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B卷)(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B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私学教育是中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属于单一私学性质的有 ①稷下学宫 ②太学 ③白鹿洞书院 ④吕克昂学园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吕克昂学园是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古希腊私立学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由齐国官方创办的高等学府,太学是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创办的教育机构,排除含有①或②的A、B、D项。 2.如图碑刻铭文记载:“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下列项中对该铭文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B. 内容表现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 铭文字体为李斯所创的隶书 D. 文字描述有夸大之嫌《琅玡台刻石》(局部) 【答案】C 【解析】秦朝统一后,李斯奉秦始皇之命制作的标准字体是小篆,即图示铭文,不是隶书,故答案为C项;从“端平法度,万物之纪”可以看出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排除A项;“书同文”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B项;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可以看出文字描述有夸大之嫌,排除D项。 3.《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某官职,“掌奉诏条(诏书所列条款)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该官职是 A. 御史大夫 B. 监御史 C. 郡守 D. 刺史 【答案】D 【解析】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巡行郡县,对地方进行监督,从材料中的“掌奉诏条察州”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官职是刺史,故答案为D项;御史大夫是秦朝时期设立的中央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排除A项;监御史是秦朝时期设立的郡级监察官,排除B项;郡守是地方郡级最高行政长官,排除C项。 4.唐太宗曾对朝臣们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该治国理念的是 A. 求贤若渴,虚怀纳谏 B. 休养生息,不夺农时 C.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D. 恢复科举,延揽汉族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等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对人民剥削过重会导致国家覆灭,最能体现该治国理念的举措是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对人才的渴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推崇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D项。 5.《新唐书.地理志》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着于令式。”据此可知 ①羁縻府州成为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唐朝初年,少数民族经常骚扰唐朝边境 ③中央专设理藩院处理边疆民族事务 ④羁縻府州通常由都督府、都护府负责节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可以看出,羁縻府州是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从“自太宗平突厥”等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初年,少数民族经常骚扰唐朝边境;从“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可以看出,羁縻府州通常由都督府、都护府负责节制,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清朝时期中央专设理藩院处理边疆民族事务,排除含有③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 6.《明史·职官制》记载,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朝廷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反映了 A. 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B. 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 C. 宦官控制内阁政治黑暗 D. 贤士大夫不再参与要务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朝廷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等信息可以看出,明朝时期宦官控制内阁政治黑暗,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内阁与六部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二者“互相牵制”,排除B项;材料认为“贤士大夫之进退”受司礼监控制,没有反映贤士大夫不再参与要务,排除D项。 7.一个又一个历史元素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④③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①为汉朝史实,②为唐朝史实,③为清朝史实,④为北宋史实,故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即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B、C、D项。 8.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从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利益出发,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激发人们变法图强。下列著作对“进化论”的介绍最突出的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孔子改制考》 D. 《天演论》 【答案】D 【解析】《天演论》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西方哲学思想,使当时处于“知识饥荒”时代的中国知识界如获至宝,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激发人们变法图强,故答案为D项;《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排除A项;《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排除B项;《孔子改制考》宣传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排除C项。 9.1917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书中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下列符合当时中国工业和交通发展状况的是 ①天津已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②中国人已能自主修建铁路 ③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 ④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从1912年开始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到19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即“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10.“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该宪法 A. 是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商议的结果 B.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 成为我国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答案】B 【解析】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故答案为B项;《共同纲领》是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商议的结果,排除A项;1982年宪法的颁布,成为我国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排除C项;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排除D项。 1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作者评论的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抗日战争 C. 收复新疆 D. 解放战争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来看,作者评论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超越了汉族人不满满族人统治的狭隘的种族诉求,革命胜利后的《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中的“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无关,排除B、C、D项。 12.读如下图,这一选票最有可能出现于 A. 1905年的东京 B. 1911年的南京 C. 1912年的北京 D. 1924年的广州 【答案】B 【解析】从图示中的“当选人孙文”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1911年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故答案为B项;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不包括黎元洪,排除A项;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排除C项;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不包括黄兴和黎元洪,排除D项。 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 B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C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 1987年台湾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 打破了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 【答案】D 【解析】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胞赴大陆探亲,从而打破了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D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 1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写道:“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源。”毛泽东写作该书时 A. 国民革命如火如荼开展 B. 第五次反围剿激战正酣 C. 国共两党进行战略决战 D. 中国在坚持全民族抗战 【答案】D 【解析】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1939年12月,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坚持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D项;国民革命是在1924—1927年,排除A项;第五次反围剿是1933年秋至1934年10月,排除B项;国共两党进行战略决战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排除C项。 15.