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题

www.ks5u.com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贮藏能量 B. 物质运输的介质 C. 参与某些生化反应 D. 缓和温度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详解】A、水不能贮藏能量,A错误;‎ B、自由水是物质运输的介质,B正确;‎ C、自由水参与某些生化反应,C正确;‎ D、自由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水的功能较多,但不能储存能量。‎ ‎2.下列相关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有的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 C. 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 D. Fe3+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细胞中有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B正确;‎ C、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C正确;‎ D、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D错误。‎ 故选D。‎ ‎【点睛】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二价铁不是三价铁。‎ ‎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详解】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识记和理解糖类的分类、功能以及动植物糖类的不同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 B. 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和 B ‎【答案】B ‎【解析】‎ 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 CuSO4溶液)4滴并摇匀,D错误。‎ ‎5.下列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 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脂肪颗粒 C.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两条细线 D. 换成高倍镜观察前,需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倍镜换做高倍镜的步骤: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先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换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详解】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 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 C、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两条细线,C错误;‎ D、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需要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故选D。‎ ‎【点睛】由低倍镜换至高倍镜前,要先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成高倍镜后,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 B. 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C. 阐述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 D. 论证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A正确;‎ B、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B正确;‎ C、细胞学说阐述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C错误;‎ D、细胞学说论证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细胞学说阐述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7.下列关于细胞种类和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细胞 B. 棉花的一条纤维就是一个细胞 C. 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种类很多,且差别很大 D. 卵细胞体积大,更有利于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多细胞生物体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目增多,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长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限制了细胞长大,二是细胞核的大小限制了细胞长大。‎ ‎【详解】A、支原体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细胞,A正确;‎ B、棉花的一条纤维就是一个细胞,B正确;‎ C、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种类很多,且差别很大,C正确;‎ D、卵细胞的细胞体积大,因此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小,不利于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D。‎ ‎【点睛】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限制了细胞长大,二是细胞核的大小限制了细胞长大。‎ ‎8.下列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 A. 蛙的间皮细胞 B. 肌肉细胞 C. 蓝细菌 D. 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详解】A、蛙的间皮细胞属于真核细胞,A错误;‎ B、肌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B错误;‎ C、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C正确;‎ D、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睛】真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9.如图为某脂质的分子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脂质为甘油三酯(或称油脂)‎ B. 该脂质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 C. 该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D. 该脂质所含的能量是同质量糖类的2倍以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 分类 功能 储藏脂类 脂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详解】A、该脂质为脂肪(或称甘油三酯、油脂),A正确;‎ B、该脂质中氢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而氧原子的相对含量低于葡萄糖,B错误;‎ C、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C正确;‎ D、脂肪所含的能量是同质量糖类的2倍以上,D正确。‎ 故选B。‎ ‎【点睛】相同质量的脂肪和多糖,脂肪含有的C和H原子的含量高于糖类,O原则低于糖类。‎ ‎10.下列物质不含有P元素的是(  )‎ A. 核糖 B. 核酸 C. 磷脂 D. 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DNA和RNA)的组成元素有C、H、O、N、P; ‎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 ‎(4)糖类的组成元素有C、H、O。‎ ‎【详解】A、核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A正确;‎ B、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B错误;‎ C、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 D、ATP 的组成元素是C、H、O、N、P,D错误。‎ 故选A。‎ ‎【点睛】脂质中只有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 ‎11.下列有关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双层的磷脂分子头部是亲水的磷酸基团,尾部是亲脂的脂肪酸 B. 组成质膜的蛋白质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C. 胆固醇与磷脂的头部相亲和,使得质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 D. 多糖也是质膜的成分之一,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与磷脂结合形成糖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 质膜外侧有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 ‎【详解】A、脂双层的磷脂分子头部是亲水的磷酸基团,尾部是亲脂的脂肪酸,A正确;‎ B、组成质膜的蛋白质也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B正确;‎ C、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和少数植物细胞质膜上,在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C错误;‎ D、多糖也是质膜的成分之一,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与磷脂结合形成糖脂,D正确。‎ 故选C。‎ ‎【点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多糖。‎ ‎1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核细胞的DNA与周围的核糖体直接接触 B.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C. 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 有些原核细胞的质膜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细胞的DNA与周围的核糖体直接接触,A正确;‎ B、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前者主要是肽聚糖,后者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 C、原核细胞无核仁,C错误;‎ D、有些原核细胞的质膜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如蓝细菌,D正确。