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重组仿真模拟卷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重组仿真模拟卷(三)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2013•浙江省杭州四中教学质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逮(dài)捕 发酵(ji ào) 梦魇(yè) 片言只(zhī)语 B.拂(fú)晓 舌苔(tāi) 攒(cuán)射 嗜痂之癖(pì) C.咯(kǎ)血 剽(biāo)悍 节骨眼(jiē) 家给(jǐ)人足 D.作(zuō)坊 打烊(yàng) 肱骨(gōng) 牝(pìn)鸡司晨 解析 A.梦魇yàn。B.嗜痂之癖pǐ。C.剽piāo悍。 答案 D 2.(2013•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平添 算账 声名鹊起 厉行节约 B.砥砺 麦杆 徇私舞弊 好高骛远 C.硫璃 称颂 关怀备至 有恃无恐 D.飞碟 疏浚 出尔反尔 突如其来 解析 本题考查音同、音近、形近造成的别字。B.杆—秆。“麦秆”是麦子的茎。“杆”读ɡǎn时,指器物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指麦、稻、玉米等植物 的茎。C.硫—琉。“琉璃”一般是指用某些矿物原料烧成的半透明釉料。“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通称“硫黄”,可用以制火药、火柴、杀虫剂等,亦可用来治皮肤病。D.奇—其。“突如其来”是指突然发生。“其”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而“奇”是实词,一般有“奇怪”的意思。 答案 A 3.(2013•北京市海淀区查漏补缺题)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__①__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__②__不是首都,__③__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__④__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__⑤__,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A.对 即使 也 还 所以 B.对于 虽然 但是 还 总之 C.对 虽然 但是 也 所以 D.对于 即使 也 也 总之 解析 ①处,对应后面的“……来说”应该选“对于”;②③两处可以从语义上加以分析,承接前文,不是首都便缺少文化名城的要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应构成转折关系,应为“虽然”“但是”;④处,承接前文的内容,是前文内容的补充,应该“还”;⑤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对整个段落论述的总结,属于结论,所以应 该填“总之”。 答案 B 4.(2013•山东省临沂市5月高考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芦山县和宝兴县的部分乡镇受灾严重,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B.4月上旬以来,受H7N9禽流感影响,全国各地活禽交易跌入谷底,大量积压,养殖户资金压力倍增。 C.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核心角色。 D.近期以来,该公司出台多项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建立起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舌尖上的浪费”。 解析 A.歧义,“部分”指向不明。B.暗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大量积压”的主 语不明。D.不合逻辑,“一定程度上杜绝”自相矛盾。 答案 C 5.(2013•山东省济南市巩固性训练)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 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半岛经济协作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这家出版社在2013年第二季度社科新书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C.根据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2013年济南市的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市政府要新开工建设一批廉租房,任务重、工程长、规模大。 D.我长久地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春天的开封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柳阴茅舍、小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解析 B.括号中的内容不是地址;另外,“邮购者”后面用逗号好一些。C.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D.“清明上河图”应该用书名号。 答案 A 6.(2013•江西上高二中第三次月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很痴迷,他甚至变卖土地去买书。在骑士小说的影响下,他决心做一个游侠骑士,去消灭一切暴行,承担种种艰险,为自己扬名,也为国家效劳。他认为这是美事,也是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堂吉诃德》) B.祖父死后,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虽然觉慧坚决反对,但觉新认为自己担不起不孝的罪名,还是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而死。(《家》) C.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一块,弃之青埂峰下。此石后幻化成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浇灌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润得换人形,修成女体。她决意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红楼梦》) D.张飞大闹长板桥之时,单枪匹马站立桥上,三次大喝,吓退了曹操大军;张飞在吓退曹军之后,却忘了命人把桥梁拆掉,引得曹军再次追来。(《三国演义》) 解析 “张飞忘了命人把桥梁拆断”错,张飞拆断了桥梁,才引得曹军再次追来。 答案 D 二、(9分 ,每小题3分) (2013•山东省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周山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 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欠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 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7.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D.《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 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解析 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不是。D.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答案 C 8.