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卷 命题人: 一、客观题部分(单项选择,30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3.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4.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 5.《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6.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7.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或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重人文,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8.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 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 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 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 D.有利于“东学西渐” 9.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而政府官员“掩饰弥缝,苟且偷安”,士人沉迷于故纸堆中烦琐考证,社会上出现了“天下不乱于长发贼而乱于汉学”的说法。这一说法表明 A.太平天国沉重打击清朝统治 B.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 C.西方思潮冲击传统封建体制 D.传统文化无法应对社会变革 10.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11.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有助于 A.实现各国利益均衡 B.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C.平息列强在华矛盾 D.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12.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之前后,其局面之不同也与之同类。这说明 A.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 C.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 D.实业救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 13.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 B.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西方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方式的近代化 14.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的著述 A.说明中国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有利于激发国民救亡图存意识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阐释了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15.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 A.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 B.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已经具备 C.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已经明确 D.马克思主义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6.1912年,革命党人多有要求毁党建国的提议,立宪派也要求革命党人撤销党名,手握重兵的黄兴耐心回答了不能取消同盟会名称的理由,表示:“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各国政党大抵如此。”黄兴反对取消同盟会的出发点是 A.民主代议制需要政党竞争 B.武装斗争依靠政党领导 C.社会利益需要政党来代表 D.政党竞争优于武力角逐 17.左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 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18、黄宇仁在《蒋介石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蒋介石所代 表的不是一种固定的组织,而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之成 为一种革命,又需要利用旧社会的生活习惯做工具,造成团结,才能有希望将中国带进新世界的领域。”这表明蒋介石 A 没有真正地代表国民党 B 没有真正地凝聚起人心 C 没有真正地实行民主政治 D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中国的实际国情 19.1939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 A.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 D.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20.右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 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 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21、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 A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C 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 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 22.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 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23.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德国 A.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B.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 C.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 24.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25.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活方式和观念随着技术进步而变迁 26.恩格斯:“在法国,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被迫皈依天主教或者被驱逐出境。但是这有什么用处呢?那时自由思想家皮埃尔·培尔已经在忙于从事活动,而1694年伏尔泰也诞生了。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恩格斯意在强调 A.启蒙思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B.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 C.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 D.走向近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7.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28.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 000—10 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已经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39.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30.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 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 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二、主观题部分(31题28分,32题12分,33题15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在宋朝海外贸易的推动下,南海、印度洋沿岸地区、东北亚之间有了稳定而密切的贸易联系。这一区域的贸易形成了以中国出口品为主的手工业商品与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生产的香药珍宝为主的资源性相互交换的互补性贸易的市场关系。阿拉伯商人和中国商人成为这一区域并驾齐驱的最重要的贸易力量,东南亚、日本、高丽等地的商人也积极参与贸易,共同维持这一区域的贸易运行。可以说,这一区域贸易已经具备了独立运行的稳定的基本要素,已经形成为一个明确的贸易体系。在这个贸易体系中,南海地区是最重要的中心,其中的中国是推动贸易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东南亚是联系这一区域贸易的最重要枢纽,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贸易体系为南海贸易体系。 ——《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夫兵战之日短,商战之日长。兵战之亡速而有形,譬如风吹灯灭。商战之亡缓而无形,譬如油尽灯灭。有形者易备,无形者难防。而人反畏兵战而不畏商战。吾知二十世纪因商战之败而亡国者,必较兵战为尤胜。……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倍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则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厌欲,孰得而谁何哉?吾故得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摘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1913——1919中国进出口状况统计表 年份 进出口总额(海关千两) 总指数 出口指数 进口指数 1913 973469 100 100 100 1914 925468 95.1 88.3 99.8 1915 873337 85.71 103.9 79.7 1916 998204 102.5 119.5 90.6 1917 1012451 104.0 114.8 96.4 1918 1040776 106.9 120.5 97.3 1919 1277807 131.3 156.4 113.5 ——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海贸易体系的”特点。(8分) (2)材料二的主张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8分) (3)材料三的外贸数据说明了什么?(3分)这种局面的发展对当时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 32.(12分) 历史学者彭南生在《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指出:“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你认为中国近代史应该以那个历史事件为开端?请基于事实阐释自己的理由。 33.阅读下列材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是历史的必然,虽有过激之嫌,但不可肆意丑化和歪曲。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历史又证明封建体制内无法开出一条足以振兴民族、抵御外辱的新路。在这样的形势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有识之士以传统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子作为批判的把子,应该说时代赋予的动力,是当时中华民族时代任务的召唤。因此,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观点无可厚非,他们颇为激烈批判态度,其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而扫除障碍。 ——陈道贵《孔子之现代意义的三个层面》[]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思想启蒙的异同(9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高二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A A D C B D B D C D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C C A A D B D D B D C D 31题 (1)①南海、印度洋沿岸、东北亚形成长期稳定而又密切的贸易联系。② 中国的手工业品和其他地区的资源型商品构成的互补性贸易关系。③中国为主导,区域内其他国家积极参与。④以南海为中心,东南亚为枢纽。(8分) (2)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清政府内忧外患。②中国经济结构加速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工商企业大量出现。③西方工业技术、科技文化、社会思想等大量传入,新式教育创办起来。④实业救国的思潮开始兴起。⑤资产阶级掀起改良和革命的浪潮。(答四点即可得8分) (3)说明:一战期间中国外贸活跃,外贸逆差缩减。(3分) 影响:①迎来了民族工业的春天,加速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②进一步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使无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物质条件,准备了阶级基础。③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理论的传播,促使新文化运动展开。(6分) 32题: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阐释论证;③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说明力不够,阐释角度单一;③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阐释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33题: (1)核心思想:理性主义(2分) 基本主张: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打倒天主教会和,否定世俗权威。建立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新社会。(4分) (2)同:①性质相同: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②核心内容相同:都倡导理性主义。主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③基本作用相同: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传播。(答出两点即可4分) 异:社会环境不同:当时的法国专制王权发达,是欧洲霸主和殖民强国。而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斗争目标不一样:当时的法国以反对专制王权、封建教权、等级制度为目标。而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以抨击传统文化、反对封建道德为己任。 影响程度有差异:法国启蒙运动影响深刻、广泛、长远;中国新文化运动被救亡需求中断,不彻底。 (答出两点得5分,其他观点合理的,也可得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