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馆陶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 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个1.5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 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 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 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 2.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 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 “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 “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D. 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3. 利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水稻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水稻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3/8或5/8 B. 后一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 两种方法最后得到的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4. 甲地区的油菜,籽大抗性差;乙地区的油菜,籽小抗性强。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通常采用的繁殖技术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5. 下图所示,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 B. 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 C. 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 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 6. 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导入乙细胞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 B. 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 C. 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可以选用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等 D. ④过程中用的原料不含有A、U、G、C 7.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8. 某种昆虫对经常使用的一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杀虫剂诱发种群中特定个体产生了可遗传的抗药性变异 B. 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就存在抗药性基因 C. 在使用此杀虫剂过程中,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D. 已经具有了抗药性的昆虫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2、血红蛋白、神经递质 B. 血浆蛋白、生长激素、H+ C. 抗体、尿素、胰蛋白酶 D. 呼吸酶、葡萄糖、胆红素 10、如图是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B.2中的氧气到达作用部位至少需要经过5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 D.尿素、生长激素、淋巴因子以及抗原与抗体结合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1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C.能缩手,无感觉 D.不能缩手,无感觉 1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广 C.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 13.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离不开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释放递质 C.神经递质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 D.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一定引起后膜的兴奋 14.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在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 B.神经递质从产生到发挥作用需要经过组织液 C.有的细胞既能产生激素,也能接受神经递质传来的信号 D.产生神经递质的细胞一定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 1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16.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17.2008年奋战在汶川大地震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C.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D.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18.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19.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使乙酰胆碱迅速分解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突触 B.使突触后膜选择透过性丧失 C.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 有利于神经元迅速合成新的乙酰胆碱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 20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人体对自身脂肪的利用率明显升高 A. 缺乏胰岛素 B.缺乏胰高血糖素 C.蛋白质供给不足 D.饥饿 21.冬天,正常人处在30℃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皮肤血流量及排尿量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 C.增加、增加、减少 D.不变、减少、增加 22.下列是“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的作用模式。错误的一项是 A. 胰岛B细胞→胰岛素→全身组织细胞 B.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C.下丘脑→生长激素→全身组织细胞 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细胞 23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 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B.渴觉中枢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 肾小管、集合管 抗利尿激素 24.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炎热时,人体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B.人体持续39℃高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栗属于非条件反射 25.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26.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27.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是一个顽固的神经调节 28. 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因而能够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D.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说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29.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 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 30.如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激素X C.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 D.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蛋白质类激素的分泌 31.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B.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 C.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D.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32.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3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3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5.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