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三板块稳心态,分步解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三板块稳心态,分步解学案

高考第20题圆锥曲线 题型一 定值问题——巧妙消参 定值问题就是证明一个量与其中的变化因素无关,这些变化的因素可能是直线的斜率、截距,也可能是动点的坐标等,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是使用变化的量表达求证目标,通过运算求证目标的取值与变化的量无关.当使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表达直线方程时,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斜率和截距之间的关系,把双参数问题化为单参数问题解决.‎ ‎[典例] (2016·北京高考)(本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C:+=1过A(2,0),B(0,1)两点.‎ ‎(1)求椭圆C的方程及离心率;‎ ‎(2)设P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上,直线PA与y轴交于点M,直线PB与x轴交于点N,求证: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定值.‎ ‎[思路提示]‎ 第(1)问由a=2,b=1,c=,解第一问;‎ 第(2)问画草图可知AN⊥BM,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AN|·|BM|,设点P(x0,y0),得出PA,PB的方程,进而得出M,N的坐标,得出|AN|,|BM|,只需证明|AN|·|BM|是一个与点P的坐标无关的量即可.‎ ‎[解] (1)由题意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2分 又c==,所以离心率e==.3分 ‎(2)证明:设P(x0,y0)(x0<0,y0<0),‎ 则x+4y=4.‎ 又A(2,0),B(0,1),‎ ‎[解题关键点]‎ 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 ‎[障碍提醒] ‎ ‎1.想不到设出P(x0,y0)后,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PA,PB的方程.不会由直线PA,PB的方程求解|BM|,|AN|.‎ 所以直线PA的方程为y= ‎(x-2).5分 令x=0,得yM=-,6分 从而|BM|=1-yM=1+.‎ 直线PB的方程为y=x+1.‎ 令y=0,得xN=-,‎ 从而|AN|=2-xN=2+.9分 选用变量表达直线、线段长度、面积等几何元素.‎ ‎2.不知道四边形的面积可用S=| AN|·|BM|表示.‎ 所以四边形ABNM的面积S=|AN|·|BM|‎ ‎= ‎3.四边形ABNM的面积用x0,y0表示后,不会变形、化简,用整体消参来求值.‎ ‎= ‎=11分 从而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定值.12分 定值问题基本思想:求解目标与选用的变量无关.‎ 题型二 定点问题——确定方程 证明直线过定点的基本思想是使用一个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根据方程的成立与参数值无关得出x,y的方程组,以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就是直线所过的定点;如果直线系是使用双参数表达的,要根据其它已知条件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把双参数直线系方程化为单参数直线系方程.‎ ‎[典例] (2017·全国卷Ⅰ)(本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C:+=1(a>b>0),四点P1(1,1),P2(0,1),P3,P4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 ‎(1)求C的方程;‎ ‎(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障碍提醒]‎ ‎1.观察不出P3,P4对称,忽视对称性导致判断失误.‎ ‎[解] (1)因为P3,P4,‎ 所以P3,P4两点关于y轴对称,‎ 故由题设知椭圆C经过P3,P4两点.‎ ‎[思路提示]‎ 第(1)问利用椭圆的性质,易排除点P1(1,1)不在椭圆上,从而求椭圆方程;‎ ‎2.不会用点的坐标代入方程判断P1,P2是否在椭圆上而滞做.‎ 又由+>+知,椭圆C不经过点P1,2分 所以点P2在椭圆C上.3分 4分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5分 ‎(2)证明:设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分别为k1,k2.‎ 第(2)问分类讨论斜率是否存在,若存在,设l:y=kx+m,利用条件建立k,m的等量关系,消参后再表示出直线l的方程可证明.‎ ‎[解题关键点]‎ 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 6分 由题设知t≠0,且|t|<2,可得A,B的坐标分别为 ,.7分 则k1+k2=-=-1,‎ 得t=2,不符合题设.从而可设l:y=kx+m(m≠1).‎ 注意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问题.‎ ‎3.联立直线l与椭圆C 将y=kx+m代入+y2=1得 ‎(4k2+1)x2+8kmx+4m2-4=0.8分 的方程,计算化简失误而滞做.‎ 由题设可知Δ=16(4k2-m2+1)>0.9分 设A(x1,y1),B(x2,y2),‎ 则 而k1+k2=+ ‎=+ ‎=.10分 ‎ 解析几何解题关键之一是把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条件.‎ ‎4.利用k1+k2=-1运算变形不明确变形目标,导致化简不出k,m的关系.‎ 由题设k1+k2=-1,故(2k+1)x1x2+(m-1)(x1+x2)=0.‎ 即(2k+1)·+(m-1)·=0.‎ 11分 当且仅当m>-1时,Δ>0,于是 l:y=-x+m,‎ 即y+1=-(x-2),‎ 所以l过定点(2,-1). 12分 动直线过定点的一般方法是将y=kx+m的两参消去一个后,利用直线系的思想可得定点.‎ 题型三 求最值、解范围问题——构造函数 ‎(一)构造函数求最值 最值问题的基本解法有几何法和代数法:几何法是根据已知的几何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知识加以解决的(如抛物线上的点到某个定点和焦点的距离之和、光线反射问题等);代数法是建立求解目标关于某个(或两个)变量的函数,通过求解函数的最值(普通方法、基本不等式方法、导数方法等)解决的.