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 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C.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3.公元前74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 ‎ A.全面推行分封制度 B.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 C.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D.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4.“显而易见的是,……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选官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中……处应为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5.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 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B.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D.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 ‎6.“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上述叙述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①公民大会由选举产生,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③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④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符合该观点的最早的法律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民法大全》‎ ‎8.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 B.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C.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 D.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9.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与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予以保留。”该规定 A.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促进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D.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10.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传统,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 ‎11.下图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当时正值太平军威胁上海,清朝海关瘫痪。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此举进一步损害中国关税主权 B.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 ‎ 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2.据记载,有人曾向太平天国领导人建言:不要轻率与江南大营的清军作战,而要环城固守,再分兵出略,以安庆作为天京的门户,伺机夺取江西。从太平天国的军事实践看,与此相符的是 A.首义金田 B.定都天京 C.出师北伐 D.进行西征 ‎13.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15.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6.‎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贼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 ‎①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 ③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7.历史地图反映了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它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A. 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 中共的最高决策由错误走向正确 C. 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D. 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御侮 ‎18.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述现象反映出 A.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 B.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 C.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 D.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 ‎19.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20.“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A. 开展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 ‎ C. 组织淮海战役 D. 发动渡江战役 第П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每题均为1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2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4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4)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3分)‎ ‎22.(12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三个历史片段尝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意义和进步作用?(2分)‎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2分)‎ ‎(3)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1分)它是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的实践?(2分)该宪法起了什么作用?(3分)‎ ‎(4)材料二中“五分之三非公民”是何人?说明了什么?(2分)‎ ‎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6分)‎ ‎(3)写出甲午战争期间三个战役的名称。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4分)‎ ‎24.(12分)五四运动从形式上看是一场由北京学生引发的反帝运动,但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它的影响既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等方面,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4分)‎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7分)‎ ‎25.(12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 ‎——杨奎松 《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 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 ‎——郑大华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3分) ‎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3分)‎ 参考答案 ‎1——5 DCDDB 6——10 ABDAD 11——15 ADCDA 16——20 CCABB ‎21.(1) 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2分)‎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2) 演变: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2分)‎ ‎(3) 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2分)‎ 目的: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分)‎ ‎(4) 外在:时代的变化。(1分) 内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22.(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分),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1分)。‎ ‎(2)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它例证)(2分)‎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1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2分)‎ ‎(4)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分),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1分)黑人;说明了美国民主的局限性.(2分)‎ ‎23.(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回答“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大门被打开”等均可)(2分)‎ ‎(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6分)‎ ‎(3)黄海、辽东、威海卫战役。主要不同:两国近代化海军的角逐。(4分)‎ ‎24.(1)影响: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2分)‎ ‎(2)方面:社会生活风俗。(1分)思想: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2分)‎ ‎(3)国家情感:爱国主义情感。(1分)‎ 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弘扬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6分)‎ ‎25.(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唤醒国人。(4分) ‎ ‎(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3分) ‎ ‎(3)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 ‎(4)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