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靖远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电视剧《芈(mi)月传》中:“芈月的儿子赢稷(秦国昭襄王)在位时期,周赧(nan)王(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六千人的队伍勤王,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表明( )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C. 分封制近乎崩溃 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分封的诸侯听命于周天子,有出兵勤王的义务,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处于战国后期,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已不予理睬,说明分封制受到了冲击,C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天子的权力从此时才开始削弱,天子的权力应该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削弱了,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排除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仍然存在,排除D。 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完善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受西周分封体制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与秦国墓葬独尊君王不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表明东方六国仍受西周分封体制影响,D项正确;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是瓦解分封制等旧的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因,A项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的是贵族特权和分权体制,并非君主集权,B项错误;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完善集权统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3.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A. 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 体现家国同治的特点 C. 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D. 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奉常、典客、宗正及治粟内史等官职分别掌管皇家事务和国家事务,体现的是家国同构体制,B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效率问题,A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更多强调的是家国同构体制,排除;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特征,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4.有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在近代之前是最“平民化”的,一方面它表现在至宋代基本上淘汰了世袭封建贵族阶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那些替皇权秩序服务的新兴精英阶层大都来自“草根”一族。“平民化”之所以出现主要得益于哪一制度的推行 A. 察举制 B. 世卿世禄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宋代淘汰了世袭贵族阶层”,精英阶层大都来自草根等现象出现,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推行,D选项正确;察举制度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是先秦贵族政治下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时期和士族制度相匹配的选官制度,三者在政治管理模式的平民化中,都不及科举制的作用明显,ABC三项错误。 5.史书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书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 参与机务,批答章书 B. 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 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 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再者结合所学知识,内阁在明朝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故选C。A中的“批答章疏”属于皇帝,B错在参与决策,D中的主管文教不符合内阁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6. 梭伦以财产为依据划分公民等级,克里斯梯尼以区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其共同点是( ) A. 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利 B. 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造成的不平等 C. 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D. 打击氏族贵族,维护平民利益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梯尼改革内容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梭伦以财产为依据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的局面。克里斯梯尼以区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进一步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他们的共同点是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利。所以选A。 7.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 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 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C. 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 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建立了财产等级制,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力也就越多,虽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但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原因在于财产等级制实际上是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故A项正确; BC项是不平等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排除;题干中的雅典公民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奴隶主,因此D项不是造成题干现象的原因,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 8.苏格拉底案是雅典民主制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苏格拉底虽然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是不合理和错误的,但是公民必须遵守法律,必须服从通过合法的程序所做出的判决。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苏格拉底极力捍卫个人自由 B. 审判苏格拉底的程序不合法 C. 雅典民主制是以一种精英政治 D. 苏格拉底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苏格拉底虽然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是不合理和错误的”,但是“公民必须遵守法律,必须服从通过合法的程序所做出的判决”可知,苏格拉底遵循法律至上原则。故答案为D项。A项,苏格拉底极力捍卫个人自由,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表达的主旨意思是对苏格拉底案的“判决是不合理和错误的”,而不是审判苏格拉底的程序不合法,排除;C项,雅典民主制是一种精英政治,与苏格拉底案判决是否合理无直接关联,排除。 【点睛】论从史出——推理结论型选择题解答时,主要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要根据题干中的史实,分析与结论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注意问题的转换。根据题干所指事件的时间信息,利用所学知识与之关联,并对选项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否定。 9.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诸多小国,史称“城邦”。以下关于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 B.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C. 早期希腊城邦全体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D. 希腊城邦的中心地区是城市,周围有若干村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同时城邦内的公民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地域特征,城邦的组成包括中心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周围的若干村落。ABD项均符合希腊盛放的特征。希腊的公民是指本邦的成年男子,并不是城邦的全体成年男子,外邦成年男子和奴隶是不享有公民资格的,因此C项叙述不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度 10.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是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①②③符合题意;这些法律文件不可能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择权,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排除ACD项。 11.“《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此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A.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B. 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答案】A 【解析】 避免严重的权力“冲突”意在强调《权利法案》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国王权力的来源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避免严重的权力“冲突”意味着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12. 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内阁掌握立法权和司法权 ④内阁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而不是内阁,因此排除带③的选项。根据所学可知①②④符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征,因此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责任内阁制形成 13. 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 巩固了国家政权 C. 否定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D.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787年宪法是一个先进的宪法,但不是一个完美的宪法,它没有规定人们应该享有的权利,承认了奴隶制的存在,黑人和印第安人没有完全的选举权,南北战争后,政府才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废除了奴隶制。故C项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详解】 14.下面是美国两党制的漫画,就美国两党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无本质的区别 B. 美国总统选举是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竞选中产生 C. 美国只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两党容易被利益集团控制,改变执政理念和政策 D. 两党制也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民主党和共和党是美国两个主要政党,并非只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详解】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它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同的是 A. 议会权力中心 B. 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C. 君主为国家元首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掌握实权,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统而不治,但二者的君主都是国家的元首,故C项符合题意;A、B符合英国,D项符合德意志帝国,故排除ABD项。 1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 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B. 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 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D. 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民众没有支持中国军队,袖手旁观,甚至为英军提供服务,没有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故选D;材料不能体现国人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排除A;中国民众为英军提供服务,排除B;材料反映中国民众对鸦片战袖手旁观,不能说明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7.为下表确定标题,最恰当的是 时间 事件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A.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 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的探索 C. 