廉价 B.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分配失衡C.美国掌握苹果手机核心技术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30.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B.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C.主要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D.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31.1952 年,速成识字法得到推广,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学习注音和拼音;大量突击,认识单字;大 量阅读、写字与写话,平均每人每天可识字 100 个左右。该教学方法A.引发了人们急躁冒进的情绪 B.导致了文化领域“左”倾错误C.违背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 D.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32. 董仲舒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 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该对策体现了董氏学说的哪一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33.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 46 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 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34.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材料出自 (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35.1984 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题词:“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检验真理的标准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主义的本质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 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 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1979 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夫人把 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国家在石油等领域的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政府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率从 1982 年的——2.2%回升至 1988 年的 5.9%,通货膨胀率从 1980 年的 18% 回落至 1986 年的 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 1979 年的 4.9%上升为 1983 年的 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 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因此发动了 362 天的罢工。在她第 3 任期内,英国政府自 50 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78 到 1984 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 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 到 1988 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 1123 种减至 50 种。1983 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 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 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 492 个。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历史答案 1.B 由材料“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和“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表明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故选 B;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不是正规的中央机构,排除 A;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2.C 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血缘关系;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都打破了世袭特权,故选 C;A 项不符合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排除;B 项不符合秦朝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因为秦朝的法律严苛,阶级矛盾激化,排除;D 项不符合秦朝唐朝,秦朝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科举制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排除。 3.D A 项指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分散了相权;B 是宋代分割相权的表现,加强了皇权;C 是明朝设内阁的情况,内阁是加强皇权的表现;D 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制约皇权的特点, 这是皇权强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因此在皇权加强中,只有 D 项情况特殊,后来通过设置军机处最终强化了皇权。故答案为 D 项,排除 ABC 三项。 4.D 根据“11~15 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结合所学,11~15世纪初的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成长需要一种能促进资本主义经 济成长的法律,罗马法是建立在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生产关系极为发达的基础上的,对这方面的法律关系作 了详尽的规定的法律,故 D 项正确;罗马法复兴根本原因不是罗马法的法律程序、重要地位、蕴含的平等精神,而在于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故排除 ABC。 5.C【解析】法国总统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故此规定出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 C 正确; 美国总统是间接选出,故 A 错误;B 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文献;德国皇帝世袭,故 D 错误。 6.A 本题考查了美国建国之初的窘境。根据“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美国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而非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故排除 B 项; 当时人民起义不断的原因就在于中央政府的无力,故排除 C 项;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不是造成当时美国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故排除 D 项。故选 A。 1. 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故 B 项正确;《海国图志》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符合“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排除 A 项;《天朝田亩制度》是主张建立小农经济,不符合“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故 C 项错误;《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作,不符合“首次提出”,排除 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结合所学《资政新篇》的内容评价分析解答。 2. B【解析】“尽可能在广大区城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说明当时中共仍然是坚持走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B 正确;A 是中共一大内容;C 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D 是1927 年 8 月 1 日,八七会议是 8 月 7 日。 9.D D 项,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工人阶级力量依旧弱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由此证明了巴黎公社的失败的必然性。故 D 项正确。A 项,结合相关史实可知,法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早于题目所给时间 1872 年。故 A 项错误。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力量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由材料可知法国工人阶级力量依然弱小,因此并不能说法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 B 项错误。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时间上晚于题目所给时间。故 C 项错误。 10.B 根据材料“1917 年 3 月 10 日(俄历 2 月 25 日)晚”、“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二月革命,说明当时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 选项符合题意。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A 选项排除。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C 选项排除。材料中革命的对象是沙皇政府,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D 选项排除。 11.A 西周时期用耒耜等工具耕种土地,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说明随着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故 A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 错误。郡县制普遍确立 是在秦朝建立后,C 错误。题中并未反映土地私有制确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 错误。 12.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 世纪 60 年代”和“18 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 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 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13.A 【解析】根据“东西方贸易逆差”“欧洲货币短缺”“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故 A 项正确;“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 B、C 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14.D 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制约,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最终未能繁盛,故 D 正确;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不是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排除 A;B 表述太绝对,并且市场因素不是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 B;C 表述错误,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不能说没有政治地位,排除 C。 15.D 材料“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体现的是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结论,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制,B 选项排除。材料与民族工业内部管理不善无关,C 选项排除。 16.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合,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但是这与中国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没有必然联系,故 B 项排除;世界银行的宗旨是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中国“得到世界银行贷款”的前提是中国必须是世界银行的成员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世界银行中的成员国席位,为利用外资搞建设开辟了新途, 故 C 项正确;2001 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合,故 D 项排除。 17.C 试题分析:题干叙述的是粮食的购销政策,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不属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 A 错误;1953 年的中国还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 B 错误;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指由国家对粮食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意味着农民的粮食通过政府渠道进行统一收购,不能面向市场出卖,因此不 与市场发生联系,故 C 正确;D 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 D 错误。