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南省郑州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他认为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孟子在主张“浩然之气”的同时也强调“舍生取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表明先秦儒家 A.倡导重视民意和顺应民心 B.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C.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2.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秩序重建,某思想家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思想。由此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以礼为本,礼法兼施 C.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D.不法常可,以法治国 3.西汉初年,儒学家陆贾针对当时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提出了 “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为西汉前期的统治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这表明当时的儒学 A.是佛、道思想冲击下的产物 B.得到了汉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C.为董仲舒新儒学莫定了基础 D.完成了从先秦偁学向汉代儒学的转变 4.唐玄宗年间,官修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问世,该书并未釆用魏晋以来盛行的佛教和道教礼仪,而是以儒家古礼为本,上承先秦,下启赵宋,成为古代礼制的集大成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合一”的局面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儒家地位超越佛、道 D.儒家思想仍居于正统地位 5.这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的理论体系。它以阐释义理为主、兼谈性命,从终极真理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 性。材料指的是 A.荀子在继承孔孟的基础上礼法兼用 B.董仲舒吸收道、法、阴阳家形成新儒学 C.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体系 D.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6.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有研究者认为程朱理学对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精神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只有“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7.理欲之辩,是传统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问题。明清之际,思想家李贽猛烈批判了程朱理学理欲对立的观点,认为人欲即是天理,人的欲望是真、善之物,肯定人的私欲是合情合理的;王夫之也认为“理欲皆自然”,天理存于人欲之中。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荫芽时期人性解放的要求 B.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猛烈批判 D.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发展 8.古希腊人认为,神并不脱离世俗.而是人最完美的体现,神与人同—形象、同一性格,是人的最高典型和个性最大的张扬放大。这在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有大金体现.这表明在古代希腊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已有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民主政治冲击了宗教信仰 9. 15世纪初,著名人文主义者波吉奥在《论贪婪?中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财富, 而不是为了拯救灵魂。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即便是教士也是如此。他还声称,金钱或财富对国家与社会也都是必须的,应当鼓励人们去勤勉劳作,发财致富。此观点 A.否定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B.不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以理性主义看待人生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 10.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一词有误导性,路德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了一个革命者。下列最能体现宗教改革“革命性”的是 A.强化了民众对上帝的舗 B.确立了“因行称义”的原则 C.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 11.王阳明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王阳明的思想与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主张有许多共同之处。关于其共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有利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肖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起到了民主启蒙的作用 12.恩格斯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下列属于他们活动的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13.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4.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剧艺术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价值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和人格魅力,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 B.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之所长 C.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 D. “双百”方针推动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15.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经典世情小说,如《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或写情爱婚姻,或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内容丰富,色彩斑斓,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C.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16.唐代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异彩纷呈,其主流书体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国富力强的大唐气象和勇于开拓的立国格神,具有很强的秩序美和力度美,在书法史上赢得了“唐人尚法"的称誉。下列书法作品最能体现这种艺术风格的是 17.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科学革命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意义更大。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并未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而不断前进。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下列关于近代西方科学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17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启了西方科学革命的进程 B.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科学地解释了宇宙运动规律 C.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的近代科学 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首次提出了科学的时空观 18.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职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目 B.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C.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D.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19.光绪三十年(1904年),淸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其中有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等试题。这反映了 A.近代救育体制巳经确立 B.中体西用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20.清朝嘉道年间,沉寂多年的经世致用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并逐渐成为学术的主流,学者们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同时出现了大量研究边疆地理和外国史 地时作品。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学方法 C.主张向外国学习先进文化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21.清末外患四起,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学堂里的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等言论。 这些言论应分别出自 A.《海国图志》、《民报》、《时务报》 B.《民报》、《时务报》、《天演论》 C. 《天演论》、《时务报》、《民报》 D.《海国图志》、《时务报》、《民报》 22.五四运动后不久,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并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 录》,意在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去芜取菁,再造新的文明。这一主张有存有去,有舍有取,重视传统,却意在创新,得到了梁启超等人的支持。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先进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C.