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四所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2017
赣州市四所高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2017年4月 命题人: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谢忠凯 审题人: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何双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2.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设立“四百人会议” 3.钱理群认为其母校北京大学是“思想的实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下列史实与北大有关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5.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 选项 变法措施 评价 A 梭伦改革:解负令 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 B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 C 孝文帝改革:租调制 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 D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 6.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 A.改革取士之法 B.改变土地所有制 C.重视农业生产 D.限制旧贵族权力 7.《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 ) A.汉代农业生产效率高 B.汉代农民税赋较轻 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 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 8.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 ) 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 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 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 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 9.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 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 11.孝文帝说:“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表明孝文帝( ) A.据守黄河流域 B.执意改变风俗习惯 C.治理中原地区 D.决心迁都洛阳 12.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 ) 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 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 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 13.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 A.青苗法 保甲法 B.均输法 保甲法 C.市易法 将兵法 D.免役法 保马法 14.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 “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 A.改革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技术 C.开办近代工厂 D.推翻清朝统治 15.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戍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 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 16.欧洲14、15世纪有一批艺术家创作的重点是在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结合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推断这批“艺术家”的创作物质支持主要来自( ) A.天主教会 B.新教徒 C.富有阶层 D.工业资产阶级 1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 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 主要意图是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 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D 《独立宣言》的发表 确立了美国建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8.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生产关系的变革 19.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③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④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埃及阿里改革为论据,可以拟定的论题是( ) A.工业文明的冲击与应对 B.民族独立与近代化 C.中央集权与封建割据 D.近代工业与文明开化 21.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B.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C.用西方基督教改造日本本土的宗教 D.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 2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的军事代表团和日本的考察团都曾到达德国,学习德国富国强兵的经验,受到了首相俾斯麦的接见。了解了中日两国考察的不同侧重点之后,俾斯麦预言:十年后中日若发生战争中国必败。俾斯麦预言“中国必败”主要是基于清王朝( ) A.政治腐败官员贿赂横行 B.只学西方技术、拒绝变革制度 C.从德国购买的战舰性能落后于日本 D.中国工业化起步晚于日本 23.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 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 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 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 24.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1868~1875年日本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一览表 年份 1868年 1871年 1873年 1875年 地税 6.1% 51.2% 70% 80% [] 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 B.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 C.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 D.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 25.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B.都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 C.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都确立了立宪制政治体制 二、材料阅读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6分,共50分) 26.(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 。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的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改革的积极影响。(6分) 28.(10分) 日本的工业化是一个独特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3分) (2) 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4分) (1)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3分) 2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为了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英国先后在1855年和1870年颁布了两道枢密院命令,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分别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两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把竞争的机制引进文官制度中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英、美文官制度的健全化,使得政治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的作用。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内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6分) 赣州市四所高中期中联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4 1.【答案】B 【解析】材料“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可以看出平民不是最高统治者,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说明平民拥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故B项正确;雅典是公民政治,当然也包括贵族,所以贵族不能说在政权中无足轻重,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梭伦改革只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谈不上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是为了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防止获得自由的雅典人重新沦为奴隶,与材料“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不符,故A项错误;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贵族因为特殊地位而拥有相当多的财产,其社会政治地位自然比较高,这对贵族有利;同时,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原来的出身等级制度,平民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而积累较多的财产,从而提高自身的地位,这样既提高了平民地位,又保证贵族利益,与材料“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信息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内容,故C项错误;四百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仪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的中央领导机构是总理衙门,与北京大学无关,故①错误;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故②正确;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先锋,故③正确;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美国罗斯福新政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故B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改变了社会性质,故C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中国改革开放是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体制,俄国废除农奴制也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只有明治维新是解决民族危机,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 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按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从而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实际上取消了分封制,限制了旧贵族特权,以任命制取代世袭制,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均田制是租调制实施的基础,而不是租调制是均田制的基础,故C项错误;市易法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政府肯定要承担购买货物和运输货物的开支,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没有涉及改革取士之法,故A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没有涉及改变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都涉及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没有涉及限制旧贵族权力,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不是农业生产效率问题,故A项正确;“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反映的不是汉代税赋,故B项错误;作者没有主张恢复井田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说明作者认为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造成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期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董仲舒也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不会“批判”商鞅,故A项错误;土地兼并是“汉代很多社会问题”之一,是商鞅确立对土地私有制的产物,故B项正确;汉武帝推行一系列重农抑商经济政策,不属于当时“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故C项错误;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如董仲舒,也不是因为门第,不属于当时“汉代很多社会问题”,对策,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说明①正确;“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只说明商鞅重视农业,没有指出轻视商业,故②错误;“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前部分是对商鞅肯定,后部分是对商鞅否定,故③正确;“知利而不知义”说明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主张立法为民与材料强调“国家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的主旨不符,故A项正确;有法可依是对文中断章取义的理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重者”得出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得出商鞅重视轻罪重罚,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徙居平城……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可以得出因在北魏古都平城改革困难,故孝文帝决定迁都中原的洛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移风易俗是北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题目中的关键是由平城迁到洛阳,故而入主中原地区,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题中并未提到国库空虚,故A项错误;结合“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和“……不在民,则在官。”