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作业)
课时作业(七)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深居宫中享乐,对于政事却不甚关心。这说明太平天国( B ) A.完全沉湎于个人享受 B.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 C.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 D.没有受到近代化影响 解析:材料说洪秀全个人享乐,不能说整个太平天国都享乐,故A项错误;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贪图享乐,体现了政权的封建化,从这个角度看太平天国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故B项正确;领导人深谙帝王之术,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近代化,故D项错误。 2.(2019·长沙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C )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 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 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 解析:农民阶级的诉求是平均分配土地,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是指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国家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体现的是平等观念,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故C项正确;践行“师夷长技”主张的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3.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 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 )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解析:材料说明当时人们对义和团运动反帝斗争的认同,故A项正确;材料仅强调抗击外来侵略,未涉及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因此对中国的近代化并未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义和团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并未继承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B ) 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所建立的政权依然是封建性质的,所以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故B项正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未实施,故D项错误。 5.1851年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并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 )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解析:题目中“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体现了封建落后性,题目中“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并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体现了先进性,故A项正确。 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C )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解析: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旨在强调纲领具有空想性的原因,故A项错误,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表明时代的局限,故C项正确;阶级的局限性与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的时代局限不符,故D项错误。 7.“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这首歌谣表明( A )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 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 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 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 可知,这首歌谣所抨击的是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的丧权辱国行为,从客观上反映了清政府统治的不得人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保路运动战况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光绪二十八年指的是公元1902年,距离武昌起义的爆发尚有9年的时间,故C项错误;爱国色彩极为浓厚的保路运动并非是一种习俗,故D项错误。 8.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以内。这直接表明( D ) A.革命内部潜伏巨大危机 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 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 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 解析:武昌起义发生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各省相继宣布独立,立宪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旧官僚也乘机混进革命队伍,表明革命内部潜伏着巨大危机但与材料中“直接表明”不符,故A项错误;清政府统治被推翻是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与题目中武昌起义后的“当月”不符,故B项错误;各省大多数是在立宪派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之后,“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以内”得出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故D项正确。 9.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B ) 新军 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 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 总参议 13人 5人 3人 3人 1人 1人 1人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极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占少数,除此外的立宪派与旧官撩投机革命,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革命党人对立宪派与旧官僚妥协,让他们进入革命政权,反映出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方式,故D项错误。 10.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这表明( C ) 旗帜 使用地区 十八星旗 湖北、湖南、江西 青天白日三色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 五色旗 江苏、浙江、安徽 A.独立的省份都是和平易帜 B.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清思想 C.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D.国内对五色旗的普遍认同 解析: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北是武装起义成功之后独立的,故A项错误;十八星旗,代表汉地十八省,有反满色彩。湖北、湖南、江西使用“十八星旗”说明反清的民族主义色彩较重,故B项错误;独立省份“国旗”不统一、各树一帜,说明革命者政治理念的差异,为后来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和分裂埋下伏笔,故C项正确;表中使用“五色旗”的省份只有3个,故D项错误。 11.(2019·重庆统考)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 )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帝制 B.中国民主政治政体建立 C.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 解析:根据材料“光荣革命” ,突出和平的手段,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最后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革命强调破旧的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仅是政体的变化,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C项错误;从革命任务角度看,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 12.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C )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解析:辛亥革命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绝对化倾向明显,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材料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赵宏章《〈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 材料二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观念。 答案:(1)原因:洪秀全把早期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念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运动;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深受西方列强蹂躏,民愤日深;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加重赋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2)态度: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自居的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货物可以“自由进出”“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 (3)评价: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宗教中的平等思想确实起到了组织发动群众的作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一种凝聚力;利用宗教束缚百姓思想,大搞个人崇拜,酿成了天国内部的分裂;在对外关系方面把西方国家称为宗教上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出现放弃国家主权的行为和言论,未认清西方国家的侵华本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国家的侵华野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党政的序幕,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背离、权力划分混乱等,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摘编自张辉《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缺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围绕“宪政的实践”自行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党政的序幕,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宪法与宪法的实施之间的关系,即宪法的制定要切合实际,否则,宪法不可能得到成功实践,考生可据此确定论题。对于不能成功实践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背离、权力划分混乱等,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等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论题要明确,论证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要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不可能成功实践的。阐述:《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第一个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在社会动荡、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缺乏稳定的社会基础。它虽效仿美法宪政,但由于其设计本身的缺陷,最终在实践中失败。《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具有一定的主观主义色彩。它的权力架构混乱,将管理权分配于数种机关,违反了国家原理。赋予国会(参议院)权力过于广泛,总统内阁权限不明,内阁缺乏制衡国会的手段,回避“中央、地方关系”,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临时约法》的缺陷成为袁世凯攻击和修改的借口,取而代之的是其颁布的追求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临时约法》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仅以立法机关制定宪法,缺乏代表性。所以《临时约法》是不可能成功实践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