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五单元 全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文章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两人学习效果截然不同。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主要讲两小儿与孔夫子讨论太阳的远近问题的故事,体现了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的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2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 16 表里的生物 本文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2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本文主要写了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上学方式的不同,表现了玛琪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憎恶,对充满快乐的老式学校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1 口语交际:辩论 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及技巧。 1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了解科幻故事的写法;想象丰富、内容具体,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欣赏书法;积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1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事例,并分析事例,让学生明确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观点的。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14 文言文二则 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研读三个具体事例,着重理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16 表里的生物 由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引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接着找出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个性。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比较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异同。 教学过程典案 14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学 弈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弈,下棋)学习下围棋。 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弈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的。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按朗读节奏读准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本课生字。 援、俱、弗、辩 3.读一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yì yǔ jù fú yǐ huì hónɡ hú zhuó yú 学弈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诲 鸿 鹄 弓缴 弗若与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 (1)小组合作,疏通文义。 (2)小组内把不懂的字、词记下来。 2.学生汇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点拨。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 (2)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 弈:下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拉。 弓缴:弓箭。 (4)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 4.说说文中的“之”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 (弈秋的教导) (2)思援弓缴而射之。 (鸿鹄) (3)虽与之俱学。 (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4)弗若之矣。 (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5)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 (6)惟弈秋之为听。 (助词)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 小组交流理解古文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的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二人学弈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设计意图: 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六、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运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下一篇文言文。 【板书设计】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态度决定成败 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 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学生质疑、交流,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神游》《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的)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设计意图: 在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出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设计意图: 了解两个小孩争辩的原因。 4.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 三、拓展。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观点 依据 经过一儿:日初出近 日中远——近大远小一儿:日初出远 日中近——远凉近热角度不同 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研读三个具体事例,着重理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2.总结写法,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体会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题目中“问号”和“真理”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并齐读,)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这是一篇议论文,题目就是文章的论点,我们以前学过的类似的文章有《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由科学家的精神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读课文,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以备交流。 2.读课文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课文的完成情况。 (1)指名读课文,听读正音。 出示生字:域、惯、圃、盐、溅、蕊、魏、搜、蚯、蚓、阶 (2)出示新词,齐读强化读音。 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独有偶、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 设计意图: 读准本课的生字词,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通过紫罗兰遇盐酸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三个例 子,证明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脉络,弄清文章是通过三个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 2.理解句子:“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预设:“?”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这样表达能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题目意思,及“?”和“!”直观形象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过程,那么三个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真理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板书设计】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发问 发现真理 追根求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三个事例中发现真理的过程; 2.理解三个科学发现的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2.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事例就经历了“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找到真理”的过程(板书)。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感悟。 1.学生读文、填表,也可以同桌交流。 人物 发现问题(?)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问题 发现真理(!) 波义耳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句子。 (1)波义耳: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一连串的问题”“许多”就是科学家在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就是在追根求源。 (2)魏格纳: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从“认真地研究”“大量”“搜集”可以看出魏格纳在不断地探究,不断地思考,只有锲而不舍地研究才能发现真理。 (3)阿瑟林斯基: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反复”体现出阿瑟林斯基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不断地发问、不断地思考,最后才得出结论。 3.这三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只要说的有理就可以了,重点指导学生,必须不断研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发现真理,真理不是坐等而来的。) 4.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点。 (1)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2)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3)三个故事都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或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设计意图: 找出三个故事的共同点,进一步感受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领悟课文、拓展延伸。 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发明了雷达。 2.这些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3.科学家华罗庚告诉我们: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4.这也印证了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拓展思维,了解许多科学家都是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真理的,培养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2.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设计意图: 谈收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五、读读课后阅读链接《詹天佑》,说说科学家的精神。 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的? 2.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1)勘测线路 ①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詹天佑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体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 ②交流、讨论。 (2)开凿隧道。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又是怎样开凿隧道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难?默读第5自然段。 a.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哪两个大难题?(居庸关,八达岭) b.居庸关什么特点?八达岭什么特点? c.学生画詹天佑的开凿方法。(板演) d.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 (3)设计 “人”字形线路。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杰出才华的表现,他还有更杰出的表现呢!那就是他还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 3.最后,京张铁路全线竣工,从中我们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的、杰出的工程师。具有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 六、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设计意图: 拓展练习,延伸到课外,进行小练笔。引导学生练习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方法。 【板书设计】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 问题——找到真理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16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是怎样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证实自己的观点的,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猜想观点,推测证实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证实自己的观点的,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 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生看图回答。) 3.教师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板书:“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 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段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6课《表里的生物》。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 由表导入课文,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出示生字词。 生字: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新词:机器、钟楼、洪亮、街心、盲人、坚硬、清脆、单调、请求、加速、齿轮、玻璃、唯恐、丑恶、恐怖、证实、蟋蟀 (1)全班齐读 (2)指名读 3.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根据这个提示来说一说。(出示提示)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4.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关着一个生物。 第二部分:(10—21)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设计意图: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证实自己的观点的。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 (1)“我”有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2)“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2.学生汇报。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三弦声” 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设计意图: 初步理解“我”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 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认知、猜测) 好奇:表能发声判断:一定有个生物关在表里证实:表里有生物(推测)→证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学习,体会人物个性; 2.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表里的生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2.文章提出了什么观点?最后怎么样了? 设计意图: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作者证实自己观点的过程。 二、深入学习,体会人物个性。 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我们以前学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对话描写(语言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2.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①(语言描写)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②分角色阅读。 (2)好奇心强。 ①(心理描写)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②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好奇心强(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3)富有探究精神。 ①学生汇报句子: a.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b.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我”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②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体会作者富有探究精神。 ③分角色朗读和有感情地朗读。 4.从上面的分析、讨论、朗读中总结“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三、总结拓展。 1.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2.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3.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细 节描写,把自己经历中有趣的事情写下来。希望大家课后完成小练笔。 设计意图: 讲童年的美好经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习作能力。 【板书设计】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16 表里的生物 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难理解的字词; 2.能读通、读懂课文。 过程与方法: 表格设计,通过比较,了解未来的学习生活和今天的学习生活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今天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趣味。 【教学重点】 比较未来的上学方式与今天的不同,体会玛琪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憎恶,以及对老式学校的向往。 【教学难点】 想象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体会今天在学校学习的趣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155年,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艾萨克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2.板书课题,并质疑。