‎ ‎[典例] (2016·山东高考)(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椭圆C:+=1(a>b>0)的长轴长为4,焦距为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动点M(0,m)(m>0)的直线交x轴于点N,交C于点A,P(P在第一象限),且M是线段PN的中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C于另一点Q,延长QM交C于点B.‎ ‎①设直线PM,QM的斜率分别为k,k′,证明为定值;‎ ‎②求直线AB的斜率的最小值.‎ ‎[障碍提醒] ‎ ‎1.不会用坐标设而不求法表示出k,k′,从而得不出定值.‎ ‎[解] (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由题意知2a=4,2c=2,‎ 所以a=2,c=,b==.2分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4分 ‎(2)①证明:设P(x0,y0)(x0>0,y0>0).‎ 由M(0,m),可得P(x0,2m),Q(x0,-2m).‎ 所以直线PM的斜率k==,直线QM的斜率 ‎[思路提示]‎ 第(1)问待定系数法求解;‎ 第(2)问①设点P(x0,y0),M为PN的中点,可得y0=2m,根据对称性得出点Q的坐标,只需证明与x0,m无关;‎ k′==-.6分 此时=-3,所以为定值-3.7分 ‎②设A(x1,y1),B(x2,y2).直线PA的方程为y=kx+m,‎ 则直线QB的方程为y=-3kx+m.联立 ‎②设PA的方程,结合①的结论,得QB的方程,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得A,B坐标,再由斜率公式表示AB的斜率,并求最小值.‎ ‎2.由直线PA的方程与+=1联立表示出A(x1,y1)坐标后,没有类比意识,直接将x1,y1中k 整理得(2k2+1)x2+4mkx+2m2-4=0.‎ 由x0x1=,可得8分 所以y1=kx1+m=+m.‎ ‎[解题关键点]‎ 已知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的坐标,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另一交点的坐标.‎ 换为-3k化简可得B(x2,y2)坐标,导致因运算复杂而滞做或做错 同理x2=,y2=+m.9分 ‎3.化简x2-x1,y2-y1失误,不能把kAB表示为k的函数而滞做.‎ 所以x2-x1=- ‎=,‎ y2-y1=+m--m ‎=,10分 结构相同的方程组,当得出一个方程组的解时,使用代换法直接得出另一个方程组的解.‎ ‎4.求AB斜率的最小值不明确,不会将斜率表示为一个变量的函数,从而无法求最值.‎ 所以kAB=== 由m>0,x0>0,可知k>0,‎ 所以6k+≥2,等号当且仅当k=时取得.11分 此时=,即m=,符合题意.‎ 所以直线AB的斜率的最小值为.12分 最值问题的关键:使用变量表达求解目标.‎ ‎(二)构造函数解范围 产生范围有如下几个因素:直线与曲线相交、曲线上点的坐标的范围、题目中要求的限制条件,这些产生范围的因素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问题中,在解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范围的产生原因.‎ ‎[典例] (2016·浙江高考)(本题满分12分)如图,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抛物线上的点A到y轴的距离等于|AF|-1.‎ ‎(1)求p的值;‎ ‎(2)若直线AF交抛物线于另一点B,过B与x轴平行的直线和过F 与AB垂直的直线交于点N,AN与x轴交于点M,求M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障碍提醒]‎ ‎1.因忘记抛物线定义,不会转化条件导出,求不出p值.‎ ‎[解] (1)由题意可得,‎ 抛物线上点A到焦点F的距离等于点A到直线x=-1的 距离,由抛物线的定义得=1,即p=2.3分 ‎(2)由(1)得,抛物线方程为y2=4x,F(1,0),‎ 可设A(t2,2t),t≠0,t≠±1.4分 因为AF不垂直于y轴,‎ ‎[思路提示]‎ 第(1)问由抛物线定义即得;‎ 第(2)问设A(t2,2t),可以根据抛物线焦点弦两端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用t表达点B的坐标,得出BN,FN的方程,进而得出点N的坐标,结合点A,M,N三点共线,即可使用t表达M的横坐标,确定取值范围.‎ ‎2.不会设出抛物线的动点坐标用一个参数表示,从而使运算复杂而滞做.‎ 可设直线AF的方程为x=sy+1(s≠0),5分 由消去x得y2-4sy-4=0,‎ 故y1y2=-4,‎ 6分 又直线AB的斜率为,‎ 故直线FN的斜率为-,‎ 从而得直线FN的方程为y=-(x-1),7分 直线BN的方程为y=-,‎ ‎[解题关键点]‎ 点参数法:抛物线中可以以一个点的横坐标或者纵坐标表达曲线上点.‎ ‎3.不会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A,M,N三点共线来建立等量关系,从而无法表示出M 所以N.8分 设M(m,0),由A,M,N三点共线得 的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导致无从下手.‎ =,9分 ‎4.将m表示为t的函数结构后,不会用分离常数法分离常数,然后再用单调性求的范围而滞做.‎ 于是m==10分 所以m<0或m>2.‎ 经检验,m<0或m>2满足题意.11分 综上,点M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0)∪(2,+∞). 12分 求解范围问题的关键:建立求解目标的不等式、函数关系,解不等式或研究函数性质.‎ 题型四 探索性问题——肯定结论 ‎1.探索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 (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 (3)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要思维开放,采取另外的途径.‎ ‎2.探索性问题通常采用“肯定顺推法”,将不确定性问题明朗化.一般步骤为:‎ (1)假设满足条件的曲线(或直线、点等)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 (2)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3)若方程(组)有实数解,则曲线(或直线、点等)存在,否则不存在.‎ ‎[典例] (2018届高三·湘中名校联考)(本题满分12分)如图,曲线C由上半椭圆C1:+=1(a>b>0,y≥0)和部分抛物线C2:y=-x2+1(y≤0)连接而成,C1与C2的公共点为A,B,其中C1的离心率为.