‎ 故选C ‎【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13.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足3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足中。如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该实验结果表明(  )‎ A.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 B. 细胞质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 新长出的“帽”形状只与“足”种类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伞藻的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详解】A、伞藻的嫁接实验只是确定细胞核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没有涉及细胞代谢,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贮存场所,B错误;‎ C、伞藻的嫁接实验只是确定细胞核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没有能够说明细胞核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C错误;‎ D、由图可知,虽然进行了不同伞藻之间的柄和足之间的嫁接,但是生长出来的帽子的表现型是由足决定的;又因为细胞核位于足中,因此可以确定新长出的“帽”形状只与“足”种类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面内质网向内与核膜相连 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C. 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场所 D. 线粒体两层膜之间及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粗面内质网向内与核膜相连,A错误;‎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经高尔基体作用后由囊泡转运给溶酶体,B正确;‎ C、白色体是质体的一种,具有贮存脂质和淀粉的作用,C正确;‎ D、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以及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D正确。‎ 故选A。‎ ‎【点睛】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15.下图表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 A. 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 B. 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 C. 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 D. 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ATP水解形成ADP和Pi,ADP和Pi吸收能量又合成ATP,细胞依赖于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由题图可知,②是ATP水解过程,①是ATP合成过程。‎ ‎【详解】据图分析,①是合成ATP过程,属于吸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放能反应密切联系,A错误;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因此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病毒不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D错误。‎ ‎16.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 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的功能,其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可以水解机体正常状态下衰老、凋亡的细胞。‎ A、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符合题意 B、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符合题意 C、H+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符合题意 D、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不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溶酶体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有关细胞器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17.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双层的两层磷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B. 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 C. 磷脂PC在细胞外侧分布较多 D. 甘油和氨基酸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蛋白质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脂双层的两层磷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 B、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即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B正确;‎ C、分析图解可知,磷脂PC在细胞外侧分布较多,C正确;‎ D、甘油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氨基酸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故氨基酸不能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D错误。‎ 故选D。‎ ‎【点睛】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1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角隅处最新观察到的质壁分离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详解】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 C、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故选B。‎ ‎【点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9.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的细胞中(  )‎ A.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变浅 B.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加深 C. 区域①扩大,区域②紫色不变 D. 区域①缩小,区域②紫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30%‎ 蔗糖溶液滴加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后,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液泡变小、紫色加深。‎ ‎2、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则区域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长度缩小,区域②液泡的长度的增加,紫色变浅。‎ ‎【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名师点睛】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20.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A. CO2 B. O2 C. K+ D.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可通过肝细胞内外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来迅速作出判断,K+逆浓度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1.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用温水浸泡玉米籽粒是为了便于切开种子并保持细胞活性 B. 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 煮熟的玉米胚比未煮熟过的染色深 D. 染色后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至冲洗液无色为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细胞膜是否具有选择透过性可通过红墨水染色观察实验探究,红墨水不能透过胚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透过胚乳死细胞,进而被染色。‎ ‎【详解】A、实验前用温水浸泡玉米籽粒是为了便于切开种子并保持细胞活性,A正确;‎ B、先纵切玉米籽粒,再用红墨水染色,冲洗后观察其颜色变化,B错误;‎ C、胚细胞是活细胞,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可染上颜色,煮熟过的细胞失去活性,被染色,因此煮熟的玉米胚比未煮熟过的染色深,C正确;‎ D、染色后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至冲洗液无色为止,D正确。‎ 故选B。‎ ‎【点睛】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2.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关于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的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B. ②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贮存场所 C. ③是由四层磷脂组成的核被膜 D. ④是蛋白质和R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分析题图:①是染色质,②是核仁,③是核膜,④是核孔。‎ ‎【详解】A、①表示染色质,染色质的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 B、②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遗传信息的主要贮存场所是染色质,B错误;‎ C、③表示核膜,双层膜结构,含有四层磷脂分子,C正确;‎ D、④表示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正确。