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皱皱巴巴 静止不动 全神贯注 尖声大笑 2.解题:题目是“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的?“他们”指谁? 预设: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是多么的有趣。 3.主要内容:主要写了未来的学习生活和今天的不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比较未来的学习生活和今天的不同。 1.出示自学提示:2155年,我们怎样上学?和今天有什么不同?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并填表。 方面 今天的学习生活 未来的学习生活 2.学生汇报: (1)书:今天所有的故事都印在纸上;未来,机器人老师可以承载更多电子课本。 (2)老师:今天的老师是一个人;未来的老师是机器人。 (3)教学楼:今天有专门的学校,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上课;未来,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上课。 设计意图:表格的设计,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未来学习生活和老式学校是不同的,玛琪对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憎恶。 四、总结拓展。 1.你们喜欢这种上学方式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只要理由合理就可以了,学生的想法肯定不一样,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大胆想象未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未来的桌椅板凳、学生的学习用品,书包里的物品,衣服、环境、老师等等多方面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今天在学校学习的趣味性,体会作者对教育、学习的独特思考。 【板书设计】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一本真正的书玛琪的上学方式(憎恶)老式学校(向往)对比 口语交际:辩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训练学生掌握辩论这种交际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3.通过辩论活动使学生懂得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要全面就必须和别人进行交流(辩论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辩论方法——抓住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进行反驳。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有效地反驳对方,说服别人。 【学生准备】 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更佩服他雄辩的口才,他江东舌战群儒,战场骂死王朗。这节课我们就来开一场辩论会,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口才。 设计意图: 由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 二、明确交际目标。 1.学生读课本第89页,说说这次辩论的要求。 2.学生汇报这次辩论的要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3.如何开展这次活动呢?(学生汇报) 4.你知道辩论有什么技巧吗? (1)辩论前作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选择有说服力的事例,梳理 归纳材料,可记在卡片上。 (2)听出对方讲话的矛盾和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 设计意图: 明确辩论的技巧才能有效地找到反驳对方的突破口。 三、学生根据课前安排的话题,进行交流。 (学生整理归纳自己搜集的事例,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四、学生辩论,教师适当点拨。 1.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 教师总结:练习书法还可以延续中国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继承并发扬这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即使在电脑普及的时代,我们还是需要认真练习书法,认真练字! 电脑的普及让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更便捷,电脑打字也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我们不需要练字。 2.你不可以说谎/可以讲善意的谎言。 谎言就是假话,假话就是撒谎,尽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个善意的谎言,实际上仍有欺骗性。所以我们要崇尚真诚,远离谎言,一个人不守信用,一而再,再而三地自食其言,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和不满。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3.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无论做什么事,对于善于合作的人来说,取得成功的概率要大。 而竞争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也使许多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所以: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更能使文明进步。 竞争的重要性:竞争可以激发市场保持鲜活,保持公平与公正,那合作又如何促进市场发展呢? 人才可以通过竞争来选拔,但是能够通过合作来选拔吗? 4.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会/不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即使远在 天边,也可以随时联系,随时视频通话。 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不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互联网给人们出行、购物等生活方面的确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带来方便的同时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沟通的缺失,使得人们之间越来越疏远。 设计意图: 学生辩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情况。 【板书设计】 辩 论 ①辩论前作充分的准备; ②辩论时,既要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对方。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幻故事的写法。 2.想象丰富、内容具体,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自行评改能力。 4.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激励学生习作、修改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故事写生动、具体,并对未来生活寄予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科幻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科幻故事的写法。 2.想象丰富,内容具体,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启发情感。 1.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科幻故事,还在书刊或电视里看过许多这类有趣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述一个你喜欢的科幻故事? 2.学生讲述。 3.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 4.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科幻故事?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出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及写作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交流,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了解习作要求。 1.学生读文,了解习作要求。 2.学生汇报。 习作内容:要求写科幻故事。 习作目标:写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可能会运用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样奇特的经历? 三、如何写科幻故事。 1.科幻故事也是想象作文的一种。想象作文是对想象中的场景或事物的描述,是作者超越时间、空间、生活常规限制的各种奇思妙想的记录。想象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作文就有多大的天地。 2.我们应该怎样写好科幻故事呢? (1)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不能让人看后觉得索然无味。 (2)要在故事中确定几个角色,要有各自的名字,不能只用“他”“你”这一类的代词泛指。 (3)在编写故事情节的时候,要大胆想象。 (4)首先要注意到它是个故事,具有故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闯进未来科学的时空。 幻想是超越现实的。科幻故事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发生的。 ②鲜活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 事情是人做的,所以故事离不开人。故事中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要交代清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科幻故事中的人物要比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人聪明、能干得多。这些人都具有鲜明的性格、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大脑。在故事中可以有金黄色皮肤、矮个子、大眼睛的外星人,会操纵现代化高科技武器的龙王,也可以是宇航员,也可以是探测其他星球奥秘的科学工作者。是故事就需要有故事情节,科幻故事更需要离奇的情节。这样,故事才能跌宕起伏,有吸引力,别人读了才会爱不释手。 ③融幻想与科学色彩于一炉。 科学幻想故事常常是科学未来的预言。它所表现的科学内容虽然在现在看来是虚幻的,但由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将来有可能变成现实。编科学幻想故事时,必须和科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科学进步,想象科学对未来生活的巨大影响,我们的想象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现在的科学为基础,想象在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在科技这样发达的未来社会中,会怎样做事,怎样生活。 