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 D. 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洋务运动一场由封建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可见,上述历史事件反映了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故D符合题意;只有洋务运动才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只有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的探索,故B不符合题意;只有义和团运动才是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剪我最亲之藩属(朝鲜)”“威海”可知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后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C正确;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A与题意无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与题意无关;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D与题意无关。 19.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社会制度落后 B.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 战略战术失误 D. 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最终均告失败,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故选A;BCD都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 20.某条约签署后,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对清政府发号施令。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辛丑条约》中规定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中国战略要地,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都没有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中国战略要地的规定,排除ABD。故选C。 21.以下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 A. 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参加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B. 总理衙门成立 C. 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在铁路沿线要地 D. 外国公使驻扎在北京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辛丑条约》的内容来看,清政府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参加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A正确;总理衙门是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不是为列强统治中国服务的,B排除;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在铁路沿线要地是清政府出卖了国家的权力,不涉及其成为列强的工具,C排除;外国公使驻扎在北京是列强获取的特权,与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无关,D排除。故选A。 22.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A. 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 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 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民众广泛接受 【答案】B 【解析】 解题关键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项时间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D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 23.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以判断是国美在1946年发动对共产党的全面进攻,与重庆谈判在时间上不合,故A项排除;材料所述发生在挑起内战之后,故B项排除;“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是对材料中省略号前半部分的分析,故C项排除;材料中“战略失误”指的是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因此在此之后,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D项正确。 【名师点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目的东西夹击华北解放军主力,阻断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的联系,各个击破,同时将解放军阻击在黄河以北,使战争始终在解放区内进行。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大军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聚歼中共军队。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之后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先后重创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破产。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先后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三次进攻,均被华东野战军粉碎。孟良崮战役全歼敌整编74师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后敌向沂蒙山区发起进攻,华东野战军避开敌正面兵力经过近一个月战役,粉碎了敌攻势。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宣告失败。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解放战争•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2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十月革命人士认为,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这表明十月革命人士认为 A. 俄国通过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 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反封建斗争最终胜利 C. 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D. 俄国革命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人士认为十月革命具有世界意义,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C项正确。A项是二月革命的影响,故错误。B项中“最终”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而不是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项错误。 25.“在一九五八年,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了巨大的跃进。据统计,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等地,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八,粮食产量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三。”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8年我国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激发了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故A项正确;题干与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及“一国两制”无直接关系,排除BCD三项。故选A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雅典能够确立民主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归纳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并评价其影响? 【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遵守法律。原因:城邦制,小国寡民;商品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海洋文明;政治家的改革和努力。 (2)实现: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总统由选举产生,对宪法和选民负责;颁布1787年宪法;有任期限制。 (3)原则:主权民(人民主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影响:从法律上结束君主专制;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可归纳得出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和遵守法律。结合所学从城邦政治、商品经济的发展、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家的改革和努力等方面分析古雅典能够确立民主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结合所学从三权分立体制、总统的选举方式及特征、1787年宪法等方面说明美国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实现方式。 (3)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可归纳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有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内容。结合所学从在法律上结束君主专制、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等方面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 27.材料三 次灾难性的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闭关自守和骄傲自满: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傲慢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就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其影响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此类开放性论题可以采取选取部分侧面进行深入论述或者全部侧面整体论述的方式进行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并且史实引用论述得当即可。 示例:论题:入侵和反入侵。 中国近代有三次侵略战争,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鸦片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中国分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马关条约》,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逐步加深。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推动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 首先拟定论题,先解读材料,材料反映近代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蒙受屈辱性失败,同时件随国门打开而传入的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西方文明又给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强烈冲击,使中国不得不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最终在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也由此催生一个新的中国社会。其次可结合三次侵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影响和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阐述时注意围绕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论题。 28.材料 郭永怀(1909年——1968年),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年8月,中美继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永怀回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郭水怀的历史活动。 【答案】(1)两大阵营对峙;中国开展“一五”计划,急需建设人才;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关系有所缓和;美国设置中国学者出境的障碍;中国政府的努力。 (2)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在力学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国家赢得国际声誉;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解析】 【详解】(1)根据“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得出两大阵营对峙;根据“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可得出中国开展“一五”计划,急需建设人才;根据“中美继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得出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关系有所缓和;根据材料“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得出美国设置中国学者出境的障碍;根据“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得出中国政府的努力。 (2)根据“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得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根据“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得出在力学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国家赢得国际声誉;根据“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出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