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注:原卷只有25个选择题。‎ ‎26.有人建议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生之日9月28日。你认为下列理由最充分的是( )‎ A.孔子主张贵贱有序 B.孔子提出举贤、节约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D.提出“仁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教师节是与教育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C项理由最充分。A强调阶级差别,与教育无关;B是墨子的思想;D是孟子的思想。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27.右图是宋代道教石刻福建泉州清源山宋代道教石刻老君岩。类似的老子像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不下百处。其原因是( )‎ A.老子须髯飘飘,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 B.老子做官的时候,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 C.孔子向老子问礼,所以,老子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历史上没有,B项不符合实际,老子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攘的史官不符合造福一方之说;C老子不是儒家学派的人,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 ‎28.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墨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思辩哲学……生存智慧……自我安慰……”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的“他”是老子,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孔子儒家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韩非子法家代表,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威震臣民,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主张 ‎29.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的人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庄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故选A。荀子主张性恶论,因此重视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排除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尚贤,排除C;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主张 ‎3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学和儒学的发展。依据所学,孟子强调“仁政”而非专制,且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非汉朝儒生,故可排除ABC项。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强君主集权,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主张 ‎32.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政治思想的特征。材料说的是“批评现实政治”,并非不能适应现实政治,故A项错误。古代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希望君主学习古代圣人,实际上是一种以复古为号召倡导社会变革的主张,借古讽今,复古只是手段,引导社会向前进步,故BD项错误。根据材料“批判现实政治”、“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古代儒家学者不满意现实政治,希望能够实现尧舜一样圣明的政治,即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政治思想•特征 ‎33.他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人是( )‎ A.庄子 B.商鞅 C.李斯 D.韩非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根据题干的“法、术、势”可知这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庄子是道教的代表人物,孟子代表儒家,孙膑是兵家代表人物,故答案为D。韩非子是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他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的奠基者。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排除;李斯和商鞅思想属于法家,但不能算是理论的奠基者,排除B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 ‎3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秦王朝实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但最终因暴政而亡,这证明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实行“仁政”的观点,故B项正确。A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是墨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 ‎35.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________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________的一页,道家科研成果则是最________的一页。”与试题要求能一一对应的选项是( )‎ A.刻毒-深刻-聪明 B.深刻-聪明-刻毒 C.刻毒-聪明-深刻 D.深刻-刻毒-聪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道家、法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本质特征的能力。法家对下层百姓实行的严刑峻法,体现出刻毒;儒家思想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体现其深刻;道家辩证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体形其聪明。故答案选A。其它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思想 ‎36.观察右图,你认为儒家思想在西汉胜出,其原因不包括( )‎ A.汉武帝的需要 B.董仲舒主张“一统”‎ C.中央集权需巩固 D.儒生多担任重要职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AC是社会环境,B是适合环境需要的主张,这些都是原因;D项是胜出的表现。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37.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图治的( )‎ A.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哲学基础、理论武器; B.理论武器、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哲学基础 C.哲学基础、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理论武器; D.理论武器、哲学基础、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故答案选A。其它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38.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是其思想中没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成分,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朱熹利用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是没有神化君权,故D项错误。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39.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均是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当然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选D。A项只是表象;B项是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C项与此现象发生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40.张三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他的求学环境可以是( )‎ ‎①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有法家经典②可以到本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不管是不是贵族子弟都有机会读书④在太学中学习优异,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各地学生的教材只有儒家经典,因此①错误,②③④均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秦汉的政治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唯一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汉武帝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通过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权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B项中的秦朝与董仲舒学说不符;C项中的唯一过于绝对;D项提示了汉武帝时思想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故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2.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该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等级秩序,这套秩序的建立、维护与亲情相关。宗法制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进而划分身份等级,符合题意,故①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君主施政的理论论述,不符合题意,故②项错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尊卑关系,符合题意,故③项正确。“各从所好,各聘所长”是李贽关于教学中要承认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④项错误。本题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43.主张“致良知”的人是:( )‎ A.王守仁 B.陆九渊 C.朱熹 D.程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故选A。陆九渊的主张是心即理也,理在心中,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排除B;朱熹的主张是理是世界的本源,“格物致知”,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排除C;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 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4.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反映了传统婚俗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C.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宋代“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婚姻等习俗的变化,这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但是习俗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礼节依然重要,因此ACD项都能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与儒家所倡导的“重义轻利”的思想截然相反,故B项的表述错误。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商业的发展•影响 ‎45.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休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涉及的是宋代儒学家,不是孟子,故A错误;程朱理学兴起后,《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与理学在政治和理论诉上求有诸多契合之处,故B正确;儒学面临佛道挑战是在魏晋以后,故C错误;D项只是陈述的有关事实,没有指出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4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47.“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依据所学,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淡泊名利、崇尚顺其自然、循其本性的道家思想盛行,题干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分析选项,A是荀子的思想;B是墨家的思想;C是法家的思想;D是道家的思想,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道家思想 ‎48.“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尚贤”思想 C.道家“无为”思想 D.法家“法治”思想 ‎【答案】B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 ‎49.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没有用法家思想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董仲舒”“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联系所学可知,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否定“为政以德”,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形成于宋代,不是董仲舒所确立,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50.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先秦儒学尚未形成天人感应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是由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和佛教思想并未强调天人感应,故CD项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