‎ ‎(1)求a,b的值;‎ ‎(2)过点B的直线l与C1,C2分别交于点P,Q(均异于点A,B),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A,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提示]‎ ‎[解] (1)在C2的方程中,令y=0,可得b 第(1)问在C2的方程中,令y=0可得b,再由=,a2-c2=b2可得a;‎ 第(2)问设出过点B的直线l的方程,分别与曲线C1,C2联立.用直线l的斜率k表示出点P,Q的坐标后,要使以PQ为直径的圆过点A,则有·=0,从而解得k,求出直线l的方程.‎ ‎=1.1分 且A(-1,0),B(1,0)是上半椭圆C1的左、右顶点.‎ 设C1的半焦距为c,‎ 由=及a2-c2=b2=1可得a=2,2分 ‎∴a=2,b=1.3分 ‎(2)存在直线l,理由如下:‎ 由(1)知,上半椭圆C1的方程为+x2=1(y≥0).4分 由题易知,直线l与x轴不重合也不垂直,设其方程为 5分 代入C1的方程,整理得(k2+4)x2-2k2x+k2-4=0.(*)6分 设点P的坐标为(xP,yP),‎ ‎∵直线l过点B,∴x=1是方程(*)的一个根.‎ ‎[解题关键点]‎ 假设存在直线l,分析斜率存在情况,设出直线方程.‎ ‎[障碍提醒]‎ ‎1.不会求P点坐标、‎ Q点坐标导致无从下手.‎ 由求根公式,得xP=,从而yP=,‎ ‎∴点P的坐标为.7分 同理,由 得点Q的坐标为(-k-1,-k2-2k).8分 ‎2.不会将以PQ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A这一几何条件转化,从而求不出直线l的斜率.‎ ‎∴=(k,-4),=-k(1,k+2).9分 依题意可知AP⊥AQ,‎ ‎∴·=0,‎ 即[k-4(k+2)]=0.10分 条件坐标化的关键是转化几何性质.‎ ‎3.由条件得出AP⊥AQ后利用·=0变形求解,因运算过程不细心而出现计算失误而滞做.‎ ‎∵k≠0,∴k-4(k+2)=0,解得k=-.‎ 经检验,k=-符合题意,‎ 故存在直线l的方程为y=-(x-1),11分 即8x+3y-8=0,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A.12分 ‎ ‎1.(2018届高三·西安八校联考)已知椭圆C:+=1(a>b>0)经过(1,1)与两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椭圆C上一点M满足|MA|=|MB|.求证:++为定值.‎ 解:(1)将(1,1)与两点代入椭圆C的方程,‎ 得解得 ‎∴椭圆C的方程为+=1.‎ ‎(2)证明:由|MA|=|MB|,知M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椭圆的对称性知A,B关于原点对称.‎ ‎①若点A,B是椭圆的短轴顶点,‎ 则点M是椭圆的一个长轴顶点,‎ 此时++=++=2=2.‎ 同理,若点A,B是椭圆的长轴顶点,‎ 则点M在椭圆的一个短轴顶点,‎ 此时++=++=2=2.‎ ‎②若点A,B,M不是椭圆的顶点,‎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k≠0),‎ 则直线OM的方程为y=-x,‎ 设A(x1,y1),则B(-x1,-y1),‎ 由解得x=,y=,‎ ‎∴|OA|2=|OB|2=x+y=,‎ 同理|OM|2=,‎ ‎∴++ ‎=2×+=2,‎ 故++=2为定值.‎ ‎2.(2017·宜昌模拟)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它的一个焦点F恰好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椭圆的上顶点为A,过点A作椭圆C的两条动弦AB,AC,若直线AB,AC斜率之积为,直线BC是否恒过一定点?若经过,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经过,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椭圆的焦点F(1,0),即c=1.‎ 由e=得a=,b==1,‎ ‎∴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由(1)知A(0,1),当直线BC的斜率不存在时,‎ 设BC:x=x0,设B(x0,y0),则C(x0,-y0),‎ kAB·kAC=·===≠,‎ 不合题意.故直线BC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BC的方程为:y=kx+m(m≠1),‎ 代入椭圆方程,得:‎ ‎(1+2k2)x2+4kmx+2(m2-1)=0,‎ 由Δ=(4km)2-8(1+2k2)(m2-1)>0,‎ 得2k2-m2+1>0.‎ 设B(x1,y1),C(x2,y2),‎ 则x1+x2=-,x1x2=.①‎ 由kAB·kAC=·=,‎ 得4y1y2-4(y1+y2)+4=x1x2,‎ 即(4k2-1)x1x2+4k(m-1)(x1+x2)+4(m-1)2=0,‎ 将①代入上式,整理得(m-1)(m-3)=0.‎ 又因为m≠1,所以m=3,‎ 此时直线BC的方程为y=kx+3.‎ 所以直线BC恒过一定点(0,3).‎ ‎3.(2017·合肥模拟)如图,已知抛物线E:y2=2px(p>0)与圆O:x2+y2=8相交于A,B 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2.过劣弧AB上动点P(x0,y0)作圆O的切线交抛物线E于C,D两点,分别以C,D为切点作抛物线E的切线l1,l2,l1与l2相交于点M.‎ ‎(1)求抛物线E的方程;‎ ‎(2)求点M到直线CD距离的最大值.‎ 解:(1)把xA=2代入x2+y2=8,得y=4,‎ 故2pxA=4,p=1.‎ 于是,抛物线E的方程为y2=2x.‎ ‎(2)设C,D,切线l1:y-y1=k,代入y2=2x得ky2-2y+2y1-ky=0,‎ 由Δ=0,解得k=.‎ ‎∴l1的方程为y=x+,‎ 同理,l2的方程为y=x+.‎ 联立解得 易得直线CD的方程为x0x+y0y=8,‎ 其中x0,y0满足x+y=8,x0∈[2,2 ].‎ 联立得x0y2+2y0y-16=0,‎ 则∴M(x,y)满足 即点M为.点M到直线CD:x0x+y0y=8的距离d====,‎ 令f(x)=,x∈[2,2 ],‎ 则f(x)在[2,2 ]上单调递减,‎ 当且仅当x=2时,f(x)取得最大值,‎ 故dmax=.‎ ‎4.(2017·广西五校联考)已知椭圆C:+=1(a>b>0)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x+y+1=0与以椭圆C 的右焦点为圆心,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点M(2,0) 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S和T,若椭圆C上存在点P满足+=t (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以椭圆C的右焦点为圆心,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c)2+y2=a2,‎ ‎∴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d==a.