所以答案选 C。 18.A 据材料“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连洋人之侍僮马夫辈,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等信息说明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A 正确;据材料“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这说明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B 不是材料主旨;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C 错误;材料说明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体现重大社会变革,D 错误。 19.B 肯尼迪政府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是在践行凯恩斯主义,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B 项正确;“年收人 100 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増加 134%,年收入 4000 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 5.6%”说明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在拉大,故 A 项错误;美国全球争霸是对外政策,而材料的措施是对内政策,故 C 项错误;经济滞胀出现于 70 年代,故 D 项错误。 20.A ①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资本主义,其特征有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材料所述内容并不能体现其特征。故①项错误。②、③项,欧美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会导致国际贸易额下降, 加剧经济危机,损害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会诱发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故②、③项正确。④项,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本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排除 BCD 三项。 2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 年西方经济出现滞胀,而它的直接原因就是中东的石油危机,故 A 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建设是经济滞胀的长远的深层次的原因,故 BC 项排除;D 项是经济滞胀的影响,故排除。 22.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信奉自由主义”的信息可知,撒切尔“改革”不会大力国家干预,只会减少国家干预,A 项错误;材料中“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表明,80 年代以后(1979—1990 年在任)英国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不是“建立”,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C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人民资本主义是指发达国家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但题干 中没有涉及,排除 D。 23.B 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利用资本主义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资本主义发展发放对苏俄有借鉴意义,选项 B 正确;选项A 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选项 C 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选项 D 排除。 24.B 根据“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正确地分析了 50 年代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故 B 正确;材料反映赫鲁晓夫正确地分析了 50 年代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并非维护斯大林体制,结合所学可知,50 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体制,故 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故 C 错误;并非赫鲁晓夫的认识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排除 D。 5. 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可以看出虽然掀起了抵制活动,但是全球 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了,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CD 不符合题意。 6. B【解析】由材料“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12 代表圣经中的 12 使徒,罗马的 12 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反映欧盟委员会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故选 B;“12 代表圣经中的 12 使徒”是宣扬欧盟要 像 12 使徒忠诚耶稣,排除 A;C 部分符合题意,排除;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7.A【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 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 B 项错误;C 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 D 项错误。 28.C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关税上升将拖累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但不能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主流,只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临新的挑战。故答 案为 C 项,A 项排除。B 项,经济全球化从此走向了分崩离析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材料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无关,且“已被遏制”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9.B 通过 iPhone 手机的利润分布结构图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拥有核心技术获得的利润最大,居于有利地位,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分配失衡,故 B 正确;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劳动力在当时最为廉价,排除 A;C 不能全面概括图片信息,排除;材料反映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分配失衡,即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D 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0.C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故 A 正确;汉赋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辞藻华丽,手法夸张,故 B 正确;汉赋以《诗经》和楚辞为基础,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故 D 正确;汉赋重在描绘上层阶级的生活,故 C 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 C。 31.D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 年,新中国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即将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急需大批有一定文化的建设者,“速成识字法”正好适应了这方面的需要。故答案为 D 项。A项,引发人们急躁冒进的情绪的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 项,题干并未涉及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左” 倾错误集中表现在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排除;C 项,违背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的表述明显夸大其词,排除。 3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说法赋予了上天以人格化的神的地位,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主观一致,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崇尚儒学,限制其他学派,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的观点,AB 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是天对君主统治的监督,不是君主权力源于上天,D 项错误。 33.C 根据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说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故 C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研究、阅读很多自然科学著作,而不是划清界限,故 A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故 B 选项错误;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 D 选项错误。 34.C 由材料“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可知, 所述是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经历从资产阶 级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由此可知,该材料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故 C 正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涉及农民和农村革命问题,故 A 不正确;《论持久战》是对抗战形式的分析,故 B 不正确;《论联合政府》是对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走向的预期,故 D 不正确。 35.C 题干中“黑猫”“白猫”指的是计划和市场,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故 C 项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提出的,与材料内容不符,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 错误。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材料没有体现,D 错误。 36.(12 分)示例一:论题:新兴大国崛起有利于全球治理。 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使得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17 世纪荷兰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联系;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使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自由主义的贸易规则向全球传播;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使得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向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示例二:论题:新兴大国崛起不利于全球治理。 阐述: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打破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的贸易优势,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17 世纪荷兰崛起挑战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秩序,加剧了重商主义战争;18、19 世纪英国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列强的殖民争夺;19 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军国主义势力膨胀,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20 世纪以来美国崛起后,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干涉世界各国内政,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37.(18 分)(1)影响: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增长;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英国摆脱了经济“滞胀”;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曾造成大量失业;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2)相似: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减少政府干预,注重市场作用;在所有制方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 分) 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学 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打破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