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娄底一中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634年,齐国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齐君下令退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分封制渐趋瓦解 B.齐鲁始封君都是王室成员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旧制度仍有一定作用 2、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礼仪制 3.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 ) A.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B.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C.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 D.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4、秦代设郡,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置县,县视其大小置“令”或“长”。秦朝的郡守、县令(长) ( ) A.相互独立且牵制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经地方推荐产生 D.有封地可以世袭 5、《宋史》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宋朝政治机构改革 ( )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专制 C.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6、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 ) 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7、.明代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点是(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克利斯提尼的这一举措 ( ) A.推动了雅典民主进程 B.扩大了雅典公民范围 C.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D.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 9、观察右边的英国政治运行图。由此图可知,英国( ) A.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B.内阁是国家权力中心 C.国王“统而不治” D.国家实权由上院掌控 10、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项议案,在成为法律前须送交总统,经总统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这体现了美国( ) A.权力的制衡 B.总统干涉国会立法 C.总统拥有立法权力 D.国会有司法权 11、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一样,拥有召集和宣布国家代议机关开会、延会和闭会的权力,且拥有控制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德意志帝国民主政治徒有其表 B.法、德两国元首权力相当 C.法国1875年宪法带有妥协痕迹 D.法、德两国政制同形同质 1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这些规定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对王权的限制有重大突破 B.王权专制走向终结 C.司法权高于王权得到认可 D.责任内阁已经建立 13、晚清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这现象最早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4、学习西方以实现富国强民,一直是近代中国史的主旋律。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文献是 (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政新篇》 15、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 )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16、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17、右图反映的是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结束后的场景,这次战争结束后( ) A.列强在华设厂正式合法化 B.列强割占中国更多领土 C.清廷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D.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18、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 ) 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会议尖锐地批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单纯防御和长征中惊慌失措的逃跑主义,指出 博古、李德要负主要责任。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 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此次会议( ) A.造成党内分裂严重化 B.受到共产国际的遥控 C.实现决策的独立自主 D.宣告长征最后的胜利 2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 A.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D.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1、下表为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决议与其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主要决议 《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定都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 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采用公元纪年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A. 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 B.彻底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2、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其中“空想到科学”指的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建立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十月革命 23、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24、《中国大趋势》载:“(新)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独特”的民主指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25、“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26.20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该时期的外交文件见证了这些突破。下列文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②《中美联合公报》 ③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④《中日联合声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27、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28.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初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一项欧洲援助计划。观察下图,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目的是建立军事政治集团 B.使欧洲失去独立自主地位 C.便利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D.促进了欧洲经济迅速恢复 29、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是( ) A.雅尔塔体系的规定 B.苏美冷战对抗的产物 C.苏美争霸的结果 D.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30、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同时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的组成以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这一现象( ) A.打破了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使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时,将所征服地置为行省,行省居民与罗马人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罗马人作为征服者,拥有特权。在法律上,罗马公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有参政权,有服兵役的权利。而无罗马公民权的行省居民,无论其为贫或富,都是被征服者,无权参政,没有资格当兵。罗马人将非罗马公民视为臣服者。他们认为,非罗马民族应当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统治。因此在罗马境内,始终没有发生如秦汉那样的民族融合情况。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二 秦在征服六国过程中,大力推行郡县制。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官员职责明确。中央的政令可以通达全国各地。汉时,虽然郡县与分封并存,然而从武帝时代起,诸侯王在政治上的影响甚微。汉承秦制,郡县制成为汉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古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地方治理的不同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地方治理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意义。(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重要的国家大事有: 选举将军和其他高级公职人员;宣战和靖和;决定一切外交问题,其中包括缔结同盟条约;听取高级公职人员的报告;公布各种决议。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十将军委员会。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所示制度起了什么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6分) 娄底一中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DBB 6-10:CBACA 11-15:CAADC 16-20:CCACC 21-25:DADBB 26-30:BBCBD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1) 不同之处: ①古罗马推行行省制,秦汉实行郡县制; ②古罗马采取法律方式治理,秦汉采取人治方式治理; ③古罗马对罗马民族与非罗马民族区别对待,秦汉对地方管理形式上是同等对待。(每点4分,共12分) (2) 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答三点得8分,任答两点得6分) 32、(20分) (1)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4分) 作用: ①三省分工明确,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 ④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任答2点4分) (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公民内部平等;法律至上。(任答3点6分) (3)创新: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两党制);代议制(间接)民主。(任答3点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