(*)‎ ‎∵椭圆C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代入(*)式得b=c=1,‎ ‎∴a=,故所求椭圆方程为+y2=1.‎ ‎(2)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P(x0,y0),直线l的方程为y=k(x-2),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1+2k2)x2-8k2x+8k2-2=0,‎ ‎∴Δ=64k4-4(1+2k2)(8k2-2)>0,解得k2<.‎ 设S(x1,y1),T(x2,y2),‎ 则x1+x2=,x1x2=,‎ ‎∴y1+y2=k(x1+x2-4)=-.‎ 由+=t ,得tx0=x1+x2,ty0=y1+y2,‎ 当t=0时,直线l为x轴,‎ 则椭圆上任意一点P满足+=t ,符合题意;‎ 当t≠0时, ‎∴x0=·,y0=·.‎ 将上式代入椭圆方程得+=1,整理得t2==,‎ 由k2<知,0<t2<4,‎ 所以t∈(-2,0)∪(0,2),‎ 综上可得,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2,2).‎ ‎5.(2017·湖南东部五校联考)已知椭圆E:+=1(a>b>0)的右焦点为F(c,0),且b>c ‎.设短轴的一个端点为D,原点O到直线DF的距离为,过原点和x轴不重合的直线与椭圆E相交于C,G两点,且| |+| |=4.‎ ‎(1)求椭圆E的方程;‎ ‎(2)是否存在过点P(2,1)的直线l与椭圆E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使得2=4·成立?若存在,试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椭圆的对称性知||+||=2a=4,‎ ‎∴a=2.又原点O到直线DF的距离为,‎ ‎∴=,∴bc=.‎ 又a2=b2+c2=4,b>c,‎ ‎∴b=,c=1.‎ 故椭圆E的方程为+=1.‎ ‎(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不满足条件.‎ 故可设A(x1,y1),B(x2,y2),直线l的方程为y=k(x-2)+1,代入椭圆方程得(3+4k2)x2-8k(2k-1)x+16k2-16k-8=0,‎ ‎∴x1+x2=,x1x2=,‎ Δ=32(6k+3)>0,‎ ‎∴k>-.‎ ‎∵2=4·,‎ 即4[(x1-2)(x2-2)+(y1-1)(y2-1)]=5,‎ ‎∴4(x1-2)(x2-2)(1+k2)=5,‎ 即4[x1x2-2(x1+x2)+4](1+k2)=5,‎ ‎∴4(1+k2)‎ ‎=4×=5,解得k=±,‎ k=-不符合题意,舍去.‎ ‎∴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l,其方程为y=x.‎ ‎1.(2018届高三·石家庄摸底)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且长轴长为8,T为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TA,TB的斜率之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过点M(0,2)的动直线与椭圆C交于P,Q两点,求·+·的取值范围.‎ 解:(1)设T(x,y),由题意知A(-4,0),B(4,0),‎ 设直线TA的斜率为k1,直线TB的斜率为k2,‎ 则k1=,k2=.‎ 由k1k2=-,得·=-,‎ 整理得+=1.‎ 故椭圆C的方程为+=1.‎ ‎(2)当直线PQ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2,点P,Q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联立方程消去y,得(4k2+3)x2+16kx-32=0.‎ 所以x1+x2=-,x1x2=-.‎ 从而,·+·=x1x2+y1y2+x1x2+(y1-2)(y2-2)=2(1+k2)x1x2+2k(x1+x2)+4==-20+.‎ 所以-20<·+·≤-.‎ 当直线PQ的斜率不存在时,·+·的值为-20.‎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2.(2017·全国卷Ⅱ)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y2=1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点P满足= .‎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设点Q在直线x=-3上,且·=1.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 的左焦点F.‎ 解:(1)设P(x,y),M(x0,y0),‎ 则N(x0,0),=(x-x0,y),=(0,y0).‎ 由= ,得x0=x,y0=y.‎ 因为M(x0,y0)在椭圆C上,所以+=1.‎ 因此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2.‎ ‎(2)证明:由题意知F(-1,0).设Q(-3,t),P(m,n),‎ 则=(-3,t),=(-1-m,-n),‎ ·=3+3m-tn,‎ =(m,n),=(-3-m,t-n).‎ 由·=1,得-3m-m2+tn-n2=1,‎ 又由(1)知m2+n2=2,故3+3m-tn=0.‎ 所以·=0,即⊥.‎ 又过点P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OQ,‎ 所以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3.(2018届高三·西安八校联考)设F1,F2分别为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若椭圆上的点T(2,)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4.‎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直线y=kx(k≠0)与椭圆C交于E,F两点,A为椭圆C的左顶点,直线AE,AF分别与y轴交于点M,N.问:以MN为直径的圆是否经过定点?若经过,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经过,请说明理由.‎ 解:(1)由椭圆上的点T(2,)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是4,可得2a=4,a=2.‎ 又T(2,)在椭圆上,因此+=1,所以b=2,‎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因为椭圆C的左顶点为A,‎ 所以点A的坐标为(-2,0).