‎ 故选B。‎ ‎【点睛】核仁的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3.将某动物组织的细胞匀浆分离后,取三种细胞器测定其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蛋白质/% ‎ 脂质/% ‎ 核酸/% ‎ 细胞器甲 ‎ ‎67 ‎ ‎20 ‎ 微量 ‎ 细胞器乙 ‎ ‎59 ‎ ‎40 ‎ ‎0 ‎ 细胞器丙 ‎ ‎46 ‎ ‎0 ‎ ‎54 ‎ A 细胞器甲和细胞器丙中均有DNA B. 细胞器甲是线粒体 C. 细胞器丙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D. 细胞器乙可能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细胞器甲含有蛋白质与脂质及少量核酸,是有膜有细胞器,最可能是线粒体,含有DNA。细胞器丙不含脂质,即无膜,含有核酸,应是核糖体,核酸是RNA,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错误,BC正确;细胞器乙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可能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 B. 细胞中线粒体的形状、大小随代谢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C. 大量合成胃蛋白酶的胃腺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发达 D. 唾液腺细胞比汗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成蛋白质的机器”;‎ ‎2、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内质网主要作用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 ‎【详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一般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数目较多,B正确;‎ C、胃蛋白酶为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再进入内质网加工,所以胃腺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发达,C错误;‎ D、唾液腺细胞能够合成唾液淀粉酶,而汗腺分泌的是汗液,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汗腺细胞多,D正确。‎ 故选C。‎ ‎【点睛】分泌蛋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线粒体提供能量。‎ ‎25.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是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与形成,因此ATP和ADP之间可快速转化,从而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详解】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也容易与ADP结合,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该现象不能说明生命活动与ATP的关系,不能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B。‎ ‎26.如图为钠离子、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主动转运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势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上皮细胞为易化扩散 B. 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转运 C. 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为易化扩散 D. Na+从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为易化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 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而运出细胞时,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 ‎【详解】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Na+‎ 从肠腔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进入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所以为被动运输,B错误;‎ C、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进入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所以为易化扩散,C正确;‎ D、Na+从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27.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NaCl ‎ 茉莉酸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 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 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 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成熟的胡杨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因此放在低浓度或高浓度溶液中,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A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不断失水,导致液泡的体积变小,B项正确;分析实验表格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NaCl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否,C项错误;由对照实验①②可得,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以及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 ‎28.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润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 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 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 ‎(1)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当外界溶液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某种植物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又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失水过多死亡,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所以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A正确;‎ B、AB段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少,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 C、BC段乙二醇溶液会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时细胞膜并没有丧失功能,细胞没有死亡,C错误;‎ D、KNO3溶液中,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进入细胞液,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再复原,与乙二醇的效果相同,D正确。‎ ‎【点睛】分析题图,从“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推断细胞液浓度变化是解题关键。‎ 二、非选择题 ‎29.如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代表一种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检测a常用的试剂是_____。‎ ‎(2)物质C是_____,物质b中的N元素存在于_____。‎ ‎【答案】 (1). 糖原 (2). 苯尼迪特 (3). DNA(脱氧核糖核酸) (4). R基和氨基 ‎【解析】‎ ‎【分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图中b是氨基酸、B是蛋白质,c是脱氧核苷酸、C是DNA;淀粉是植物体储能的大分子物质,所以a是葡萄糖、A是淀粉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葡萄糖;植物细胞中储能的多糖是淀粉,在动物细胞内,与淀粉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苯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产生红黄色沉淀,葡萄糖是还原糖,检测a(葡萄糖)常用的试剂是苯尼迪特。‎ ‎(2)根据试题分析:物质C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物质b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由氨基酸通式来看,氨基酸中的N元素存在于R基和氨基 ‎【点睛】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的大分子是淀粉。‎ ‎30.如图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的结构简式。‎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的化学本质是一种_____肽,由_____种氨基酸组成,写出最右边氨基酸的R基团_____(结构式)。‎ ‎(2)该化合物是在细胞的_____(细胞器)中由氨基酸经过_____(反应)形成的。产物水中的氢来自于_____。‎ ‎(3)若对该化合物进行高温处理,并且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便会失去生物活性。这种现象就是蛋白质的_____。‎ ‎【答案】 (1). 五 (2). 4 (3). ﹣CH2﹣CH(CH3)2 (4). 核糖体 (5). 脱水缩合 (6). 氨基和羧基 (7). 热变性 ‎【解析】‎ ‎【分析】‎ 图示为脑啡肽分子结构示意图,该分子是由5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称为五肽,也称为多肽。组成吗啡分子的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H、 -CH2-C6H5、 -CH2-CH(CH3)2。‎ ‎【详解】(1)题图脑啡肽含有4个肽键、5个R基,是由5个氨基酸形成的五肽;由于有2个R基相同,所以是由4种氨基酸组成,最右边氨基酸的R基团为-CH2-CH(CH3)2。