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第I卷 选择题(54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54分)‎ ‎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 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2.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有丝分裂分裂后期有一条染色体 没有相互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3.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以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B.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不相同 C.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D.无子果实的获得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由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个系统共同完成 B.冬季人打寒颤时,内环境稳态已失调 C.人体的排尿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关 D.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导致组织液增多、淋巴会减少 ‎7.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 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D.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更新 ‎8.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不正确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该种群数量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D.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小 ‎9.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mg/L ‎2mg/L ‎0mg/L A.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A. 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 D.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 第II卷 非选择题(36分)‎ ‎10.(11分)科研工作者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 黑桫椤个体数 平均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A ‎7‎ ‎17‎ ‎5‎ ‎10‎ ‎6‎ ‎16‎ ‎7‎ ‎4‎ ‎15‎ ‎6‎ ‎9.3‎ B ‎19‎ ‎6‎ ‎10‎ ‎14‎ ‎8‎ ‎11‎ ‎5‎ ‎8‎ ‎5‎ ‎4‎ ‎9.0‎ ‎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_原则,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分别位于_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 ‎②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黑桫椤的________,测定结果为________株/m2。‎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 黑桫椤的生长主要体现在________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特征中的_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_。‎ ‎(3)为对黑桫椤的种群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人员还对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黑桫椤种群所在的森林群落中有蕨类植物14种,被子植物113种。‎ ‎①以上结果是通过对样方中所有植物_______(填"种类"或"数量"或"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获得了该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_______数据。‎ ‎②进一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群落中乔木层可分2个亚层,每层优势物种有十几种;黑桫椤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其下还有种类丰富的草本层。此数据反映出黑桫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_______。‎ ‎11.(8分)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 ‎.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和 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Ⅰ型曲线,其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 (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 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Ⅱ曲线是某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ab段种群λ(本次取样数量与上一次取样数量的比值) (填“>1”、“=1”、“<1”);则c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属于构建 模型。‎ ‎(4).假如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如曲线Ⅲ,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12.(7分)如图中所示,A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B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要了解群落中植物种类,可在群落中心部位随机选取样地,进行生物物种的样方测定。先确定样方面积,再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B。‎ ‎①写出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 ‎②图B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m 2 。‎ ‎③若选取3个最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株/m 2 。‎ ‎(2)图A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农田,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13(10分).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KJ和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参考答案 ‎ ‎ ‎1-5:DADCD 6-9:CDDD ‎10.(1)随机取样;溪流两侧;等距;种群密度;9.15×10-2‎ ‎(2)植株高度(茎高);年龄结构(组成);增大 ‎(3)种类;丰富度;垂直结构 ‎11.(1)进化 年龄组成 ‎(2)增大 基因频率 ‎(3) >1 种内竞争,食物短缺,空间有限,代谢废物积累等 数学 ‎(4)生存条件改善 ‎12.(1)①样方法 ‎ ‎②物种数迅速增多,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③(n1+n2+n3)/3S0 ‎ ‎(2)光 高于 空间 ‎ ‎13.(1)自动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 ‎ ‎(3)捕食 900 偏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