‎ 因为直线y=kx(k≠0)与椭圆+=1交于E,F两点,设点E(x0,y0)(不妨设x0>0),则点F(-x0,-y0).由消去y,得x2=,‎ 所以x0=,则y0=,‎ 所以直线AE的方程为y=(x+2).‎ 因为直线AE,AF分别与y轴交于点M,N,‎ 令x=0,得y=,‎ 即点M0,.‎ 同理可得点N.‎ 所以|MN|= ‎=.设MN的中点为P,‎ 则点P的坐标为P.‎ 则以MN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2=2,即x2+y2+y=4.‎ 令y=0,得x2=4,即x=2或x=-2.‎ 故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两定点P1(2,0),P2(-2,0).‎ ‎4.(2017·安徽二校联考)已知焦点为F的抛物线C1:x2=2py(p>0),圆C2:x2+y2=1,直线l与抛物线相切于点P,与圆相切于点Q.‎ ‎(1)当直线l的方程为x-y-=0时,求抛物线C1的方程;‎ ‎(2)记S1,S2分别为△FPQ,△FOQ的面积,求的最小值.‎ 解:(1)设点P,由x2=2py(p>0)得,‎ y=,求得y′=,因为直线PQ的斜率为1,‎ 所以=1且x0--=0,解得p=2.‎ 所以抛物线C1的方程为x2=4y.‎ ‎(2)点P处的切线方程为y-=(x-x0),‎ 即2x0x-2py-x=0,OQ的方程为y=-x.‎ 根据切线与圆相切,得=1,‎ 化简得x=4x+4p2,由方程组 解得Q.所以|PQ|=|xP-xQ|== ·,‎ 又点F到切线PQ的距离 d1==,‎ 所以S1=|PQ|d1‎ ‎=··· ‎=,‎ S2=|OF||xQ|=,‎ 而由x=4x+4p2知,4p2=x-4x>0,得|x0|>2,‎ 所以=· ‎= ‎= ‎= ‎=++3‎ ‎≥2+3,‎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即x=4+2时取等号,此时p=.‎ 所以的最小值为2+3.‎ 高考第21题函数与导数 题型一 函数单调性、极值问题——分类讨论思想 利用导数研究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极值问题时,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其分类讨论点一般步骤 ‎[典例] (2017·全国卷Ⅰ)(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ae2x+(a-2)ex-x.‎ ‎(1)讨论f(x)的单调性;(2)若f(x)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障碍提醒]‎ ‎1.对f(x)求导计算错或求导后不会分解而滞做.‎ ‎[解] (1)f(x)的定义域为(-∞,+∞),‎ f′(x)=2ae2x+(a-2)ex-1=(aex-1)(2ex+1).2分 ‎[思路提示]‎ 第(1)问求函数f(x)的导数,分类讨论确定导函数的符号来判断f(x)的单调性;‎ ‎2.对含参数的单调性问题无分类讨论意识而导致解题错误.‎ ‎(ⅰ)则f′(x)<0,‎ 所以f(x)在(-∞,+∞)上单调递减.3分 ‎(ⅱ)则由f′(x)=0,得x=-ln a.‎ 当x∈(-∞,-ln a)时,f′(x)<0;‎ 当x∈(-ln a,+∞)时,f′(x)>0.‎ 所以f(x)在(-∞,-ln a)上单调递减,‎ 在(-ln a,+∞)上单调递增.5分 ‎(2)(ⅰ)由(1)知,‎ f(x)至多有一个零点.6分 第(2)问结合第(1)问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函数存在两个零点的条件,从而确定a的取值范围.‎ ‎ (ⅱ)由(1)知,当x=-ln a时,f(x)取得最小值,‎ ‎[解题关键点]‎ ‎①‎ ‎3.函数有零点的条件是什么不清楚,导致不会求解.‎ 最小值为f(-ln a)=1-+ln a.7分 处分解变形后得分类点1.‎ 由于f(-ln a)=0,‎ 故f(x)只有一个零点;8分 由于1-+ln a>0,‎ 即f(-ln a)>0,故f(x)没有零点;9分 1-+ln a<0,即f(-ln a)<0.‎ 又f(-2)=ae-4+(a-2)e-2+2>-2e-2+2>0,‎ ‎②处由(1)的单调性得分类点2. ‎ ‎③处由f(-ln a)=0得分类点3.‎ ‎4.当0<a<1时,易判断出f(x)在(-∞,-ln a)上有一个零点,而在判断f(x)在(-ln a,+∞)上也有一个零点时,不会寻求某正整数n0,且判断f(n0)>0而滞做.‎ 故f(x)在(-∞,-ln a)有一个零点.10分 设正整数n0满足n0>ln,‎ 则f(n0)=en0(aen0+a-2)-n0>en0-n0>2n0-n0>0.11分 由于ln>-ln a,‎ 因此f(x)在(-ln a,+∞)有一个零点.‎ 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0,1).12分 题型二 讨论函数零点的个数或已知方程根求参数问题——数形结合思想 研究方程根的情况,可以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变化趋势等,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函数图象的走势规律,标明函数极(最)值的位置,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可以使问题的求解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整体展现.‎ ‎[典例] (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x+a)ex,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a∈R.‎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当a<1时,试确定函数g(x)=f(x-a)-x2的零点个数,并说明理由.‎ ‎[障碍提醒]‎ ‎1.对函数f(x)求导计算错而导致解题错误.‎ ‎[解] (1)因为f(x)=(x+a)ex,x∈R,‎ 所以f′(x)=(x+a+1)ex.1分 令f′(x)=0,得x=-a-1.2分 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 ‎[思路提示]‎ 第(1)问求函数f(x)的导数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不会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区间.‎ 第(2)问把函数g(x)转化为方程来判断方程解的个数,即为函数g(x)的零点个数;若不能直接判断出零点个数的,可构造函数F(x),‎ 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a-1),‎ 单调递增区间为(-a-1,+∞).4分 ‎(2)结论:当a<1时,函数g(x)有且仅有一个零点.5分 理由如下:‎ 由g(x)=f(x-a)-x2=0,‎ 通过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并结合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确定函数g(x)的零点个数.