‎ ‎(2)该五肽化合物是在细胞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产物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3)若对该化合物进行高温处理,并且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便会失去生物活性。这种现象就是蛋白质的热变性 ‎【点睛】多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和形成多肽,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 ‎31.如图A、B是高等动植细胞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B所示细胞属于_____细胞。图B与图A所示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 ‎(2)图中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是[]_____。其内膜_____形成嵴,使它的表面积加大,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3)图A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____,含有DNA的细胞器有_____。‎ ‎(4)若图B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则不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将B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紫色区域变_____,原因之一是[]_____伸缩性较小。‎ ‎【答案】 (1). 真核 (2). 7液泡 (3). 8叶绿体 (4). 6线粒体 (5). 向内折叠 (6). 3、5 (7). 线粒体 (8). 8 (9). 小 (10). 10细胞壁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是动物细胞,B是高等植物细胞;其中1表示细胞膜、2表示高尔基体、3表示核糖体、4表示内质网、5表示中心体、6表示线粒体、7表示液泡、8表示叶绿体、9表示细胞核、10表示细胞壁。‎ ‎【详解】(1)A、B所示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图B植物细胞与图A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器有7液泡和8叶绿体。‎ ‎(2)图中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是6线粒体,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它的表面积加大,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3)图A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3核糖体和5中心体。含有D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4)若图B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则不具有的细胞器是8叶绿体;将B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失水,紫色区域变小,原因之一是10细胞壁伸缩性较小。‎ ‎【点睛】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高等植物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没有中心体;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没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等。‎ ‎32.图1是某动物细胞的质膜结构模型,图2表示该细胞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 I、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模型最基本的部分是脂双层,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_____。图中①为_____,与细胞识别有关。‎ ‎(2)图2中COP I被膜小泡负责从乙向甲运输“货物”,体现出生物膜的_____(结构特点)。‎ ‎(3)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时,可采用_____方法。分泌蛋白的加工在甲_____、乙_____中进行,分泌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的。‎ ‎【答案】 (1). 单位膜 (2). 糖蛋白 (3). 流动性 (4). 同位素示踪 (5). 内质网 (6). 高尔基体 (7). 胞吐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文分析:图1代表质膜的结构模型:1代表糖蛋白、2代表磷脂分子、3代表磷脂双分子层、4代表蛋白质;图2代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 ‎【详解】(1)图1模型最基本的部分是脂双层,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图中①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2)图2中COP I被膜小泡负责从乙向甲运输“货物”,体现出生物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时,可采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分泌蛋白的加工在甲内质网、乙高尔基体中进行,分泌是通过胞吐作用实现的 ‎【点睛】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其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33.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ATP是细胞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填数字),与膜的选择透性有关的组分是_____(填字母)。‎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离子或分子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_____活性。‎ ‎【答案】 (1). ①②③ (2). A、B (3). 易化扩散 (4). 载体蛋白 ‎【解析】‎ ‎【分析】‎ 图中A是磷脂双分子层,是蛋蛋白质。‎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图中物质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物质b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物质c同物质b;物质d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详解】(1)根据分析,图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①②③,与膜的选择透性有关的组分是A磷脂双分子层和B蛋白质分子。‎ ‎(2)②途径需要离子通道协助,不需要消耗ATP,可确定为易化扩散。‎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离子或分子的吸收不受影响,这表明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载体蛋白。‎ ‎【点睛】大部分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 ‎34.为研究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材料与用具:肝细胞悬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出质量分数为_____等具有相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写出具体的质量分数)。‎ ‎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号,滴加适量且等量的_____,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_____。‎ ‎(2)如表是“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肝细胞形态变化”记录表。‎ ‎1‎ ‎2‎ ‎3‎ ‎4‎ ‎5‎ ‎6‎ 细胞形态变化 胀破 膨胀(部分细胞胀破)‎ 膨胀后稍有恢复 未变化 皱缩,而后又恢复 皱缩但不恢复 分析与讨论:‎ ‎①第6组中细胞皱缩但不恢复正常形态的原因是:_____。‎ ‎②第5组细胞皱缩后恢复的原因是:细胞以_____方式吸收NaCl溶液中的离子,最终导致细胞渗透吸水。‎ ‎③第1组细胞胀破后,进行_____等处理,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答案】 (1). 0.3%、0.6%、0.9%、1.2% (2). 肝细胞悬液 (3). 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做好记录 (4). 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 (5). 主动转运 (6). 离心 ‎【解析】‎ ‎【分析】‎ 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为研究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从这句话中我们可分析出自变量为NaCl溶液的浓度,变量为细胞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另外实验中必须遵守的原则:①设置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 ‎【详解】(1)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出质量分数为0.3%、0.6%、0.9%、1.2% 等具有相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 ‎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号,滴加适量且等量的肝细胞悬液,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做好记录。‎ ‎(2)①第6组中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因此细胞皱缩但不恢复正常形态。‎ ‎②第5组细胞皱缩后,细胞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NaCl溶液中的离子,最终导致细胞渗透吸水,细胞恢复原状。‎ ‎③第1组细胞胀破后,进行离心等处理,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点睛】肝细胞处于较低浓度的NaCl溶液中时,会因吸水而胀破;而处于和肝细胞内液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时,由于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进而细胞的形态不变;但肝细胞处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时,肝细胞会因失水而发生皱缩。‎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