3.为了让自己编写的科幻故事能够吸引读者,应该给故事取个合适的名字。 设计意图: 了解写科幻故事的方法。 四、出示几幅画面。 1.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画面: (1)大脑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的画面。 (2)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的画面。 (3)在火星上生活的画面。 2.小组交流,就同学们感兴趣的画面大胆幻想。 3.点拨: (1)可以制造一个记忆芯片,在人睡觉的时候,把知识都存储到大脑里,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2)在当今这个时代,终于有了时光机。我和我的小伙伴对恐龙很感兴趣,决定回到那个时代去看一看。来到恐龙基地,可以介绍恐龙的生活环境及恐龙的种类等等,最后离开恐龙基地。 (3)可以写人们如何在火星上生活,吃什么,喝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刺激他们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从而进入他们自己的幻想世界。 五、读写结合科幻故事。 1.出示例文:我希望能发明一个飞行背包 我希望能制造出一种飞行背包,它不仅坚固耐用,还能装很多东西,能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 这种飞行背包和普通背包的外观相似,但它是用一种既柔软韧性又极高的材料制成的,而且还防水,只要背上它,就可以在广袤无垠的天空中飞来飞去,不会遇到类似地面上堵车的现象。 这个飞行背包有许多功能。首先,它的燃料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它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燃料的,非常环保。其次,它还有智能程序,你只要对它说:“快把我送回家。”它就会腾空而起,向家飞去,还能让你一览路上美丽的风景。它还有最后一个奇特的功能,就是光速功能。这个功能十分厉害, 你只要按下背包左侧的一个按钮,它就能以光一般的速度把你送到目的地,但是会一下耗尽所有的燃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早日发明出这样的飞行背包,它不仅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还能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并能减少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还地球一个蓝天! 2.这篇文章中的背包飞行器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结尾的? 设计意图: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幻故事的写法。 六、学生交流选材。 七、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八、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1.未来发生的,将来可能实现的。 2.鲜活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 3.关注科技进步,想象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巨大影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行评改能力。 2.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激励学生习作、修改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重温习作要求。 1.我们一起重温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编写科幻故事),要求我们要敢于大胆想象。 2.教师:同学们的习作都按时完成了。你们编写的故事老师也都看过了,写得真不错,很吸引人。 二、诵读优秀习作。 1.教师诵读优秀作品,说说好在哪里。 2.师生评议优秀作品。 三、小组交流作文。 1.学生四人一组,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读自己的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欣赏。 2.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指导或参与。 3.请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片段,其他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感悟习作要求和方法。 设计意图: 目的是培养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学习品质。 四、集体修改作文。 1.教师: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习作(中等文章)。请看大屏幕。 2.学生快速朗读习作。 3.学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对在什么地方适当补充情节、对话或增加角色提出建议。 4.师生共同评改。 5.请同学们按照以上方法,两两互改。 设计意图: 通过评典型例文,示范导改,让学生在赏中学法,议中悟改,提高写作能力。 五、自我修改。 1.教师:同学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文章千改万改,自己改才是最好的方法。那自己怎么改呢?方法就是: 板书:自己读一读,改字词、句子;想一想同学的建议,适当补充情节、对话,增加角色。 2.学生自我修改,修改后再读给小组成员听。 3.摘抄到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提高修改兴趣,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自己读一读,改字词、句子; 想一想同学的建议,适当补充情节、对话,增加角色。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 2.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书法; 4.积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自学、交流、汇报、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热爱积累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汉字,热爱祖国的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 2.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积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六年的语文了,大家一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你都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交流平台。 2.学生读读交流平台,说说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每天读课外书;(2)边读边思考,旁批心得;(3)自己修改习作;(4)养成勤问勤查的好习惯。 3.除了这些,同学们一定还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交流自己好的学习习 惯。 4.学生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维,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词句段运用。 (一)推测词语的意思。 1.学生读这些词语,教师正音。 2.根据小泡泡的内容说说“赴汤蹈火”的意思。 赴:走,往;汤:热水;蹈:踏。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用这种方法交流其他词语的意思。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5.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后还不理解的词语。 (1)走马:骑着马跑。走马观花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事物。 (2)弗:不。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3)俱:都。声泪俱下的意思是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4)然:对,不错。不以为然的意思是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5)不及:达不到。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6.学生再读词语,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古文跟现代文相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言?和同学交流。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引用华罗庚的话,进一步告诉我们要想发现真理,必须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了人死的意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就比泰山 还重。 3.学生交流引用的好处。 4.教师总结归纳引用的好处: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5.说说你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言。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引用名言更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 了解引用的作用,让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能用这种方法增强说服力。 三、书写提示。 1.欣赏书法:说说赵孟的楷书有什么特点?行书有什么特点? 2.课后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练字。 3.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的文化。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汉字,热爱祖国的文化。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读句子,教师抽生并帮助正音。 2.小组讨论,大致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不间断地求新,才能保持生命力。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意思是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俗。这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向前推进。 4.学生多次朗读,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一)交流平台。 ①每天读课外书;②边读边思考,旁批心得;③自己修改习作;④养成勤问勤查的好习惯。 (二)词句段运用。 1.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2.引用的好处:增强说服力。 (三)欣赏书法。 (四)日积月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