《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一书中记载,1978年12月,中央政策规定“不许包产到户”;1979年4月,重申“与分田单干没有多少区别,是一种倒退”;中央调查组实地了解情况,9月,政策规定“可以包产到户”;1980年,政策认为“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1982年,政策认定“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下列选项与上述中央决策直接相关的史实有 ①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一些地方开始试行包产到组 ④“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这种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后来得到中央的肯定,一些地方开始试行包产到组,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①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排除含有②的A、B、D项。 16.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的言论指引着中国的发展。下列言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②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④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A ②④③① B. ③②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是邓小平1984年说的,②是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③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④是改革开放前,因此正确排列顺序是④①②③,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C项。 17.按雅典法律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成员在执行公务的当天每人可得5奥波尔,民众法庭的审判员起初可得1奥波尔,后增至2奥波尔,以至3奥波尔。公民大会的参加者在前4世90年代中期每人每天可得1奥波尔,数年后增至3奥波尔,前3世纪20年代则增至1德拉克玛。雅典法律的这一规定 A. 其目的是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 B. 使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C. 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答案】A 【解析】给执行公务的公民一定的报酬,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可以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故答案为A项;发放工资是为了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在此之前各级官职已经向所有公民开放,排除B项;希波战争的胜利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排除C项;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排除D项。 18.达·芬奇认为画作最有价值且最困难的目标,是将人类灵魂的意图透过肉体的行动去表现,同时他也强调人物构成与空间结构要能紧密结合。达·芬奇的认识集中体现了 A. 浪漫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科学精神 D. 理性主义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是将人类灵魂的意图透过肉体的行动去表现”等信息来看,达·芬奇注重表现人的精神,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故答案为B项;浪漫主义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学精神,排除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达·芬奇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排除D项。 19.如下图所示为英国政府在1989年为纪念《权利法案》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该法案的颁布 A. 宣告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 意味着国王不能再出席内阁会议 C. 其目的是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D. 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C 【解析】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故答案为C项;1688年的“光荣革命”宣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排除A项;《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出席内阁会议,排除B项;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排除D项。 20.有学者认为,“假设费城会议强行宣布废奴,结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就是导致南方三州立即退出联邦,同时,联邦还是没有能力迫使他们废奴。所以,除了会议有了一个更高的道德姿态,对南方奴隶制的触动来说,并不起任何作用。我们只能说,把南方三州纳入联邦,敦促南方的进步,是费城会议唯一能够采取的务实做法”。该学者意在强调 A. 1787年宪法种族歧视条款具有历史合理性 B. 费城会议保留南方奴隶制是当时权宜之计 C. 制宪会议上南方与北方矛盾不可调和 D. 联邦政府缺乏权威难以维系统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假设费城会议强行宣布废奴,结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就是导致南方三州立即退出联邦,同时,联邦还是没有能力迫使他们废奴”等信息来看,该学者意在强调费城会议保留南方奴隶制是当时权宜之计,尽管有废奴的愿望但形势不允许,故答案为B项;该学者没有认为这些条款是合理的,排除A项;在制宪会议上,南方与北方达成了妥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对南方奴隶制的态度,没有涉及维系统治问题,排除D项。 21.列宁说:“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下列选项中体现“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相容的有 ①克伦威尔成为终身护国主 ②华盛顿担任美国第一位总统 ③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④袁世凯称帝,建立中华帝国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1649年英国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后成为终身护国主;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用帝制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①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华盛顿没有建立个人独裁,袁世凯称帝时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含有②或④的A、C、D项。 22.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又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该著作 A. 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首个战斗纲领 B.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C. 揭示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D. 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答案】C 【解析】从“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等信息来看,这部著作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书中揭示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即剩余价值,故答案为C项;《共产党宣言》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首个战斗纲领,排除A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排除B项;《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排除D项。 23.有学者写到:“在海外,英、法两国激烈演出殖民之战,在欧陆,法、奥、俄三国联手共同对付普鲁士……这场战争最终让英国建立其殖民霸权,普鲁士则依旧维持其欧陆强国的地位”。该战争是 A. 三皇会战 B. 七年战争 C. 普法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七年战争是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包括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最终法国战败,英国建立起世界殖民霸权,故答案为B项;三皇会战参战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排除A项;普法战争的交战双方是普鲁士和法国,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同为协约国,排除D项。 24.如下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下列项中对该事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促使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 B.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C. 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D. 加速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 【答案】B 【解析】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及法国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故答案为B项;促使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是阿拉曼战役,排除A项;二战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C项;意大利投降,加速了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 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 ——宁可《关于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据》 材料二 中华农业社会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城镇组成。但是,对外抗御游牧人的侵袭,对内维持社会安定又是这个农业社会的全民性需要,这就有建立统一的权威巨大的帝国的必要。然而,农业型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不能指望以商品交换形成的纽带来维系国家的大一统,只能依靠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君主集权主义将国家大一统变成现实。 ——编写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以汉代为例,从耕作工具、技术的角度,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将“国家大一统变成现实”的主要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的主要表现。 【答案】(1)现象:古代中国农业收获量超过欧洲。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期,一牛挽犁的出现,既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2)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具体写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表现: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 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分析得出。