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课件新人教版

第22课 《礼记》二则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 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 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 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 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 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 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 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 方法以至在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 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 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生字新词 嘉(jiā)肴(yáo) 自强(qiǎng) 兑( yuè )命 学( xiào )学半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 “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 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释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 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 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 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 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 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吧?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1. 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 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从反面 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 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 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 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 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 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 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中考在线 考点:如何进行文言文翻译 1.给下列句中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释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 ) (2)教学相长。 长:( ) (3)虽有至道。 虽:( )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 ) 【参考答案】(1)zhī 知道 (2)zhǎng 增长、促进 (3)suī 即使 (4) kùn 不通,理解不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参考答案】(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 学问。(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3.选文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参考答案】教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 实战演练 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参考答案】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 气贯通,层层递进。 2.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本 文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 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 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 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 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本文的主旨是:本文论述了学 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 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后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义。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参考答案】 (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 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 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 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 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课后习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 (1)虽有嘉肴。 古义: 今义: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4)学学半。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1)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3)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古义:教 今义:学习 巩固训练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参考答案】(1)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 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 道它的好处。(2)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 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 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第22课《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 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 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 《中庸》《大学》等49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 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 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 记》的语言也很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1.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2.给文章加标点。(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读古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 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 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 宿。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 “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 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 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 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 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 “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 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你是怎么样理解文中精彩的诡辩艺术的? 明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从逻辑上看,惠子 是胜者,但从论辩的过程和结果看,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尤其是故事的结 尾,是庄子最后的反击。庄子说 :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 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 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个 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 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 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 中考在线 考点:词语的解释 【例】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 论战》) 中考在线 考点:词语的解释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_________ (2)小惠未徧 __________ (3)神弗福也 _________ 【讲评】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 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注意通 假字的翻译。 【参考答案】⑴参与 ⑵通“遍”,遍及 ⑶赐福,保佑 实战演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实战演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 (4)属引凄异 【参考答案】(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 (2)飞奔的马(奔马) (3)急 流(急流的水) (4)连接(连续) 巩固训练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掌握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而不闭   【参考答案】(1)亲,用作动词,以……为亲。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 职守。 (2)恶,wù,厌恶、憎恨。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3)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作,兴起。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巩固训练 2.注意以下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参考答案】“与”通“举”,选拔;“矜”通“鳏(guān)”, 指老而无妻的人。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划分本课三个层次。 【参考答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总领全文。 第二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