传统文化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向西方学习开始侧重思想文化方面 23.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开始了艰难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这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通过学习西方不断否定封建制度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与壮大 C.内忧外患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2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明,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的主旨在于说明 A.辛亥革命首要的任务是桊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 C.孙中山试图以欧美为鉴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D.当时政洽革命比社会革命的目标更加容易实现 25.毛泽东说:“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之变成—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其出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十大关系》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26.1956年初,有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向中国陪同人员谈到他不同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毛泽东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并于1956年2月就此事给有关中央领导写信批复。该事件反映出 A.当时毛泽东提倡“百家争鸣” B.毛泽东思想的地位遭到了某些质疑 C.新中国文艺界政治色彩较浓 D.建国之初的民众并未赞同百家争鸣 27.“对我国的诗歌创作来说,1958年乃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铅印的诗集、诗选和诗歌刊物,不可其数,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工地和高炉上。诗传单在全国飞舞……。这一 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8.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29.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谈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把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格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个个网络中的一个因子……一个‘小零件’,一个操作对象。为了使被挤压的心灵获得自由,入们重新开始寻找上帝,在此背景下西方兴起的文学艺术代表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约翰•克里斯多夫》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格尔尼卡》 30.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言在他的代表作《红高粱》中有段推写“奶奶”花轿的文字:“花轿里破破烂烂,肮脏污浊,它像具棺材,不知装过了多少个必定成为死尸的新娘,轿壁上衬里的黄缎子脏得流油,五只苍蝇有三只在奶奶头上方嗡嗡地飞翔,有两只伏在轿帘上,用棒状的墨腿擦着明亮的眼睛。”这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浓重的荒诞感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颜李学派是十七世纪在中国北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唯物主义学派,创始人为 清初北方著名学者颜元与李塨。该学派认为自孔孟以后,孔孟儒学气运日降,儒业日毁,“孟子后之道之学,二千年总成一大谎”。颜李学派主张“习动”“习行”“实学”“致用”几方面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致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静坐”等主张。现代 学者评论说:他们“对于宋以来的道学家一起推翻,没有一丝形式上的保留态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对颜李学派甚为推崇,他流亡日本期间,将颜李学派介绍给日本思想界,尔后他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文》,给予颜李学派很高的评价。他说:颜李学派“对于两千年来思想界为极猛烈极诚挚的大革命运动,其所树旗帜曰‘复古’,而其精神纯为现代的。 ——摘编自侯外庐《宋明理学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徐世昌以大总统的身份提倡颜李之学,倡组四存学会(注:名字源于颜元的主张,即“存性、存人、存学、存治”)成立四存中学校,编辑《四存月刊》,征求颜李遣著,将颜、李、知于孔庙一并祭祀,利用颜李学派在当时的影响来维系“世道人心”,企图以此阻遇新思想的发展。一时间颜李之学风靡海内,当时即讥其为“显学”者。 ——摘编自侯外庐《宋明理学史》 (1)阅读材料一,归纳颜李学派的主要观点。 (4分) (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徐二人推崇颜李学派不同理由。(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试评价颜李学派及其思想。(4分)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两大高潮,一是晋唐间佛教,佛学的输入,二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应当说,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流高潮,就吸收外来科技知识及其方法论而兵,是第一次所不可比拟的。从传播的文化知识范围而言,第二次高潮也远远超过第一次。但令人吃惊的是第一次高潮对中国的影响大大超过第二次 由于西学本身的局限性,西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冲去力大打折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介绍不像中国传统文化输入西欧那 样,促进和启发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西洋学术虽然在明清之际在中国社会掀起了 一阵波澜,但毕竞没有给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特别是没有射起社会生产方式 的变革,不久便湮没无闻了。 ——摘编自郭剑波《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是为了从人民的思想根基上寻求救亡固存的道路和方法,而今天的国学热,是寻求大国崛起的民族自尊自强,历史有其必然的选择标准,符合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才能够经受住历史的淘洗••••••,如今的国学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历史和时代的需要。3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当今的世界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军备力量的较量,丈化软实力的增强也已成为重点,对我国而言,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 ——肖楚楚《“打到孔家店”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两次中外文化交流高潮的不同点,并分析第二次高潮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要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中国应如何弘扬与复兴传统文化。(4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地位的变化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0分) 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中二年级 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D C B A B D C A D D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B A D A C C D A C B D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 (1)观点:推崇孔孟儒学;实用主义(经世致用);猛烈抨击宋明理学。(4分) (2)理由: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坚持改革主张,他推崇的是颜李学派挑战理学的精神;而徐世昌推崇颜李之学是在五四运动后,传统儒学受到较大冲击,企图借颜李之学的影响抵制新思潮。(6分) (3)评价:他们敢于挑战正统理学的精神,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提供了精神动力;他们的思想中有些进步成分,在当时和后世有一定的思想启迪作用;但是,他们尊崇孔孟,也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中的保守性。(4分) 32.(14分) (1)不同点:第一次高潮主要是印度佛教与佛学的传入,第二次高潮以西学东渐为主,涉及领域和范围更广;第一次高潮时,佛教传入对中国文艺、建筑、哲学和伦理等产生重要影响。第二次高潮时,西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有限,但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文化却对西方启蒙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主要原因: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对近代西学没有内在社会需求;封建君主专制强化与思想控制的加强,制约了西学传播;中国士大夫和知识阶层“唯我独尊”的文化心态,对西方产生排斥心理;封建统治者愚昧无知,以“天朝大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分,任答3点即可) (2)既要致力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更要选择新途径诠释和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相符合;弘扬传统文化时应批判性继承,选择性发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4分,言之有理亦可) 33.(12分) (1)走势: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2分) (2)特点:中国:服务于农业(或分布在农业或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实用性强;依据经验,多是经验总结;西方:主要服务于工业(分布在与工业相关各领域);重理论;依靠科学实验。(4分) 原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自由。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必要的动力。(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