联系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铁犁牛耕逐渐普及、播种工具耧车的使用等等。 (2)联系所学可知,秦朝将“国家大一统变成现实”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的主要表现,可以联系所学从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和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等方面来回答。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参会者多达6—8千人,每年至少要开40次公民大会。可以对关系到雅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辩论和表决。全体公民都能参加,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雅典所有官吏,包括9位执政官、10位将军、500名议员、众多法官和陪审员等,都直接向公民大会负责。 ——摘编自王以欣《英雄与民主》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民大会的地位和国家政治原则,并用一句话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罗马《万国法》制定的背景,分析《万国法》“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位: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原则: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2)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国家的扩张;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理性主义的影响;公民法的局限; 原因: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从材料中的“全体公民都能参加,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等信息可以看出,国家政治原则是主权在民、人人平等;联系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2)罗马《万国法》制定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联系所学可知,《万国法》“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从而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27.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沉沦转而上升,抗日战争更是大力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中国军民的主要贡献是:第一,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能集中兵力对付德国……第二,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使日本在最终发动战争时兵力不足,不能全力以赴……从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段期间,英、法、苏虽已先后参战,但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仍是中国孤军奋战的局面。尽管如此,中国军民继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拖住了日军的主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写出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签条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在亚太地区中国仍孤军奋战的原因,概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 (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和有关方面多年研讨,至今仍未能形成共识。其中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分别为:①1931年说;②1939年说。请你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名称:《凡尔赛和约》;因素: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民众尤其青年学生的觉醒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尚未形成;欧洲战场战事胶着;英美先欧后亚的战略。 贡献: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或使日本最终发动战争时兵力不足);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选择观点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人民率先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是二战从局部扩展到全面战争的起点。 选择观点②:1939年9月1日德军闪电突袭波兰,二战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此后德军先后进攻北欧、西欧,突袭苏联;以突袭波兰为起点,欧洲为主战场,法西斯侵略战争爆发后迅速扩大,席卷了61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了空前的世界规模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留学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论述说明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签条约的名称是《凡尔赛和约》。联系所学可知,五四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包括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民众尤其青年学生的觉醒。 (2)联系所学可知,从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在亚太地区中国仍孤军奋战的原因,包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尚未形成,欧洲战场战事胶着和英美先欧后亚的战略。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能集中兵力对付德国”“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使日本在最终发动战争时兵力不足,不能全力以赴”“中国军民继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拖住了日军的主力”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可任取其一,如选定1931年说,可以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率先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以及其后的战争进程来回答;如选定1939年说,可以从1939年9月1日德军闪电突袭波兰,二战爆发以及其后的战争进程来回答。 28.英法关系是近现代重要的国际关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6年颁布了“柏林敕令”,禁止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他本人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比失败还要糟糕的是,它引起对拿破仑政权的广泛对抗。……法国各港口空闲下来,其居民穷困不满。严格实施封锁的一切欧洲港口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的里雅斯特,年总吨数从1807年的20.08万吨跌到1812年的6万吨。……英国同欧洲的贸易是大为减少,然而因为英国控制着海洋,这种损失又在别处得到弥补,英国的棉纺织品的出口随着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连续不断的浪潮而增长。 材料二 法国人在和会上最强烈的要求是反对德国以保证安全。……威尔逊和劳合·乔治明智地看到,如果惹起德国的不满,结果只能是导致另一次战争的发生,因此他们否决了法国的提议。法国人作了让步,但却附有条件,他们以另外的方式去获得安全的保障。 材料三 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地落后于其它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于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后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西欧和日本正在削弱美国在生产和贸易上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正将美元优势地位的时代推向终结。 ——上述材料均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指出“柏林敕令”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该政策给法国和英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德主张,分析英国反对法国主张原因,并指出英美给法国安全保障的承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时间,分析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原因。 【答案】(1)内容: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影响:对法国:引起对拿破仑政权的广泛对抗,最终葬送了法国。对英国:打击了英国同欧洲大陆的贸易;客观上促进了英国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发展。 (2)主张: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原因: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法国独霸的局面(或大陆均势);担心引起德国的不满,引发战争。承诺: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英美将向法国提供援助。 (3)时间:1973年(或者20世纪70年代)。原因:英国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戴高乐退出政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解析】(1)“柏林敕令”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禁止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他本人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分析得出。该政策给法国和英国带来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它引起对拿破仑政权的广泛对抗”和“英国同欧洲的贸易是大为减少,然而因为英国控制着海洋,这种损失又在别处得到弥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法国对德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法国人在和会上最强烈的要求是反对德国以保证安全”并结合所学来回答,即主张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英国反对法国主张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如果惹起德国的不满,结果只能是导致另一次战争的发生”分析得出。联系所学可知,英美给法国安全保障的承诺是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英美将向法国提供援助。 (3)联系所学可知,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时间是1973年。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地落后于其它欧洲大国之后”“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西欧和日本正在削弱美国在生产和贸易上的领先地位”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