‎ ‎3.对于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不会转化构造函数而无从下手.‎ 显然x=0为此方程的一个实数解,‎ 所以x=0是函数g(x)的一个零点.6分 当x≠0时,方程可化简为ex-a=x.‎ 7分 ‎[解题关键点]‎ 使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进行转化.‎ 由方程再次构造函数.‎ 则F′(x)=ex-a-1,‎ 令F′(x)=0,得x=a.‎ 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 ‎4.在判断方程ex-a=x(x≠0)无零点时不会构造转化,利用单调性及最值做出判断.‎ 即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 单调递减区间为(-∞,a).9分 所以F(x)min=F(a)=1-a.10分 所以对于任意x∈R,F(x)>0,11分 因此方程ex-a=x无实数解.‎ 所以当x≠0时,函数g(x)不存在零点.‎ 综上,函数g(x)有且仅有一个零点.12分 可数形结合作出分析.‎ 题型三 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函数与方程思想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问题,多数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结合不等式构造函数,转化为利用构造函数的性质来完成,其一般思路是:‎ ‎[典例] (2017·安庆二模)(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ln x+ax,a∈R.‎ ‎(1)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2)若函数f(x)的两个零点为x1,x2,且≥e2,求证:(x1-x2)f′(x1+x2)>.‎ ‎[障碍提醒]‎ ‎1.忽视求定义域导致单调性判断失误.‎ ‎[解] (1)函数f(x)=ln x+ax,‎ a∈R的定义域为(0,+∞),1分 f′(x)=+a=.2分 ‎[思路提示]‎ 第(1)问先求出f′(x),对f′(x)中的字母参数分类讨论确定f′(x)的符号,从而得出f(x)的单调性;‎ 第(2)问把要证不等式的左边变形、整理、换元,构造一新的函数φ(t),对φ(t)求导后,判断在新元范围下的单调性,求其最小值从而得解.‎ ‎2.对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不会分类讨论而导致解题错误或滞做.‎ 当a≥0时,f′(x)>0,‎ 所以f(x)在(0,+∞)上单调递增.3分 当a<0时,由f′(x)=0得x=-,‎ 当0<x<-时,f′(x)>0;当x>-时,f′(x ‎)<0.‎ 所以f(x)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4分 综上,当a≥0时,f(x)在(0,+∞)上单调递增,‎ 当a<0时,f(x)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5分 ‎3.由f(x1)=0,f(x2)=0不会转化x1与x2的关系而导致滞做.‎ ‎(2)证明:若函数f(x)的两个零点为x1,x2,‎ 由(1)得a<0.‎ 因为ln x1+ax1=0,ln x2+ax2=0,‎ 所以ln x2-ln x1=a(x1-x2),6分 所以(x1-x2)f′(x1+x2)‎ ‎=(x1-x2)=+a(x1-x2)‎ ‎4.对要证明的不等式无思路,不会构造变形导致无从下手.‎ ‎=+ln=8分 ‎[解题关键点]‎ 变形整理为换元做好准备.‎ ‎5.想不到利用换元法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小值.‎ 令=t≥e2,‎ 则9分 因为φ′(t)=>0,‎ 所以φ(t)在[e2,+∞)上单调递增,‎ 11分 故(x1-x2)f′(x1+x2)>得证.12分 换元转化为更简洁的问题.‎ 构造函数,用函数最值证明不等式.‎ 题型四 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转化与化归思想 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时,常用到转化与化归思想,其一般思路是:‎ ‎[典例] (2017·广州二模)(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e-x-ax(x∈R).‎ ‎(1)当a=-1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 ‎(2)若x≥0时,f(-x)+ln(x+1)≥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障碍提醒]‎ ‎1.计算错f′(x)或判断错单调性,导致求错最值.‎ ‎[解] (1)当a=-1时,f(x)=e-x+x,‎ 则f′(x)=-+1=.1分 令f′(x)=0,得x=0.‎ ‎[思路提示]‎ 第(1)问当a=-1时,利用导数f′(x)的符号判断f(x)的单调性;‎ 第(2)问把不等式f(-x)+ln(x+1)≥1恒成立问题,通过构造新函数g(x),转化为证明g(x)≥0恒成立,从而利用函数g(x)的端点值分类讨论a的取值来进行证明.‎ 当x<0时,f′(x)<0;当x>0时,f′(x)>0.‎ 所以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 在(0,+∞)上单调递增.3分 所以当x=0时,函数f(x)取得最小值,‎ 且最小值为f(0)=1.4分 ‎(2)因为x≥0时,f(-x)+ln(x+1)≥1恒成立,‎ 即ex+ax+ln(x+1)-1≥0.(*)5分 ‎2.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不会构造函数,即f(-x)+ln(x+1)≥0恒成立,不会构造g(x)=ex+ax+ln(x+1)-1.‎ 令g(x)=ex+ax+ln(x+1)-1,6分 则 ‎[解题关键点]‎ 考虑端点值,直入问题本质.‎ ‎3.判断g′(x)的符号时,不会利用二次求导做出判断.当导数g′(x)有参数时,易忘记讨论而致误.‎ 又g″(x)=ex-≥0,‎ 当且仅当x=0时取等号,‎ 所以g′(x)=ex++a在[0,+∞)上单调递增.8分 ‎①若a≥-2,则 抓住端点值展开讨论.‎ 当且仅当x=0,a=-2时取等号,‎ 所以g(x)在[0,+∞)上单调递增,‎ 有g(x)≥g(0)=0,(*)式恒成立.9分 ‎②若a<-2,‎ 由于g′(0)=2+a<0,x→+∞时,g′(x)→+∞,‎ 所以必存在唯一的x0∈(0,+∞),使得g′(x0)=0,‎ 当0<x<x0时,g′(x)<0,g(x)单调递减;‎ 当x>x0时,g′(x)>0,g(x)单调递增.