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C.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地决定性。 解析 《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解析 B.项“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根据原文“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可知。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D.原文中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 答案 A 三、(9分,每小题3分) (201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 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 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 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 C.为假相国 假:代理 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 解析 矢,通“屎”。 答案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 解析 A分别为“于是”,“通过”。B“才”。C分别为“在”,“对于”。D分别为“用”,“凭借”。 答案 B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 ①赵王信秦之间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 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解析 ③是赵括做的事情,⑤⑥是赵悼襄王做的事情。④可以从侧面表现出赵孝成王的昏庸无能。 答案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分)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4分)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分) 答案 (1)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距”“病笃”“将”各1分,大意1分) (2)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见”“以”“市道”“固”各1分) (3)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为之”“饭”“被”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 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不肯应战。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忌讳的,就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于是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籍,却不懂得灵活应变(随机应变)。”赵王没有听从,还是命赵括做了大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就把廉颇的规定制度全都改变了,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后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国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有办法,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最后投降了秦,结果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自己,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自邯郸解围五年之后,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他说:“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了,他们的遗孤尚未长大成人。”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音“浩”)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赐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之职。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 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逃奔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 ,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但还能吃很多饭,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再征召他。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14.(2013•江西省吉安县二中第二次周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 王绩,唐朝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答案 (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分) (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2分)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光色相融,远近相映,静动结合。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2分) 15.(2013•南昌外国语学校月考)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尽西风,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燎沉香,______________。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_____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答案 (1)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2)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3)休说鲈鱼堪脍 季鹰归未 (4)消溽暑 侵晓窥檐语 (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颠沛必于是 五、(21分) (2013•江苏省扬州中学最后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 张丽钧 (1)一位懂玉的老师讲玉。 (2)制作了漂亮的电子幻灯片,边轻点鼠标,边娓娓讲解—玉,石之美者。古人将玉道德化,说它具备“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沉浸在玉温润的光泽里,连声音都有了玉的舒扬。 (3)他把玉讲出了花来!他一边讲,我一边偷眼觑着周围几个颈项上、手腕上戴了玉的女子,觉得她们仿佛顿时骄矜地成为了美玉的代言人,又觉得古人赞玉、颂玉的雅词丽句仿佛都是写给她们的;甚至不远处一个名字里带“玉”字的女子也惹得我忍不住一眼一眼地频频观瞧,原本姿色平平的她,竟被我瞧出了几分美艳。 (4)老师讲到了玉的沁色,又讲到了玉的包浆。 (5)“什么叫‘包浆’?” (6)这是听众中发出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询问。 (7)“怎么?你连什么叫包浆都不知道吗?”老师善意地笑着说,然后沉吟道,“包浆嘛—哦,包浆就是包浆了!”说完,连他自己都被逗得笑起来。 (8)“ 让我怎么说呢?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还真没有包浆这个词。我先不作解释,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们家铺的竹凉席,新买来的时候,上面难免有些毛刺,睡在上面,老不踏实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可能往你肉里扎进一根牛毛般的细刺;而老家用过几十个夏天的凉席,光滑舒适,上面还有了一层光亮的东西,那东西就叫包浆。还有,老农民用了多少年的锄头,把柄上也会形成一层厚实的包浆。——明白了吗?大家不妨再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上可能有包浆呢?” (9)“石器上。木器上。瓷器上。草编上。织物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10)老师说,“很好,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包浆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一些器物,由于长年累月地被人使用或者厮守触摸,其表层形成的一种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蜡质物,这种蜡质物就叫包浆。” (11)老师接着说,“包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铺满了包浆的古玉赏心悦目,温存可人。古人崇尚玉德,又讲究用人气养玉。养玉的过程,称作‘盘’。古人又将盘玉分成了三种,即文盘,武盘,意盘。文盘用手摩挲;武盘用刷子刷,用绸子揉;最有趣的是意盘,顾名思义,意盘就是用意念去盘,你不停地想啊想,想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果然就成了什么样子……” (12)我们轻轻笑了。 (13)在这“三盘”里面,我不喜欢武盘,带着一个功利的目的去蹂躏那玉,即便形成了包浆,也一定既不养眼,也不养心。 (14)我也不相信意盘,太荒唐,太玄虚,像气功大师的意念搬砖一样不可信。 (15)我喜欢文盘。 (16)我喜欢想象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很神气地佩了一块美玉,也好比是,随身携了一个精神的引领者。闲来无事,就爱用手去触摸亲近它一番。那指纹认得了那玉,那玉也认得了那指纹。手在一块通灵的石头上从容地游移,所有的杂念都被荡涤得一干二净,狂躁、嫉恨、猜疑、焦虑、厌倦、忧悒等不良情绪统统被挡在了心域之外。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儿开放,玉的精神和人的精神 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17)那个比方真好—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爱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用爱抚的方式去领悟玉的美德。盘玩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玉我同化”的过程。玉在我手上,我在玉心里。说到底,包浆其实是爱玉者慨然赠予玉石的一朵手感细腻温润的心花。 (18)心思总在一个地方流连,手指总在重复一种舞蹈,石头怎能不拥有丝绸样的灵魂?木头怎能不说出锦绣灿烂的语言? (19)——我愿意倾心去盘一块玉,让包浆成为它惊世的华服;也愿意让那块玉来盘我,让我的爱作别鄙陋与毛糙,开出世间最沉静、最美丽的花朵。 (选自《散文》) 16.试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文字在文章结构方面的 作用。(4分) 答案 从聆听“懂玉的老师”的娓娓讲解写起,引出自己喜爱“玉”的情感表达;(2分)为下文赞美“包浆”作铺垫。(2分) 17.请分析文章第16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这一段文字来自作者的想象,描写了“文盘”的过程;(2分),赋予“玉”人的情感(或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和“玉”在“精神”方面的相融契合。(3分) 18.文中所写“包浆”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概括。(6分) 答案 ①平凡朴实,不为人知;(词条在词典里未被收录)(2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长年累月因被人使用或触摸而逐渐形成)(2分)与爱玉者的灵魂相通。(传递了爱玉者对玉的特别关爱)(2分) 19.作者把“包浆”喻为“美丽心花”,试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6分) 答案 (1)“包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养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由此可以想到赏心悦目之景,并非一朝形成,需要经过历练,这本身就是关于人生的最好譬喻。 (2)由“包浆”而成为“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不需要带着功利心的“武盘”,也排斥玄虚荒唐的“意盘”,只有丢开杂念,用心培育,才能实现。可见欲达到人生的美丽 境界需要纯净而专注的心灵。 (3)“心花”的开放需要的是人和玉精神的相融,“盘玉”和“让玉盘”即是“玉我同化”的过程,人只有带着真诚、平等、谦卑的心态看待他人外物,才能在沉静中获得幸福。 (每点3分,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六、(15分) 20.(2013•江西省红色六校第二次联考)下面是《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想象一下,如果宝钗来看宝玉,会有怎样的情景?请描写出来。 要求:(1)至少有两种以上人物描写方法。 (2)人物语言、行为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相符。 (3)200字以上。 答案 略。 七、(50分) 21.(2013•辽宁省沈阳二中第六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王府井,有一间修钢笔的铺面。修钢笔的老人拥有这间铺面的产权,但生意惨淡,收入微薄。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出去,每月租金就有5 000多元,自己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每月虽然少了一些收入,但这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我这儿是全北京唯一专修钢笔的铺面,喜欢钢笔的北京人差不多都知道我。我能为那么多的人服务,不比我一个月多挣几千元更重要吗?我活了70多岁,知道我最需要啥。我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我自己。” 老人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①明确“经营什么”。审读提供的背景材料,从“理”的角度来看应为“自己认为‘最需要’的”,从“情”的角度来看应为“自己最‘喜欢’的”。 ②明确“为什么”要去“经营”它。因为通过“经营”它,最能活出生活的真正滋味,最能享受人生的真正乐趣,最能领悟生活的真正意义,最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进而才能够苦得其所,乐在其中。 ③明确“经营”它的路径。要“经营”它,就要摆脱“外物”的诱惑,挣脱“功利”的枷锁,心无旁骛,以生活的愉悦涵养性情,以精神的丰赡笑傲物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