说明了两人争论的实质为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谈到财富分配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谈论重税的问题,故D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青苗法指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体现政府用金融借贷的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条件,与材料“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相符,保甲法指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维持治安,具有安保职能,与材料“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相符,故A项正确;均输法指发运使根据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与材料“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不符,故B项错误;市易法指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属于政府的市场调控政策,与材料“官办之劝业银行”不符,故C项错误;免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该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与材料“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材料“从维新派本身考察,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解释”说明只有把戊戌变法放在中国晚清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才能理解找到变法失败的原因,A.B.D都是从局部找原因,只有C项是从大的社会环境中找原因,故C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创作的重点是在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可知创造物质支持不可能是天主教会,故A项错误;新教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和教徒形成的一系列新宗派的统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创作的重点是在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可知创造物质支持为富有阶层,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材料时间为14、15世纪,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故D项错误。 17.【答案】A 【解析】加尔文主张“先定论”,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其意图是使摆脱教会对王权的干涉,故B项错误;历史上“ 第一个人权宣言”应当是美国的《独立宣言》,故C项错误;《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建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俄国从1860年—1879年企业数、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变化的原因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改变俄国政治制度,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制度国家,故A项错误;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是改革造成的结果,不是其企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861年改革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俄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变化,故生产关系改变是最主要原因,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是次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9.【答案】A 【解析】1855年战争是俄国同英法为争夺土耳其地区的争霸战争,俄国受制于落后的社会制度,最终失败,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进行改革以维护统治,故①正确;1855年战争前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等人鼓吹农民的解放,故②正确;1812年在反对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俄国人取得了胜利,粉碎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故③正确;1812年战争后一批青年军官希望用西欧先进的经济、社会制度取代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十二月党人不是巩固而是要变革现存制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来源] 20.【答案】A 【解析】俄国、日本和埃及都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逐渐落后,为了增强国力而进行改革,故A项正确;俄国近代并未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中,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前有封建割据,而其他两国没有,故C项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未涉及文明开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明治维新只是实现四民间形式上的平等,故A项错误;明治维新在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故B项正确;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故C项错误;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是属于军事方面的改革,故D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政治腐败官员贿赂横行是表象,不是“中国必败”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9世纪80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两次近代化改革: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洋务运动侧重于变革技术,拒绝变革制度,明治维新在制度上全面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故B项正确;从德国购买的战舰性能落后于日本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国工业化起步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要早于日本,故D项错误。 23.【答案】C 【解析】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农业改革措施,与材料工业情况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国营企业建设已经导致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不会再增加拨款、扩大规模,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板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是改革之初的情况,与材料反映的情况不符合,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可知图表中地税的提高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因而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是有关系的,故A项错误;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允许土地买卖,并不是只针对农民,故B项错误;图表中的地税是根据日本国内的土地征收,与对外扩张无关,故C项错误;图表信息显示地税逐年增高,从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因而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 25.【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埃及和日本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推动了其内部的改革,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埃及阿里改革把埃及划分为7个省,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从而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和割据的局面,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穆罕默德·阿里仍然垄断国家政权,日本确立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6.【答案】(1)背景:农业基础设施破坏,经济发展受影响;官场腐败,豪强横行、社会矛盾尖锐;教育滞后;巫术盛行,社会愚昧。儒学有为入世思想的影响等(任意三点,6分) (2)影响: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任意三点,6分) 【解析】(1)根据材料“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鉴于鄞县无官学,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得出农业基础设施破坏,经济发展受影响;官场腐败,豪强横行、社会矛盾尖锐;教育滞后;巫术盛行,社会愚昧;儒学有为入世思想的影响等。 (2) 影响在分析时,要立足当时与后世,由材料概括归纳得出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 27.【答案】(1)措施: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地方政府财政资助。(6分) (2)影响:清初改革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流民”有利于社会稳定,赢得了民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积极缴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起来。(6分) 【解析】(1)根据材料“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可知措施一为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根据“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可知措施二为延长农民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根据“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可知措施三为地方政府财政资助。 (2) 结合措施一可知,清初改革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流民”有利于社会稳定,赢得了民心;结合措施二、三可知清初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积极缴纳赋税;使清政府的国库日益充实起来。 28.【答案】(1)原因:与政府联合积累资本;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人才辈出。(3分) (2)措施:政府投资殖产兴业;大力扶植私人企业。(2分) 表现:企业家的观念(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或企业家不以纯粹追求利润为目的);武士道精神的传统。(2分) (3)评价:符合日本国情;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或成为工业强国);为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物质条件。(3 分) 【解析】(1)据材料一“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概括得出与政府联合积累资本;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人才辈出。 (2)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得出政府投资殖产兴业;据材料二“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得出大力扶植私人企业。第二小问表现,据材料二“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得出企业家的观念(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或企业家不以纯粹追求利润为目的);据材料二“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得出武士道精神的传统。 (3)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殖产兴业既实现了富国强兵,符合日本国情;又保留武士道传统,推动对外侵略扩张。 29.【答案】(1)背景: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的需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4分) 内容:公平竞争、考试选拔、择优录用;重能力政绩并定期考核;文官常任。(6分) (2)作用:减少了政府的腐败现象;提升了文官素质,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专业化及管理科学化;健全了文官制度,使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保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6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为了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得出: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的需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第二小问内容,由材料“两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得出:公平竞争、考试选拔、择优录用;重能力政绩并定期考核;文官常任。 (2)由材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得出减少了政府的腐败现象;由材料“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得出提升了文官素质,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专业化及管理科学化;由材料“英、美文官制度的健全化,使得政治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的作用”得出健全了文官制度,使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保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