‎ 所以当x∈(0,x0)时,g(x)<g(0)=0,(*)式不恒成立.11分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12分 分析端点值,明确函数图象走势.‎ ‎ ‎1.已知函数f(x)=x-1+(a∈R,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求a的值;‎ ‎(2)求函数f(x)的极值.‎ 解:(1)由f(x)=x-1+,得f′(x)=1-.‎ 又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 得f′(1)=0,即1-=0,解得a=e.‎ ‎(2)f′(x)=1-,‎ ‎①当a≤0时,f′(x)>0,f(x)为(-∞,+∞)上的增函数,所以函数f(x)无极值.‎ ‎②当a>0时,令f′(x)=0,得ex=a,即x=ln a.x∈(-∞,ln a)时,f′(x)<0;x∈(ln a,+∞)时,f′(x)>0,所以f(x)在(-∞,ln a)上单调递减,在(ln a,+∞)上单调递增,故f(x)在x=ln a处取得极小值,且极小值为f(ln a)=ln a,无极大值.‎ 综上,当a≤0时,函数f(x)无极值;‎ 当a>0时,f(x)在x=ln a处取得极小值ln a,无极大值.‎ ‎2.(2017·西安一模)已知函数f(x)=x+-aln x.若函数y=f(x)的图象在x=1处的切线与直线2x+y-1=0平行.‎ ‎(1)求a的值;‎ ‎(2)若方程f(x)=b的区间[1,e]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解:(1)函数f(x)=x+-aln x的导数f′(x)=1--,‎ ‎∴y=f(x)的图象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k=f′(1)=1-(1+a)-a=-2a,‎ 由题意可得-2a=-2,解得a=1.‎ ‎(2)由(1)知f(x)=x+-ln x,‎ f′(x)=1--=,‎ 当1<x<2时,f′(x)<0,f(x)单调递减;当2<x<e时,f′(x)>0,f(x)单调递增.‎ ‎∴当x=2时,f(x)取得极小值f(2)=3-ln 2.‎ 又∵f(1)=3,f(e)=e-1+,即有f(1)>f(e),‎ ‎∴方程f(x)=b在区间[1,e]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有f(2)<b≤f(e),即3-ln 2<‎ b≤e-1+.‎ 故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 ‎3.(2017·全国卷Ⅱ)已知函数f(x)=ax2-ax-xln x,且f(x)≥0.‎ ‎(1)求a;‎ ‎(2)证明:f(x)存在唯一的极大值点x0,且e-21时,g′(x)>0,g(x)单调递增.‎ 所以x=1是g(x)的极小值点,故g(x)≥g(1)=0.‎ 综上,a=1.‎ ‎(2)证明:由(1)知f(x)=x2-x-xln x(x>0),‎ f′(x)=2x-2-ln x.‎ 设h(x)=2x-2-ln x,则h′(x)=2-.‎ 当x∈时,h′(x)<0;‎ 当x∈时,h′(x)>0.‎ 所以h(x)在上单调递减,‎ 在上单调递增.‎ 又h(e-2)>0,h<0,h(1)=0,‎ 所以h(x)在上有唯一零点x0,‎ 在上有唯一零点1,‎ 且当x∈(0,x0)时,h(x)>0;‎ 当x∈(x0,1)时,h(x)<0;当x∈(1,+∞)时,h(x)>0.‎ 因为f′(x)=h(x),‎ 所以x=x0是f(x)的唯一极大值点.‎ 由f′(x0)=0得ln x0=2(x0-1),‎ 故f(x0)=x0(1-x0).‎ 由x0∈,得f(x0)<.‎ 因为x=x0是f(x)在(0,1)的最大值点,‎ 由e-1∈(0,1),f′(e-1)≠0,得f(x0)>f(e-1)=e-2.‎ 所以e-20,由f′(x)=1-=知,‎ 当x∈(0,a)时,f′(x)<0;‎ 当x∈(a,+∞)时,f′(x)>0.‎ 所以f(x)在(0,a)上单调递减,‎ 在(a,+∞)上单调递增.‎ 故x=a是f(x)在(0,+∞)的唯一最小值点.‎ 由于f(1)=0,所以当且仅当a=1时,f(x)≥0.‎ 故a=1.‎ ‎(2)由(1)知当x∈(1,+∞)时,x-1-ln x>0.‎ 令x=1+,得ln<.‎ 从而ln+ln+…+ln<++…+=1-<1.‎ 故·…·2,‎ 所以m的最小值为3.‎ 高考20题、21题的分步破解策略 高考20题、21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要想取得满分有很大难度,但通过努力取得半数以上的分数并不是遥不可及.这是因为,这两个题的第(1)问难度并不大,并且大多数考题的第(1)问承担着第(2)问解题的桥梁作用.况且,高考评卷是按步骤给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场上不要盲目放弃,正确的做法是:审题——做到精力集中,快速迁移,尽快找到破题入口;解题——做到心态放稳,一旦在某一环节卡住时,可采用缺步解答、跳步解答、逆向解答、辅助解答,会做哪问做哪问、能写多少写多少,思路靠谱也给分!‎ 一、圆锥曲线问题重在“设”——设点、设线 ‎[思维流程] ‎ ‎[技法点拨]‎ 圆锥曲线解答题的常见类型是:第1小题通常是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或离心率,一般比较简单.第2小题往往是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弦长问题、中点弦问题、动点轨迹问题、定点与定值问题、最值问题、相关量的取值范围问题等等,这一小题综合性较强,可通过巧设“点”“线”,设而不求.在具体求解时,可将整个解题过程分成程序化的三步:‎ 第一步,联立两个方程,并将消元所得方程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正确写出;‎ 第二步,用两个交点的同一类坐标的和与积,来表示题目中涉及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第三步,求解转化而来的代数问题,并将结果回归到原几何问题中.‎ 在求解时,要根据题目特征,恰当的设点、设线,以简化运算.‎ ‎[典例示法]‎ ‎[典例] (2017·南昌模拟)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点B(4,0),F2为线段A1B的中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过点B且斜率不为0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已知直线A1M与A2N相交于点G,求证:以点G为圆心,G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 ‎[解]  (1)设点A1(-a,0),F2(c,0),…………………………‎ 由题意可知:c=,即a=4-2c. ①‎ 椭圆的离心率e==,即a=2c. ②‎ 联立方程①②可得:a=2,c=1,则b2=a2-c2=3,‎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证明:法一:要证以G点为圆心,C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只需证GF2⊥x轴,即证xG=1.‎ 设M(x1,y1),N(x2,y2),‎ 直线l的方程为y=k(x-4),‎ 联立方程得消去y,‎ 可得(3+4k2)x2-32k2x+64k2-12=0,Δ>0.‎ 则x1+x2=,x1x2=,(*)‎ 因为直线lA1M:y=(x+2),‎ lA2N:y=(x-2),‎ 即证:=,‎ 即3k(x1-4)(x2-2)=-k(x2-4)(x1+2),‎ 即证4x1x2-10(x1+x2)+16=0.‎ 将(*)式代入上式可得-+16=0⇔16k2-3-20k2+3+4k2=0.‎ 此式明显恒成立.‎ 所以以点G为圆心,G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 法二:设M(x1,y1),N(x2,y2),G(x3,y3),‎ 易知x1,x2,x3两两不相等,‎ 因为B,M,N三点共线,所以=⇒=⇒=,‎ 整理得2x1x2-5(x1+x2)+8=0.‎ ‎①与②两式相除,得=,‎ 即2== ‎==,‎ 将2x1x2-5(x1+x2)+8=0,即x1x2=(x1+x2)-4代入上式,得2=9,‎ 解得x3=4(舍去)或x3=1.‎ 所以GF2⊥x轴,即以点G为圆心,G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 ‎[应用体验]‎ ‎1.(2017·福州模拟)已知圆O:x2+y2=4,点A(-,0),B(,0),以线段AP为直径的圆C1内切于圆O.记点P的轨迹为C2.‎ ‎(1)证明:|AP|+|BP|为定值,并求C2的方程;‎ ‎(2)过点O的一条直线交圆O于M,N两点,点D(-2,0),直线DM,DN与C2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S,T.记△DMN,△DST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的取值范围.‎ 解:(1)如图,因为圆C1内切于圆O,‎ 所以|OC1|=2-|AP|.‎ 依题意,O,C1分别为AB,AP的中点,‎ 所以|OC1|=|BP|,‎ 所以|AP|+|BP|=2(2-|OC1|)+2|OC1|=4>|AB|.‎ 所以C2是以A,B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 所以C2的方程为+y2=1.‎ ‎(2)依题意,设直线DM的方程为y=k(x+2)(k≠0),‎ 因为MN为圆O的直径,所以∠MDN=90°,‎ 所以直线DN的方程为y=-(x+2),‎ 所以圆心O(0,0)到直线DM的距离为,‎ 所以|DM|=2=,‎ 同理可得,|DN|== .‎ 由 得(1+4k2)x2+16k2x+16k2-4=0,‎ 所以-2·xS=,‎ 解得xS=,‎ 所以|DS|=|xS+2|=,‎ 所以|DT|==.‎ 所以==,‎ 令t=1+k2,则t>1,0<<3,‎ 所以= ‎=∈,‎ 即的取值范围为.‎ 二、函数与导数问题重在“分”——分离、分解 ‎[思维流程]‎ ‎[技法点拨]‎ 函数与导数压轴题堪称“庞然大物”,所以征服它需要一定的胆量和勇气,可以参变量分离、把复杂函数分离为基本函数、可把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也可把解题步骤分解为几个小步,也可从逻辑上重新换叙.注重分步解答,这样,即使解答不完整,也要做到尽可能多拿步骤分.同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运用.‎ ‎[典例示法]‎ ‎[典例] (2017·福州模拟)已知函数f(x)=aln x+x2-ax(a∈R).‎ ‎(1)若x=3是f(x)的极值点,求f(x)的单调区间;‎ ‎(2)求g(x)=f(x)-2x在区间[1,e]上的最小值h(a).‎ ‎[解] (1)f(x)的定义域为(0,+∞),‎ f′(x)=+2x-a=,‎ 因为x=3是f(x)的极值点,‎ 所以f′(3)==0,‎ 解得a=9,……………………………………………………………‎ 所以f′(x)==,‎ 所以当0<x<或x>3时,f′(x)>0;‎ 当<x<3时,f′(x)<0.‎ 所以x=3是f(x)的极小值点,‎ 所以f(x)是单调递增区间为,(3,+∞),单调递减区间为.‎ ‎(2)g(x)=aln x+x2-ax-2x,‎ g′(x)=-2=,‎ 令g′(x)=0,得x=或x=1,‎ 则①当≤1,即a≤2时,g(x)在[1,e]上为增函数,‎ h(a)=g(1)=-a-1;‎ ‎②当1<<e,即2<a<2e时,g(x)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h(a)=g=aln-a2-a;‎ ‎③当≥e,即a≥2e时,g(x)在[1,e]上为减函数,‎ h(a)=g(e)=(1-e)a+e2-2e.‎ 综上,h(a)= ‎[应用体验]‎ ‎2.(2018届高三·宝鸡调研)设函数f(x)=ax2ln x+b(x-1),曲线y=f(x)过点(e,e2-e+1),且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y=0.‎ ‎(1)求a,b的值;‎ ‎(2)证明:当x≥1时,f(x)≥(x-1)2;‎ ‎(3)若当x≥1时,f(x)≥m(x-1)2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f′(x)=2axln x+ax+b(x>0),‎ ‎∵f′(1)=a+b=0,f(e)=ae2+b(e-1)=a(e2-e+1)=e2-e+1,∴a=1,b=-1.‎ ‎(2)证明:f(x)=x2ln x-x+1,‎ 设g(x)=f(x)-(x-1)2=x2ln x+x-x2(x≥1),‎ g′(x)=2xln x-x+1,‎ 由[g′(x)]′=2ln x+1>0,‎ 得g′(x)在[1,+∞)上单调递增,‎ ‎∴g′(x)≥g′(1)=0,‎ ‎∴g(x)在[1,+∞)上单调递增,‎ ‎∴g(x)≥g(1)=0.‎ ‎∴f(x)≥(x-1)2.‎ ‎(3)设h(x)=x2ln x-x-m(x-1)2+1(x≥1),‎ h′(x)=2xln x+x-2m(x-1)-1,‎ 由(2)知x2ln x≥(x-1)2+x-1=x(x-1),‎ ‎∴xln x≥x-1,‎ ‎∴h′(x)≥3(x-1)-2m(x-1)=(3-2m)(x-1),‎ ‎①当3-2m≥0,即m≤时,h′(x)≥0,‎ ‎∴h(x)在[1,+∞)上单调递增,‎ ‎∴h(x)≥h(1)=0成立.‎ ‎②当3-2m<0,即m>时,‎ h′(x)=2xln x+(1-2m)(x-1),‎ ‎[h′(x)]′=2ln x+3-2m,‎ 令[h′(x)]′=0,得x0=e>1,‎ 当x∈[1,x0)时,h′(x)单调递减,‎ 则h′(x)<h′(1)=0,‎ ‎∴h(x)在[1,x0)上单调递减,‎ ‎∴h(x)<h(1)=0不成立.‎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